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血液透析(血透)是目前尿毒症患者的主要生存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术成功与否则是进行血透的必备条件。手术后血管吻合口的血栓形成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内瘘手术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本试验中试通过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预防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微血管吻合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理想药物以及预防血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34例尿毒症患者,查阅病历资料,收集相关信息,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4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14例内瘘成熟,20例内瘘未成熟,未成熟率为14....  相似文献   

3.
黄慧  王影 《全科护理》2012,10(32):3020-3021
对6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建立动静脉内瘘,并从疼痛、术肢保暖、内瘘观察及使用等方面给予护理,结果61例病人动静脉内瘘1年之内5例发生堵塞,经分析与过早使用内瘘、穿刺方法不正确、病人依从性差有关。其余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200mL/min,血管充盈良好,震颤明显。认为良好的术后护理能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内瘘闭塞,延长内瘘寿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I型狭窄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因I型狭窄而行AVF重建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中留取废弃狭窄静脉组织与初次行内瘘手术的静脉血管组织做对照,做病理学分析,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结果共入组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2.7±4.4)岁,62%为男性,糖尿病肾病为首位病因,占43.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静脉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IH)与血磷(r=0.381,P=0.026)呈正相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360,P=0.031)呈负相关,与血钙(r=-0.269,P=0.097)和甲状旁腺激素(r=0.007,P=0.971)无相关性。功能不良的内瘘组织HE及Masson染色表现为典型的偏心性NIH。免疫组化提示NIH中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内皮祖细胞标记物CD133、M1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及INOS、M2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及CD206、自然杀伤细胞标记物CD56染色阳性。结论对于I型狭窄导致的AVF功能不良,组织病理染色表现为偏心性的NIH,且内膜厚度与血磷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相关。免疫组化提示NIH中除了排列紊乱的内皮细胞,还出现了内皮祖细胞、M1和M2型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对进入慢性肾脏病(CKD)Ⅳ期的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护理指导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1月未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血透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7年1月~2010年1月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的血透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性.结果 早期的护理指导明显的提高了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性,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肾功能不全进入Ⅳ期时对其进行关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指导,能提高患者对内瘘的认识,提高内瘘的成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造瘘手术成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肾脏内科2012年1月-7月尿毒症终末期患者25例,均为多次造瘘失败或为临床建立动静脉造瘘较为困难的患者,术前超声行上肢动静脉及双侧大隐静脉评估,重点观察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大隐静脉,寻找肘部及上臂段有无合适搭桥的血管,测量其管径并体表定位。结果14例术前多次造瘘失败患者,9例行再造瘘+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1例行左上肢人工血管取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2例放弃手术;11例术前未行动静脉造瘘的患者2例行人工血管置人术,6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因桡动脉管径较细行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高位瘘,2例放弃手术。21例手术患者术后生命指征平稳,瘘口搏动震颤良好。术后~2周内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所建通路通畅。结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超声评估及定位对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睨 《全科护理》2011,9(31):2860-2861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方法]对3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37例病人均未因自体动静脉内瘘损坏而影响治疗。[结论]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可避免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8.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间 2 0例血液透析较充分的患者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7~ 71岁 ,平均年龄 (49± 10 .82 )岁。其中上臂内瘘 7例 ,下臂内瘘 13例 ,病程半年至 10年 ,基础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4例、肾动脉硬化 3例、多囊肾 2例、糖尿病肾病 1例。二、研究方法1.心功能评价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级标准对心功能进行评价。2 .全胸正位片检查 测得心胸比例。3.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 应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技术测得心射血分数。4 .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 应用彩色多普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动静脉内瘘术前目标血管的筛选、定位的意义。方法选择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68例须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应用高频彩超对A组患者分别于动静脉内瘘术前目标血管进行了检测筛选,根据筛选、定位的目标血管进行手术,B组按照传统方法选择目标血管进行手术,术后一个月末应用高频彩超对A、B两组内瘘通道功能、成熟的进行评价。结果在A组36例待透析患者中非惯用手臂头静脉和桡动脉可用为目标配对血管30例,占83.3%。不可用目标配对血管数6例,占16.7%。A组较B组平均手术切口减小,P〈0.05;时间缩短,P〈0.05;一月末内瘘成熟率明显提高,P〈0.05;早期血栓形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无创性的高频彩超技术是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目标血管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金燕  喻培 《全科护理》2012,(35):3301-3301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尿毒症病人维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科为尿毒症病人选择了自身动静脉血管搭桥吻合手术,这种手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符合临床需要,使用安全、方便,穿刺成功率高,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了方便。我科2011年3月-2012年7月为35例病人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初期成熟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年龄、原发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压、术后抗凝治疗与内瘘初期成熟相关性以及1年内的并发症。结果126例内瘘成熟,9例患者失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低于100/60 mm Hg患者血压与内瘘初期成熟呈负相关(P<0.01),术后应用抗凝治疗与内瘘初期成熟呈正相关(P<0.05);内瘘成熟后1年,通畅率98.4%(124/126例次),栓塞率为1.6%(2/126例次),无感染;每例内瘘平均透析次数为(132.2±8.6)次/年,平均透析时间为(530.4±28.2)h/年,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一种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其并发症主要为栓塞;血压低于100/60 mm Hg的患者内瘘初期成熟率较低,术后应用抗凝治疗可减少内瘘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内膜增生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患者共18例,动静脉内瘘口局部狭窄处峰值流速与流入道动脉峰值流速比值≥2.5,临床透析过程持续出现透析血流量不足情况。对照组1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并发症,透析过程中无血流量不足情况。详细记录患者动脉内瘘吻合口内径、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瘘口处与流入道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值。结果: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径及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动静脉内瘘口狭窄组动静脉内瘘口处内膜厚度及血流速度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口处狭窄患者局部内膜明显增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准确的评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管腔变窄及局部内膜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纽扣式穿刺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纽扣式穿刺法,对照组区域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纽扣式穿刺法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老年和青年尿毒症患者建立鼻烟窝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2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中,老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04例(44.8%),青年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128例(55.2%);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1个月、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动脉瘤、肿胀手综合征和窃血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为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老年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老年人动静脉内瘘(AVF)使用情况.方法对36例年龄大于60岁的血液透析患者的AVF做回顾性分析,并将AVF的手术成功率及通畅率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结果显示老年组AVF手术成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VF术后第4天、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通畅率分别为84.75%、77.97%、67.80%、50.85%、40.68%和20.34%,对照组AVF术后第4天、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6.08%、92.16%、84.31%、70.59%、60.78%和41.18%,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AVF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6.
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顺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的影响。方法按时间顺序将 5 5例初次使用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选择同侧下肢大隐静脉或任意一条非瘘静脉作为静脉回路。对照组 (常规穿刺法 )动脉出路距瘘口近侧头静脉离心方向穿刺 ,静脉回路选择动脉端 5cm以上任意静脉向心穿刺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内瘘堵塞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动脉端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5 .71 %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为 80 .30 % ) (P <0 .0 1 )。动脉端皮下血肿发生率实验组为 4 .2 9%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1 2 .1 2 % ) (P <0 .0 1 ) ,静脉端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内瘘堵塞率为 3.5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为 2 5 .93% ) (P <0 .0 5 )。实验组透析中血流量可达 2 0 0ml/min以上 ,为 82 .82 % ,对照组为 77.2 7%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早期启用可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长期透析1~32年患者350例,339例前臂内瘘、9例上臂内瘘、2例移植内瘘。常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内瘘穿刺方法为阶梯式或局域穿刺,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或弹力绷带压迫法。有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A组,无瘤样扩张的患者作为B组。结果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患者(A组)42例(12%),29例(69%)血管瘤样扩张的患者伴高血压,但和B组61%高血压患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57.1%)患者为透析10年以上的长期透析患者,仅9.6%为透析5年以下患者。42例患者前臂内瘘35例,上臂内瘘6例,移植内瘘1例。主要发生于穿刺点部位的瘤样扩张29例,近吻合口的瘤样扩张8例,静脉全段扩张3例,假性动脉瘤2例。A组采用局域穿刺的比例为69%,远高于B组21%(P〈0.01)。2/3的上臂内瘘患者伴血管的瘤样扩张。内瘘吻合方式、透析后止血方式、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瘤样扩张的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原因与局部反复穿刺、内瘘部位、高血压及血管本身的病变有关。预防内瘘的瘤样扩张对内瘘的长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首次动静脉造瘘的患者176例,每半年测定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血浆纤维蛋白质(Fib)和血红蛋白(Hb)等项目1次。对其中122例最终因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与动静脉内瘘寿命之间COX回归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原发病为糖尿病、ALB、CRP、Fib存在回归关系。结论糖尿病、CRP、Fib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LB是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模式在动静脉内瘘(AVF)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92例AVF假性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