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印染》2019,(24)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后,以硫酸铝钾为媒染剂,采用天然茜草染料对棉织物进行后媒染染色,优化改性工艺和染色工艺。研究表明:壳聚糖对棉织物最佳改性工艺为壳聚糖质量分数45%,改性时间为20 min,改性温度80℃;茜草染料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媒染剂6%,茜草染料0.16 g/L,上染温度80℃,染色时间70 min。经壳聚糖改性后,茜草染色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与耐皂洗色牢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耐皂洗色牢度方面仍需研究改善。  相似文献   

2.
吴健  王雪燕  刘元军 《印染助剂》2012,29(10):39-42
采用自制的WLS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确定了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改性剂WLS用量为50%(omf),氢氧化钠用量为6 g/L,60℃改性处理30 min;靛蓝染料染色条件:氢氧化钠10 g/L,保险粉15 g/L,60℃还原处理15~20 min.然后对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对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显著提高,上染百分率提高3倍多,K/S值提高2.5倍多;同时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用板栗壳植物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棉织物改性过程中工艺条件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过程中板栗壳植物染料浓度、染色温度、p H值、染色时间和媒染剂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后棉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以及染色后色牢度、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是壳聚糖用量为3%,p H值为5,温度为80℃,时间为40 min;最佳染色工艺为板栗壳染料用量为5%,p H值为5,浴比为1∶30,温度为80℃,时间为60 min;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经硫酸亚铁后媒染之后,其色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天然色素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在自制壳聚糖季铵盐的基础上,探讨了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壳聚糖季铵盐用量对棉织物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棉织物进行壳聚糖季铵盐改性可以提高板栗壳色素的染色性能,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7 g/L、处理温度90℃、处理时间80 min。用板栗壳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服用纺织品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改性并进行板栗壳植物染料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改性工艺:壳聚糖用量3%,pH=5,温度80℃,时间40 min;染色最佳工艺为:pH=5,温度80℃,时间60 min。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经硫酸亚铁后媒染之后,色牢度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天然染料对棉织物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先进行壳聚糖改性,再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最后用胭脂虫红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壳聚糖改性剂对棉织物的改性工艺和胭脂虫红的染色工艺,结果显示,改性剂显著地改善了胭脂虫红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通过多组实验得出的最佳改性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20 g/L、柠檬酸质量浓度20 g/L、烘燥温度75℃;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60 min、染色温度75℃。经过改性处理的棉织物染色后的K/S值提高到14以上,上染率可达到80%以上,色牢度可达到3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然染料染色棉织物上染率低、染色牢度差的问题,先利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然后进行橘皮色素直接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棉织物壳聚糖最佳改性工艺:壳聚糖改性液(固液比1∶30,5%乙酸降解壳聚糖制得低分子壳聚糖溶解液作为改性液)质量浓度20 g/L,温度80℃,时间40 min;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橘皮提取物质量浓度0.12 g/L,温度80℃,时间80 min,浴比1∶50。改性棉织物色牢度较未改性棉织物提高1~2级。  相似文献   

8.
徐红  杨璐萍  惠晶 《针织工业》2014,(11):47-50
探讨了天然石榴皮染液的提取方法,并对壳聚糖溶液处理后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壳聚糖浸渍处理的时间、温度和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石榴皮染液提取的最优工艺为:100m L水中溶解7.2 g石榴皮,温度为80℃,提取60 min,p H值为8~9,无须浸泡,直接提取;壳聚糖浸渍处理棉织物的最佳工艺为:壳聚糖浓度为1%,70℃浸渍30 min;经过壳聚糖浸渍处理后的棉织物,用天然石榴皮染液进行染色,提高了染色织物的表面深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这对开发和利用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橘皮色素染色工艺条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化学官能团和纤维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阳离子改性剂壳聚糖可接枝到棉针织物上。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最佳工艺为:5%乙酸溶解壳聚糖,壳聚糖改性液质量浓度15 g/L,改性温度90℃,改性时间40 min。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橘皮色素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橘皮色素质量浓度为0.12 g/L,媒染剂无水硫酸铜6%(omf),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70 min,浴比1∶50。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橘皮色素媒染后色牢度均在3~4级,可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棉织物经壳聚糖处理后,再用栀子黄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染料用量、p 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且对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棉织物的栀子黄染色性能较好;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栀子黄用量为9%、染色温度30℃、染色时间50 min、p H值为5;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增强,耐摩擦色牢度及耐洗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程珊  曾登 《纺织科技进展》2014,(2):48-50,76
为解决天然染料在纯棉织物上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用自制季铵基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纤维进行阳离子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改性剂浓度、碱剂浓度、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纯棉织物K/S值的影响,确定出纯棉织物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在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下用4种天然染料对改性棉纤维和未改性棉纤维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剂改善了天然染料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当改性剂浓度为15~20g/L,改性温度为60~70℃,氢氧化钠浓度为6~9g/L,改性时间为50~60min时,K/S值显著提高,但匀染性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活性染料常规染棉织物工艺中纯碱用量过多的问题,采用新型的低碱活性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工艺参数如盐、碱及温度等对K/S值的影响,得到了低碱活性染料染棉织物较佳工艺:染料1%(owf)时,纯碱1.5g/L,元明粉70g/L,80℃固色40min,浴比1∶25;染料5%(owf)时,纯碱3g/L,元明粉80g/L,80℃固色60min,浴比1∶25。低碱活性染料染色所需纯碱用量少,仅为传统活性染料染色时纯碱用量的1/10左右,染色织物得色量高,且染色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自制阳离子改性剂SS对纯棉胚纱进行预处理改性,茶皂素前处理和活性染料染色工艺。重点分析了对纯棉胚纱不均匀改性的阳离子改性剂SS的质量浓度、改性温度和时间对染色深度的影响,得出较佳的预处理工艺:改性剂的质量浓度3 g/L,40℃改性3 min;通过棉织物风格确定茶皂素前处理方法和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棉胚纱经阳离子不均匀改性染色后达到段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改变原有散棉染色工艺,使用还原染料隐色体浸染法染色散棉.将还原黑RB预先还原成隐色体钠盐,对散棉进行浸染.以染色散棉表观得色深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还原黑RB隐色体浸染散棉时的最佳工艺为:染色浴比1:20~1:30,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5 min,盐用量30 g/L.该工艺下散棉有较好的得色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新型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TINOFAST CEL来研究抗紫外线整理剂在纯棉漂白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主要研究TINOFAST CEL用量、碱用量、盐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等对纯棉漂白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效果。TINOFAST CEL整理的工艺条件为:TINOFAST CEL 4%(omf),Na2SO4 20 g/L,Na2CO3 10 g/L。浸轧法工艺为:2浸2轧(轧余率70%)→预烘(80℃,3 min)→焙烘(160℃,1 min)。TINOFAST CEL与活性染料上染相似,整理后对织物白度几乎没有影响,并且赋予织物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盐酸羟胺对腈纶纤维改性,研究了盐酸羟胺用量、醋酸铵用量、改性温度和时间对改性织物染色性能和白度的影响;探讨了该改性织物酸性红B的染色工艺。腈纶纤维优化的改性工艺为:盐酸羟胺12 g/L,醋酸铵20 g/L,80~85℃改性60~90 min;当酸性红B为2%(omf),pH值4~5,90℃以上染色30 min,改性腈纶得色较高;95℃时,酸性红B在改性腈纶上的吸附速率较快,应延长保温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黄麻/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实现活性染料低盐低碱染色,对黄麻/棉混纺织物阳离子改性进行研究,并探讨阳离子改性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获得了最佳改性工艺:Glytac质量浓度为40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8g/L,JFC质量浓度为2g/L,温度为60℃,时间为45 min,浴比为1:20.研究结果表明:黄麻...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靛蓝染料对纯棉牛仔布的上染率,本文以四氯化碳(CCl4)为溶剂,环氧氯丙烷(ECH)为合成单体,在催化剂三氟化硼合乙醚(BF3O( C2H5 )2)的作用下,预先聚合成聚环氧氯丙烷(PECH),然后再用二甲胺胺化制得靛蓝染色促进剂ZL,并对ZL对棉织物的改性工艺进行优化及其染色深度K/S值和色牢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ZL改性工艺参数为:ZL 2g/l,NaOH 4g/l,温度80℃,时间40min;改性后棉织物靛蓝染色耐洗牢度、摩擦牢度良好,K/S高达25.06,而相同染色条件下未改性棉织物的K/S仅为16.60。棉织物经改性剂ZL改性后,浸轧-氧化3次靛蓝染色就能达到未改性棉织物浸轧-氧化6次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用新型盐剂A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化和胺化改性,提高其对活性染料的上染性能。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棉织物经新型盐剂A改性预处理后,纤维上引入了大量氨基。优化的改性工艺为:盐剂A 6 g/L,浴比1:20,80℃处理10 min。经盐剂A改性的棉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染深色时,无机盐用量可以减少60%以上;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以及耐水洗色牢度和匀染性均有提高,但耐摩擦色牢度略有降低,色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改性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以磷酸二氢钠为催化剂,对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CS)。研究了柠檬酸的质量浓度和水浴处理时间对壳聚糖接枝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15 g/L CS,100 g/L CA,20g/L磷酸二氢钠,70℃水浴下煮60 min,然后130℃干燥5 min,室温真空干燥24 h,壳聚糖接枝率为2.69%。对比了改性前后棉织物的染色性能、透湿透气性、折皱弹性和柔软性。结果表明:改性后棉织物的染料上染率为93.5%,较未处理的棉织物提高了20%,染色深度K/S值也提高了24%,而染色牢度没有改善;改性棉织物的透湿性能提高14%,但透气性能下降15%;改性棉织物的折皱弹性均有提高,其中急弹性回复角提高26.3%,缓弹性回复角提高14.7%;改性棉织物的柔软性略有下降。总体来说,接枝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