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流产权确权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全国6个试点之一的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改革实践,探索流域水流产权确权的路径和方法,界定权利人的责权范围和内容,解决所有权边界模糊、使用权归属不清、水资源和水生态空间保护难监管难等问题,为开展水流产权确权改革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生态空间概念不清、范围不明、权属界定缺失是当前水流产权确权的薄弱环节,解决以上问题对健全水流产权确权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和维护水流健康至关重要。在梳理水资源、水体、水流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水生态空间内涵进行界定。基于水生态空间划界确权进程和试点建设情况,总结了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以河流为例探索水生态空间划界方法,提出水域、岸线空间内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界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徐州市为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中的地级市试点,开展水域、岸线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结合徐州市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实际开展情况,介绍了试点范围、目标、任务,归纳了工作流程和主要内容,阐述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其他地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重要举措。梳理了《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方案》在各试点区的组织实施情况,总结了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进展,提炼了推进实施过程中一些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推进全国水流产权确权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市和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唯一地级市,徐州市依据水利部、原国土资源部、江苏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的《徐州市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实施方案》,对试点河道水域、岸线生态空间范围划定、水流产权确权的路径和方法、权利人责权范围和内容界定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取得一定成绩,也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其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水流产权确权工作有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流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划定是水流产权确权的基础性工作,文章根据疏勒河流域实际,结合疏勒河流域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分析了疏勒河干流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管理现状,提出了疏勒河干流不同河段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范围划定的方法,为今后水流水域岸线划定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为做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总结评估工作,按照《水利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部署安排,2019年4月以来,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会同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组成调研评估组,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江苏省徐州市、陕西省渭河、湖北省宜都市和丹江口水库等6个水流产权确权试点进行了实地调研评估。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是全国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之一,开展了干流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使用权确权。为了给内陆河流水域岸线的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经验借鉴,文章阐述了疏勒河流域水生态空间作为自然资源独立要素进行确权登记的方式和途径,总结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探讨了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面临权属困惑、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物权登记与水资源的特殊属性及其管理要求不符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河道水域岸线所有权边界模糊、使用权归属不清、水资源和水生态空间保护监管难等问题,文章基于流域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改革,对疏勒河干流河道水域岸线功能区划分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流产权制度等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进行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确权路径是关键问题之一。提出了在防洪法和河长制规定的河湖管理范围基础上确定水流空间范围的想法,明确了水流所有权的边界和水流所有权人的权利,指出了市场在水流自然资源高效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科斯定律得到了"水流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易必要的先决条件"等结论。同时,明确了界定水流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是我国水流产权确权的主要内容,其中清楚界定水流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是我国水流产权确权的关键内容。从我国目前的法规文件中找到了我国水流产权确权路径是"依据行政许可的原则确定",并且探讨了我国水流使用权、转让权等权利的具体确权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水权确权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水权确权试点,要求"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遵循水生态系统性、整体性原则,分清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量。"2014年水利部确定在7个省(自治区)进行水权试点工作,其中宁夏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试点。宁夏编制了《宁夏水权试点方案》,获得  相似文献   

12.
四方水情     
正水利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11月11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在京联合召开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启动会,宁夏、甘肃、陕西、江苏、湖北、河南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水利厅、国土厅及试点地区负责同志,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是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水的资源、环境、生态属性出发,在水生态空间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实现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管控,形成以空间规划、水流产权、用途管制、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生态补偿、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措施为主,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疏勒河流域干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为例,对确权登记过程中作业流程设计、水生态空间范围划分、水资源边界界定、自然资源调查以及登记成果空间表达等方面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结合疏勒河试点实际做法,逐一提出解决对策及今后工作建议,对丰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业务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渭河生态区建设在组织领导、规划编制、确权划界、综合整治、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探索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其要点一是通过组织开展调查评价、划定水生态空间范围、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加大宣传力度夯实确权划界工作基础。二是通过明确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所有权实现形式,建立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划定水生态空间功能区划以及强化监管措施明晰所有权和功能区划。三是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6.
水流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核心组成,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基础性资源要素。水流资源资产作为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其产权归属、资产核算、处置交易、资产收益及资产审计等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研究了基于水流产权确权、水流用途管制、水流产权交易、水流资产负债表编制、水流资产离任审计和完善水流资产管控法律体系六位一体的总体管控路径,并对推进有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与水有关的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但与从根本上解决水流空间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权益不落实,监管权"割裂"、管理不到位等要求相比,仍需创新思路,开展大量理论和实践工作。按照我国现行法规,围绕水流是由水生态空间及其相关资源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一特点,研究认为应将水流及其生态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水流生态系统的特殊性,统筹空间内以水资源为主的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多种功能属性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清晰界定产权主体和权利边界,推进水流产权制度综合改革,并提出了明晰与实化所有权、规范和活化使用权、理顺和强化监管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夏是水利部确定的全国七个水权试点省区之一,结合水权试点确定的目标任务,分析了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建设、水权交易等方面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提出了水权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水流产权登记试点工作和全国水权制度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9.
《水利发展研究》2014,(12):112-112
东光、献县、桃城区、安平、临西、任县、成安、邱县等8个县(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水权改革试点,先期启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 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是在认真核定县域内可分配水量的前提下,将全县水量划分到生活、工业、农业、生态和预留水量等不同领域,并在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各行业内将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到用水户,为下一步全面启动水价综合改革和建立水权水市场奠定基础。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到年底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49个县(市、区)将全部启动水权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湖南省长沙市按照中央"五位一体"的要求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把治水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水利部和湖南省政府批准的《长沙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围绕"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四个方面,以"一江五河"治理为核心,着力抓好防洪保安、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