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顺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了Fe3O4纳米微粒,并用油酸(十八烯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双层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稳定的水分散性纳米Fe3O4可聚合磁流体.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将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磁性高分子微球.透射电镜研究表明,Fe3O4微粒的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乳液聚合形成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粒径平均约为130nm;用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微粒及高分子微球进行了磁性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Fe3O4纳米微粒以及磁性高分子微球均具有超顺磁性.同时,还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表征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用热失重方法测得磁性高分子微球中磁性物质的含量为23.6%.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修饰得到在水相中稳定分散的Fe3O4溶胶。以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种子,用碱催化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缩合制备了粒径和磁性可控的核壳结构的Fe3O4@SiO2复合微球。通过FT-IR,XRD,TEM,VSM和古埃磁天平对Fe3O4@SiO2复合微球进行表征。研究了SiO2包覆对Fe3O4@SiO2复合微球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超顺磁Fe3O4纳米粒子,并采用油酸和油酸钠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可稳定分散于水中的磁流体。以该磁流体为种子,通过一步乳液聚合制备了表面带有功能化羧基的Fe3O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纳米微球(Fe3O4-PMMA)。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等手段表征了复合微球的尺寸、形态、结构、组成和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平均直径约120nm,表面带有羧基功能基团,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和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4.
首先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微粒,并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然后在分散介质水中,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采用改进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Fe3O4为核、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为壳的交联复合微球,并利用FT-IR、TEM、XRD和XPS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球的粒度分布均匀、表面含有一定羧基,为单分散性、表面功能化的交联磁性高分子纳米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油酸包被的Fe3O4纳米粒子,以此Fe3O4纳米粒子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有氨基功能基团的磁性微球。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两种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微球表面的氨基含量。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为10 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约为50 emu/g,氨基基团含量达486μmol/g。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颗粒,并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阿伦磷酸钠、丙烯酸丁酯和无水乙二胺对Fe3O4纳米颗粒表面进行修饰,制备出3代表面胺基化的Fe3O4树状分子.采用油相合成的方法制备CdSe/CdS量子点,再用巯基乙酸进行修饰,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将制备的Fe3O4树状分子与修饰后的量子点进行连接,制备出双功能树状Fe3O4/Alendronate@CdSe/CdS微球.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材料的荧光性能明显增强,但材料的荧光性能并不随代数成线性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以柠檬酸三钠作辅助剂,用多元醇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纳米晶粒和微球直径可控的、单分散的超顺磁Fe3O4亚微球.发现与铁原子有强亲和力的柠檬酸根能有效吸附在还原产生的初始Fe3O4纳米粒子表面,阻碍其晶粒生长和影响其静电排斥力的大小,从而能在较大范围内调控最终产物Fe3O4亚微球的直径和饱和磁化强度.改变柠檬酸根或铁盐浓度不但可以调控初始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而且可以在220-550nm范围内调控单分散Fe3O4亚微球的直径,从而得到粒径均一的超顺磁Fe3O4亚微球.  相似文献   

8.
免疫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化学通报》2015,78(9):847-850
成功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及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EGDMA-MAA)共聚物包覆的Fe3O4磁性复合微球。将吲哚美辛抗体固定在复合微球表面,形成了Fe3O4(核)/聚合物-抗体(壳)的复合免疫磁性颗粒。XRD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的晶型为反立方尖晶石型且纯度较高;TEM表征表明Fe3O4粒径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2nm;磁性复合微球的平均直径为460nm。制备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和磁性复合微球有较强的磁响应强度,其饱和磁化率分别为49.16和8.38emu/g,能够满足磁性分离的要求。FT IR验证了磁性复合微球中羧基特征峰的存在,表明羧基成功连接在磁性微球上面。通过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活化法将微球表面羧基活化并成功与抗吲哚美辛抗体交联。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方法——DPE法.在自由基控制剂1,1-二苯基乙烯(DPE)存在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AA)发生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能与Fe3O4粒子相螯合的活性短链共聚物,加入Fe3O4粒子把短链共聚物引到其表面,引发其它单体继续在Fe3O4粒子表面聚合,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研究了AA、DPE、引发剂及Fe3O4粒子加入量等对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后工艺制备的磁性复合微球进行了TEM、TGA及磁响应性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新的方法制备出了磁含量为20%、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2.2emu/g、平均粒径为265nm且表面不含任何杂质的磁性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10.
由聚N,N-二乙基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DEAEMA)与铁纳米颗粒复合制得的纳米铁基复合材料。纳米铁微球表面钝化形成Fe3O4后,将多巴胺基引发剂修饰在Fe3O4的表面,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DEAEMA单体聚合在修饰了多巴胺基引发剂的表面获得Fe-g-PDEAEMA复合微球。显微结果表明修饰PDEAEMA后,复合微球的分散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XRD数据表明在纳米铁表面生成了一层Fe3O4壳。利用透光率测定研究了复合微球的p H敏感性,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悬浮性良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沉降,复合微球具有p H敏感性。通过还原降解酸性大红染料,表明Fe-g-PDEAEM复合微球与纳米铁相比,其还原性有所提高,合成的Fe-g-PDEAEMA复合微球可用于氯代烃等氯化物污染的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以FeCl3·6H2O为单一铁源、1,2-丙二醇为还原剂和溶剂、尿素为均相沉淀剂、顺丁烯二酸为添加剂,通过简单一步溶剂热法于160℃制备出了形貌均一、单分散性好、尺寸约为200 nm的Fe3O4纳米微球。所制备的Fe3O4纳米微球不仅具有很高的磁化强度,而且在利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二甲酚橙(XO)的过程中显示出很好的催化活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表明,不加入Fe3O4催化剂时,1 h内双氧水对二甲酚橙的脱色率仅为6.2%,而加入Fe3O4纳米微球后,双氧水对二甲酚橙的脱色率在1 h内即可达到100%,循环使用10次后,Fe3O4纳米微球仍保持高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磁性Fe_3O_4-聚吡咯纳米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报道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 聚吡咯磁性纳米微球的合成方法和表征结果 .微球同时具有导电性和磁性能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可得到饱和磁化强度为 2 3 4emu g ,矫顽力为 45 2Oe的磁性微球 .微球的导电性随着微球中Fe3O4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微球的磁性能则随着Fe3O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Fe3O4磁流体的粒径和磁性聚吡咯微球的粒径均在纳米量级 .纳米Fe3O4粒子能够提高复合物的热性能 .实验表明 ,磁流体和聚吡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磁性聚吡咯纳米微球的热稳定性提高 .  相似文献   

13.
采用2,2,6,6-四甲基-1-哌啶氧化物(TEMPO)的溴盐对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以该粒子为过氧引发剂,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为单体,采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粒子表面原位引发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马来酸酐)/Fe3O4纳米杂化材料,并对纳米Fe3O4及杂化材料进行了FT-IR、XRD、TGA、TEM和GPC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杂化材料的平均粒径约为70 nm,磁性粒子表面的聚合物分子链随着聚合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结果显示,在室温、外加磁场下,该纳米杂化材料呈现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包覆聚合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分散聚合法制备液相芯片聚苯乙烯磁性复合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丙烯酸基磁流体均匀分散到苯乙烯单体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了适于构建液相芯片微球载体的单分散性微米级磁性微球.考察了丙烯酸基磁流体预处理时间、加料顺序和单体量对微球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及其条件优化.扫描电镜(SEM)显示磁性微球平均粒径为7.77 μ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多分散指数PDI为1.03),并且表面光滑致密;用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测量了Fe3O4纳米粒子的磁化曲线;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方法表征了磁性微球的化学结构及Fe3O4含量.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酰胺修饰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化学处理在Fe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引入Si—H键,然后通过选择性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一个端基带溴的磁性引发剂,并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在该磁性引发剂表面接枝了聚丙烯酰胺高分子,该聚丙烯酰胺高分子展现出分子量高度可控性和窄的分子量分布.经聚丙烯酰胺修饰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58.5 emu.g-1,与未修饰纳米Fe3O4相比下降约20%.  相似文献   

16.
用原硅酸乙酯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得到Fe3O4/SiO2磁流体.在Fe3O4/SiO2磁流体存在下,以1,1-二苯基乙烯(DPE)为自由基聚合控制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Fe3O4/SiO2/P(AA-MMA-St)核-壳磁性复合微球.用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所制备的磁流体、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原硅酸乙酯水解后能在Fe3O4表面形成硅膜保护层从而避免Fe3O4的酸蚀,使Fe3O4/SiO2/P(AA-MMA-St)复合微球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比同样条件下制备的Fe3O4/P(AA-MMA-St)微球提高了28%;DPE能有效控制自由基在Fe3O4/SiO2磁流体表面均匀地引发单体聚合,得到平均粒径为422 nm,无机粒子含量为40%,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4.850 emu/g,表面羧基含量为0.176 mmol/g的磁性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乙二醇为溶剂,无水FeCl3为铁源,聚丙烯酸为稳定剂,通过改变3-氨基丙醇的用量,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微球直径和晶粒大小的超顺磁Fe3O4微球。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所得产物为Fe3O4,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微球表面成功包覆聚丙烯酸。微球的大小和组成微球的颗粒粒径分别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的直径随着3-氨基丙醇的用量增加而减小,组成微球的颗粒粒径随着3-氨基丙醇的用量增加而增大。磁性测试表明所制备微球室温下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可望用于其他无机氧化物纳米微球或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运用水热法、St?ber法制备了具有核壳型结构的超顺磁性Fe3 O4@SiO2微球,运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PTES)对Fe3 O4@SiO2微球表面进行修饰,得到表面电性可控的氨基化Fe3 O4@SiO2磁性微球,运用透射、扫描电镜表征微球形貌,采用Zeta电位研究微球表面的荷电特性。将氨基化Fe3 O4@SiO2微球用于人类全血中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萃取,开发了固相萃取方法,并探究微球与DNA的作用机理,对提取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和PCR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微球成功地从全血中提取出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提取率约70%,微球对基因组DNA的饱和吸附量约为40 ng/μg,提取液可直接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粒子, 将含有硅氧烷基的离子型改性剂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与Fe3O4纳米粒子进行接枝反应, 再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长链阴离子交换Cl-, 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生成具有阴、 阳离子双电层结构的表面处理层, 得到无溶剂Fe3O4纳米流体. 研究结果表明, 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成功接枝了有机物长链, 改性的Fe3O4纳米粒子呈单分散分布, 其损耗剪切模量G″明显大于储能剪切模量G', 具有明显的流体行为, 在室温下即可流动.  相似文献   

20.
陈炜  于德梅  张晶  解云川 《化学学报》2009,67(11):1247-1251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聚合单体, 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P(St-GMA)/Fe3O4磁性聚合物微球. 分析了Fe3O4粒子的形貌和结构. 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磁性聚合物微球磁含量的影响. 采用FTIR, XRD, TG及TEM等手段对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微观结构及形貌、磁含量等进行了分析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的磁性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 磁含量高达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