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合成了苯基羧甲基硫醚及其与 Nd3 、 Sm3 、Eu3 、Tb3 、Dy3 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为 L n L3· n H2 O(L=C6 H5SCH2 COO- ,n=1~ 4 )。并通过 IR谱、UV谱、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波谱表征 ;通过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 :Eu3 、Tb3 配合物具有明显的发光性能。溶解性实验表明 :该类配合物在 DMF、 DMSO等极性溶剂中具有很高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4种稀土元素与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1,4〕(BPMPBD)和2,2′—联吡啶(BiPy)的配合物。配合物组成为:Ln_2(BPMPBD)_3(BiPy)_2·nH_2O和Ln_2(BPMPBD)_3BiPy·nH_2O。研究了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荧光光谱和差热—热重谱。认为BPMPBD为二价四齿配体,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3.
Yb~(3 )与甘氨酰甘氨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元素 Yb3 与甘氨酰甘氨酸 (Gly- Gly)的配合物 ,并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法进行了表征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Yb(Gly- Gly) 2 Cl3· 3H2 O  相似文献   

4.
镧(Ⅲ)与硫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鹏  刘斌  王丽  张晨鼎 《稀土》2002,23(3):33-36
本文报道了配合物 L a I3 · 2 CS(NH2 ) 2 · 10 H2 O的新的合成方法 ,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差热—热重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首次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与硫酸钕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水杨醛缩 DL—亮氨酸 Schiff碱钕配合物和水杨醛缩 L—异亮氨酸 Schiff碱的钕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确定和表征 ,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可能为 Nd2 (Sal- L ue) 2 (SO4) 2 、Nd3 (Sal- IL ue) 2 (SO4) 2 · 2 H2 O。  相似文献   

6.
以共轭体系大小不同、配位基团与共轭体系的距离不同的三种羧酸:1-萘甲酸、苯甲酸、苯乙酸和氯化稀土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三种羧酸铕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L1)3,Eu(L2)3·1.5H2O,Eu(L3)3·1.5H2O(L1=C10H7COO-,L2=C6H5COO-,L3=C6H5CH2COO-).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的IR谱、1HNMR谱及配体的磷光光谱和铕配合物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磷光发射光谱数据计算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值.三个配合物的荧光发射主峰5D0→7F2强度按萘甲酸铕苯甲酸铕>苯乙酸铕的顺序变化,由此可见配体的结构不同对铕离子的发光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硝酸钇与1,8-茶啶氮氧化物荧光固态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确定新化合物的组成为Y(C_8H_6N_2O)_2(NO_3)3。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X光粉末衍射等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稀土硝酸盐与双希夫碱N,N’-二(邻羟基亚甲基)乙二胺的三种新固态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物相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n_2L_3(NO_3)_6·3H_2O(Ln=Y,Er,Yb),推断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稀土硝酸盐与双希夫碱水杨叉替乙二胺(以L表示)的五种新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物相分析等手段,确证配合物的组成为2Ln(NO_3)_3·3L·2H_2O(Ln=Pr、Nd、Sm、Gd、Dy),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某些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6种稀土与L-脯氨酸、L-丙氨酸、甘氨酸四元固态配合物[RE(Pro)(Gly)2(Ala)2]Cl3·C2H5OH,并以热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新型Schiff碱苦味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玉洁  高建纲  董文魁 《稀土》2007,28(3):51-54
在丙酮介质中,稀土苦味酸盐能与邻苯二胺双缩香草醛(L)形成稳定的黄色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及摩尔电导等分析表征,确定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REL(Pic)(H2O)2](Pic)2·nCH3COCH3(RE=La、Ce、Pr、Nd,n=2;RE=Sm、Eu,n=3;Pic-=(NO2)3C6H2O-),其中心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6.  相似文献   

12.
《稀土》2017,(1)
设计合成了新的β-二酮配体1-(9-蒽基)-3-三氟甲基-1,3-丙二酮,并与Yb~(3+)和第二配体邻菲罗啉(phen)配位,形成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和三元配合物YbA_3phe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和三元配合物YbA_3phen中,都没有出现Yb~(3+)的特征发射峰,配合物的荧光属于配体发光,但是三元配合物YbA_3phen的发光效率要强于二元配合物YbA_2·2H_2O,这与第二配体邻菲罗啉的引入有关。  相似文献   

13.
稀土三氯醋酸盐与8—羟基喹啉配合物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了稀土三氯醋酸盐与8—羟基喹啉固态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组成为Ln(CCl_3COO)(C_9H_6NO)_2(除Lu),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4.
吴海霞  边占喜  李树臣  任杰 《稀土》2006,27(6):19-23
用1′-丁基二茂铁基甲酰丙酮为配体与三价稀土氯化物反应合成了十四种配合物,并对所有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C4H9C5H4F eC5H4COCHCOCH3)3.Ln.xH2O(Ln=L a,Lu,x=3;Ln=C e,Ho,E r,Y b,x=1/2;Ln=P r,N d,Sm,Eu,G d,T b,D y,Tm,x=1)。运用DTA-TG法核实了配合物中水分子的个数。IR表明1′-丁基二茂铁基甲酰丙酮通过两个氧原子与稀土金属配位,生成稳定的六元螯合环结构。核磁数据表明受羰基和羟基去屏蔽作用影响的基团,在形成配合物后,化学位移均向低场稍有移动,进一步证实了配体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对溴苯甲酸和对碘苯甲酸为第一配体、含氮杂环(TPTZ和phen)为第二配体,以单一稀土Eu3+和Eu3+掺杂Gd3+、y3+为中心合成了12种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测定.推测化合物的组成分别为:(1)Eu(P- BrBA)3(TPTZ)·2H2 O; (2) Eu(P - IBA)3 (TPIZ)·2H2O;(3)Eu0.5Gd0.5 (P - BrBA)3 (TPTZ)·2H2O; (4) Eu0.5 Gd0.5(P- IBA)3(TPTZ)· 2H2O; (5) Eu0.5Y0.5(P - BrBA)3(TPTZ)· 2H2O;(6)Eu0.5Y0.5(P-IBA)3(TPTZ) · 2H2O;(7)Eu(P-BrBA)3(phen)· 2C2H5OH;(8)Eu(P- IBA)3(phen)· 2C2 H5 OH; (9) Eu0.5 Gd0.5(P- BrBA)3(phen)·2C2H5OH; (10) Eu0.5Gd0.5(P- IBA)3( phen).2C2H5OH;(11)Eu0.5Y0.5(P- BrBA)3(phen)·2C2H5OH和(12) Eu0.5Y0.5(P- IBA)3 (phen)·2C2H5 OH.卤代苯甲酸的羧基氧和稀土离子配位,TPTZ和phen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成键;配合物的形成对配体的共轭π-π*跃迁影响不大;几种不同的卤代苯甲酸铕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有所差别,对溴苯甲酸配合物较强,中性配体TPTZ强于phen;掺钆、钇的铕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于纯铕配合物,表明掺杂配合物并非简单配合物的混合,而是有一定混配配合物形成.  相似文献   

16.
范小娜  李蕾  练萍  罗国添 《稀土》2004,25(5):33-35
研究了稀土离子Pr3 、Nd3 与植物单宁(Tn)的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经测定其组成分别为Pr3(Tn)·12Cl·18H2O;Nd3(Tn)·12Cl·21H2O,通过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结果表明Pr3 、Nd3 与植物单宁的多酚基形成三配基配合物。配合物抑菌作用试验表明,植物单宁的抑菌作用是其多酚基团的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5种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与轻稀土高氯酸盐配合物RE(ClO4)3·L5·C2H5OH(RE=La,n,Nd,Sm,Eu;L=C6H5COCH2SOCH3),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的IR谱、1HNMR及铕配合物的磷光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磷光发射光谱数据计算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值.荧光发射光谱表明,配体可有效的向Eu3+离子传能使其发射较强荧光.  相似文献   

18.
铕(Ⅲ)与2,2′-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与谱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林娅 《稀土》2003,24(1):10-12
报道了铕离子 (Eu3+ )与 2 ,2′-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的制备 ,经过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 [Eu(bipy) 2 (H2 O) 4]Cl3(bipy:2 ,2′-联吡啶 ) ,并用红外光谱 (IR)、紫外光谱 (U V)、荧光光谱、二维核磁同核相关谱 (1 H- 1 HCOSY)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此配合物的可能的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并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二元及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第一配体L为能量的给体,第二配体phen起协同作用。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三元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大于二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Eu(L)3phen表现出Eu3+的特征发射,在593,615,653,701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j(j=1,2,3,4)能级间的跃迁,并且以位于615 nm处的5D0→7F2电子跃迁所发出的荧光强度最大;而铽配合物中并没有出现Tb3+的特征发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是由于配体L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较适合Eu3+的发射能级,配体L吸收的能量可以有效的通过Antenna效应传递给稀土中心离子,使得三元配合物Eu(L)3phen的发光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乌洛托品与碘化镧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鹏  刘斌  王丽  张晨鼎 《稀土》2002,23(6):9-12
报道了配合物LaI3·C6H12N4·HI·13H2O的新的合成方法,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首次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