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目标,是推动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实践"双线并行人才培养路径,实施融入式教育及分层指导,能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加强以文化人,实现协同育人,从而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专业发展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的要求之一,是新时代各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当前,主要存在着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协同育人的教学资源整合不力、各高校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教师入手,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教学平台,形成协同育人新模式:推进协同育人制度化,加强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为各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也成为摆在土木工程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上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于从"一课双融"体系、提升专业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土木工程协同育人以及改革学生考核评价办法等五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途径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转型发展高校的工科专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不断强化各主体间的协同联动,确立协同目标,构建新型育人模式,根据协同要求,确定科学育人内容,选择协同方式,探索有效育人路径,形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5.
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契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政府、高校、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战略协同的契合点,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搭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等平台,通过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有效解决了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推进,卓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工科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根据西安工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使专业建设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为我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及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书院制改革是对全人教育的有益探索,书院与学院协同是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保证。在探索双院协同育人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和学生对书院的认知度不够、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完善、辅导员的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加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源于现有大学评价导向偏颇、高度集权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以及根深蒂固的专业化教育理念。为实现书院、学院协同育人,应统筹设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双院协同管理平台,深入推进书院导师制度,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不仅是思政老师的任务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对现代通信技术进行课程思政探索,优化了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建立了一套多元考核、综合评价的课程评分体系;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对部分章节的课程思政设计,以期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程目标,使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而行,形成协同互促效应。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和学生导师是高职院校育人队伍的两大主体,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着缺乏协同的问题.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育人存在的理念缺位、机制不健全等实际问题,并指出要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应树立合作观并构建组织机构联动机制、工作沟通协调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不仅在于传授创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其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素质。"参与共同体"创业教育模式,是在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指导下,倡导"校企联动""师生互动""家校推动"的创业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校内资源和校外创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其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和创新创业工作的推动者更不容忽视.文章以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模型为基础,分析创新创业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对辅导员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最后从双路径、缓冲路径、应对路径三个方面来探究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创新创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创新创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使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在新工科教育理念引导下探索地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十分必要。充分考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准入制度2个标准,通过课程内容及体系改革,多元化实践基地建设,长效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4个模块内容的设计,实现企业与高校多样化资源的有机对接,有效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区域主导特色产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最直接的管理工作人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引导、组织、宣传等作用。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能力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是高校应负的神圣使命。基于文化育人的视角,通过探讨创新创业文化特有的德育功能、心理塑造功能、特色育人功能以及合力育人功能,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具有片面化、碎片化和表面化的特征,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价值链融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融合的过程中应坚持价值准则、行为准则和方式准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教...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创新是育人环境的客观要求,是育人对象的现实需要,也是育人主体的迫切要求。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为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更新观念,以图书馆为平台加强与图书馆员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推动育人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陆续开设相关软件应用课程指导学生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以“BIM算量与云计价”课程为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思政教学情况,探索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从教师、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探讨思政教育融入此类课程的路径,满足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需求,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育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当前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大多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从宏观上给出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一般性对策,而忽略了企业的反馈作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全国196家企业进行调研,从企业创始人角度探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与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s模型,从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以及胜任工作三个方面研究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和创新背景下,从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机械类材料成型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目的在于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应用型大学机械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知识培养、课程改革、制度保障、教师及平台建设等方面为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提...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专业中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内涵是打破壁垒,激活闲置资源,通过挖掘多种教育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培养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用人单位开展"多维育人、深度融合"的协作形式,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动育人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其中协同育人教学资源共享方案及具体措施,可为其他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