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离筛选到一株生淀粉酶酶活较高的菌株QD006,通过形态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该菌为Staphylococcus intermedius。该菌产生的生淀粉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6.5,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Na+、K+、Ca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Fe3+、Zn2+和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含有淀粉的选择培养基,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淀粉酶的菌株,其发酵液酶活力达到123U/mL。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lincheniformis BW-2。对其产生的淀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发现,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4.5,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Ca2+和Mg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Mn2+和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抑制剂PMSF(苯甲基磺酰氟)及DTT(二硫苏糖醇)对该酶活力影响较小。通过PAGE分析发现BW-2产生的淀粉酶与已知热稳定淀粉酶分子量或结构可能存在差异。Bacillus lincheniformis BW-2是一株具有研究开发潜力的产酸性淀粉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一株产高活性多酚氧化酶菌株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色圈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产多酚氧化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所产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产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ZL-2,其被鉴定为竹黄菌属(Shiraia sp.)。菌株ZL-2发酵8 d产多酚氧化酶酶活最高,达到521 U/mL。菌株ZL-2产多酚氧化酶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其最适pH值为6、最适温度为30 ℃;酶活在温度20~40 ℃及pH 3~6范围内稳定。金属离子Cu2+、Mg2+、Mn2+、Fe3+、Zn2+对多酚氧化酶都有激活作用,其中Cu2+激活作用最强;Ca2+、Al3+对酶活有一定抑制作用;L-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对该酶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非酿酒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共得到11株产淀粉酶菌株,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11株酵母菌在pH值为7~9时表现了较高的酶活力,在pH值为5~6时保持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0~50℃时保持较高酶活力;金属离子依赖性发现,Fe2+、Mg2+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Ca2+、Ba2+、Cu2+对酶有抑制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酶均有抑制作用,EDTA抑制酶活约为50%,淀粉酶对二价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菌株Photobacterium sp. LG-1理化性质,提高其产酶活性。利用BIOLOG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实验,通过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及复合诱变进行育种,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及抑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复合诱变后酶活达2.690 U/mL,酶活提高率为139.78%;最适反应温度为35 ℃,0 ℃仍具有催化活性;最适反应pH为8.0,在偏碱性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Ca2+、K+、Mg2+、Cu2+、Na+对几丁质酶活性有促进作用。LG-1对根霉、黑曲霉、毛霉及玉米腐烂病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高产担子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棉田土壤样中分离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经中科院微生物所鉴定,初步确定为一株担子菌(a basidiomycetous specie),将其命名为担子菌LKY01.对该菌株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本酶反应最适pH值为5.0左右;最适反应温度约60℃;Co2+、Mn2+对本酶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2+、Fe2+、Ca2+、Na+、K+、Sr2+、Mg2+对本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50℃下本酶有较好的稳定性,其酸碱稳定范围在pH 4.0~8.0.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云南马龙C3F-2016烟叶表面筛选的产淀粉酶菌株为出发菌株,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并研究诱变前后酶学特性。方法:ARTP技术选育菌株后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诱变前后菌株产生的淀粉酶酶活力,并探讨不同温度、不同pH、金属离子、紫外光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诱变选育出一株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突变株Bacillus koreensis FS-103,其淀粉酶活力达905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0%。高产突变株FS-103所产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 ℃,最适作用pH5.5,在40~50 ℃和pH5~6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a2+、Mg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紫外照射对淀粉酶活力影响减弱。结论:此诱变选育产淀粉酶菌株的方法可行,为该类菌株进行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对菌株F21所产的α-淀粉酶进行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通过硫酸铵盐析、疏水层析等方法纯化后,α-淀粉酶酶活达到 4 616.3 U/mL。 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值为4.8,最适温度为55 ℃,且酶在pH 4.0~9.0及低于45 ℃的条件下稳定性较高;Ca2+ 对酶活有较强激活作用,Fe2+及Fe3+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新疆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鉴定的24株酵母菌,对不同菌株的产脂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对其酶活测定得到高产脂肪酶菌株Y13。通过对其进行产脂肪酶学特性研究,利用酶学特性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条件,得出最适培养温度为39℃,最适pH为7.0,Ca2+可促进酶的发酵,最适培养时间为65 h。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接种的瓣曲为研究对象,应用示踪和基于基质特性组合的菌种筛选技术,筛选出适合其酿造特性的分离株No17.通过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株为Aspergillus oryzae,命名为A.oryzae SZP17.该菌株的中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中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20℃~40℃时比较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7.5,耐酸性较强,Cu2+和Mn2+对其具有激活作用,Fe3+和Fe2+对其具有抑制作用.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低于50℃比较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6.0,pH值>7.5时易失活,各种金属离子对其酶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从食醋厂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酸性α-淀粉酶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和ITS区基因序列分析的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对其生长温度及发酵液初始p H值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所产酶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黑曲霉,并命名为Aspergillus niger ZTL;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产酶温度为40℃;最适生长p H值为6.0,最适产酶p H值为5.0;所产α-淀粉酶在p H值4.5~7.0时酶活性保持在80%以上;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范围是40~50℃;通过测定该酶的热稳定性表明,在40~50℃时酶较稳定,但在60℃时保温一段时间后,酶稳定性显著下降;Ca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Na+对该酶的活性作用不明显,而Mg2+、Fe2+和Cu2+对酶的活性均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的Km值为4.52×10-3g/L。从而确定该菌株所产的α-淀粉酶具有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实验室保存的海洋产壳聚糖酶真菌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壳聚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MF-08。通过26S r 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鉴定,将海洋真菌MF-08归为黄曲霉群。壳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反应p H为5.2;酶活在p H4.0~6.0和小于40℃范围内相对稳定;Cu2+、Fe3+和Hg2+对壳聚糖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淀粉酶分泌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分析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分泌的淀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经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5.0~6.0,在40℃保温20min,酶活力下降70%左右。Ca2+对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没有激活作用。非变性蛋白电泳和淀粉酶活性染色结果显示,该菌仅产生一种淀粉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酶对可溶性淀粉的主要水解产物为糊精、寡聚糖和少量葡萄糖,表明该酶为α-淀粉酶。  相似文献   

14.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淀粉酶的高产菌,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一株菌,命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 Amy-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淀粉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25℃以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Zn~(2+)和Mn~(2+)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a~(2+)、K~+、Mg~(2+)、Fe~(2+)、Cu~(2+)均对该酶活力起到促进作用,其中Fe~(2+)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酿酒》2016,(6)
霉菌是酿酒大曲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酶能力影响大曲质量。对宋河中高温大曲和高温大曲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18Sr DNA基因分析对主要霉菌进行鉴定,并采用透明圈法初筛主要产酶菌,半固态发酵测酶活法研究几株初筛霉菌的产酶功能。结果表明:共得到具有明显特征的10株霉菌,9株分别归属于4个属即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和链格孢属(Alernaria),1株未确定;初筛得到7株均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酯化酶的功能霉菌,其中菌株MM9产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力较高,其酶活分别为32.45U/m L和587.50U/m L,菌株Mh2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11.87U/m L;菌株MM10产酯化酶活力最高为16.03U/m 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中国蛤蜊的肌肉与消化腺中内源酶的性质。结果表明:1中国蛤蜊肌肉中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 H为7.0与9.0,可能存在同工酶;Pb2+对蛋白酶活力有激活作用;Ca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Mg2+与Cu2+在5mmol/L时,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随着浓度升高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Mn2+在5~15 mmol/L时,对酶活力影响不大,在20 mmol/L时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2消化腺中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 H 8.0;Pb2+对蛋白酶活力有激活作用;Mn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Mg2+与Ca2+在5 mmol/L时,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有促进作用。Cu2+在5~15 mmol/L时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当浓度为20 mmol/L时,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3肌肉中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 10.0;Mn2+、Ca2+对淀粉酶活力有促进作用;Pb2+在5~10 mmol/L时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在15~20 mmol/L时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Mg2+在5~10 mmol/L时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在15~20 mmol/L时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Cu2+在5 mmol/L时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升高,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4消化腺中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为9.0;Ca2+在20 mmol/L时对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低于此浓度有抑制作用。Pb2+、Mg2+、Cu2+和Mn2+对淀粉酶活性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媛媛  赵华  董晓宇  牛堃  杨晶 《中国酿造》2012,31(1):154-158
利用透明圈法再经单菌分离纯化从土壤中筛到一株产酶为158U/mL的生淀粉酶产生菌TCCC451031,经16S rDNA鉴定为Paenibacillus属。最适发酵培养基:碳源为2%的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粉与玉米浆混用比例为1∶2,用量为1%。最适发酵条件:35℃、pH值为7.0、转速160r/min,发酵5d酶活达312U/mL。该酶最适作用温度40℃,最适作用pH值为4.2,Ca2+、Mg2+、Zn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u2+、Mn2+、K+、Fe2+、Ba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Bacillus subtilis UN13产α-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acillus subtilis UN13所产生的α-淀粉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中温酸性α-淀粉酶;其最适温度为50 ℃,在40~60 ℃范围内稳定性较好;最适pH为5.5,在pH值为5.0~7.5范围内较稳定;Ca2+和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 Cu2+,Zn2+,K+和EDTA 则抑制该酶的活性;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酶的Km值为1.7039 mg/mL,Vmax值为3.1615 mg/min·mL.  相似文献   

19.
以汾酒发酵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应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方法对其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些纯菌株,并对其相关的生化基本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分离出的菌株的糖化酶酶活性和α-淀粉酶酶活性的测定,得出了各霉菌菌株的酶活活力,其中糖化酶酶活最高m-0-01(2829 U/g),最低m-0-03(96 U/g)。α-淀粉酶酶活最高m-0-06(684 U/g),最低为Pm-100318-2(186 U/g)。霉菌可以有效地分解酿酒原料中淀粉等物质,是白酒双边、复式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微生物,为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提供较充足的原料、底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由Bacillus subtilis AS35发酵麦糟制备的β-葡聚糖酶的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在55℃~65℃时酶活力较高,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5.5,在pH值为4.0~7.0时有较高的稳定性,在4℃保存24h后,残余酶活超过85%;在1mmol/L的浓度条件下,Fe2+、Co2+、Ca2+,尤其是Co2+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Pb2+、Fe3+、A13+对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