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王锡宏  马小鹏  孔源 《安徽医学》2012,33(4):412-4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分子分型。结果 246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108例。其中Luminal A型28例,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14.29%;Luminal B型156例,淋巴结转移92例,转移率58.97%;HER-2阳性型56例,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率21.43%;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型)6例,淋巴结均无转移。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4例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就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乳腺浸润性癌中Luminal A型40例(15.2%),Luminal B型118例(44.7%),HER-2过表达型56例(21.2%),Basal-like型50例(18.9%)。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能够预测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很好地评估预后,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腋窝超声阴性并且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布。方法 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粗针穿刺病理均为新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超声评价腋窝淋巴结均为阴性,且随后接受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分期均为c T1-2,共166例。结果所有166例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者27例(16.3%),阴性者139例(87.3%)。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HER-2过表达型构成比最高(37.5%),Luminal A-like型最低(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的重要补充。超声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分子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共773例,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近似划分为Luminal A型(ER+和/或PR+,HER2-)、Luminal B1型(ER+,PR+,HER-2+)、Luminal B2型(ER+或PR+,HER-2+)、HER-2型(ER-,PR-,HER-2+)和Basal型(ER-,PR-,HER-2-)5个分子亚型,对比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差异.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uminal B1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HER-2型、Luminal B2型次之,再次为Basal型,Luminal A型最低,各分子亚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为luminal B1型、Luminal A型、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为黏液癌或早期浸润癌是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表达HER-2的LuminalB1型、HER-2型及Luminal B2型具有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特点,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16例在我院诊治的符合要求的乳腺癌的患者,收集并完善所有病例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16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14例,淋巴结转移2例,转移率14.29%;Luminal B型61例,淋巴结转移25例,转移率40.98%;HER-2阳性型28例,淋巴结转移15例,转移率53.57%;Basal-like型13例,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30.77%。结论: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高云瀚  王灿  杨钱 《重庆医学》2012,41(11):1071-107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48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448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55例(56.9%),无转移193例(43.1%);对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分子亚型、肿块大小、肿块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进行分析,P值分别为0.858、0.822、0.660、0.844、0.972、0.000、0.001。结论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肿块大小、肿块部位相关(P<0.05),而与年龄、ER、PR、HER-2、分子亚型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67例,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水平,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267例中52.0%为Luminal A型,16.5%为Luminal B型,Her-2(+)型占15.4%,Triple Negative型占16.1%。各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年龄集中在55岁以下,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Luminal A型肿瘤分化程度较高,病理TNM分期偏早,晚期病例少,预后良好;Luminal 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患者中未绝经者比例高。Her-2(+)型乳腺癌肿瘤趋向于低分化,大长径;Triple Negative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原发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者较多,具有更多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与预后的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分子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角蛋白5/6(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i67的表达,运用组织芯片回顾性分析310例于2001年1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上海某医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Normal breast-like型5种类型,分析各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并筛选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310例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Luminal A型43.87%、Luminal B型24.19%、Her-2过表达型11.61%、Basal-like型17.10%、Normal breast-like型11.94%。随访过程时间为2-162个月,中位时间为103个月,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91例。卡方检验示不同分子分型间患者年龄分布、肿瘤大小及位置、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没有差异(P>0.05),而乳腺癌病理分级、是否有CK5/6、EGFR以及肿瘤抑制基因53(TP53)则存在组间差异(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乳腺癌的生存率最高,其余依次是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与Basal-like型、Normal breast-like型。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存在差异性,Luminal A型乳腺癌预后最好,Basal-like型和normal breast like型和HER-2阳型乳腺癌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为妊娠相关乳腺癌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妊娠相关乳腺癌及同期143例非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4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手术标本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情况,并对HER-2 2+的标本进行FISH检测,根据结果进行分子分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结果妊娠相关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约占84.6%(33/39)。与同期非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45岁)相比,妊娠相关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占比例Luminal B型较高,Luminal A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ER、PR、HER-2、Ki-67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相关乳腺癌在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恶性程度高,应重视该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和三阴型,分析各亚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全组Luminal A型63例(36.6%),Luminal B型61例(35.5%),HER-2型14例(8.1%),三阴型34例(19.8%)。Luminal A型患者的原发肿瘤较小,病理分期较早,较好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亚型(P<0.05)。全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57例,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四种分子亚型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4.7%、93%、84.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Luminal型所占比例较高,Luminal A型患者有最高的生存率,三阴型患者的生存情况最差,分子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为老年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10例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ER-2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两组,三阴性乳腺癌组(Estrogen Receptor ER、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HER-2表达阴性)85例,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ER、PR阴性和HER-2表达阳性)125例,比较两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p53表达及Ki-67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在发病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7),均好发于外上象限部位,分别占58.82%和46.4%;两组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小、TNM分期、p53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6、P=-0.2744、P=0.5909、P=0.6002),其中浸润性导管癌、直径为2-5cm、II期所占比例均最高;三阴性乳腺癌组淋巴结转移以阳性为主,占56.47%,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以阴性为主,占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在组织学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278),其中组织学2级所占比例最高;三阴性乳腺癌组在Ki-67表达上与HER-2过表达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4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均好发在外上象限,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就诊时均是II期病人为主。三阴性乳腺癌较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侵袭性更强,细胞增殖更活跃,组织学分级更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钱秀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43-1745,174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初诊并接受治疗的22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分子分型,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治疗不同亚型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在本组病例中,乳腺癌的分型在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卡方检验,复发率最低的是LuminalA型,其次是Luminal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及基底细胞样型复发率最高(P〈0.05);4种亚型的病死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的是LuminalA型,HER=2过表达型的病死率最高;LuminalA型乳腺癌的预后最好,其次为LuminalB型、基底样细胞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预后最差(P=0.016)。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评估乳腺癌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抑癌基因P5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学指标的关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76例癌组织中PAR-2阳性率为84.2%,P53为43.4%,HER-2为55.3%。PAR-2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HER-2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53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AR-2与P53联合或与HER-2联合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2与HER-2表达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R-2,P53,HER-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涉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64例乳腺癌新鲜标本中的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情况,并结合ER、PR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64例中HER-2蛋白表达强阳性15例,阳性7例,弱阳性3例,阴性39例,其中基因过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强阳性或阳性)率为37.5%;基因扩增20例.无扩增44例.扩增率31.3%.免疫组化与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符合率为90.9%(P〈0.05).ER、PR表达情况与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呈负相关(r=-0.36、-0.35,P〈0.05),ER和PR均阴性者HER-2蛋白表达率(60.0%)及基因扩增率(55.0%)明显高于ER和(或)PR阳性者(分别为22.7%、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47、7.64,均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与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无关(r=0.16、0.22,P〉0.05).结论 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HER-2及ER、PR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免疫组化可作为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首选方法 ,但对于HER-2++者需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可手术乳腺癌304例,根据免疫组化ER、PR和HER-2的检测结果分为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对比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占53.0%、20.4%和26.6%,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50.8岁、50.3岁和47.1岁.Luminal型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较低,I级者占43.1%;HER-2阳性型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66.1%),组织学分级介于Luminal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之间;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较轻,有较高的乳腺癌家族史(占9.9%),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者占49.0%.三组患者在绝经状况、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09年2月,中位随访71个月(60~84个月).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Luminal型患者,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阳性型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46.7%),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则易发生肺转移,发生率为46.7%(P〈0.05).Luminal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 a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0.1%、75.8%和76.5%,总生存率(OS)分别为96.9%、85.5%和87.7%(P〈0.05).结论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方式和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其中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besal-like型各50例。提取DNA,用紫外光分光光度仪来测定浓度及含量,对exon9及exon20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另取20例乳腺腺病组织标本用作为对照,与基因库序列对比分析其突变的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组织中发现突变64例,突变率32%,其中exon9突变26例(40%),exon20突变38例(60%),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luminal A型中22例(44%),luminalB型中16例(32%),HER-2过表达型20例(40%),besal—like型6例(12%),突变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良性对照组中均没发现突变。PIK3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肿瘤患者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状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IK3CA基因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突变有差异,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位置、病理性质、ER、PR、HER-2基因表达以及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规律,以明确各因素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决定地位,为临床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2005.11-2007.10间152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筛选出危险因素并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2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存在转移者74例(48.7%),筛选出肿瘤大小、生长部位、病理性质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患者的年龄、肿瘤ER、PR、HER-2基因的表达没有关系。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是由多因素决定的,不应以某一因素作为乳腺癌手术中放弃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4例乳腺癌标本中原癌基因HER-2进行测定,分析其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位癌;腋淋巴结转移阳性者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复发转移者HER-2阳性表达率为100%.[结论]HER-2阳性表达可作为反映乳腺癌侵袭力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种耐药蛋白GST-π,P—gP,Topo-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分析三种耐药相关基因蛋白在不同临床特点的乳腺癌和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别,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HRP法检测60例LuminalA型;60例Her-2(+)(其中含有Her一2阳性的LuminalB型);46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GST-π,P—gP和Topo-Ⅱ的表达,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GST-π、P—gP、Topo—Ⅱ的表达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GST-π、P—gP在“Her-2(+)组”及“三阴组”表达率高于“LuminalA组”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GsT-π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表达、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表达状况、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呈正相关(P〈0.05);Topo—Ⅱ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呈正相关(P〈0.05)。结论:GST-π、P—gP高表达是乳腺癌多药耐药发生的高危因素;Topo—Ⅱ其表达量的高低与化疗药物作用正相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