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极地科考站广泛使用柴油发电机,污染极大,采用微电网替代柴油发电机亟不可待。为了提高极地条件下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孤岛模式运行的可靠性,对微电网容量进行合理配置。本文针对南极科考站,通过分析地区资源特性,选择风光储微电网结构,并建立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极地环境复杂多样,对储能系统影响较显著,为保证微电网未来运行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在配置阶段详细考虑了储能容量衰减对微电网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充放电倍率、循环次数对电池容量的影响,建立基于自适应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多因素耦合的电池容量衰减模型,并将其纳入优化配置模型。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南极科考站进行算例求解与分析,验证所提配置方法的有效性。关键词:南极科考站;自适应灰色关联分析法;微电网;电池容量衰减;优化配置;改进粒子群算法中图分类号:请作者自查  相似文献   

2.
在高原或者极低地区,柴油发电机组的应用为科考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低温和低压环境下,柴油发电机组的正常启动运行,对科考工作的顺利执行至关重要。着重介绍了运用罗克韦尔PLC,在环境模拟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柴油发电机低温低压启动测试系统。平台现场运行表明,系统为优化南极柴油发动机组的运行提供了高效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光生物效应视角下建筑室内光环境的研究现状和现阶段光生物效应常见的研究方法进行的分析,发现光生物效应的研究方法从早期简单的图像分析,到后来的色度匹配、光谱匹配、环境模拟、人因实验等,再到近些年来所采用HDR图像分析、VR结合人因技术等,实验技术手段逐渐多样化、现代化和科学化。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VR技术模拟光环境辅助研究光生物效应,目前虽不能准确模拟光环境,但随着VR技术的发展其对于一些庞大、复杂的建筑空间,难以利用其他手段模拟光环境时,将为建筑室内光环境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梳理城市景观照明标准及发展现状、视觉和非视觉的光生物效应研究进展及其对景观空间光环境的重要性,归纳上海地区健康导向的光环境发展策略,提出基于光生物效应的健康光环境需要回应地域气候变化,立足于人因需求进行智能控制,关注适应性的过渡照明。  相似文献   

5.
南极内陆Dome A地区极端恶劣的环境对科考人员的生理极限及作业效率构成了严峻挑战,而无人观测站可突破人类生理限制,持续高效工作,其关键运维技术,包括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等越发受到各国重视。本文在总结Dome A地区遥远、低温、极夜、白化天等不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适应该区域极端环境、满足科考人员工作需求、便于远程及现场操作的智能照明系统运维模式,进行满足极昼极夜环境下无人观测站室内监测及维护需求的智能照明适宜技术选型。通过对铱星传输模块、Wi-Fi无线网关等子系统的组合,提出可耐受Dome A地区低温低压环境的现场照明监控设备控制方案,对南极无人站区的建设及相关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教室光环境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教室照明的要求,在照明数量、质量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介绍了国内外教室光环境在心理评价测试、视功效、效率—疲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信,教室光环境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成果将为教室照明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基础数据和建议,并在未来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办公建筑的光环境对空间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非视觉效应影响。本研究以3个典型办公空间为例,分别在晴天和阴天开展了室内光环境实测,通过分析等值黑视素照度达标情况对其进行非视觉效应的健康评价,并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测办公空间光环境的非视觉效应表现不足,且等值黑视素照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然光。阴天工况下,各办公空间的生理等效照度达标率低于40%,内区工位基本无法达标。结合目前照明系统运行模式未考虑人员非视觉效应健康需求的现状,对办公空间照明系统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和夜景照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居住区的夜间侵扰光,对居民生活和休息的影响范围广泛。本文对以往室外侵扰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进行回顾,并对天津地区居住区的侵扰光现状进行调研,以分析目前天津市居住区光侵扰影响程度和侵扰源的类型,进而明确对居住建筑光侵扰的进一步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使用光剂量评价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照明非视觉生物效应关系到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成为当前健康照明的研究重点,如何正确评价和测试照明光环境的非视觉生物效应是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的基于传统光度学理论的光度学测试评价生物效应的不足,提出采用光剂量来定量评价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并给出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显示光的非视觉效应对人体生理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光的非视觉效应在生理响应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标准上都与传统的视觉效应不同,目前既有的计算机光模拟软件并不适用于非视觉效应模拟评估。在总结目前国内外非视觉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尝试探索开发一种适合建筑设计人员的天然光非视觉计算机模拟工作流,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款基于Rhino+GH平台上的非视觉评价工具,应用验证研究显示该工作流能够利用既有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和光模拟软件,通过简单的编程就可以便捷的评价天然光环境中的非视觉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各种规模铁路客站照明现状的实地调研和测试,将站房各空间实测照明数据与现行标准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了站房照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影响照明效果的重要因素及与照明节能的关系,比较了各类光源的优劣,提出了LED光源在站房照明的适用场所和应用前景,为实现铁路站房绿色照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黄海静  郑洁 《灯与照明》2012,36(3):9-11
办公建筑的室内环境对于它自身的使用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光环境对于人们在其中的工作生活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室内光环境,不但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能对人们的用眼健康、心理等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而天然采光作为一种低能耗的生态采光手段,不但能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室内采光要求,还能降低建筑的照明能耗。该文对建筑物天然采光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我国目前办公建筑天然采光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段然 《灯与照明》2012,36(2):10-13
从城市生态系统出发,提出城市景观照明应考虑光生物安全性,对不当的照明对动植物的影响,光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生态照明的要求,城市照明的环保要求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结合长沙火车站广场的特征和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广场照明、广场绿化照明以及道路照明的设计方法。照明模拟效果图展现了广场明亮而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景象,实现了营造和谐气氛、强调区域、控制人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水电站枢纽布置区域较大,且有可靠的大面积电站接地网,其户外照明场所各有特点。阐述了照明配电系统4种保护接地方式,分析了各种保护接地方式的可靠性及适用性,在设计水电站户外照明时,应分析其场所特性,结合水电站进场道路、进厂交通隧道、生活区、户外开关站以及出线平台等户外照明场所的特点,提出水电站户外照明配电系统的保护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白光LED应用于空间站舱内照明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白光LED应用于空间站舱内照明的可行性。根据国内外相关调研资料,总结了空间站舱内照明的相关指标,结合载人航天任务的需求分析了LED光源在空间舱内照明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与荧光灯进行了相关比较。本文认为白光LED照明系统能够替代荧光灯为舱内提供一般照明,应研制适合于空间站舱内照明的LED照明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军用电站机动防雷的特点及目前军用电站雷电防护技术性能较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典型低噪声军用电站机动防雷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PSCAD/EMTDC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了军用电站发电机、控制箱和电缆等雷电防护关键部件的电磁暂态模型,构建了军用电站雷击电磁暂态仿真系统;研究雷电过电压对军用电站雷电防护关键部件作用机理及影响规律;提出了军用电站雷电过电压防护的技术方法,在军用电站雷电过电压的防护主要是在市电/电源/信号线路加装浪涌保护器,针对其防护薄弱环节研制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装置可靠性、安全性高,解决防雷装置通用化的难题,从而提高军用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及全天候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8.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2年,人眼第三类感光细胞的发现,其对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的影响,使得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照明质量的定义。本文从介绍第三类感光细胞出发,定义照明的生物效应C/P值,计算并比较传统光源及LED的S/P值与C/P值,讨论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对照明质量评估和LED实际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