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变频空调的前级AC/DC功率电路一般采用完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方案,能够带来非常好的校正效果。但是由于传统BOOST完全有源PFC方案得到的直流电压较高,使得功率器件的开关应力较大,系统效率较低,不利于大功率应用。鉴于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有源PFC技术和无源PFC技术、并采用双端脉冲控制策略的Buck型的部分有源PFC方案。在理论分析这种部分PFC原理的情况下,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进行了具体实现。该方案适用于输出电压要求为Buck型、功率较高、对EMI要求较高的PFC应用场合,尤其适用于大功率的PFC应用场合,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功率电路、控制电路和控制策略等多方面,单相AC-DC变换器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PFC)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集中表现在研究的方面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宽以及变换性能越来越优秀。鉴于此,在简要总结最近一年来单相有源PFC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给出三种有源PFC技术的原理说明,包括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部分有源PFC、采用磁能恢复开关的串联补偿混合PFC和适合高/低输入电压频率的PFC。[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部分PFC电路采用斩波电角度固定的调制方案,在大功率输出情况下,直流母线电压会跌落得比较厉害。鉴于此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桥拓扑和斩波电角度可控的改进的部分PFC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后级逆变器的调制度,而且利于降低馈入电动机的谐波电压含量,扩大电动机的恒转矩范围。适用于输出电压范围宽、功率较高、对EMI要求较高的PFC应用场合,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相交流电源供电的较大功率变频空调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带来了三相整流器的功率校F问题。在简要分析三相单开关部分有源PFC的基础上,根据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两种结合有源PFC技术和无源PFC技术的Buck型混合三相有源部分PFC方案,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简要分析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所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三相部分PFC具有电压与电流应力小、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直流平均电压较高的特点,各种负载下交流输入侧的各次谐波电流均满足IEC61000-3-2标准,中等负载以上时输入功率因数高达0.98。  相似文献   

5.
首先基于现有的、典型的模拟PFC控制芯片,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单级升压变换的单相AC—DC变换器领域几种基本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其中包括传统有源PFC技术、跟随有源PFC技术和单周期有源PFG技术。最后基于PFC控制芯片L4981B详细地介绍了支持较大功率输出的有源PFC电路设计过程,并给出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新型基于谐振电抗器原理的单相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变频家用电器。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较为详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完整的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指出了这种无源PFC的最佳设计目标参数选择方法,给出了有关仿真与实验的波形和数据,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无源PFC方案的输入谐波电流校正效果良好,直流回路电压利用率最高,而且具有散热处理,安装方便与价格低廉等特点,可以作为较大功率的单相C-DC变换器为后级逆变器-压缩机系统供电。  相似文献   

7.
PFC的性能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原因,根据近年来的发展介绍了常用的提高PFC性能的策略,并用功率流理论对这些方法的效率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Boost APFC在中大功率(≥3 kW)应用时有显著的开关损耗和整流器的反向恢复损耗,而且需要较大的输入电感电容,使得其成本和效率明显降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新型交错式PFC控制后其不仅具有低功耗、低EMI、高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功率等级范围。文中创新性地运用Synospsys公司强大的数模混合仿真软件Saber对一款大于3 kW的交错式并联PFC系统进行了DC分析、瞬态分析、参数扫描分析以及FFT分析,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交错式并联PFC不仅具有减小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减小电感电容值和提高变换器效率和功率等级等优点,而且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及便于软件的工程调试。  相似文献   

9.
PFC的效率一直是大功率开关电源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外功率损耗及EMI等参数都是改善电路性能的重要因素。国际整流器公司(IR)推出一种新型超快软恢复二极管,选用这种高性能PFC二极管及相应K系列500V硬开关HEXFET MOSFET,可以大大提高升压电路的FPC效率,并降低30%的功率损耗。  相似文献   

10.
《电子测试》2011,(12):93-93
11月26日,ADI推出首款交错式数字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ADP1048(http://.analog.com/zh/pr1126/adp1048),该器件具有高度精确的交流功率计量功能。与单相数字PFC控制器ADP1047(2011年3月发布)相似,交错式(或双相)ADP1048采用传统的连续导通模式PFC技...  相似文献   

11.
丁杨  沈锦飞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0):190-192,195
三相双开关四线制PFC电路由于其电路结构简单、部分解耦的特点,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常规的控制方法是电路工作在DCM模式下,控制虽然简单,但THD较大。在此提出了一种在CCM模式下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的优势在于前端储能电感和电容的容量小,成本低,功率因数高,适用于中、大功率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2.
“绿色”高频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分析了准谐振PFC的工作原理,进而得到单相时变简化分析模型,采用改进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策略,提出了混合频率调制法,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准谐振PFC实现了零电流关断,功率因数高,谐波电流小,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小;且开关电源的功耗小,动态特性好,负载范围宽,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高频开关电源。研究成果对校正装置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CCMPFC控制器ICE1PCS01,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并且对其典型应用电路,特别是控制器外围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和计算。所设计的基于CCMPFC控制器ICE1PCS01的应用电路,在保证了功率因数和谐波分量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PFC变换器的设计成本,在中小功率场合下低成本的PFC电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关电源在传统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有着明显的开关损耗,使得电路具有较高成本和低效率。文中在传统单相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采纳多通道交错并联技术来进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主电路拓扑。以三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其工作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多相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具有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和输入电感值,以及提高变换器的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单周期控制无桥Boost PFC电路分析和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导通器件多,通态损耗大,不适于中大功率场合应用。新颖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无桥Boost拓扑,其结构简单,效率高。文中基于无桥Boost电路,提出一种单周期控制方法,它不需要检测输入电压信号且不需使用乘法器就能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单周期控制电路简单可靠,又降低了成本。文中分析了无桥Boost电路及单周期控制的工作原理,并导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两级APFC采用两套控制电路和至少两个功率开关管,增加了电路复杂程度及成本.随着PFC/PWM两级复合控制芯片的产生,两级APFC的这一缺陷可以得到大大改善.通过对PFC/PWM两级控制复合芯片ML4824的两级APFC技术进行的测试与分析,分析了将其用于带PFC的蓄电池充电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荷控制方式的CCM反激PFC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荷控制方式的CCM反激PFC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它的一些基本特性。并给出了电路设计步骤,试制了一台200W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方案简单、成本低、输入功率因数高,适用于中小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ingle-stage electronic ballast circuit with high-power factor. The proposed circuit was derived by sharing the switches of th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and the half-bridge LCC resonant inverter. This integration of switches forms the proposed single-stage electronic ballast, which provides an almost unity power factor and a ripple-free input current by using a coupled inductor without increasing the voltage stress. In addition, it realises 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by employing the self-oscillation technique. The saturable transformer constituting the self-oscillating drive limits the lamp current and dominates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of the ballast. Therefore, the proposed single-stage ballast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power factor,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and high reliability. Steady-state analysis of the PFC and the half-bridge LCC resonant inverter are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performed using a 30 W fluorescent lamp are also presented to confir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ball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