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4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8例)和观察组(172例)。对照组PICC置管体外导管长度为7 cm,观察组体外导管长度为5 cm,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期间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敷料未全覆盖、敷料7 d内卷边、导管滑脱和非计划维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长度5 cm时,导管固定较好,可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强化管理教育对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乳腺癌病人带管期间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病人130例,均行PICC化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病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强化组给予自我强化管理教育措施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护理及指导,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CPPSM)量表评分、PICC留置时间、带管期间并发症率。结果干预前,强化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管理、维护依从性管理、运动管理、信息获取、日常导管观察、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及CPPS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强化组的日常生活管理、维护依从性管理、运动管理、信息获取、日常导管观察、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及CPPS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的平均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的并发症率为1.59%,对照组为1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强化管理教育可提升PICC化疗的乳腺癌病人带管期间自我管理相关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对学龄期癌症患儿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PICC置管的学龄期患儿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健康教练技术”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阻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患儿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癌症患儿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PICC导管内移防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内移发生率,提高PICC留置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233例患者作为改进前组,行常规PICC导管维护管理;2016年12月249例患者作为改进后组,对发生的PICC导管内移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包括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制定导管内移处理流程,在导管固定环节增加贴膜内胶带增强固定度,强化患者健康教育等。结果改进后组PICC导管内移率(12.45%)显著低于改进前组(27.47%,P0.01),未发生内移相关并发症;改进前组内移患者发生心慌胸闷2例、右心房血栓1例。结论改进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PICC化疗患者导管内移,保障患者PICC留置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放射科护士参与PICC置管护理对提高患者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84例PICC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及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各42例.对照组置管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放射科人员参与PICC置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依从率、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依从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疗药物渗漏、穿刺点红肿、穿刺点疼痛、穿刺点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穿刺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放射科护士参与PICC置管护理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置管依从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PICC置管及规范化维护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将1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信下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化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5例结直肠癌化疗PI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行微信下延续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记录2组导管护理依从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护理依从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74%(P <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44.19%(P <0.05);干预后2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微信下延续性健康教育用于结直肠癌化疗PICC患者,能提高导管护理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ICC网络医疗管理平台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肿瘤化疗间歇期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维族和汉族各69例PICC置管患者,均按照基于网络医疗平台的电话、短信、QQ群和PICC园地论坛等管理方式进行健康管理干预3个月,观察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3个月后,汉族患者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维族患者,汉族患者导管管理能力总分显著高于维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ICC网络医疗管理平台使PICC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但还要加强对维族患者PICC健康管理的针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长期PICC置管患者自护能力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对60倒PICC带管出院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于PICC置入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进行调查;观察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均P<0.01);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无一例计划外拔管,未发生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护理模式能提高长期PICC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