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CD23在SLE患者血清中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sCD23及CD2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SP及APAAP免疫组化法检测SLE患者血清sCD23水平、皮损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23表达,对sCD23及CD23同ANA、抗dsDNA抗体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①病人组血清sCD23水平〔(4.10±3.16)ng/ml〕与正常对照组〔(1.48±0.41)ng/ml〕比较显著增高(P<0.005),活动期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②血清sCD23与ANA滴度、抗dsDNA抗体等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③皮损表皮少数(3/9)弱表达CD23,PBMC则明显表达CD23。结论CD23及sCD23在SLE发病中有一定的意义,其主要作用可能与抗原处理和递呈以及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产生自身抗体有关,而且sCD23是监测SLE疾病活动程度一个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SLE患者血液SC5b—9,ANA及AdsDNA浓度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53例SLE患者血液中的补体末端复合体(C5b-9)、补体溶血总活性(CH50)、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AdsDNA)抗体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33例活动期SLE患者,其SC5b-9、ANA及AdsDNA的水平均较20例非活动期SLE患者高,CH50活性则较非活动期SLE患者低,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4项指标间的差异均显著(P<001)。此外,用不同方法检测各项指标的敏感性以SC5b-9敏感性最高。结论:患者SC5b-9、AdsDNA、ANA和CH50指标的变化,可为临床正确判断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指导用药及评估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欣  李杰 《免疫学杂志》1997,13(4):254-257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对AA发病的影响,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法对38例AA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改良APAAP法观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  相似文献   

4.
SLE T细胞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T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 检测38例SLE患者淋巴细胞的E花环形成率(ERF_R),PHA刺激的PBMC活化反应(PHA淋转反应),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IL-2R(SIL-2R)、IL-6及尿SIL-2R、IL-6水平、抗ds-DNA抗体,用疾病活动性评分(SLAM)判断疾病活动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腺苷处理前ERFR显著低于正常,处理后ERF-R则显著  相似文献   

5.
抗核抗体 (ANA)是SLE发病学的至关重要的自身抗体。活化淋巴细胞染色质同系免疫能诱导哪些ANA生成以及能否引起SLE样综合征的发生是十分受关注的方面。我们从ConA活化BALB/C小鼠脾细胞中分离出染色质 ,进行同系免疫 ,检测抗核抗体种类和免疫鼠肾脏病理变化。一、抗核抗体种类用ELISA法检测活性染色质诱导IgG类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生成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核型。 1 用ELISA法检测ANA :只有活性染色质组可检测到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而非活性组阴性 ;2 用间接F…  相似文献   

6.
EFFECTSOFAPATITECERAMICSONCELLGROWTHSANDDNASYNTHESESINHUMANOSTEOBLASTLIKECELLEFFECTSOFAPATITECERAMICSONCELLGROWTHSANDDNASYNTH...  相似文献   

7.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66例SIE病人血清叽sIL-2R水平,SLE病人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血清sIL-2R水平与ANA、抗ds-DNA抗体、抗Sm、SS-A、SS-B抗体无关,而与SLE患者的发热、贫血、白细胞减少、关节受累及肾脏损害相关,且与SLE疾病活动性和ESR成正相关,与补体C_3、C_4和CH_(50)成负相关。提示血清sIL-2R水平是监测SLE疾病活动性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病毒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与细胞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新城鸡瘟病毒Lodota系(NDV-L)能否诱导小鼠腹腔巨细胞(PEMψ)产生一氧化氮(NO)以及该 小鼠PEMψ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否有依赖关系。方法:采用Griess、FACS分析和噻唑蓝(MTT)方法。结果:NCV-L与PEMψ任用2H后就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EMψ表面,吸附率达80%左右;收集NCV-L与PEMψ作用24H上清,发现有NO的释,释放量与阳性对照组(BXCG-LPS-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BP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性的影响,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时PBMNC进入CNS的可能原因。方法:用细胞粘附试验,研究PBMNC与HUVEC的粘附性,用细胞免疫化学法、FACS分别观察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MBP活化的PBMNC与MBP刺激的PBMNC培养上清作用的HUVEC的粘附性较对照有显著提高。ICAM_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抗dsDNA抗体的最适实验条件,并与免疫荧光法(l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Farr)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条件:dsDNA包被浓度为10μg/ml、ABEI-SaHIgG结合物使用发光强度为1.0×10 ̄4mv坎德拉,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浓度为5μmol/L,H_2O_2浓度为0.3%,56份SLE患者血清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检测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83.9%,高于IF和ELISA法,接近Farr法水平。阻断试验证明,本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具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ELECTRONMICROSCOPEANALYSISOFMITOCHONDRIAONRENALTUBULECELLSUFFEREDWARMISCHEMICANDREPERFUSIVEDAMAGEINRABBITSELECTRONMICROSCOPEA...  相似文献   

12.
通过EB病毒LMP2A重组痘苗病毒转染的DCS体外诱导LMP2A特异性CTL,并通过GM-CSF、IL-4和TNF-a培养体系,我们诱导出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同时选用在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的EB病毒潜伏蛋白之一LMP2A作为靶基因,利用重组痘苗病毒转染诱导的DCS。DCS与自体PBMCS混合培养,在IL-2的刺激作用下获得特异性CTL。结果如下:1.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a的混合培养,10天可获得成熟的功能性DCS。FACS检测显示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志CD83…  相似文献   

13.
ANALYSISOFANOPEN-ENDEDCOAXIALLINESENSORFORBILAYEREDBIOLOGICALDIELECTRICSMEASUREMENTANALYSISOFANOPEN-ENDEDCOAXIALLINESENSORFOR...  相似文献   

14.
ANEWANALYTICALMETHODFORO2ANDCO2TRANSFERINSHELL-AND-TUBE(INTRA-LUMINALFLOW)OXYGENATORSANEWANALYTICALMETHODFORO2ANDCO2TRANSFERI...  相似文献   

15.
NEWTECHNIQUEOFBIOCHEMANALYZINGNEWTECHNIQUEOFBIOCHEMANALYZINGYinWelcai(PLAGENERALBOSPITAL)NEW TECHNIQUE OF BIOCHEM ANALYZING...  相似文献   

16.
抗病毒蛋白MxA的诱导和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或3型腺病毒(A_3)分别对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用 12或24 h,并用Westem blot法或FACS法,分别对M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重组的MxA和IFNα2b进行抗病毒效应实验。结果 (1)低浓度的 IFNα2b(> 1×10~#IU/L)和Ad_3(>200 TCID_50),均可诱导相应细胞表达 MxA;(2)10μg/L MxA可抵抗20个 TCID_(50)的 HSV-I、Polio. V感染 Vero细胞、Ad_3感染HeLa细胞,抵抗200个TCID_(50)的VSV感染Wish细胞。结论MxA只能由干扰素(INFα2b)或病毒诱导产生,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公藤碱戊的免疫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观察雷公藤碱戊对SLE病人PBMC的B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时效关系。结果:雷公藤碱戊能抑制SLE的PBMC自发性增殖反应以及正常人和SLE病人PBMC对SAC刺激后的增殖反应。同时在培养的72前加入雷公藤碱戊均能对正常人PBMC在PWM诱导下的IgG产生呈现抑制效应。结论:雷公藤碱戊对B细胞均  相似文献   

18.
滋养层细胞膜免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滋养层细胞膜的免疫调节作用及TLX与CD46的关系,我们用超声破碎、差速离心制备滋养层细胞膜(StMPM)。经酶学分析、电镜观察、MHC抗原和β_2微球蛋白测定及与标准抗TLX抗体的反应,证实所分离的膜成份纯度、细胞特异性和抗原性。ELISA和FACS竞争抑制试验表明兔抗MCP对兔抗TLX抗体的竞争抑制率为52.3%;兔抗TLX基本上能阻断TRA-2-10、CB-24(均识别CD46)与淋巴细胞的结合。但反之则不然。说明TLX标准抗体能识别CD46以外的抗原。向培养系统中加入StMPM.能特异地、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丝列原诱发的淋巴细胞增殖、IL-2与sIL-2R分泌、IL-2R、HLA-DR的表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B细胞IgG的分泌、蜕膜NK和蜕膜、外周血LAK的杀伤活性,但对外周血NK无抑制作用。核酸杂交显示对IL-2Ra、TCR-βmRNA转录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PBL、JurkatTGF-βmRNA的转录。从分子水平表明滋养层细胞膜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滋养层细胞在母胎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STUDYONMECHANISMOFTHEBIOEFFECTSOFTRANSIENTELECTROMAGNETICPULSESTUDYONMECHANISMOFTHEBIOEFFECTSOFTRANSIENTELECTROMAGNETICPULSEW...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能改变抗 -ds-DNA抗体的产生吗 ?SLE病人在疾病活动期间抗 -ds -DNA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活动成比例的增加 .这种增加是相对于SLE静止期而言 ,在静止期里IgG的产生与B细胞活性有关而与T细胞活性无关 .因此 ,在疾病的活动期T细胞因子可能对抗 -dsDNA抗体的产生起重要作用 .SLE病人的CRP水平是正常的 ,除非病人患有滑膜炎 ,浆膜炎或并存的感染 ,而IL6和TNFα水平的增加可引起疾病突发 .SLE活动期病人的TNFα和IL6水平是升高的 ,但当与RA病人相比TNFα与其可溶性受体的比率是显著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