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冷战时代,在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中东政局变化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重起波澜,并酿成了新的伊斯兰潮。它对中东政治产生着异乎寻常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后冷战时代中东伊斯兰潮泛起的原因、主要特点、追求的政治目标,及其引起的国际反响。同时在此基础上,力图对伊斯兰潮以及它对中东政治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新民粹主义是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社会思潮,它与20世纪90年代欧洲极右翼思潮的泛滥和激烈的政党政治紧密相连,散发着极右气息,反映了后冷战时期的欧洲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变迁,是所谓“欧洲右倾”的标志之一。它的出现与“中左”派政府的无能、战后共识的崩溃,移民大量涌入的压力以及欧洲一体化的深入直接相关;它与其它极右翼思潮如新纳粹主义有着既联系又区别的复杂关系。虽然极右势力在欧洲的确呈上升之势,但新民粹主义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难以帮助极右政党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3.
确认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 ,分清世界基本矛盾是关键。本文认为冷战结束后 ,世界基本矛盾可以用东西南北关系加以表述 ,即表现为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和南南矛盾。这些矛盾的内容既有先前的成份 ,但整体上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代中日关系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冷战时代,中日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中日关系处于关键的历史的过渡期和转型期,进入了一个摩擦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时代。影响中日关系曲折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政府谋求政治大国的强烈愿望与“联美抑华”的战略选择;日本对“东亚地位”动摇的担心而误读中国,进而放大“中国强大”的消极后果;日本强化美日同盟关系,进而加剧中日两国间认同对立等等,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双方必须具备与时俱进、寻求双赢的气度,努力寻找和扩大两国利益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5.
卡扎菲思想包括:伊斯兰教的指导原则;平均主义的建国原则;泛阿拉伯、泛伊斯兰的对外政策。后冷战时代卡扎菲思想的实践特征有三:对部族主义力量的依赖;政治统治方式和权力分配变换;外交政策正经历着从游离于世界之外到融入全球化的过渡时期。伊拉克战争后,卡扎菲思想表现为:缓和美国和西方关系,实施全方位外交;吸引外商,投资利比亚;改变传统经济模式,推进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6.
7.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后,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效应。文明在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究竟何在呢?本文试图从如下三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十年以来 ,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十年来美国视中国为敌还是为友 ,或者非敌非友 ,至今还未定性。而美国难于在其国际政治安全战略中给中国定性的原因 ,则与以下的三个层次密切相关 ,即美国的国内政治层次、中美关系的发展层次和全球层次。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正处于从两极向多极的过渡时期.尽管美国企图建立单极格局,但这受到了来自于国际社会甚至美国国内广泛因素的制约.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不容置疑的,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不得人心.  相似文献   

10.
伊朗、中东和后冷战时代[伊朗]马哈茂德·萨瑞奥嘎哈拉姆著曲红摘译以1988年两伊战争停火为界,伊朗外交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停战前,伊朗伊斯兰革命政权象其它新生政权一样感到不安全,并且从其思想体系出发观察地区形势,认为在本地区建立伊斯兰秩序是可能的。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描述中国周边国家地缘政治的多样性特征,中国周边国家的安全态势,周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探讨中国周边地区汇集的世界大国的地缘战略利益,以此来思考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国际化、科技一体化和政治国际化的发展,尤其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联合国作用的增强以及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抬头,国家主权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冷战后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都进入了自治道路的选择发展期,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和国际间合作的加强,并没有限制国家主权,更不是主权的转让,而是主权国家间在平等互利、承认对方主权为前提的基础上的交往与合作。冷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国家主权的本质和原则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主权弱化论”和“主权转让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承认国家主权的非弱化性和不可转让性,既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和维护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秩序,也可以在实践上澄清某些人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世纪之交的国际社会,国际政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处于格局转换、秩序再造和力量重组中的国际政治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十大发展趋势:国际政治体系的全球化;国际格局转换模式的更新;国际秩序的重构与再造;传统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异;大国关系的变动与调整;世界经济政治效用的空前强化;科技因素政治功能的显著加深;文化因素影响国际政治的表层化;民族主义浪潮的扩张化;第三世界的消退与分化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 ,这主要是因为俄自身实力的削弱 ,美国、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和中亚各国离心倾向的加强。与美国在中亚的争夺 ,比起 19世纪与英国的争夺 ,俄明显处于劣势。冷战后俄的中亚地缘政治战略的基本内容将以远交伊朗、近联哈萨克为重点 ;以打击阿富汗恐怖势力 ,全面控制吉、塔为掩护 ;以缓解土、乌分离倾向 ,纳入一体化轨道为阶段目标。俄的中亚地缘政治战略近期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 ,一定会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东亚地区涌现出大量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东亚地区及东亚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自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非传统安全的含义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分析东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合作的现状,对合作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亚太地区正成为世界三大经济发展中心之一。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和地区政策,加强对话与协调。然而,亚太地区并不太平,潜伏着诱发各种危机的可能。必须深化地区经济合作与多边安全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高志虎  李祥 《国际论坛》2009,11(5):64-67
冷战结束后,美国长期实行的以遏制苏联为核心的大战略不再适用,为此,它需要制定新的大战略以适应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形势。但时至今日,美国国内在涉及大战略的诸多问题上仍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将从设定战略目标、界定核心威胁以及确定最佳手段等方面,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大战略制定问题上面临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联盟、制度与后冷战时代的北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在冷战后的延续及其作用考验着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本文旨在考察围绕北约的继续存在及其未来角色而展开的论争。在解释北约的延续问题上 ,新自由制度主义看重制度本身的力量 ;在对北约未来定位的认识上 ,新自由制度主义乐观地认为北约将在欧洲安全格局中扮演积极角色。文章指出了制度主义在这两个问题上存在的缺失 ,并且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关注了决定欧洲安全结构的国际权力分布和大国关系 ,同时指出北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以下八大关系将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影响和制约着国际政治的发展与变化.它们是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大国关系;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民族问题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美国称霸与大国反霸的关系;环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经济政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全球化以经济为中心 ,逐渐向政治和文化领域扩展 ,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本质上作为西方文明的扩张 ,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国家主权地位、民主政治制度、国家安全和文化发展既是挑战 ,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