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NO_2是高中学习氮的氧化物的重点知识。通过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观察NO被空气中的O_2氧化成NO_2的现象,对学习本节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中学教材中所提供的实验装置存在一些问题。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可以使NO被氧化成NO_2的现象更加明显。反应在整个密闭环境中进行,不会有有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且反应后有尾气处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用分步流延干燥法制备了一种由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羧甲基壳聚糖(CM-CS)构成的新型人工皮肤医用材料——壳聚糖复合不对称膜(C-P-C膜),其上层为CS层,中间为PVA层,下层为CM-CS层。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调节CS、PVA、CM-CS的加入量来控制复合不对称膜各层的厚度和膜的水蒸气通透性,C-P-C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吸水率。生物相容性实验发现,C-P-C膜是无毒材料,不会引起创伤感染,随着植入C-P-C膜时间的延长,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轻,6周时,炎症浸润程度低于手术缝合线。C-P-C膜能够明显地促进创面愈合,能有效地密封出血创面且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GB/T17657—1999中(9~11)L干燥器法测定板材的甲醛释放量。选取试验环境温度、吸收液反应温度、吸收液反应时间三个因素,分析了三个因素对干燥器法测定甲醛释放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环境温度对甲醛释放量检测值影响极显著,从20℃升至35℃中纤板和刨花板的甲醛释放量检测值急剧增大;而其他两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高温和低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摩尔比操作条件下的聚酯化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实验的温度范围为260℃~315℃,EG/PTA摩尔比范围为1.05-1.10。在进行数据关联时应用了本文(1)建立的动力模型。获得了酯化反应、酯化综合反应、缩聚反应以及二甘醇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应用所获得的动力学参数和数学模型,预测了高温和低摩尔比条件下完整的等温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5.
铜与浓硝酸反应是硝酸的重要性质,为学习者深刻理解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事实,其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因反应有[Cu(H2O6)2-]2-生成而应显蓝色,但是,实验时却显绿色。这是为什么呢?为探明原因,笔者做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6.
王文  李钢 《振动与冲击》2012,31(4):81-85
基于市场机制控制策略(Market-based control, MBC)是一种多目标优化算法。为检验MBC在实际结构振动控制中的控制效果,本文进行了基于MBC的模型结构振动控制实验研究。实验选用压电陶瓷片作为驱动单元和传感单元,在dSpace系统平台下,结合Matlab/Simulink工作环境,完成了MBC控制算法在实际模型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实验过程中分别对自由振动(无控)状态下和MBC控制状态下的模型结构进行了振动反应测试,获得了模型结构在输入同一正弦激励后自由振动与MBC控制状态下的结构振动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BC算法应用于实际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减振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AMD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次型调节器(LQ)和H∞两种算法设计了主动质量控制器(AMD)的控制策略,并利用该控制策略对AMD控制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分别对模型输入了不同频谱成分的地震波。通过试验,研究了AMD控制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可行性,并比较了两种控制策略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膜吸收法脱除二氧化硫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采用膜吸收器可以脱除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以质量分数为2%的NaOH水溶液作为吸收液,聚丙烯中空纤维膜(PP膜)组件为膜吸收器,考察了不同的吸收液、吸收液浓度、压力、进料气浓度和速率等因素对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分析了各种影响二氧化硫吸收率的因素,为工业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强度理论与实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大经典理论、莫尔强度理论和质点平衡强度理论的准则和强度条件,对单向拉压、二向拉压、纯扭转等已被认定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对低、中碳钢重新做了纯扭转求最大屈服剪应力实验。发现质点平衡强度理论的符合率较高,13个实验中的有12个符合。尤其是拉伸一剪切使剪切破坏试验变得容易,压缩一剪切使剪切破坏试验变得困难的实验现象与质点平衡强度理论完全符合;莫尔强度理论也只有当拉伸和压缩极限强度不同时才能符合;其他强度理论都与此实验不符合。特别是当三向等应力拉伸(或压缩)时第三强度理论出现相当应力为零;三向等应力拉伸(或压缩)时第四强度理论出现相当应力也为零;即无论多么大的应力都不会使材料破坏的结论,这与实践完全不符。而质点平衡理论得出与第三、第四强度理论不同的结论,并且接近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频反应溅射TiO2时的Ti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频反应溅射沉积二氧化钛膜难于控制的主要原因是钛靶的强金属性,使滞回曲线(hysterrisis curve)过渡区临界.实验结果表明,钛靶电压随氧气流量在非平行的过渡区作非单调的变化。建立在化学吸附模型基础上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的滞回曲线基本吻合,并可预期功率对靶电压及过渡区位置的影响。模拟进一步考虑到离子注入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金属态靶电位的波动是由于反应气体离子的注入和反应气体分子化学吸附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而解释了靶电压在过渡态之间出现升高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有专利的膜气体吸收-氨法脱硫技术和自行设计的膜吸收塔进行煤化工废气脱硫实验研究,考察该项技术对煤化工废气中SO_2的脱除效率、尾气中的氨逃逸量以及脱硫后吸收液的成分和纯度.实验中的废气处理量为85~100m~3/h,待处理SO_2浓度范围为1 500~3 500mg/m~3.实验结果表明,膜吸收塔连续运行状态稳定,尾气中SO_2浓度远低于国家允许排放限值,同时尾气中的氨浓度始终低于10mg/m~3,对氨逃逸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脱硫后吸收液的纯度高,浓缩结晶后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的硫酸铵.实验证实了膜气体吸收-氨法脱硫技术对煤化工废气处理的优异效果,对传统氨法脱硫技术的升级与改进提供了有效方案,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研究不同车速、不同打断对驾驶者安全造成的差异性影响,结合问卷调查和模拟行车实验研究了视觉与听觉打断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通过不同打断情况下的问卷和实验结果分析,发现行车速度对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具有很大影响,行车速度对行车安全影响明显。不考虑速度因素,视觉打断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听觉打断。  相似文献   

13.
影响膨胀石墨膨胀容积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硫酸(98%)为插层剂、过氧化氢(30%)为氧化剂,用化学法制备膨胀石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备件。结果表明:当石墨与硫酸重量比为1:3,硫酸与过氧化氢体积比为1:0.1,反应时间90min,反应温度50℃,膨化温度1000%,膨化时间20s时,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可达250ml/g。  相似文献   

14.
流化床CVD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反应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负载法Fe—MgO体系催化剂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生长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对尾气进行实时在线分析,获得了CH4在反应过程中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所获产品进行了TEM、Raman和TGA等表征。结果表明,900℃是最佳的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过低会降低催化剂活性,反应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催化剂过快失活。在合适的反应温度下,反应前10min催化剂的平均活性较高,能够得到较高质量的SWCNTs,10min后催化剂基本失活。  相似文献   

15.
多个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竖向共振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中  苏木标 《工程力学》1998,(A03):614-620
本文针对我国客车提速实验现场测试发现的32m下承钢板梁的竖向共振现象,建立了多个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振动的叶域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多个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急剧稳态(强迫振动)和瞬态(自由振动)反应,提出这种共振现象是自由振劝部分(瞬态反应)所引起。桥梁的跨度与移动荷载速度比是影响共振幅值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还对影响共振的其它主要因素进一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B4C/Al复合材料,利用实验分析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探讨了界面反应产物Al3BC和TiB2对B4C/Al复合材料颗粒润湿性及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界面反应产物为Al3BC时,B4C颗粒润湿性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存在明显的颗粒团聚现象,界面结合强度较低且过度的界面反应使B4C颗粒分解损耗严重,导致B4C颗粒增强效果不明显;而通过添加Ti元素使界面反应产物为TiB2时,颗粒润湿性明显改善,B4C颗粒团聚现象显著减少,界面结合强度较高,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终端的Al(111)/TiB2(0001)界面黏附功均大于Al(111)/B4C(0001)的界面黏附功,表明界面反应产物TiB2可以提高B4C颗粒的润湿性,而界面反应产物Al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反应型阻燃剂,(4-二乙氧基磷酰基羟苯氧基)(4-羟基苯氧基)环三磷腈(EPPZ),其特征通过FTIR,^31P-N MR,^1H-NMR分析表征,实验制备的(脂肪族磷酸酯)环三磷腈含有不同的磷组分。环三磷腈聚氨酯(EPPZ-PU)由EPPZ、聚丙二醇、1,4-丁二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其特征通过FTIR、TGA、DSC、限定氧指数(LOI)和拉伸强度来表征。结论证明,与纯的聚氨酯相比,用此方法合成的含EPPZ聚氨酯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拉伸强度,较低的降解温度,较高的残炭率。聚氨酯在不同降解阶段的活化能用Ozawa方法计算。随EPPZ含量增加,聚氨酯LOI值增加,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燃-熄行为。实验同时发现聚氨酯的阻燃作用最初发生在凝聚相。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真空共蒸发制备了酞菁铜-酞菁铅复合膜。光电子谱测试发现真空共蒸发制备的复合膜中同时具有铜和铅的成分,相对含量与源中酞菁铜与酞菁铅的含量有关。光吸收谱分析表明复合膜的吸收带(Q带)明显发生宽化,其波长覆盖范围扩展到600-1200nm。进一步分析表明复合膜的吸收谱并不是酞菁铜和酞菁铅吸收谱的简单叠加,尤其是在近红外波段复合膜的吸收有所加强,吸收边有明显的红移现象,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赵江 《广东包装》2005,(5):50-50,53
本文所说的试验环境是指一般用于软包材(薄膜等)试样物理性能检测的实验室环境,不包括用于某些特殊试验、材料、或模拟某特定气候条件的专用环境。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3项指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实验室内的空气循环流速,其中对软包材高聚物物理性能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的主要是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因此需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工程质量的好坏,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后的评定验收,试验检测无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实验检测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