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将我院1990-2005年收集的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形态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42岁,偶然发现右侧肾上腺囊性占位。临床表现为右侧肾上腺巨大囊性肿物。巨检示囊性肿瘤,界清,外壁光滑,内壁粗糙,内容物为陈旧性血液,囊壁见甲状腺滤泡与肾上腺皮质交错,并有淋巴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甲状腺滤泡大小不等,由单层上皮构成,大小一致,无异型性,无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免疫组化:滤泡样上皮表达PCK、EMA、TTF-1、Tg、Vimentin,CK19,不表达Ad4Bp/SF-1、CEA、galeectin-3、HBME-1、P27、CT、CD56、D2-40、CD34、ER、PR、Melan-A、CR、Syn、CgA。Ki-67阳性细胞指数为1%,PCR检测BRAF V600E、KARS基因未突变。结论肾上腺内异位甲状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诊断上应与肾上腺囊肿,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乳头状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宫颈原发性腺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宫颈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时仍很困难,早期浸润的判断标准也不统一。本文总结报道31例原发性宫颈腺癌,并结合文献资料重点介绍几种类型宫颈腺癌(宫颈管内膜型、子宫内膜样型、透明细胞型、浆液性乳头状型、肠型、中肾腺癌、腺鳞癌、腺样囊性癌、腺样基底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对宫颈腺癌早期浸润标准和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朱隽  童赛雄 《中国临床医学》2002,9(6):642-643,64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3-2000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共108例临床资料特点,与同期国内文献资料相比较。结果:肿瘤排名情况与国内资料相近,半数病例以腹部肿块、腰腹胀痛为首发症状;肿瘤复发和转移导致预后不佳,半数以上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B超、CT、MRI等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我院的手术切除率较高,并对残留病灶和肝转移灶进行新的治疗探索。结论:临床对较大腹块伴持续腰腹胀痛的病例应高度警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可能,B超、CT、MRI对肿瘤的定位更为准确,敏感度和特异性俱佳,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而介入影像学具有发展潜力;手术切除仍为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方法,提高首次手术的完整切除率对减少或推迟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复发病例只要无手术禁忌,均应再次剖腹探查,尽可能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工作与病理工作中常遇见的病例 ,现就我院 2 33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对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要点 ,特别是甲状腺癌进行讨论与分析。1 对象和方法本组 2 33例甲状腺肿瘤标本 ,为我院 1982~ 1997年间接收的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腊包埋切片 ,HE染色 ,复查有关记录与切片等资料以作总结。本组 2 33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 ,良性 2 0 7例 ,占 89% ;恶性 2 6例 ,占 11%。年龄 2 3~ 6 7岁 ,男 4 3例 ,女 173例 ,男女之比为 1∶ 5。甲状腺癌 2 6例 ,男 5例 ,女 2 1例。全部病例均以发现颈部肿块为主诉而入院。少部分患…  相似文献   

6.
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瘤,从病理大体及光镜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1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肿瘤呈单发囊性或多发囊性肿块以及弥漫囊状小结节累及盆腔或腹腔腹膜。肿瘤微囊衬以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细胞,瘤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其中1例瘤组织转变的恶性间皮瘤,3例瘤组织局灶性浸润肠壁深肌层,有7例肿瘤复发。结论 提出此病的病理诊断要点,还对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与腹膜恶性间皮瘤、性淋巴管瘤、腹膜假性黏液瘤以及腺瘤以及腺瘤样瘤的鉴别诊断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8~2003年外检中甲状腺肿瘤17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4例(19.1%),女144例(80.9%),男女之比为1:4.2.患者年龄18~64岁,高发年龄30~50岁,共125例,占总数的70.2%;其中30~40岁72例,占40.4%,41~50岁53例,占29.8%.  相似文献   

8.
余健  张国楠  樊英  田昌英  谢芳 《华西医学》2005,20(3):479-48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癌(PP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2月间10例原发性腹膜癌诊治情况。结果:10例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8例、粘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粘液与浆液混合性腺癌1例。平均发病年龄55岁,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胀、腹部长大、腹痛、及腹部包块。所有病例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10例患者,失访1例,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结论:原发性腹膜癌被认为是来源于第二苗勒系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妇女,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应重视其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采取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PSTT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血清β—hCG水平分析,结合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PSTT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不调、阴道不规则出血等。肿瘤由形态多样的上皮样细胞构成,胞质嗜酸性或透亮,来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表达CK、MBP、HCG、HPL等。结论 PSTT是一极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血清β—hCG水平,可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提高此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研究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平扫、增强表现。结果5例中4例伴有隐睾,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不显著。CT平扫显示腹膜后不规则或者类圆形肿块影,其中4例伴有囊变坏死;CT增强显示肿块轻至中度强化,坏死区末见强化,未见明显特征性增强的分隔。结论CT平扫及增强对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术前有诊断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罕见的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类癌和小细胞癌),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6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6例中4例为类癌,年龄31~46岁;2例为小细胞癌,年龄28岁和60岁。6例肿瘤均位于右肾。4例类癌患者中3例为体检偶然发现,1例伴马蹄肾患者以右脑额叶转移为首发表现;2例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肉眼血尿;6例临床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4例类癌肿瘤直径为2.5~10 cm(平均6.6 cm),边界清楚,无明显坏死。2例小细胞癌肿瘤直径分别为21 cm和5.5 cm,边界不清,切面见多处坏死。镜下类癌瘤细胞排列呈梁状、缎带状、腺样或菊形团样,核分裂象无或偶见,无坏死;小细胞癌均未见器官样排列,细胞质少、核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坏死广泛。类癌中1例诊断时即伴有右脑额叶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另3例未见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小细胞癌诊断时1例伴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另1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及肝、脑等远处转移。类癌中1例伴马蹄肾并脑转移的患者随访132个月仍带瘤生存,另3例随访24~36个月无瘤生存。小细胞癌中1例穿刺诊断病例失访,1例术后9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此瘤虽然罕见,但肾可以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类癌和小细胞癌特征,二者组织学形态明显不同,预后亦不同,小细胞癌预后很差,而类癌即使发生转移预后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5例发生于外阴及其他部位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结果 5例AMF中2例位于外阴,1例位于阴道,1例位于足底,1例位于腹股沟。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在大片黏液背景中见丰富薄壁的海绵样血管和梭形上皮样肿瘤细胞。瘤细胞分布有明显的疏密区,密集区瘤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成束或链状排列;疏松区弥散于黏液背景中,且常与胶原纤维伴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CD34、actin、CD117、S-100、CD31和CK(-);发生于外阴和阴道的3例ER和PR(+)。术后随访3例,均无复发。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女性外阴部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局部切除可治愈,但也有少数复发病例报道,组织学上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的血管纤维瘤、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上皮样平滑肌瘤、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现。结果乳腺恶性肿瘤占乳腺肿瘤的10.36%,良恶性比例为8.65:1,发病率在10年间由4.72%上升至11.81%,呈逐年升高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36.22%);病灶均为单侧、单个包块,左侧多于右侧,左右两侧比为1.15:1。肿瘤直径以2~5cm最多见(54.33%)。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为最多见(81.10%)。可评估的96例中有65例(67.71%)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和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0%、53.33%和56.00%;Ki67阳性表达率100.0%增殖指数平均为21%;p53阳性表达率为55.00%。结论乳腺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肿瘤,预后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免疫组化等有密切关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组织分型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1988年9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3例PG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其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53例PGL患者发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4岁,中位年龄58岁)。本组病例组织分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占64.2%(34/5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6%(12/53)。Ann Arbor临床分期:ⅠE期22例(41.5%,22/53)、ⅡE期19例(35.8%,19/53)、ⅢE期1例(1.9%,1/53)、ⅣE期10例(18.9%,10/53)。随访资料完整的53例患者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47.2%、32.1%,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中性别(P=0.021)、年龄(P=0.028)、肿瘤大小(P=0.004)、手术根治度(P<0.001)、侵犯脏器(P<0.001)、病理组织分型(P=0.006)、Ann Arbor分期(P=0.029)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根治度(OR=3.611)、病变组织分型(OR=1.729)、Ann Arbor分期(OR=1.50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影响MALT预后相关因素中性别(P=0.028)、手术根治度(P<0.001)、侵犯脏器(P<0.001)以及Ann Arbor分期(P=0.003)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LBCL预后与患者胃肠道炎性病变、溃疡等良性疾病史存在相关性(P=0.003)。 结论肿瘤根治度、侵犯脏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组织分型是影响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的独立因素;患者性别、手术根治度、侵犯脏器、Ann Arbor分期与MALT的预后存在相关性;患者胃肠道疾病史与DLBCL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 PC)是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上皮嗜银细胞(Kultchitsky cell)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少见。病理学上,PC分为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 TC)和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 AC)[1]。TC相对多见,多为中央型,一般局限于支气管壁内生长,预后较好;AC较少见,仅占PC的11%~24%,多为周围型,具有侵袭性,预后差。类  相似文献   

16.
张一鸣  李明昭  顾欣 《临床荟萃》2022,37(10):921-926
目的 探讨结直肠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MANEC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63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占位和淋巴结转移。肿瘤标记物检测示部分病例铁蛋白(2例)和癌胚抗原(2例)升高,所有病例甲胎蛋白和糖蛋白199均未见明显升高。6例行术前肠镜活检,诊断为腺癌5例,腺癌或MANEC 1例。肿瘤发生部位以结肠为主(6例)。溃疡型5例,隆起型3例,肿瘤最大径3~9 cm。光镜下:腺癌肿瘤细胞呈腺管样排列,2例伴有黏液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呈弥漫、巢团或器官样分布,小细胞型1例,大细胞型7例。淋巴结转移7例,肝转移1例。免疫组织化学示腺癌CK8/18、CK19和CEA不同程度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gA、Syn和CD56不同程度阳性,Ki-67热点区40%~80%阳性。随访5例存活,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2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8个月。结论 结直...  相似文献   

17.
18.
脑膜瘤1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125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脑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按照WHO (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标准对125例脑膜瘤进行病理分类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脑膜瘤中,女性88例(70.4%),男性37例(29.6%),男女之比为1:2.3.其中属低复发性和低进展危险性组脑膜瘤102例(81.6%),高复发性和高进展危险性脑膜瘤23例(18.4%);前者女性78例,后者10例;前者男性24例,后者13例;差异显著(P<0.05).男女两组的发病年龄高峰均在51 ~60岁,随着年龄增大发病趋于相对稳定.男性组中,≤50岁者发生高复发和高进展危险性脑膜瘤的概率大于> 50岁者,差异显著(P<0.05),而>50岁组发生低复发和低进展危险性脑膜瘤的概率大于≤50岁者,差异亦显著(P<0.05).而在女性组中,两个年龄段发生低级别或高级别脑膜瘤的概率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内皮型(49/125)和纤维型(30/125);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凸面,与大脑镰相连,其次为颅底部,再次为小脑、脑室及胸椎等部位.结论 脑膜瘤在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学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可为早期发现和早期诊疗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干酪性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性疾病,可侵犯全身脏器,尤其容易侵犯肺及胸内淋巴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胸片尤其在肺结节病Ⅰ期,易与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等混淆,容易误诊误治。我院1997~2 0 0 1年间收治的96例经病理诊断的结节病中,2 6例曾误诊,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