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邑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仅应用D2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与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中接受胃癌根治术者共30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程度,辅助化疗、血管神经侵犯等因素进行总结,并进行严格随访,以了解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软件进行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为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治程度,辅助化疗以及血管神经侵犯程度。结论早期胃恶性肿瘤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胃癌患者,肿瘤分型及侵犯程度,合理的淋巴结清扫、R0根治\血管神经受侵,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等因素均能影响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周浩 《江苏中医药》2007,39(10):70-72
目的:研究中药"胃肠安"对胃癌模型裸鼠肿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瘤体VEGF和MVD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模型,将模型裸鼠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各8只,观察和比较各组裸鼠平均胃重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裸鼠瘤体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所有荷瘤鼠胃壁上均有肿瘤生长,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胃重分别为(1.77±0.78)g、(1.11±0.73)g、(2.57±0.53)g;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脏器转移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率均为28.57%,低于对照组的100%,有显著性差异.各组裸鼠瘤体VEGF表达的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裸鼠瘤体MVD表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安方可抑制胃癌生长、转移,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27例,胃体占位病变7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6例,大部份胃内弥漫占位2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在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兖州区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8例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针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用眼针疗法按眼部反应区进行针刺,选穴方法有三种,1循经选穴:仔细观察眼部球结膜上各经区或穴区,凡有血管形态或色泽变化的,并在相应的脏腑器官有病变的,就取该穴。2看眼选穴:不论什么病,只依据经穴区内血管形态、色泽变化,凡变化明显者,即取该穴。3选穴时可据病情取一侧或双侧。结果:眼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未见明显不良作用。结论:用眼针疗法可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尤其对一些功能性便秘患者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普外科胃术后出血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胃术后出血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给予保守治疗或二次手术结合中医方法的治疗,作为观察组;一组只给予保守治疗或二次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查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1.5%,而对照组治愈率仅为80.2%,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优势明显,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部手术术后出血发病原因多样,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在保守治疗没有效果而采取二次手术进行治疗时,对患者出血的病灶位置要仔细确认,否则会混淆真正的病灶.在保守治疗或二次手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从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100 例患者中, 进行普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有 8 例,其中切口感染患者 2 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1 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3 例,腹腔感染 患者 2 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5 岁、手术前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 3 h、卧床时间≥ 7 d 是普外科手术患者 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年龄≥ 55 岁、手术前有基础性疾病、手术 时间≥ 3 h、卧床时间≥ 7 d,临床上应重点对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空肠间置重建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组(研究组)和40例食管残胃吻合组(对照组)胃癌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2.2±14.0)min,对照组为(137.6±18.9)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吻合口瘘、血液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肺部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第2,4,6天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3,6个月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评分及体质量减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空肠间置术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术后烧心反流症状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体质量及营养恢复较快,化疗耐受性好,是近端胃癌根治手术方法中最为合理、有效的消化重建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胃癌的部位、扩散范围是术前需要了解的重要情况,而CT因横断面成像,具有独特的显示胃壁、胃周侵犯情况,临近及远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的优越性,在胃癌的诊断和分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全胃切除、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在老年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胃切除手术,对照组采用Double tract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组采用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饮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后,给予改良Double tract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可改善患者的饮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睛胃脘区表面血管变化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慢性胃炎患者50例(观察组),并设既往无慢性胃炎及胃脘痛病史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白睛胃脘区血管形态改变,并计算白睛胃脘区血管颜色色差值。结果:观察组白睛胃脘区血管颜色色差值为90.08±11.58 NBS,对照组为33.68±4.28 NB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睛胃脘区血管形态学改变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睛胃脘区表面血管变化与慢性胃炎具有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白晴胃脘区可呈现血管增粗、"树杈样"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张力水充盈增强CT三维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胃癌患者,肌注654—2注射液15mg并口服700~1200ml水对比剂;然后采用团注法注入碘海醇100ml,从膈顶至脐进行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然后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胃部三维图像。结果:①32例采用低张力水充盈增强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成像,胃腔充盈及扩张度良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关系;②胃癌三维图像表现为局限性和广泛性胃壁增厚,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形成不规则隆起肿块。结论:采用低张力水充盈增强CT三维成像方法可以从冠状位及任意角度观察胃形态及周围情况,对手术有指导意义,是螺旋CT在应用方面的重要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分别用于近端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对比研究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五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近端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数据资料,参考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予以对照组近端胃切除治疗,予以观察组全胃切除治疗,研究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排气用时、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合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排气用时、术后住院天数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近端胃癌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治疗对比近端胃切除治疗体现更优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穿刺点的选择和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层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具16侧正常成人尸体标本按临床手术体位进行穿刺,并解剖观察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拍摄、测量。结果在腋后线第10肋间隙穿刺,穿破膈胸膜及膈的概率为56.25%(9/16)。在肩胛线第10肋间隙穿刺,穿破膈胸膜及膈的概率为100%。在腋后线第11肋间隙穿刺,穿破膈胸膜及膈的概率为6.25%(1/16)。在肩胛线第11肋间隙穿刺,穿破膈胸膜及膈的概率为12.5%(2/16)。在腋后线第12肋下缘肋尖处穿刺穿破膈胸膜及膈的概率为0。结论右肾在腋后线12肋肋尖下缘内侧3~4cm穿刺较安全;左肾在腋后线第12肋上、下缘肋尖内侧2~3cm穿刺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效果。结果:20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均为100%,病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9.65±12.61min,住院4.5±0.3天,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状腺肿瘤应用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便,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4例胃癌患者CT检查。结果:34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或隆起,胃底贲门部10例,胃窦部14例,胃小弯侧6例,胃大弯侧1例,弥漫浸润(皮革胃)3例。胃周围间隙侵犯7例,淋巴转移15例,远处脏器转移5例。本组病例中I期5例,II期11例,III期13例,IV期5例。本组胃癌CT分期正确31例,正确率91.17%。结论:多层CT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并有助于临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对人胃癌裸小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以探索其对人胃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建立移植型人胃癌MGC803实体瘤模型后,予模型对照及新加良附方大、中、小剂量4种处理并分组,分别取4组肿瘤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以CD31为血管内皮标记的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加良附大、中剂量组有抑制MVD的作用,三者MVD值分别为68880.66±35846.10,37386.44±20175.69和40531.48±20817.34,后两者较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模型组相比。新加良附大、中剂量组能够下调VEGF表达,其值分别为16227.80±7620.67,4453.73±1717.25和5566.35±368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加良附方能够抑制人胃癌新生血管形成。新加良附方抑制胃癌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老年人(≥6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灶部位及病理特点.结果:老年人胃癌的分布主要在胃体及胃体以上部位,占老年人胃癌72.2%;中高分化腺癌占老年人胃癌62.1%;有淋巴结转移56例,占51.8%;侵及浆膜层80例,占74.1%.结论:由于老年人生理、病理和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自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等各项生存指标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分别为(84.51±3.64)分、(83.72±3.78)分、(84.41±3.85)分、(86.03±4.52)分,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3±2.43)分、(72.58±2.69)分、(73.06±2.59)分、(74.83±3.54)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