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扶贫复明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在表面麻醉下对183例205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结果: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感,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眼球固视好189眼(92.2%);术中偶感有轻度疼痛或异物感,可忍受并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或加滴表面麻醉药后能顺利完成手术者16眼(7.8%);183例205眼平均手术时间22±7min;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术后1d视力:裸眼视力≤0.1者13眼(6.3%);0.12~0.3者47眼(22.9%);0.4~0.8者126眼(61.5%);≥0.8者19眼(9.3%),术后1wk复查视力,视力≤0.1者4眼(2.0%);0.12~0.3者23眼(11.2%);0.4~0.8者145眼(70.7%);≥0.8者33眼(16.1%)。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质量较好,因而适宜于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波  李恒  唐知进  杨旭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45-1146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36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引起的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前房角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其中16例行两联手术,20例行三联手术。结果:两联手术患者16例,视力0.05~0.2者5例(31%);0.3~0.4者9例(56%);≥0.5者2例(13%)。16眼术后眼压12.23~20.55(平均16.46)mmHg。20例三联手术患者视力0.05~0.2者9例(45%);0.3~0.4者8例(40%);≥0.5者3例(15%)。其中18眼术后眼压13.35~20.55(平均16.48)mmHg。2眼术后眼压高于正常达32.9~25.81mmHg,5g/L噻吗心安眼液点眼1次/d,眼压控制正常,平均眼压14.57mmHg。结论: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冯建辉 《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713-1714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患者578眼,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05者17眼,占2.9%;0.05~0.3者321眼,占55.5%;≥0.3者240眼,占41.5%;术后1wk复查视力,<0.05者3眼,占0.5%;0.05~0.3者121眼,占20.9%;≥0.3者454眼,占78.5%;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麻醉效果良好,能最大限度减少麻醉所带来的并发症,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因而适宜于我国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的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高原地区大规模白内障防盲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四川省高原地区贫困白内障防盲手术患者457例(457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均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第1天,视力≥0.3者384眼,占84.03%。结论在高原地区大规模白内障防盲手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对150例15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24min。术后第2d视力≥0.2者147眼(97%);视力≥0.5者103眼(68%);视力≥0.8者20眼(13%)。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经济、实用、效果好、相对来说易掌握,特别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成熟、过熟、大核、硬核白内障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比较简陋的条件下试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 对27例白内障患者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术后1周视力:0.5以上16只眼,0.1~0.4者9只眼,0.1以下2只眼.结论 其术式简便、经济、安全、有效,能使白内障群体得以早日复明,适宜于基层医院试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旭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01-1802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0g/L利多卡因麻醉,行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0.1者5眼(12.5%),视力0.1~0.4者9眼(22.5%),术后视力≥0.5者26眼(65.0%),所有患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提高。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01/2008-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5例113眼实施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中麻醉效果明显,显效共107眼(94.7%),有效6眼(5.3%),总有效率达100%,无病例因疼痛无法承受手术而改行球后或球周麻醉。术后第1d裸眼视力≥0.5者65眼(57.5%),>0.8者22眼(19.5%);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85眼(75.2%),>0.8者17眼(15.0%),随访1mo未发现明显视力下降。术后1wk视力<0.5者1例(0.9%),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角膜内皮水肿7眼(6.2%),高眼压4眼(3.5%),经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146眼)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6月~1年,术后视力≦0.08者10眼(6.85%),0.1~0.3者29眼(19.86%),0.4~0.6者56眼(38.36%),>0.6者51眼(34.93%).术中后囊破裂8眼(8.22%),术后角膜水肿23眼(15.7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效果好,适合于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前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提高,≤0.1者2眼,0.2~0.3者8眼,0.4~0.8者28眼,≥1.0者14眼.随访期间,51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眼眼压增高,滴用0.25%噻吗洛尔滴眼液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5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257例(263眼),对其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低于0.1者6只眼,占2%,0.1~0.3者19只眼,占7%,0.3~0.5者84只眼,占32%,0.5~0.8者115只眼,占44%,0.8以上者39只眼,占15%。7-10天复诊视力进一步提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显著,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成本低,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农村开展防肓治肓工作中的疗效。方法对346例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3例13眼,占4%;0.3≤视力〈1.0者149例149眼,占43%;0.05≤视力〈0.3者130例130眼,占37%;〈0.05者54例54眼,占1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安伞,切口自闭性能好,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4例(587眼)硬核白内障表麻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结果术后第l天视力〉10.05者562眼(95.74%),≥0.3者536眼(91.31%)。术后第7天视力≥0.05者585眼,脱盲率99.66%;≥0.3者558眼,脱残率95.06%。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硬核白内障安全性高、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轴≥30mm)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4例8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30mm),矫正视力≤0.1,均采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含矫正)≥0.4者35眼(41%),0.2~0.3者23眼(27%),0.1~0.15者25眼(29%),〈0.1者3眼(3%)。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2眼(2%),经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行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 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6眼( 7%),经治疗后均消退; 后囊不同程度混浊9眼(10%),经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 视网膜脱离者1眼(1%),经行巩膜外填压术后治愈。结论: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高度近视的特殊性,术中操作要轻巧、细致,技术参数也应作适当调整,以利达到术后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13例(1290眼)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门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手法注水娩核法。结果(1)1080眼采用表面麻醉,占83.72%;26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占2.02%;184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周麻醉,占14.26%.(2)1215眼手术过程顺利,人工晶状体准确囊袋内植入,占94.19%;75眼后囊破裂,处理玻璃体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其中13眼行单襻或双襻缝线固定术),占5.81%。(3)术后89眼切口缝合1~3针,占6.90%。(4)视力≤0.3者87眼,占6.74%;≥0.5者1222眼,占94.73%;≥1.0者557眼,占43.1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自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白内障摘出术式之一;灵活的麻醉方式,自闭式隧道切口,大直径撕/截除前囊及注水式娩核是手术要点;在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防盲治盲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瑶  陆晓丹  张平 《实用防盲技术》2013,(4):170-171,184
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 抽选107例(107眼)行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例(11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周视力.结果 术后1周视力大于0.3者分别为88.78%及66.96%.结论 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视力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近期(1周)效果与超声乳化近期(1周)效果相近,在缺少设备、缺少投入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