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胎儿中线处硬脑膜窦畸形(DSM)的产前超声与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胎经产前超声及MRI诊断为脑中线处DSM胎儿,并与引产尸检结果对照,观察中线处DSM的产前影像学特征。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3胎DSM,其中1例合并血栓形成;5胎均表现为中线处囊性回声肿物,其中4胎于扩张的静脉窦内见云雾状细密点状回声;合并血栓者于囊性回声区内见高回声团块,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产前MRI诊断5胎均为DSM,其中2胎合并血栓形成;4胎主要表现为中线处窦汇区三角形或楔形瘤样扩张,并向邻近上矢状窦后部延伸,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合并血栓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绕。5胎均接受引产,1胎尸检见胎儿上矢状窦偏后部及窦汇区呈瘤样扩张及血栓形成。结论 胎儿中线处DSM具有典型产前超声与MRI表现;产前超声不能除外胎儿DSM时,建议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儿囊性淋巴管瘤的产前MRI特点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4月经超声检查怀疑胎儿淋巴管瘤并有完整资料的4例孕妇的常规MR图像,孕妇年龄24~30岁,孕龄31+3周~38+1周,观察分析其MRI特点。 结果 4胎经MRI诊断为胎儿囊性淋巴管瘤,均由产后病理得到证实;MRI显示病变为单囊状或内含分隔、呈多囊状的长T1长T2信号,病变部位以颈部多见,瘤体直径1.73~10.63 cm。 结论 产前MRI能明确诊断胎儿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3.
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价值。方法 对22胎疑似食管闭锁的胎儿进行系统、多切面的超声扫查,包括颈部和上纵隔的冠状切面与矢状切面,详细观察食管囊袋声像图特征。结果 11胎产前超声显示食管囊袋,其中9胎产后证实为先天性食管闭锁,2胎失访;11胎未显示食管囊袋的胎儿,产后证实为正常新生儿。最早显示食管囊袋的时间为26孕周。结论 产前超声对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多切面扫查胎儿颈部和上纵隔,探测食管囊袋,有助于提高食管闭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产前超声诊断早孕期泄殖腔外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早孕期泄殖腔外翻(OEIS)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胎OEIS综合征胎儿早孕期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相对照。结果 10胎OEIS综合征胎儿于低位下腹壁见以囊性为主的膨出物;10胎均见脊柱侧弯,3胎见脊柱骶尾段脊髓脊膜膨出。8胎膀胱未显示。5胎颈项透明层增厚,其中1胎合并颈部淋巴水囊肿。1胎合并双足内翻,1胎合并左下肢缺如。10胎均合并脐带过短,4胎合并单脐动脉,1胎合并脐带囊肿。引产后尸体解剖均可见下腹壁缺损、脏器外翻,但未见完整囊性膨出物;10具胎儿均可见耻骨联合分离、无肛门、无明显外生殖器并伴膀胱外翻。结论 胎儿下腹壁囊性为主的膨出物是早孕期OEIS综合征的特征性产前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5.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梅干腹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梅干腹综合征(PBS)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11胎疑似PBS胎儿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产后外观或病理结果对比,验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11胎均见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周边可探及脐血流信号(提示为巨膀胱);6胎泌尿系畸形;3胎腹壁菲薄;6胎羊水过少;4胎合并其他异常;2 胎胎死宫内。9胎引产(7胎为PBS,1胎为后尿道瓣膜症,1胎为尿道闭锁);2胎出生(1胎为PBS,1胎为单纯腹腔囊肿)。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BS的检出率为0.17‰(8/47 624),准确率为72.73%(8/11)。结论 腹横径/膀胱直径、腹壁厚度作为诊断标准可提高产前诊断PBS准确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胎儿PBS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胎儿Meckel-Gruber综合征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胎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基因检测结果、病理结果及引产后表现。结果 5胎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均经产前超声明确诊断,诊断孕周11+6~21+6。产前超声5胎均表现为脑膜(脑)膨出,4胎多囊性肾发育不良,4胎多指(趾);伴发异常表现包括枕部颅骨缺损3胎,脑积水、Blake囊肿、小眼畸形、脊髓圆锥低位、肢体短小、胫骨短小并成角畸形、足内翻、羊水过少、无羊水各1胎。2胎接受基因检测,1胎结果为CEP290基因c.4240del和CEP290基因c.3777-3778del杂合突变,另1胎为MKS3基因c.1365C>T存在纯合突变。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引产后大体标本所见与产前超声表现相符。对1胎引产后标本进行尸检,发现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结论 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产前超声可于早孕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囊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胎儿颅内各种囊性病变的产前超声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50例合并胎儿颅内囊性病变的病例,随访产后新生儿头颅超声、CT检查结果或尸检结果。结果 在150胎产前超声发现合并颅内囊性病变胎儿中,74胎为颅内正常位置腔室的异常扩张(占49.33%)。超声对于部分类型的颅内囊性病变,尤其是大脑中线部位的囊性病变鉴别诊断较困难。结论 超声发现胎儿颅内囊性病灶后,需多切面扫查明确其位置,动态观察,从而判断病灶来源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患者28例(28个病灶),分析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二维超声主要观察囊性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情况。超声造影主要观察囊性肿块囊壁、分隔及实性成分的增强表现,主要指标:增强模式、增强程度及假包膜征。结果 本组28个囊性肿块包括多房性囊性肾癌16个,透明细胞癌出血、坏死及囊性变12个。二维超声显示囊实性肿块18个,多房囊性肿块8个,未见分隔及实性成分肿块2个;CDFI示20个肿块内部可见血流信号,8个未见血流信号,CDFI血流显示率为71.43%(20/28)。超声造影示全部肿块内囊壁、分隔及实性成分均见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血流显示率为100%。超声造影增强模式:15个肿块表现为“快进慢退”,7个表现为“快进快退”,6个表现为“等进等退”;增强程度:16个肿块呈高增强,12个呈中等增强;假包膜征:6个肿块可见假包膜征,22个未见假包膜征。结论 超声造影在显示囊性肾癌内低速血流及微循环血供情况,其敏感度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产前二维超声对胎儿侧脑室周围假性囊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产前超声发现的7胎胎儿双侧侧脑室周围假性囊肿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7胎双侧侧脑室周围假性囊肿均于中晚孕期由超声检出,其中4胎接受产前MR检查。7胎共同声像图特征为双侧侧脑室前角旁区域可见囊肿,其中2胎伴有侧脑室轻度增宽。2胎孕妇终止妊娠,5胎出生后新生儿外观正常,随访至出生后1~3个月未发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结论 产前超声可以基于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对胎儿侧脑室周围假性囊肿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孤立性侧脑室周围假性囊肿预后良好,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脉导管(DV)闭锁胎儿产前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胎DV闭锁胎儿产前超声表现,记录妊娠结局。结果 20胎DV位置及走行均正常,其中16胎(16/20,80.00%)DV管壁呈等回声,3胎(3/20,15.00%)管壁呈条索状强回声,1胎(1/20,5.00%)DV管壁回声增强,其内为低回声,呈“双轨”征;CDFI均未见DV内存在血流信号。3胎(3/20,15.00%)合并其他结构畸形,包括2胎永存右脐静脉(其中1胎染色体异常)和1胎肺动脉交叉。19胎(19/20,95.00%)出生后证实为DV闭锁,出生后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及随访均未见异常;1胎(1/20,5.00%)死于宫内,经尸检确定DV闭锁。结论 胎儿DV闭锁产前超声可见管壁呈等回声、条索状强回声或“双轨”征,腔内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2.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新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上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结肠癌2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果声像图可将结肠癌区分为肿块型、壁增厚型和溃疡型三种。在壁增厚型中内膜明显凸凹不平,并见限局性固定强回声,结合患者便血,可诊断溃疡型。三种类型瘤体内部血流彩色多普勒信号的丰富程度及收缩期最高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最低流速均有一定差异,而RI值却无显著差异。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肠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提高对进展期结肠癌的敏感性,结肠癌均有不同丰富程度的彩色血流信号。超声可以配合纤维结肠镜及X线钡灌肠诊断结肠癌,还能帮助了解病变外浸润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囊型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囊型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超声诊断的 3 2例胎囊型输卵管妊娠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 2例异位胎囊的特征为 :单侧附件区厚壁型囊性物 ,囊壁厚度均匀一致 ,约 2 .5~ 4.0mm ,回声强而均匀 ,囊内为液性暗区。与卵巢分界清。CDFI:囊性物周围血流丰富 ,似“花环样”包绕胎囊。PD :“花环样”血流处可录及低阻型滋养动脉频谱 ,舒张期血流丰富 ,RI平均为 0 .45± 0 .0 4。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囊型输卵管妊娠中具有较强优势 ,结合血尿妊娠试验能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7例膀胱平滑肌瘤常规超声显示均是单发肿块,平均最大直径(3.47±1.42)cm。6例肿块位于膀胱壁黏膜下,且凸向膀胱腔内生长;1例肿块位于膀胱浆膜下与子宫之间,突向膀胱外生长。所有肿块二维超声均表现为低回声,回声均匀,且肿块基底部较宽;位于黏膜下者其表面膀胱壁黏膜层光滑完整、与周围的黏膜面连续,呈线状强回声;6例肿块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1例表现为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CDFI示4例肿块内有点状血流信号,3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膀胱平滑肌瘤多发生于女性患者,于二维超声图像常表现为膀胱后壁黏膜下单发的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均质低回声团块,基底部较宽,团块内可有点状血流信号,术前诊断有时较困难,必要时仍需结合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胎儿颈部包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5例超声诊断为颈部包块胎儿的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9例,呈囊性包块,壁厚;脑膜脑膨出4例,其囊实混合性包块通过缺损的颅骨与颅内结构相连;颈部畸胎瘤2例,呈囊实混合性包块,其中1例误诊为脑膨出.结论 包块的囊实性、有无分隔及颅骨有无缺损是胎儿颈部包块鉴别诊断的要点,对临床判断和预后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黏液癌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17例乳腺黏液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探讨声像图与相应的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7例乳腺黏液癌中术前超声诊为断恶性肿瘤12例,可疑恶性5例,术后病理诊断单纯型黏液癌13例(76.5%),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混合型黏液癌4例(23.5%),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单纯型黏液癌肿块横径>纵径,CDFI显示肿瘤周边血流呈放射状分布,内部偶见星点状血流信号;混合型黏液癌纵径>横径,CDFI显示肿瘤周边血流信号稀少,内部血流较丰富.两种类型黏液癌形态不规则,CDFI显示血流阻力指数较高(RI>0.80).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黏液癌卢像图具有一定特异性,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成像技术(CEUS)对食管静脉曲张(EV)和胃底静脉曲张(GV)血流信号的显示,探讨CE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B型超声检查基础上,对23例EGV患者先后行CDFI和CEUS检查,比较二者对EV和GV血流信号的显示率.结果 CDFI和CEUS对EV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分别为42.11%(8/19)、73.68%(14/19),对GV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分别为76.47%(13/17)、94.12%(16/17).CEUS对EV的血流信号显示效果明显优于CDFI(χ~2=4.17,P<0.05),二者对GV的血流信号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结论 CEUS可弥补CDFI对EGV血流信号检出的不足,明显提高EV的血流信号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46例收治的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DFI以及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6例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麻花状绳状、血管蒂类型检出率为47.83%,盆腔游离液性暗区检出率为52.17%,囊肿直径≤8 cm的检出率为78.26%,囊壁厚度>0.85 cm检出率为50.00%,囊性肿块检出率为80.43%。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经CDFI检查的卵巢黏液性腺囊瘤、卵巢浆液囊腺瘤、卵巢囊性畸胎瘤、卵巢黄体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单纯卵巢囊肿检出率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1.30%。结论CDFI应用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较好地检出疾病,且可鉴别诊断疾病的具体类型,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