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巨厚黄土层下采动引起的地表塌陷裂缝区复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巨厚黄土层下采动所引起的地表塌陷裂缝区的特点及规律分析,并依据其特点与规律对巨厚黄土层地表塌陷裂缝区复垦技术,以及防渗层材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5,(11):308-310
为了更好地指导塌陷裂缝区土壤重构,研发了一种便于监测塌陷裂缝区重构土壤水分的装置,结合西部地区采煤塌陷裂缝治理的需要,采用不同物料,设计了4种不同类型的土壤重构结构,通过试验模拟,分析不同类型重构土壤的水分入渗及含水量状况。  相似文献   

3.
地表采动裂缝是地下煤层开采引起地表采动损害的一种显现形式。限于研究手段和方法,目前对地表采动裂缝宽度的定量计算鲜有研究。基于实测资料,根据几何学原理推导了地表采动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与实测对比验证表明,该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为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量计算和土地损害程度提供了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煤炭开采大都处于黄土沟壑和丘陵山区,其采煤沉陷及地表破坏具有和平地不同的破坏特点,产生的多种形式和不同大小的地表裂缝、槽形塌陷及采动滑坡,使地形地貌及景观产生较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等。因此,研究适宜山西地貌和气候特征,以及山西采煤沉陷损伤规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构建山西省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破坏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结合黄土丘陵地貌分析研究了开采对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沉陷区土地及植被的影响和破坏。地下采煤形成的覆岩及地表裂缝为水资源运移和流失提供了通道,采排矿井水对土地造成了污染,采动土地破坏及地表水土流失的加剧,是造成地面生态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采动生态环境破坏,采煤岩土体损害是根本,水资源和植被的破坏为开采损害的延续性影响,而单一类型的损害修复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修复状态,因此提出了以地形修复、水资源保护、植被重建等相结合的黄土丘陵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山西某矿区黄土丘陵地表的土地复垦实践,证明了黄土丘陵沉陷区结合地形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复垦技术的有效性及适宜性,研究成果对山西黄土丘陵矿区的地下开采与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炳南 《矿山测量》2012,(6):1-4,21
基于坪湖煤矿现场岩溶塌陷情况,阐述了影响岩溶塌陷的岩溶洞隙、覆岩盖层和外界动力等因素;系统分析了导水裂缝带、旱季地下水位下降和采动拉伸开裂等可能致塌原因,揭示了大面积长壁采动铅垂裂缝和水平离层是致使岩溶塌陷的外界动力因素和直接诱因;文中还总结了岩溶塌陷位置的采动影响特点,并利用概率积分法探讨了岩溶塌陷时地表变形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龙东煤矿采煤区地表塌陷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不断的优化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摸索出"科学利用采煤面上方土源进行采煤塌陷地复垦"新的复垦模式,该复垦模式成功复垦土地30多hm2,与采取其它复垦模式相比,可以节约土地复垦费用300余万元,缩短复垦周期一年半时间.  相似文献   

7.
以某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露天采场边坡垮塌为研究背景,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展现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围岩塑性区发展过程, 并分析了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① 空区上部岩层主要以拉伸破坏模式为主, 其他部位岩层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 西部边坡坡面的一侧已经与地下采空区塑性区相互贯通。② 东部矿体采用充填法开采, 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表塌陷;产生塑性区的部位为西部边坡和靠近西部边坡的露天采场底部。③ 开采前期西部矿体在西部边坡坡面和露天采场底部产生的塑性区较多;开采后续水平矿体对地表塑性区的产生影响不大。④ 模拟矿体开采过程, 可将产生的塑性区划分为3个阶段, 有2个突变点: 第1个阶段对应西部边坡开始出现裂缝、局部垮塌滑坡;第2阶段对应边坡出现较大范围垮塌滑坡、露天采场底部出现裂缝、西部边坡脚出现塌陷孔洞;第3阶段塑性区占比逐渐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滑坡治理和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神南矿区采煤沉陷裂缝对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裂缝对土壤表层含水量(0~20 cm)的影响,以神南柠条塔煤矿某工作面为研究区,使用时域反射仪(TDR)对动态裂缝以及不同宽度的地裂缝进行了土壤的水分含量监测,结果表明:(1)在动态裂缝整个发育周期内,裂缝周边表层含水量呈现处一个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且相对出塌陷侧的含水量损失量小于相对出露侧;且裂缝相对塌陷侧含水量及含水量恢复速度稍大于相对露出侧;在裂缝相对出露侧的土壤含水量受影响范围在85 cm内,影响周期为13 d;在裂缝相对塌陷侧的土壤含水量受影响范围在55 cm内,影响周期为12 d;在土壤自修复的作用下,土壤的含水量都可以得到基本的恢复;(2)对超充分采动区内不同裂缝宽度条件下(2、5、9、13、17、24、32、35、38 mm)的土壤含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宽2、5 mm的裂缝对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9 mm及以上的裂缝中,当裂缝宽度相同时,距离裂缝位置越远,土壤含水量越高;在距离裂缝相等时,裂缝宽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低。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采煤塌陷深积水区在全国分布的特点及其对耕地的影响,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淮北、淮南、济宁、菏泽四市,对其深水面的分布特点与损毁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四市各具特色的采煤塌陷深积水区治理方式,总结出了综合养殖模式、平原水库模式、湿地生态公园模式、休闲观光旅游模式四种采煤塌陷深积水区复垦治理的典型模式,为以后采煤塌陷深积水区的治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复垦模式评价是开展矿区塌陷土地复垦的重要前提.将属性综合评价模型用于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模式评价问题中,构造了属性测度函数,定义了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属性测度的计算方法,引入置信度准则作为属性识别准则.最后,将该模型用于实例,结果与可拓评价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模式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模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 总论巴拉米筱 (PARAMILLO)工程位于阿根廷共和国门多莎 (MENDOSA)省 ,门多莎市西北 5 5km。圣·豪律海 (San Jorge)铜金带东南 4 0km处。秘鲁、智利和阿根廷含铜区域的南面。在南纬 32 2 6°和西经 69 10°的地质区域内。巴拉米筱矿化带的范围是 72km2 。它包含南巴拉米筱铜—钼斑岩带及北巴拉米筱铜—金混合带 ,呈圆桶状结构 ,在乌斯巴夏塔 (Uspallata)—巴拉米筱银铅锌的脉岩和塔塞阿塔 (Daseada)及萨尔瓦多拉 (Salvadora)的含金岩脉中。2 位置与入口该地区在阿根廷共和国门…  相似文献   

12.
淮南矿区塌陷水域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煤矿塌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了淮南矿区塌陷时间不同的塌陷水域,监测、分析评价水体的理化指标、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矿区内塌陷水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理化指标随塌陷水域形成时间增长有累计作用,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对照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质量标准,塌陷水域中重金属元素除Hg超标外,As,Cd,Cu,Pb,Se,Zn等元素均不超标,未对塌陷水域构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3.
蔡文芮  杨辉 《陕西煤炭》2012,31(6):24-26
从永陇矿区某勘查区反射地震资料及钻探资料,分析了地震反射波的频率、相位特征等,得出了典型含煤、无煤地段的地震解释标志。后期钻探验证表明:利用地震资料圈定的含煤与无煤范围是正确的,为该区今后煤炭普查阶段的钻孔布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双柳F28断层对行人暗斜井顶车场及行人暗斜井迎头的影响,文中参考勘探地质资料,制定了在顶车场内布置2个钻孔,在迎头布置6个钻孔,并给出具体钻孔参数。在钻孔过程中对岩芯及孔内水压、出水量等参数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断层大概位于迎头前方11m处;巷道顶板富水量较小,巷道以内7m范围内富水的结论,为指导巷道安全掘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露天采矿技术》2016,(9):42-44
准格尔矿区水源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计算水源区地下水可开采量,通过水源区的观测孔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幅情况,对供水可靠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的地球物理探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前人工作实践,总结了煤矿采空区的部分地球物理特征.对营城煤矿未知采空区选择采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及放射性土壤测氡方法进行两个剖面的综合探查,得出该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为低电阻率、高氡浓度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勘查区,含煤丰富,煤质优良,埋藏深度中等,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后备资源,将会进行进一步勘查工作。该区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大,富水性好,地下水位浅,水质好,钻孔封闭层位的确定和封闭质量,对保护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尤为重要。普查工作的经历认为该区钻孔封闭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陇县李家河勘查区内大量地震及钻孔资料的分析发现,煤系地层厚度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影响因素复杂。文中简要归纳了几种主要的控煤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地区聚煤规律的研究及进一步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东矿带主要是红羊裴柳地段的地层产状、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并与磁铁石英岩为标志层进行对比,建立首钢迁安铁矿区红羊裴柳地段的控矿构造模式.该地段整体为以柳河峪—红石崖向斜为主体的复向斜,该向斜的核心在十八亩台,柳河峪主矿体在深部向北西转折,并逐渐变薄,与柳西矿体构成倒转向斜.前裴庄紧密倒转向斜、红石崖倒转向斜为其次级褶皱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对其形态完整性和产状有一定影响.红羊裴柳控矿构造模式的建立为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元宝山矿区塌陷地复垦造田规划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元宝山露天矿排弃的剥离物填埋至元宝山矿的塌陷地和废弃的工业广场,再覆以剥离的耕作土,利用元宝山露天矿充足的疏干水施以灌溉,将改造成大面积的良田。这是平煤集团公司实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程的重大举措,对矿山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改善地质环境、造福于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