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毛虫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杨  殷坤山  肖强 《茶叶》2006,32(2):70-74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是茶毛虫高效专一性病原物,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工程等研究的不断深入,茶毛虫病毒将在茶园害虫综合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茶毛虫病毒形态学、生物学和应用技术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苏芸金杆菌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茶毛虫、茶尺蠖是我省茶树上的两种主要害虫,常年依靠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和茶叶品质的污染,推广生物制剂和无公害生产措施,逐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受省农药检定站委托,应用苏芸金杆菌制剂对这种害虫进行了田...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βPIB/ml 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βPIB/ml、107βPIB/ml、108βPIB/ml 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β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相似文献   

4.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保存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德炳  杨军 《茶叶》2002,28(3):158-158
茶毛虫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983年四川达县地区13个县市,1.46万多公顷茶园中不同程度发生茶毛虫危害.万源、宣汉、通江、南江、邻水、大竹等县有6246.13多公顷茶园,虫口密度每亩高达10万头以上.万源有数千亩茶园达到30万头/亩~40万头/亩,全县3793.3多公顷茶园暴发成灾.由于及时得到川大生物系和成都市农科所的帮助,引进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通过病毒复制、田间防治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茶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 (Thysanoptera:Thripidae)]是茶园重要的区域暴发性害虫,然而田间防控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为筛选适宜有机茶园防治茶棍蓟马使用的药剂,本文评价了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茶棍蓟马成虫的毒杀活性最高的为6%鱼藤酮微乳剂(2.450 mg/L),其次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3.394 mg/L)、0.6%苦参碱水剂(7.606 mg/L)、0.5%藜芦碱可溶液剂(11.539 mg/L)、0.3%印楝素乳油(15.215 mg/L)、5%天然除虫菊素水剂(25.121 mg/L),而30%茶皂素水剂(518.758 mg/L)对其毒杀活性较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理想的是10%多杀霉素悬浮剂,其750倍液药后1~7 d防效均高于96%;其次是0.5%藜芦碱可溶液剂、6%鱼藤酮微乳剂和0.6%苦参碱水剂,其最高防效均高于90%。综上,10%多杀霉素悬浮剂、0.6%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6%鱼藤酮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丰县棉花棉铃虫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为更好地指导棉农科学防治棉铃虫,保障本县棉花高产优质生产,笔者实施了30%茚虫威WG等8种药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一批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结果表明:30%茚虫威WG、150g·L^-1茚虫威SC、375g·L^-1硫双威SC、55%毒·氯EC、125g·L^-1高效氟氯氰菊酯SC用于防治棉花棉铃虫均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于对照药剂480g·L^-1毒死蜱EC,且对棉花安全,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甘蔗螟虫、白蚁的有效药剂,分别在不同蔗区,选择不同甘蔗品种及不同栽培制度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月中旬结合甘蔗下种或施苗肥一起施用,5%异丙特丁硫磷GR 75 kg/hm2和3.6%杀虫双GR 90 kg/hm2对甘蔗螟虫、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二嗪磷GR 75 kg/hm2和8%毒·辛GR 75 kg/hm2对甘蔗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7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在甘蔗螟虫、白蚁的防治中,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施用,剂量以75~9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和土蜂5种天敌的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对3×10~(10) 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和对照药剂25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对甜菜夜蛾的种群控制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3×10~(10) 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对花生甜菜夜蛾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作用。施药后7d和10d,2500倍和1250倍两个处理药剂的防效均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上述两处理药剂对花生田瓢虫、草蛉蜘蛛、食蚜蝇、和土蜂5种主要天敌昆虫无不良影响,对花生生长安全,可在花生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螟田间种群对不同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螟危害不断加重,成为不少地区水稻螟害的优势虫种,急需筛选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本研究连续2年用新建的饲料涂药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虫剂对江苏南京和浙江温岭地区大螟的毒力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杀虫单和三唑磷外,大螟对多数杀虫剂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地区和年度之间敏感性变化不大。不同药剂对大螟的毒力顺序为:甲维盐〉〉阿维菌素〉〉稻丰散≈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虫酰肼〉茚虫威〉醚菊酯〉杀螟硫磷≈丙溴磷〉三唑磷≈丁烯氟虫腈≈毒死蜱〉〉杀虫单。讨论认为,近些年大量使用阿维菌素和毒死蜱防治水稻螟虫和飞虱,不利于对大螟的兼治;可以充分发挥稻丰散和丙溴磷等低毒廉价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来针对性防治大螟。  相似文献   

10.
4个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分离株对茶毛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浙江分离株的毒力最强,其LC50为2.5×106PIB/mL;湖南分离株的毒力最弱,其LC50为13.36×106PIB/mL。不同分离株的毒力强弱依次为浙江分离株>贵州分离株>湖北分离株>湖南分离株,但贵州分离株与湖北分离株的毒力相差不大,LC50分别为9.5×106PIB/mL和7.31×106PIB/mL。测定了EpNPV 4个分离株的5个与病毒复制、病毒—宿主关系、毒力水平相关的功能基因序列,分析其不同株系间的遗传结构,发现湖北分离株和贵州、湖南两分离株的相似度最高(99.7%);浙江分离株和湖南分离株间的相似度最低(99.4%)。基于5个基因拼接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湖南(HN)和湖北(HB)两个株系最先聚类并为一支,再与贵州(GZ)分离株聚类,最后才与浙江分离株(ZJ)聚合,说明浙江分离株与其他3个分离株的遗传距离均较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EpNPV不同株系间的毒力水平差异与其遗传结构差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sNPV)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全长为741bp的ph基因编码区片段。将Ep-ph编码区插入pET-28-a,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p-ph,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进行了高效的表达。以经表达纯化的目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EupsNPV的ph抗体,测得的抗体效价为6.4×104。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制得的抗体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制备的抗体用间接ELISA方法对茶毛虫病毒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4152x-0.8299,相关系数r=0.9897(P<0.01)。间接ELISA方法表明该抗体可以用于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农药的定量检测,从而为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检测农药制剂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喷施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茶尺蠖病毒杀虫剂防治茶尺蠖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已在浙江省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的剂型主要是茶尺蠖病毒水剂、……  相似文献   

13.
刘阳  陆建良  郑新强 《茶叶》2013,39(3):130-133
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其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病毒杀虫剂具有专一性强、安全性高、持效作用长、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等特点,成为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现就病毒杀虫剂在我国无公害茶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 g/L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颗粒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理想杀虫剂。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g/L悬浮剂30 ml/667 m^2防治效果99.64%,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99.29%,氟虫双酰胺20%水分散颗粒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8.17%。  相似文献   

15.
几种杀虫剂对棉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棉蓟马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棉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棉花生长点、子叶和真叶等部位,造成生长点枯死,或使叶片变脆、变厚,形成“无头棉”,棉农又称“公棉花”。受害叶片向正面翻卷,叶背面显出银白色斑,影响棉株发育,造成结铃减少。为加强对棉蓟马的防治工作,2008年进行了药剂防效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以稻属为食的单食性昆虫,刺吸稻株汁液危害水稻。建瓯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3.5万hm2,稻飞虱年发生面积0.9万hm2,近几年来已成为建瓯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甘蔗组培苗田间快繁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组培苗第1代分蘖多,但能够生长拔节成为有效茎的比例很低,本文对提高甘蔗组培苗分蘖利用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组培苗田间加速繁殖的初步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茶毛虫病毒是从田间病死的茶毛虫虫尸中分离获得的一种核型多角体属的杆状病毒,而杆状病毒是无脊椎动物专一性病毒,只能在活体内生存和繁殖。病毒的颗粒十分小,需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杆状病毒由核型多角体和颗粒体两个属组成,其专一性非常强,作用于昆虫的杆状病毒只对昆虫有效,一种病毒一般只能感染一种昆虫,对其他昆虫是安全的。茶毛虫病毒也是一样,它只感染茶毛虫,并只能在茶毛虫幼虫的活体内才能生存繁殖。茶毛虫幼虫取食带有病毒的  相似文献   

19.
用DTBA方法检测马铃薯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前 言检测马铃薯病毒没有单一的最佳技术 ,用电子显微镜检测病毒很灵敏 ,但昂贵 ,同时要具备经验 ,这种经验是许多诊断学家无法具备的。而血清检测相比灵敏、迅速、准确、连贯、成本低、方便。例如ELISA方法在所有种类中应用相对好些 ,以下用DTBA方法与ELISA方法比较检测马铃薯病毒病。2 材料与方法栽培材料 :供试材料来自大田、温室以及组培试管苗。组织材料 :叶、茎、根、叶柄及块茎。膜 :应用 0 .4 5um硝酸纤维膜或Nytran膜。试剂 :叶温 2 0 ,脱脂牛奶、磷酸缓冲液、Pas-tween、酶标缓冲液、底物缓…  相似文献   

20.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棉田烟粉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5种杀虫剂对棉田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 WDG、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和1.8%阿维菌素EC综合防效较好,不仅速效性快,而且持效期较长,优于常用杀虫剂20%啶虫脒SP和10%吡虫啉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