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北京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27科64属150种(含2变种),其中32种为北京苔藓植物新记录。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5科;优势属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紫萼藓属(Grimmia)、真藓属(Bryum)、金灰藓属(Pylaisia)、凤尾藓属(Fissidens)、美喙藓属(Eurhynchium)和毛口藓属(Trichostomum)8属。区系分析表明,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36.7%)、东亚成分次之(占18.0%)。通过与我国15个地区苔藓植物区系谱主成分分析发现,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与雾灵山、小五台山与贺兰山相近,与云蒙山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种类丰富,本区共有苔藓植物46科95属180种(包括种下类群)。其中苔类植物14科18属37种。藓类植物32科77属143种;优势科为青藓科、提灯藓科、丛藓科、羽藓科、真藓科、绢藓科和灰藓科,优势属为提灯藓属、真藓属、青藓属、光萼苔属、绢藓属、灰藓属、凤尾藓属、丛本藓属、缩叶藓属、羽藓属和仙鹤藓属;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区系联系广泛;种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本区苔藓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性;东亚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有42种,其中中国-日本分布有15种;中国特有种有16种,中国特有分布中以西南区系成分为主。本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中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体现本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集的1500份标本进行鉴定并查阅相关文献,共统计出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34科65属206种(含苔类13科14属25种,藓类21科51属181种,重庆市新记录80种),并整理了重庆市主城区苔藓植物名录。其中优势科有丛藓科、青藓科、真藓科、灰藓科、绢藓科和羽藓科,占总种数的62.14%;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绢藓属Entodon、美喙藓属Eurhynchium、毛口藓属Trichostomum、凤尾藓属Fissidens、湿地藓属Hyophila和灰藓属Hypnum,占总种数的41.26%。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和东亚成分为主,分别占32.75%和30.41%;其次是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通过与临近4个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比较发现,重庆市主城区与同纬度的杭州市区苔藓植物区系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而与其地理距离较近的3个区县的属、种相似性系数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重庆市主城区与杭州市区处于同纬度,且均以城市人工生境为主。本研究丰富了重庆市苔藓植物资料,为重庆市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典型调查与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乌江东风水库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和丰富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18科58属101种,其中,藓类植物有16科56属99种,苔类植物有2科2属2种;优势科为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丛藓科(Pottiaceae),优势属为青藓属(Brahchythecium B.S.G.)、真藓属(Bryum Hedw.)和小曲尾藓属〔Dicranella(Müll.Hal.)Schimp.〕;单属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00%和638%.该区域分布的苔藓植物生活型可分为交织型、丛集型、垫状和平铺型4类,以丛集型种数最多(48种),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475%.该区域分布的苔藓植物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种类最多,所占比例为815%;热带成分所占比例仅为185%;中国特有种所占比例也较高,为207%.该区域苔藓植物的丰富性综合系数(Si)为-03608,低于相邻的六冲河下游流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多数种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且丛集型苔藓种类最多,与库区消落带的特殊生境相适应;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总体属温带性质,且中国特有种较多,反映出该区域苔藓植物区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汤丹铜矿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野外采样及鉴定,发现在云南东川汤丹铜矿分布着6科(丛藓科、真藓科、青藓科、羽藓科、牛毛藓科和绢藓科)16属(扭口藓属、净口藓属、对齿藓属等等)22种苔藓植物,其中59%是丛藓科植物,为优势科。并且这些苔藓植物中有68%是直接生活在布满铜绿的矿岩石上,另外32%是生活在含氧化铜的矿土上。苔藓植物生活型有3种:矮丛集型占68%、高丛集型14%、交织型18%。区系分布类型有7种(东亚和北美分布、中国特有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分布、东亚分布、世界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及北温带分布),以东亚分布为主。未发现经典的铜藓(Copper Mosses)。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贵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附生藓类植物多样性,以黎平太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该区树附生藓类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共获得432份标本。鉴定及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有树附生藓类植物31科89属197种,较之前人对该区苔藓植物的调查工作,新增3个科32个属128个种;优势科包含蔓藓科(Meteoriaceae)、平藓科(Necker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毛锦藓科(Pylaisiadelphaceae)、灰藓科(Hypnaceae)等5个科,优势属有凤尾藓属(Fissidens)、匐灯藓属(Plagiomnium)、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灰藓属(Hypnum)等5个属;树附生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划分为12种分布类型,东亚分布成分最为丰富,有76种,占总种数的39.79%,热带亚洲分布成分有26种,与其他大洲热带成分相联系的种类达33种,占比17.28%,中国特有成分有16种,占比8.38%;生活型可划分为6种,交织型占主体地位,有88种,占总种数的44.67%。  相似文献   

7.
贵阳喀斯特城市墙壁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环境对墙壁苔藓植物的影响,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贵阳市照壁山墙壁苔藓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墙壁苔藓植物有9科17属45种,以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为优势科。不同生境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常见种不同,墙壁上部和中部的苔藓植物优势种和常见种主要为矮丛集型,墙壁下部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主要为交织型。CCA排序表明,温度和湿度是苔藓植物在墙壁上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卷叶湿地藓(Hyophila involuta)、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长尖对齿藓(Didymodon ditrichoides)、小凤尾藓原变种(Fissidens bryoides var.bryoides)在墙壁上部、中部和下部都能很好生长。因此,在城市垂直绿化时可选择适宜的苔藓植物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8.
师雪芹  王健 《生物多样性》2021,29(6):798-159
物种名录是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本底性资料, 及时更新生物物种名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促进基础数据共享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总结安徽省苔藓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整理出安徽省苔藓植物名录。结果显示, 安徽省共有苔藓植物95科253属777种, 其中角苔类3科3属3种, 苔类36科62属185种, 藓类56科188属589种。种数多于25的科为青藓科、细鳞苔科、丛藓科、真藓科、灰藓科、提灯藓科、白发藓科、绢藓科和蔓藓科。种数多于15的属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绢藓属(Entodon)、光萼苔属(Porella)、羽苔属(Plagiochila)、灰藓属(Hypnum)、凤尾藓属(Fissidens)、棉藓属(Plagiothecium)和耳叶苔属(Frullania)。区系成分组成上, 安徽苔藓植物以东亚成分占优势, 达到44.40%, 温带成分占31.53% (其中以北温带型最多, 占25.61%), 热带成分占18.92% (其中以热带亚洲成分最多, 达到10.30%)。安徽省共有中国特有苔藓55种, 濒危种1个, 易危种8个。安徽苔藓植物调查呈现出地区不均衡性, 建议在广泛调查的同时加强名录修订和专科专属研究, 对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时空变化下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田悦  刘艳 《生态学杂志》2023,(5):1035-1042
苔藓植物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使其能够生长在极端干旱和寒冷的严酷环境中,苔藓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植被组成成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为探讨高寒草原苔藓植物的群丛特征,明确影响苔藓植物群丛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本研究在西藏高寒草原区域共设置40个样地,通过样方调查,采集、记录苔藓植物,基于物种和样地生态因子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苔藓植物群丛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共记录9科18属36种藓类植物。在科的水平,以丛藓科为主;在属的水平,以对齿藓属(Didymodon)和真藓属(Bryum)为主。优势种分别是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s)、细叶石灰藓(Barbula gracilenta)、北地对齿藓(Didymodon fallax)和密歇根对齿藓(Didymodon michiganensis)。生活型以丛集型为主,占83.33%。双向指示种分析将苔藓植物群丛分成8个类型,分别是垂蒴真藓(Bryum uliginosum)群丛、北地对齿藓+金黄银藓(Anomobryum auratum)群丛、短叶对齿藓+北地对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采自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2331份苔藓植物的鉴定研究,发现该县有苔藓植物80科194属451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包括浙江省新记录属2个,分别是疣毛藓属(Leratia Broth.)和拟小锦藓属(Hageniella Broth.),浙江省新记录种30个。该区系优势科主要包括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34种)、灰藓科(Hypnaceae,23种)、丛藓科(Pottiaceae,22种)和提灯藓科(Mniaceae,22种)等16个,优势属主要包括羽苔属[Plagiochila(Dumort.) Dumort.,14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ch & Schimp.,14种)、凤尾藓属(Fissidens Hedw.,13种)、灰藓属(Hypnum Hedw.,11种)和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10种)等25个;单种属和寡种属较多,但特有现象不明显;土石生、土生和树生群落为主,水生群落较为稀少;区系主体由东亚分布成分、热带分布成分和温带分布成组成主体,呈现出明显的东亚色彩和热带向温带过度的特点。研究旨在摸清景宁畲族自治县苔藓植物本底资源,为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期能够为浙江省乃至中国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的苔藓植物进行样方调查与物种组成统计,采用物种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对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10 m×10 m的样地内共计苔藓植物19科34属48种,其中优势科(≥3种)有6科,含19属31种,分别占本地区苔藓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5.88%和64.58%。在5种景观类型中,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高(相似性系数为0.5357);河岸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低(为0),表现出祁连山地区苔藓植物分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但针叶林带苔藓植物最为丰富,是祁连山苔藓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典型岩溶地区贵阳市云岩区的3座峰丛为研究对象,对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及其生态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苔藓植物由13科31属62种组成;其中苔类有1科1属2种,藓类12科30属60种;(2)苔藓植物生活型有3种,主要为交织型(占61.3%)和丛集型(占35.5%);(3)3座峰丛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排序为仙人洞山>照壁山>东山;3座峰丛苔藓植物的Pielou指数差距不大,表明物种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东山与照壁山、仙人洞山苔藓物种有较大差异性,岩性是影响其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4)苔藓物种数在3座峰丛山底、山腰和山顶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导致此趋势的直接原因可能为人为干扰;(5)CCA排序表明人类活动频繁的东山和照壁山,影响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人为干扰,其次为海拔高度;受人为干扰程度轻的仙人洞山,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则受自然环境因子(海拔高度、光照、土壤温度)影响。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allum)作为最大优势种,能适应严峻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其抗干扰能力对改善恶化环境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13~2014年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 5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文献研究,统计分析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并对该地区与相邻8个地区藓类植物的丰富度系数比较和相似性系数比较,以明确该地区苔藓植物不同的生态分布类型,揭示浙江清凉峰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2科143属337种(包括3个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0科29属49种,藓类植物42科114属288种。(2)藓类植物的优势科9个、优势属16个。(3)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41.84%),温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28.57%),热带成分再次之(占总种数20.74%)。(4)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与浙江省境内的金华山、大盘山、天目山和凤阳山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5)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复杂多样,以石生类型(占总标本数的47.09%)最多,其次为岩面土生(占总标本数的27.68%)和土生(占总标本数的12.85%)类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似性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8种植被内地面生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得知8种植被中地面生苔藓植物有13科31属65种(含种以下的单位),优势科6科,优势种12种。不同植被中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科和优势种不同,丛藓科和真藓科植物在草甸和灌丛内占绝对优势,而森林植被内的绢藓科为绝对优势科;油松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相似性最高为51.63,草甸和荆条灌丛与大部分植被的物种相似为0。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与其生长的基质相关性最大,另外水分条件、小生境、草本层盖度和凋落物盖度等也影响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白桦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应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于2019-2021年4次对安徽大别山北坡进行苔藓植物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对采集到的1 517份标本鉴定以及文献整理,统计分析该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区系地理组成;并与华东、华中、华北等地的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组成进行比较,以明确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的归属问题。结果表明:(1)安徽大别山北坡共有苔藓植物80科180属482种(包括种以下单位);该次调查增加了12科40属206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种9个。(2)发现受威胁苔藓植物2种——滇西高领藓(Glyphomitrium minutissimum)属于极危(CR),瘤根真藓(Bryum bornholmense)属于易危(VU)。(3)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拥有3个世界性单种科,14个世界性单种属,且有34个世界性寡种属(2~6种),该区单种属和寡种属(48属)占该区总属数的26.67%,表明该区苔藓植物起源古老。(4)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北温带成分(26.43%)和东亚成分(24.89%)为主,热带亚洲成分(14.54%)次之。(5)安徽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与华东(西天目山、清凉峰、阳际峰)区系的关系最为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区系特点,对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和中国特有种的迁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有苔藓植物51科106属266种(含12变种),易危苔藓植物2种.苔藓植物区系可划分为17种类型,以北温带分布(17.37%)占优势,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14.83%).属于热带(73种.R)区系类型的物...  相似文献   

17.
对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和部分远郊城区共26个样点73个样地的苔藓群落进行调查,采集苔藓植物样本共431份。经鉴定调查区内共有苔藓植物20科35属91种,其中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Hampe et C.Muell.)Broth.)和钝叶绢藓(Entodon obtusatus Broth.)等为优势种,分布于其中的24个样点。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位于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α多样性Patrick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说明该样点苔藓植物群落的复杂程度高,群落所含信息量大。Patrick指数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和与主要干道距离是显著影响地面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子,而显著影响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子仅与距主要干道距离相关。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26个样点中苔藓植物的盖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人为干扰程度、草本盖度、与城市主要干道的距离等对地面生和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受人为干扰和草本盖度影响最为显著;而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分布受附生树干胸径及与主要干道距离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区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受人为干扰较大,树附生苔藓对汽车尾气等因素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秦岭南坡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的调查,采用相似性系数、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对其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29个样地内地面生苔藓植物共33科69属189种,包括苔类植物7科8属15种和藓类植物26科61属174种,其中青藓科是最优势的科。落叶阔叶栎(Quercus)林下地面生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落叶阔叶桦(Betula)林带、竹林、针叶林和沟谷岩石,杜鹃(Rhododendron)灌丛带的最低。落叶阔叶栎林带和落叶阔叶桦林带的种相似性最高,杜鹃灌丛与其它植被带的种相似性都很低。研究表明秦岭南坡的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低山地区的落叶阔叶栎林带是该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是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带;亚高山地区杜鹃灌丛带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虽然不高,但种类明显不同于别的地带,所以也应是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值得注意的地带。  相似文献   

19.
浙江西天目山主要森林类型的苔藓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苔藓是森林的重要组分, 是森林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 在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中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浙江西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7种主要森林类型(落叶矮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内的苔藓植物为对象, 调查了32个10 m × 10 m的样地, 记录地面生苔藓植物盖度和树附生苔藓植物多度, 采用重要值、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森林类型间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差异。共采集969份标本, 隶属41科84属142种, 其中苔类植物13科18属33种, 藓类植物28科66属109种, 优势科为灰藓科、青藓科和羽藓科。2种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余5种森林, 其中物种丰富度以针阔混交林最高, 苔藓植物多样性则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 竹林两者均为最低。海拔等环境因子较为接近的植被类型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相似性较高, 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相似性最高, 而落叶矮林和竹林相似性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