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实现陶瓷的低碳技术、解决陶瓷的污染问题,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陶瓷废料的来源、分类、国内外综合利用现状以及减轻陶瓷废料对环境的危害,节省资源及能源消耗。结合大量具体实例,从陶瓷废料的选取、制备原理、制备工艺、配方的掺杂改性以及制品的性能测试和表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重点介绍了利用陶瓷废料制备各种制品的工艺过程、所生产产品的性能及用途,书中还对有关陶瓷废料的回收利用技术规范以及制品的内控标准等进行介绍,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期望本书能对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废弃物的能源资源循环化利用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能源资源环境协同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以能源环境协同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理念,建设城市反应器、净化器、消纳器系统集成的低碳市政设施,重点阐述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协同消化系统集成、层-悬浮复合燃烧水煤浆锅炉协同处理、水泥回转窑协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关键低碳技术,这些技术利用协同-集成技术理念,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具有项目投资省、应用前景广、系统节能环保等特点,将有力推进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5):94-94
随着全球性资源与能源的短缺,对工业节能降耗、天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低碳经济对超微粉碎设备行业而言是一个福音。因为工业原料的破碎粉磨节能、煤炭与石油等能源高效利用、工业废弃物及尾矿综合利用等都与粉体技术紧密相关。尤其在新型材料、非金属矿、建筑、建材、能源、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纺织、日化、农业、环保等领域,粉体材料及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粉体工业的发展为各个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绿色、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为基本概念的建筑陶瓷,以及产品对环境的协调发展,将成为陶瓷未来发展的趋向。本文对建筑节能型被动调湿功能陶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应用技术及市场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熊磊  张明  曾宪军  杨莉 《氯碱工业》2020,56(7):1-3,19
分析原有氯碱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存在电石渣、废硫酸及各种废弃物不能合理利用的问题。对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制定了各种资源及废弃物合理利用方式,提出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实现资源及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株洲化工集团的电石渣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初步探讨了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含有活性的Al2 O3和游离的CaO、MgO的工业废渣可以用来制备混凝土膨胀剂.这些成分可以与水或其他成分反应产生体积变大的晶体,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不仅可以废物利用,达到资源利用化最大,而且解决了废弃物引起的环境问题,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述了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混凝土膨胀剂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膨胀剂的制备原理和膨胀源.  相似文献   

8.
在资源紧缺背景下,采用廉价废弃物发酵制备生物己酸已成为新近研究热点,然而"低产"和"高成本"的技术瓶颈限制了生物己酸的工业应用.针对己酸发酵新近研究,对廉价废弃物的己酸转化进行了综述.Clostridium kluyveri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己酸菌,它主要以乙醇、乙酸和丁酸为底物,通过2个反向β氧化循环实现碳链增长生成己...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陶瓷砖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与资源、能源、废弃物排放之间的矛盾。陶瓷砖薄型化是建筑陶瓷行业实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陶瓷薄板的生产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原料、配方组成、制备工艺、生产企业等,并展望了陶瓷薄板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黄惠宁  柯善军 《佛山陶瓷》2013,23(8):1-5,16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陶瓷砖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与资源、能源、废弃物排放之间的矛盾。陶瓷砖薄型化是建筑陶瓷行业实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陶瓷薄板的生产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原料、配方组成、制备工艺、生产企业等,并展望了陶瓷薄板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陶瓷砖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与资源、能源、废弃物排放之间的矛盾.陶瓷砖薄型化是建筑陶瓷行业实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对陶瓷薄板的生产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原料、配方组成、制备工艺、生产企业等,并展望了陶瓷薄板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固废处理的热点,中药渣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废弃物,其有效利用对药厂及环境意义重大。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中药渣利用现状,分别从中药渣在农业生产、养殖业、工业、环境保护以及再提取等方面的循环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中药渣资源合理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2019,(4)
正北京博文合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文合众")是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共同组建的工程研究中心,一直专注于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化研究、标准体系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健康土壤培育研究等。"博文合众"旗下嘉娅低碳农业研究中心(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资源。从废纸、废棉织物和废弃农作物中制备的废弃物基纤维素气凝胶因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等结构特性和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等优良特性,在建筑材料、生物工程、污水净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成为目前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废弃物基纤维素气凝胶的种类,探究了废弃物基纤维素气凝胶的改性以及对油类、有机溶剂、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最后展望了废弃物基纤维素气凝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碳排放量和大量废弃物,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代价.利用二氧化碳吸附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工业最有效的手段.高温钙基二氧化碳吸附剂以其成本低、性能好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废弃物改性制备二氧化碳吸附剂达到以废治废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研究方向.从不同钙源和不同掺杂剂的方面分类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废弃物改性钙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研究,对于改性后的钙基吸附剂的碳酸化转化率、循环吸附性能、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将固体废弃物应用于橡胶制备废弃物/橡胶复合材料是资源循环、环境保护、拓展橡胶应用领域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多种固体废弃物在橡胶中的应用,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对增强废弃物与橡胶基体两相结合力所采取的多种方法以及对废弃物/橡胶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建筑、降噪、电磁波屏蔽、油田废水治理、食品包装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归纳,指出固体废弃物在橡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固体废弃物及橡胶基体的选择、废弃物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废弃物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和反应性等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战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下,各个行业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建筑行业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其中,相应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是必然选择,如何能够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转化和利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故此,探索提升废弃物资源转化利用,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对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建筑废弃物在新型墙体材料中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资源循环利用是冶金行业保障关键金属资源安全供给、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工作立足“双碳”战略视角,概述了冶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总体现状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从物质循环科学基础、“无废冶金”变革性技术、资源循环与碳循环耦合、二次金属资源高质循环以及基于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重构等多角度,展望了冶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前沿,提出了系列观点,以期为冶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林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可再生清洁生物质资源;回收综合再利用是恢复资源的法宝;能源新技术是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途径。以生物质中的农林废弃物为主,描述了农林废弃物转化生物质能的可行性和机理,分析、比较、总结了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及其应用,特别是快速热解技术,并提出了生物质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技术。  相似文献   

20.
唐奇  卢斌  潘求贤 《佛山陶瓷》2011,21(1):27-29
通过研究疏浚泥沙处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目前堆放成为环境难题的疏浚泥变为可有效利用的资源,代替天然矿物原料研究生产建筑陶瓷的可行性,解决目前疏浚泥沙处理的环境污染、占用耕地及重金属渗出等问题.开发具有良好装饰效果的高档陶瓷建材,实现建陶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