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普查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318例普查妇女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及病理检测。[结果]病理检查阴性者HPV感染率为10.8%(21/195),低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25.0%(4/16),高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81.8%(9/11)。HPV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48.1%,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为38.2%,阴性预测值为92.6%。[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HPV-DNA检测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钱翠凤  徐爱娣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16-6018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技术作为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初筛工具的价值。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由上海市虹口区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自新港社区2 505例30~59岁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筛查,筛查方案为:①肉眼观察(醋酸试验、碘试验)。②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③巴氏涂片检查。对上述任何一项异常者行病理检查,将CINII及以上结果纳入阳性结果。结果:410例病理活检,检出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4例,巴氏涂片、肉眼观察(VIA+VILI)、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巴氏+肉眼、巴氏+宫颈照相、肉眼+宫颈照相诊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31.6%、78.9%、94.7%、78.9%、94.7%、78.8%;特异度为97.4%、61.4%、76.2%、59.1%、73.6%、78.8%。结论: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特异度高于肉眼观察,该方法操作简单、价廉、可重复读片,可作为社区宫颈癌筛查的初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在山东省沂源县进行宫颈癌筛查的4 596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TCT和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对TCT结果为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结果阳性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TCT检查、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实用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高危型HPV基因检测联合TCT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TCT检查及单独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独TCT检查的特异度高于单独高危型HPV基因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TCT的阳性预测值为22. 9%,高危型HPV的阳性预测值为21. 3%,TCT联合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8.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率增加。结论 TCT检查联合高危型HPV基因检测灵敏度及准确性较高,是目前临床上宫颈癌筛查的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冯颖  秦丽艳  王晶 《中国妇幼保健》2023,(24):4816-4819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用于基层宫颈病变初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汉沽分中心进行妇女病普查和门诊自愿筛查妇女5 68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HPV分型检测,对其中4 557例进行HPV和液基细胞学(TCT)双项检测,结果为高危型HPV单一或多重感染或TCT检测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病例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5 682例筛查者中,高危型HPV感染651例,感染率为11.5%;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的危险度显著升高,HPV 16、18、33、52型感染诊断宫颈病变的危险度升高;HPV初筛和TCT筛查方法比较,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更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稍低。为提高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建立“初筛-分流-复筛”的分层筛查模式,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筛查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示,16、18型+多重感染分层筛查方法效果更优。结论 高危型HPV初筛16、18型分层筛查方法较HPV联合TCT筛查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在HPV初筛16、18型分层筛查基础上,增加多重感染病例直接转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独和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对885例妇女进行HPV分型基因检测技术检测高危型HPV和TCT检查,248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进行可疑病灶定位活检,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CINⅠ45.00%、CINⅡ84.00%、CINⅢ93.00%、SCC100.00%,且HPV感染与CINⅡ/Ⅲ正相关(r=0.801,P0.01)。HPV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2%、71.72%、5.13%、98.26%;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Ⅲ,以LSIL为分界点的上述4值分别是89.35%、83.66%、21.52%、99.52%;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的上述4值分别是98.72%、73.48%、51.52%、100.00%。结论:HPV高危型检测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联合应用TCT后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进一步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对14 861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金标准。结果:HR-HPV感染3 595例,感染率24.19%;细胞学检查发现非典型鳞状细胞202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LSIL303例;HSIL92例;病理学证实CINⅠ90例、CINⅡ65例、CINⅢ8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例。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HSIL 92.05%(139/151)、LSIL 52.22%(47/90)和无宫颈上皮病变26.70%(25/939),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HPV DNA检测CIN的敏感度是91.05%,特异度是81.35%,阴性预测值为99.55%。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92%、95.56%和99.20%。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12%、82.56%和100.00%。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所提高,其结果对宫颈病变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红琴 《中国妇幼保健》2023,(12):2223-222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分析苏州高新区女性HPV感染的亚型分布及宫颈病变情况,利用大数据对本地区女性宫颈癌早防、早治及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1月在高新区户籍人口中参加宫颈癌筛查的适龄妇女59253例,首先对全部筛查对象都进行HPV检测,针对不同结果进行下一步筛查:(1)TCT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型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2)阴道镜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可疑者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3)宫颈组织病理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可疑、肉眼直观异常直接进行病理检查者。结果59253例筛查者中,HPV感染7194例(12.14%);其中HPV单一感染5852例(81.35%),二重感染1149例(15.97%),多重感染193例(2.68%)。高危型HPV感染6952例(11.73%),单一感染高危型HPV前5位分别为HPV52、HPV58、HPV16、HPV68及HPV18。低危型HPV感染242例(0.41%),其中低危型单一感染238例(98.35%),低危型复合感染4例(1.65%)。除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型HPV感染者4711例,进一步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未见病变2783例(59.07%),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1642例(34.85%)、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22例(0.4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265例(5.63%)。共3273例行阴道镜组织病理检查,正常或炎症2356例(71.98%),低级别病变588例(17.97%),高级别病变303例(9.26%),原位癌9例(0.27%),微小浸润癌8例(0.24%),浸润癌9例(0.27%)。结论苏州高新区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52感染率最高,HPV59感染率最低,HPV16、18致癌风险高,尤其HPV16。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可能与HPV多重感染并无关联。采用HPV联合TCT筛查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扫描(TCT)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预测价值,以期提高女性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提高预后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且行阴道镜活检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行TCT检查、HPV基因分型检查及阴道镜活检。以阴道镜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PV高危基因、TCT检查及HPV高危基因联合TCT在预测女性宫颈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探讨HPV联合TCT在预测女性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50例受检者共检出HPV阳性40例,HPV阳性率80. 00%,高危HPV 32例占80. 00%。经TCT检查,正常6例,宫颈炎18例,ASCUS9例、LSIL9例、HSIL6例,鳞状细胞癌1例,腺癌1例。阴道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宫颈正常4例,宫颈炎症17例,宫颈癌或癌前病变2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0例、Ⅱ级9例及Ⅲ级7例,宫颈癌3例。HPV筛查结果以高危型HPV阳性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阳性标准。特异度和准确度:HPV筛查结果以高危型HPV阳性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阳性标准。特异度和准确度:HPV预测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 76%、52. 38%、70. 00%,TCT预测分别为:72. 41%、76. 19%、74. 00%,HPV联合TCT分别为:86. 20%、61. 90%、76. 00%。采用并联的方式判断TCT+HPV预测结果。HPV联合TCT对预测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一TCT和HPV预测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结论 TCT联合高危HPV预测宫颈癌前病变级宫颈癌,具有无创、特异度及准确度高的优点,用于临床大规模筛查宫颈病变,可降低行阴道镜活检甚至手术探查的概率,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娱飞  朱光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4-343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2 34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结果:筛查并经病理诊断为HPV感染36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Ⅰ级71例,C INⅡ48例,C INⅢ55例,宫颈浸润癌31例。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高危型HPV DNA检测C INⅡ、C INⅢ的敏感度是91.33%,特异度是74.51%,阳性预测值是5.21%,阴性预测值是99.79%。宫颈细胞学筛查C INⅡ、C INⅢ,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80%、80.45%、12.30%、99.50%;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90%、73.98%、4.90%、100.00%。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88.57%(31/35),C INⅢ91.67%(66/72),C INⅡ87.50%(56/64),C INⅠ42.00%(21/5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TCT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T液基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联合基因杂交捕获法(HybridCapture,HC-Ⅱ)对189例20~65岁已婚妇女行宫颈细胞学薄片检测法进行检测,细胞学异常及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行HPV检测,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189例样本中,细胞学检测灵敏度为61.11%,单HPV检测灵敏度为94.44%,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7.22%。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危型HP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及两者联合筛查结果的比较,研究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联合检查阳性以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任意阳性为阳性,阴性以全阴为阴性,对宫颈癌的3种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478例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炎症的患者有253例(52.9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225例(47.07%);鳞癌6例(1.26%)。478例患者中高危型HPV筛查结果阳性例数为283例,阳性检出率59.21%,且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TCT检查结果中不典型磷状细胞(ASC)及以上病变有219例,阳性检出率为45.82%。对3种筛查方法的总符合率进行比较,高危型HPV+TCT联合检查符合率最高,为99.58%,其次为TCT检查符合率为81.59%,高危型HPV筛查符合率为76.99%,而2种方法联合检查对CINI以上病变的筛查,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查为当前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宫颈HPV检测在社区宫颈癌免费筛查中应用价值。方法在张家港市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乡镇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试点乡镇),参照国家相关HPV检测项目试点流程开展HPV筛查,同时选取1个基础条件相似乡镇(对照乡镇),按原宫颈癌筛查流程进行筛查。结果试点乡镇进行HPV检测3 197人,HPV高危型阳性率为8.7%,其中16、18型阳性率1.4%,HPV其他高危型阳性率7.3%。试点乡镇需进行阴道镜检测率(3.0%)低于对照乡镇(6.2%),阴道异常检出率(27.2%)、宫颈病变检出率(0.78%)均高于对照乡镇(7.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PV检测试点流程开展宫颈癌筛查可减少需进一步阴道镜检查人数,提高阴道镜阳性检出率,减少损伤性检查,适合在社区宫颈癌筛查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以2004年1月~2005年5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诊断标准,用杂交捕获的方法检测HPVDNA,比较高危型HPVDNA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检出率。结果:高危型HPVDNA在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的检出率分别为49.1%、57.9%、92.5%和98.3%,呈现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DNA检测筛查CINⅢ以上病变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59.3%,阳性预测值为48.0%,阴性预测值为97.5%;在≥30岁的病例中,高危型HPV感染率(44.8%~90.0%)与CINⅢ及以上病变患病率(23.8%~66.7%)的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高危型HPVDNA检测对诊断CINⅢ+病变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HPV筛查宫颈癌在30岁以上的妇女中进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为临床宫颈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并自愿进行HPV筛查的7 5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于HPV检测阳性或者有临床症状需要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阳性或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者临床症状需要行阴道镜检查者给予阴道镜检查,根据阴道镜检查情况,必要时行宫颈活检行病理学检查。观察HPV筛查患者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不同年龄段中HPV感染情况,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 7 521例进行HPV分型筛查的患者中,HPV阳性患者1 128例,HPV感染率为15.0%;HPV阳性患者的年龄高于HPV阴性患者(P0.05),不同高危分型HPV感染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型。HPV感染随着年龄的增加HPV感染率也不断增加,20~29岁年龄段患者HPV的感染率最低,为13.0%,60岁以上患者的HPV感染率最高,为36.9%,各年龄段之间HPV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例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中,检出CINⅠ115例、CINⅡ47例、CINⅢ80例、宫颈癌10例。不同宫颈病变中各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PV16分型、HPV52分型、HPV56分型和HPV58分型宫颈病变发生的比例比较高。结论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HPV16分型、HPV52分型、HPV56分型和HPV58分型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比较高,在有条件的医院,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查可以作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门诊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2 697例,分别进行HR-HPV-DNA、TCT、HR-HPV-DNA+TCT检查,阳性病例均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2 697例进行筛查的妇女中标本发现异常涂片266例,占9.86%,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170例,占6.3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4例,占2.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2例,占2.67%,鳞状细胞癌(SCC)8例,占0.30%。266例TCT检测细胞学异常(ASCUS及以上)标本中高危型HPV阳性162例,HPV感染率60.90%。不同类型标本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SCUS、LSIL、HSIL各组间的HP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将高危型HPV检测与TCT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提高了筛查宫颈病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LCT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条件500例患者进行LCT、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高危型HPV联合LCT方法;对CIN Ⅱ-Ⅲ病变患者进行LEEP术,宫颈癌行根治术,术后6个月行联合方法监测。结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联合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48/51),81.96%(368/449),37.21%(48/129),99.19%(368/371)。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测方法。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宫颈CIN病变患者行LEEP术,术后6个月采用联合方法检测,高危型HPV病毒清除率为87.34%,其随访中阳性符合率为71.43%。结论联合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高阴性预测值的特点,可降低漏诊率,是宫颈病变筛查和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海宁市妇幼保健院行TCT和高危型HPV检查的190例患者,对入选患者的检查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TCT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对其中77例进行过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检测的患者分析其检测结果和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经病理检查发现有125例患者为阴性,65例患者为阳性;经高危型HPV检查则发现169例患者阳性,21例阴性;而TCT检查结果则有174例患者为阴性,16例患者为阳性.HPV检查的灵敏度为93.85%,显著高于TCT检查的灵敏度12.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2,P<0.001);TCT检查的特异度为93.60%,显著高于HPV检查的特异度36.09%(χ2=5.427,P<0.01);TCT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66.66%,而HPV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则为36.09%(65/19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473,P>0.05);TCT检查的阴性预测值为67.25%,显著低于HPV的阴性预测值80.9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4,P<0.01);TCT和HPV检查的准确度分别为5.91%和 7.4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7,P>0.05).宫颈病变程度和患者高危型HPV病毒载量具有正相关关系(r=0.392,P<0.01).结论 TCT检测宫颈癌具有特异度高的优点,但其灵敏度较低,而高危型HPV检测宫颈癌则特异度较低,灵敏度高,临床上检测宫颈癌应采取二者联合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阴道镜在绝经过渡期妇女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之间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病理检查的204例绝经过渡期宫颈疾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对阴道镜检查的结果予以评价。结果:阴道镜在绝经过渡期妇女宫颈疾病筛查的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9.89%、漏诊率为22.2%、阴性预测值为95.74%、阳性预测值为57.14%。总的检出率为6.86%,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上升,符合率也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镜在绝经过渡期妇女宫颈疾病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大庆地区4 850例育龄妇女进行宫颈TCT联合HPV检测,对TCT和/或HPV检测异常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多点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1 193例TCT结果异常,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发现CINⅠ~Ⅲ501例(41.99%);HPV检测阳性1 875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发现CINⅠ~Ⅲ1 030例(54.93%);HPV和TCT均阳性684例,行阴道镜检查活检发现CINⅠ~Ⅲ625例(91.3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875例HPV阳性患者检测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以20~30岁为感染的最高峰。结论:宫颈TCT检测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是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有效手段,应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