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放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2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同期138例肾癌患者分别行腹腔镜或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组63例,开放手术组7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时间为90~385min,平均(213±61.6)min;开放手术时间为55~320 min,平均(173±52.3)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为30~1 600 ml,平均(220±291.8)ml;开放手术组术中失血量为50~1400 ml,平均(319±24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经腹腹腔镜组术后1~4d进食,平均(2.4±0.82)d;经后腹膜腹腔镜组为术后2~5 d进食,平均(3.1±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腹腹腔镜组术后住院4~15 d,平均(7.3±2.50)d;经后腹膜腹腔镜组术后住院6~15 d,平均(9.3±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有出血少、术后进食早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开放手术相近,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2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同一术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5例,开放手术6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肾脏缺血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肾功能恢复的差别。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5~255min,平均(212.0±45.3)min;开放组为95~138min,平均(140.7±2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肾缺血时间为25~45min,平均(41.3±5.4)min;开放组为15~26min,平均(24.4±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失血量为100~250ml,平均(168.8±51.7)ml;开放组为200~550ml,平均(285.3±77.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6.2±0.5)d;开放组为7~15d,平均(7.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开放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4/55)、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6~32)个月,除失访和其他原因死亡外,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间双肾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较开放手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手术时间和肾缺血时间的延长并未明显影响术后肾功能恢复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标准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进行对照研究,评价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本单位同一手术组共完成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05例,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1例,标准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84例。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1例单孔腹腔镜肾癌根治术(A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和21例标准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B组,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的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两组的配比因素为: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肿瘤最大径及位置、手术适应证(T1期)。结果 A、B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3.5±0.84和4.1±1.06,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1.6±17.98)、(42.3±19.94)h,手术切口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2±0.71和7.3±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前10例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但后10例(P=0.495)及总体(P=0.076)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8.4±4.41)和(20.0±3.95)个月(P=0.00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与标准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相比,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切口满意度高,但肿瘤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后腹膜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T1-2N0M0肾癌患者分别行后腹膜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膜腔镜组)3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开放手术组)5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6±17) min,术中出血量为(80±28) ml,术后禁食时间(28±7) 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8±1.4) d,术后住院时间(7.3±3.6) d,30例随访3-18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于脑血管疾病1例;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32) min,术中出血量为(140±57) ml,术后禁食时间(39±11) 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7±1.1) d,术后住院时间(9.3±2.8) d,51例随访3-24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结论 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限期行肾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分成2组,后腹腔镜组(n=27)和开放手术组(n=26).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止痛剂使用、术后禁食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长期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切口愈合情况及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性别构成、肿瘤临床分期、年龄和肿块大小程度具有可比性.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66±10.37) min,开放手术组为(69.08±11.22) 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d)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6.92±0.96 vs 11.42±1.57,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禁食时间(d)明显多于后腹腔镜组(2±0.68 vs 1±0.36,P<0.05);术中失血(ml)后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72.03±19.37 vs 154.4±20.42,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2人次用止痛剂,开放手术组术后20人次应用哌替啶止痛,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后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开放手术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随访6~12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与传统的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切除术18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月间180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80例肾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均为T1~T2期,左侧87例,右侧93例;肿瘤直径1.5~8 cm,平均(4.8±1.3) cm;均采用经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80例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6~90 min,平均(70±12) min;术中出血约70~1 500 ml,平均(122±36) ml;1例右肾静脉损伤,但未改开放手术,7例腹膜损伤,1例膈肌损伤,2例皮下气肿,1例切口疝,6例切口愈合延迟.术后24~48 h开始进食,术后7~9 d出院.随访4个月至6年,失访4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4例,肺转移2例,无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小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43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A组)和50例同期开放性肾癌根治术(B组)的临床资料, 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均行B超、IVP、CT或MRI检查术前明确诊断.采用后腹腔镜手术行肾癌根治43例,同期50例行开放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患者肿瘤大小2.0~8.5 cm,平均5.2 cm.B组患者肿瘤大小3.0~10.2 cm,平均5.7 cm.两组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 T3aN0M0.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6±35) min和(137±53) min (P>0.05), A、B两组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32±75) ml和(412±110) ml (P<0.01), A、B两组术后镇静剂用量分别为(20±10) mg和(120±20) mg,(P<0.01), A、B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8±12) h和(72±16) h (P<0.01), 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5±1.4) d和(13.7±3.3) d(P<0.05), A、B两组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14.3±3.1) d和(23.9±6.5) d (P<0.01).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较开放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达到同样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刘竞  邱明星 《西部医学》2010,22(9):1660-1661,1663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2例肾癌患者经病理确诊,均为T1~T2期,左侧18例,右侧14例。肿瘤直径1.5~8.0cm,平均4.64 cm;均采用经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90~120 min,平均105 min;出血量70~100 ml,平均80ml。术后住院7~9 d,平均8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2d,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12.1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切口或操作孔肿瘤种植。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48-849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大体积肾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腔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2.17 8.95min,术中出血量58.31±6.75ml,术后住院时间7.13±2.35d,术后并发症1例;对照组手术时间178.65±9.38min,术中出血量60.37±7.18ml,术后住院时间8.07±2.48d,术后并发症2例。结论: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路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治疗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何种入路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术者操作水平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总结本院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20例经验体会.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20例,其中经腹膜后途径204例,经腹途径16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20分钟(80~210分钟),平均出血量110ml(50~330ml),因分离困难及术中出血较多改行开放手术9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天,术后伤口感染1例,皮下气肿6例,均恢复.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穿刺通道的种植转移. 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邬嘉波  夏丹  陈炳 《浙江医学》2015,37(2):111-113
目的 分析和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尿瘘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和分析2004-10-2013-06 行腹 腔镜下经后腹膜路径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尿瘘的128 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尿瘘严格定义为手术2d 后仍从后腹膜引流管持续引流出尿液。结果术后有14 例(10.9%)患者发生尿瘘。发生尿瘘的患者中10 例(71.4%)未行CTA 检查,术中平均出血量(232.3±86.7)ml,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8.2±7.5)min,平均住院时间(13.1±2.1)d,9 例(64.3%)术中发现集合系统破损。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P =0.1102)、糖尿病(P =0.0445)、肿瘤内生型生长(P =0.0835)、术前是否行CTA 检查(P=0.0137)、集合系统损伤(P=0.0935)、肾动脉阻断时间(P =0.1225)及术中出血量(P=0.0045)是发生尿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糖尿病(P =0.0381)、术前是否行CTA 检查(P =0.0433)及术中出血量(P =0.0155)是术后发生尿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术中出血 量及术前是否行肾脏CTA 检查是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尿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术者获得清晰的操作视野,有效缝合破损的集合系统,从而防止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汉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别纳入后腹腔镜组(n=31)与开放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93±14.12)min、(2.24±0.79)d、(10.19±2.36)d,均短于开放组的(89.58±15.93)min、(3.15±1.01)d、(13.58±3.41)d,术中出血量为(103.62±25.85)mL,少于开放组的(153.55±36.7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开放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传统的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01年8月至2003年11月,我们对45例泌尿外科患者施行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23例,单纯性肾切除术9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术8例,肾囊肿切除术3例,部分性肾切除术1例,重复肾副肾切除术1例。其中有7例是经腹膜后途径完成,其余均为经腹腔途径。结果 45例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300min,平均154.7min;术中出血15~300ml,平均100.4ml。结论 手助腹腔镜肾脏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技巧,评估腹腔镜技术在肾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经腹膜后途径行肾癌根治术36例,肿瘤大小3~9 cm,平均5.5 cm。结果36例中有3例因肾周粘连中转开放手术,33例获得成功。术后24例获得随访,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Trocar孔无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采用普通8号注射器针头带入4号丝线,体外持针,腹腔内辅助,分次行疝囊颈2个"半圈"缝合,将腹腔内两线头经辅助Trocar拖出体外,打结,倒拉回腹腔内,收紧线尾,打结于腹股沟处皮下。采用改良的手术术式对183例患儿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3例(男142例,女41例)患儿(共计278侧次)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单侧6.8~15.2 min,平均(13.1±1.2)min;双侧22.7~33.3 min,平均(28.4±4.7)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3±0.6)d;术后复发率为0.7%。术中发现隐匿疝48例(发现率达35.2%),均同时予以高位缝扎。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肯定,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观察。方法对18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肾癌患者,1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改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52.17min(75-270min);失血量60-1000ml,中位失血量145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5.5d;15例获随访5-12个月,无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特点,是肾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积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和总结15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手术成功,时间80~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100ml。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为无功能肾积水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