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Cd来源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四川成都盆地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通过先线性回归再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浅层土壤Cd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及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得出浅层土壤中Cd的回归方程及其由元素组合表征的2类来源:自然作用与人为作用。龙门山岩体、沉积地层和硫化物矿床是Cd的主要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和城市污染是Cd的人为源,表现为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的叠加这为生态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环境地球化学物源判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是一个大型天然平原洼地,在洼地的深、浅层土壤中均发现了以Cu、Pb、Zn、Cd为主的多变量地球化学异常。运用地球化学特征法、参考元素法及多元统计法,对深、浅层土壤Cu、Pb、Zn、Cd异常的性质和成因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深层土壤异常与特定的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有关,以自然地质作用成因为主,而浅层土壤异常具有典型的二元叠加特征,以人为源的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3.
通过洞庭湖平原与周边丘岗山地区深、表层土壤中54项指标的地球化学分析对比,研究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自然分异和人为叠加作用造成的土壤元素含量在垂向上的差异;以深层土壤为参照,求解区域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并以此为标准提出表层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的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威海市区域地质背景下土壤Cd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取威海市区域地质背景下土壤重金属元素Cd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区域表层和深层土壤Cd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统计分析得出Cd区域土壤背景值为0.090×10-6,基准值为0.056×10-6。区域Cd的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全区仅3.42%的表层土壤、1.17%的深层土壤超出国家土壤质量一级标准限值,其中仅1.67%的表层土壤出现污染,超出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研究区土壤Cd的物源主要表现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自然源主导区占54.68%,自然属性特征明显,表层和深层土壤Cd的相关性较好,且Cd与其他重金属元素间具有较好的地球化学组合特征;表层土壤Cd的分布主要受母质影响,在丘陵区土壤Cd含量受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分布影响较大,而平原区受第四系沉积物影响较大,其中陆源为主的平原区土壤Cd相对含量较高,与海水有关的平原区Cd含量普遍偏低。人为源主导区占45.32%,自然属性较差,受人为源影响较大,与工矿点等人为活动密集区分布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深层土壤与表层土壤中元素质量分数的差异被一些学者归因于表层土壤受人为污染所致。文中通过解析山西太原盆地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研究区与基本保持清洁状态的源区土壤中相应元素质量分数变化特征,论述了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自然分异作用是造成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质量分数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人为污染仅在局部地区造成Hg、Cd、Pb、As在表层潮土中富集的观点。通过求解太原盆地表层潮土中Hg、Cd、Pb、As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实例,详细介绍了以深层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为参照系,运用相关分析和累积频率分析求解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峨眉山玄武岩区土壤常见铜元素异常,利用云南省盐津县1: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资料,开展铜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铜元素异常带与峨眉山玄武岩组空间位置十分吻合,虽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土壤铜环境等级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但区内灌溉水水质清洁,水稻、玉米和茶叶等农作物样品中铜元素含量均不超标。研究区表层土壤铜元素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质背景影响,暂无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一支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该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圈定出成矿元素异常、伴生元素异常,了解异常分布规律和特征,为找矿工作提供靶区。通过对该区重点异常AP3和AP4进行了详细解释评价,异常区主要成矿元素异常强度高、吻合性好,是寻找Pb、Zn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8.
刘顺民 《福建地质》2010,29(3):238-243
在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富集因子法对福建省沿海地区表层土壤中铅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约98.2%的土地面积表层土壤中铅属于自然来源,其余地区含有人为来源铅,且集中分布于个别市县城区;铅自然来源区呈现广域性分布特征,人为来源区则呈现零星的斑点状分布特点;铅自然来源区和人为来源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类型、森林植被分布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为活动对江苏土壤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启林  华明  张为 《江苏地质》2012,36(2):147-156
通过对江苏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典型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资料的宏观分析与对比,认为人为活动对地表土壤的元素含量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0~20cm深度)中Cd、Hg、Se、S、Sn、N等代表性元素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偏高,酸碱度(pH值)下降趋势明显,确定了S、Hg、Cd、Se、pH、TOC、N、P、Sn、Sb、Pb、Zn等是最能反映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之影响的地球化学指标。施肥、工业排污等均是人为活动改变土壤元素含量分布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丘吉东沟金矿是近年来在青海省都兰县境内的东昆仑山系中部新发现的金矿床之一,但其研究工作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区内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20种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元素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后发现,本区Sb、Hg、Au、As等元素具有较好的异常,这些异常多分布于成矿的有利部位,并且套合较好,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综合考虑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圈定2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This volume summarizes the exploration geochemical conditions in the secondary environment, in the Canadian Cordillera and the Canadian Shield. This is achieved by a number of conceptual models which describe the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anomalies, which govern the use of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These models have been constructed by drawing together information already existing in the literature plus 38 individual case histories contained in this volume.The formation of anomalies is described for: (1) residual overburden, (2) overburden of local origin (e.g. till), and (3) transported overburden of remote origin (e.g. stratified glacial drift and alluvium). Within each of these categories the effect of element mobility, seepage zones, bogs, variation in overburden thickness, rock type change and soil type change are also described.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not only to summarize both these conditions where geochemistry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exploration tool, but also to identify areas where the use of geochemistry is unreliable.A summary is also given of the length of anomalous dispersion and contrast in both soil and sediments for all the case histories quoted, both in this volume an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summary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eposit, i.e. porphyry copper, massive sulphide, etc., and provides a guide for planning the optimum sampling interval.  相似文献   

12.
刘树田  张东丽 《地质论评》2000,46(6):651-659
土壤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壤A、B层元素含量特征参数对比,表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异常特征、环境容量状况评价,认为研究区内土壤环境状况良好,但土壤污染已从城区开始,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展,农作物所需的有机质及微量元素亏损严重,因此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长春经济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台地平原两个地貌区.自然景观环境要素由东向西呈有规律的渐变,土壤亦由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过渡.通过对大量的土壤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环境要素控制区域土壤地球化学作用及土壤元素分布,地质构造单元制约成土母质元素分布;元素分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母质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景观环境中元素分布亦有一定的差异;而且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元素的分布以及土壤性状土壤肥力影响巨大,对此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鄱阳湖周边厚覆盖区土壤垂深剖面的构成特点、土壤酸碱度、元素分布分配规律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区内元素的相关组合特点及元素在深度方向上"含量稳定性拐折点"的位置,揭示了区域内土壤垂深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意义。根据数理统计原理,结合区域内土壤垂深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指出区域内土壤第Ⅰ环境的合理采样深度为-150~-180 cm。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质环境调查,分析湖南郴州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0-1983年为岩溶塌陷盛发期,平均8.5个?年-1;2012-2020年塌陷发生频率增加,平均5.88个/年;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3-7月份雨季;(2)低丘冲沟中发生塌陷54个,占塌陷总数的55.67%;岩溶平原中发生塌陷40个,占4...  相似文献   

16.
Tropical rain forest areas are well known for problems with geological mapping because of the dense vegetation and thick overburden. The application of soil-gas radon measurements was carried out over known and suspected fault zones in the basement terrains of Ile-Ife, southwestern Nigeria. Radon concentration in the area ranged from 25.6 to 6,227.8 pCi/l, with distinct contrasts and overlap in concentrations among soil groups derived from various rock types. Rad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exhibit a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local geology and reflect the bedrock geochemistry. Relatively high radon soil-gas concentrations of between 4,000 and 6,227.8 pCi/l were found directly on the axis of the known and suspected strike slip faults. The use of the radon-222 technique confirms its application as a useful tool in geological and structural mapping in basement terrains largely covered by relatively thick overburdens.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地质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地质灾害不仅类型较多,而且动力成因也较复杂,有自然作用形成的,也有人为的和复合型(自然、人为作用兼而有之)的。本文主要反映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包括灾害类型、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对国土开发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工作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鄂东南矿集区土壤砷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鄂东南矿集区的山间盆地、长江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形土壤As的系统测定表明;土壤母质是影响土壤As区域背景值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土壤的pH、Eh值是控制土壤As垂向分布的重要条件之一;矿集区内土壤As污染主要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污染土壤在As含量垂向分布及土壤pH等理化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贵州典型喀斯特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以贵州花溪党武、遵义虾子和安龙木咱3个地区的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其土壤中相关矿物元素的含量、元素在岩-土剖面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及其风化成土系数,综合表征出研究区土壤的农业地质环境特征,并对其矿物营养元素环境质量做出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土中矿物营养元素的淋溶较为强烈,有10种左右元素的含量低于中国或世界土壤化学组成中值,具体表现为纯的碳酸盐岩所发育的土壤中矿物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少,而安龙木咱地区由于其成土母质为白云质灰岩,且所处地质环境易于汇集周边淋溶出来的营养元素,使得其土壤矿物营养元素环境质量好于其余两地,三地土壤中营养元素达标率分别为73.7%(安龙木咱)、63.1%(遵义虾子)和68.4%(花溪党武)。总体而言,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缓慢,土层较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足,需要施用相应的矿物肥料。   相似文献   

20.
刘恩龙  沈珠江 《岩土力学》2006,27(4):615-620
在总结结构性土压缩特点的基础上,以岩土破损力学理论中的弹塑性元(软弱带)为参照状态,通过引入一个可以表征土体结构影响的结构状态参数 ,建立了结构性土压缩曲线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结构性土的单轴压缩试验和等向压缩试验,验证了建议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结构性土的压缩变形特性。由于建议的表达式可以反映结构性土的压缩曲线在 - 坐标中的非线性,对于结构性土的沉降计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