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益类药膳方的配伍规律和烹饪加工特点。方法:用Visual FoxPro 6.0关系型数据库语言对从《中国药膳大辞典》中抽出的480条补益类药膳方的出处,配方中中药、食药及食物使用种数和比重情况,配方使用中药、食药、食物种类及其出现频率,中药、食药及食物的配伍情况,药膳成形的类型及其出现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药膳方包含了古今各类103种文献;药膳配方中中药与食药所占的比例小于食物所占的比例,其在用药的量上小于中药方剂所用中药的量;中药黄芪、党参、当归、人参、菟丝子等,食药桂圆、枸杞、甘草、莱菔、豆豉、百合等,食物粳米、鸡蛋、精肉、核桃、白糖、糯米等在本类药膳中使用频率较高;中药人参、黄芪、党参、当归、肉苁蓉等,食药莲子、山药、枸杞、红枣、薏苡仁、陈皮等与食物粳米、鸡蛋、精肉、核桃、白糖、糯米等配伍使用较多。菜肴类型所占的比例最大,汤、粥、羹、茶也占有很高比例。  相似文献   

2.
金河谷 《养生月刊》2020,(3):230-232
健脾养胃食疗方是根据中医学对脾胃生理功能和脾胃病常见临床表现,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采用某些药食两用的材料做成药膳。这样既有食养功效,又有食物美味,食借药力、药助食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奏养脾健胃、补血益气之功效。下面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健脾养胃食疗药膳及其家庭制作方法,请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相似文献   

3.
王庆虎  王志辉  马艳 《陕西中医》2009,30(9):1148-114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燥湿类中药配伍方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开胃进食汤(丁香、木香、藿香、莲子肉、厚朴、党参等)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0例,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本方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 ,医生、营养学家、厨师都在广收博采有关药膳的文章和专著 ,为我国的药膳食疗事业做出了贡献。其中张锡钝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本实用价值高、流传广、影响大、深受中医界推崇的巨著 ,书中所载的药膳配方 ,皆有简约、力专、效捷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发展药膳食疗事业有启蒙发微的作用。1 以食品为主 ,兼用药物有的学者认为 ,药膳可疗疾、延年 ,应似药非药、似食非食 ,二者兼备才能称为药膳。张锡钝所创制的 2 2个药膳方共用药品 33种 ,属于食品的如山药、核桃肉、砂糖、粳米、面粉、蜂蜜、藕、鸡子黄、萝卜、羊…  相似文献   

5.
固本止泻汤治疗慢性结肠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轶兰  刘风琴 《陕西中医》2003,24(7):620-620
目的 :探讨健脾益气 ,清热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固本止泻汤 (炒山药、炒苡仁、白扁豆、茯苓、白术、白芍等 )治疗慢性结肠炎 8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2 .5 %。提示 :本方法具有健脾益气 ,助运化湿 ,升脾止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付权  于傲华  戴霞 《新中医》2023,55(9):28-34
目的:对不寐食疗药膳的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寐患者的个性化饮食调护和不寐食疗药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系统整理《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关于不寐的古今食疗药膳,建立数据库,对食疗药膳原料的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并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版)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对278首不寐食疗药膳进行统计,原料使用频次最多的前5种为龙眼肉、大枣、枸杞子、酒、莲子。原料以性平、温,味甘为主,主要入于肝、肾、脾经。常用的药食组合为龙眼肉和枸杞子,龙眼肉和酒,聚类出5个核心类方。结论:《中国药膳大辞典》收录的不寐药膳组方遵循补虚泻实、平调阴阳的治疗原则,通过调燮五脏,达到形神共治的目的。原料以补益、安神之品为主,辅以收涩、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之类,其配伍注重补益气血,以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7.
赵霖 《科学养生》2006,(11):16-17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遵循“药食同源”的原则。从广义的角度讲,食物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治疗疾病。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当作中药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芡实、山药、白扁豆、山楂、桑葚、梨、生姜、葱白、桂皮等。同样,也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米、金银花、西洋参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作食用,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也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8.
高新记 《陕西中医》1996,17(8):345-345
采用自拟中药健脾益气汤(葛根、党参、白术、云苓、扁豆、山药、泽泻、苡仁、焦山楂、甘草等)治疗小儿泄泻380例。总有效率99.2%。本方具有健脾益气扶正,除湿消导去邪之功效,适应于治疗小儿多种类型的泄泻。  相似文献   

9.
常用补气、健脾益气药药效作用的比较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常用补气中药人参、黄芪、白术、党参、山药、大枣的作用特点,选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实验动物SD大鼠),采用形态学方法,选择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定量指标进行研究。用6味药分别治疗以食醋造...  相似文献   

10.
八珍糕古名“八仙糕”,为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首创。该药以平性益补之品如党参,白术、茯苓、苡仁、莲子等,佐以米粉、白糖、麻油精制而成,具有健脾养胃、培元益气的功能,主治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体弱形瘦等症,对小儿脾虚、年老体弱等患者龙为有效,健康者服之亦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北,确是治疗与保健有机结合之良药,清朝曾将其列为宫廷食疗之珍品。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