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塔中Ⅰ号坡折带碳酸盐岩礁滩型储集层沉积微相的特点,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及其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地质研究的测井相分类体系;通过岩心刻度总结归纳了各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式;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并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最后统计分析了测井相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勘探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断解决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勘探中遇到的诸多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创新了塔中大漠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礁滩复合体地质综合建模技术,礁滩复合体优质储集层地震预测技术,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描述技术;礁滩复合体井位优选技术,超埋深、超高温、超高压油气层识别、保护与工艺改造技术。发展了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成藏地质理论:剖析了台缘坡折带地质结构的分段性及其对礁滩复合体空间展布的控制,发现了井下奥陶纪最大型生物礁群,建立了大型礁滩复合体空间几何学地质模型,认识了多成因改良的礁滩复合体大型储集体,建立了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地质模型(群);查明了迄今为止全球埋藏最深、时代最老的大型凝析气藏。目前已探明中国第一个奥陶系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3×108 t油气规模基本落实,东部100×104 t产能已初步建成。地质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台缘高能相带油气成藏理论,勘探开发实践发展了超深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开创了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寻找大型礁滩型油气藏的新领域,对塔里木盆地资源战略接替、产能接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成藏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油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明确了满加尔凹陷及塔中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古油藏裂解气是形成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凝析气田的主要烃源; 利用包裹体、储集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发展史以及储集层演化史对成藏期次及油气运移聚集进行研究, 指出塔中Ⅰ号断裂及晚期深大走滑断裂、塔中古隆起形成过程中的多期不整合是礁滩复合体油气成藏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 晚加里东运动期是油气聚集期, 晚海西运动期是古油藏油气调整期, 喜马拉雅运动期是古油藏裂解气对早期油藏气侵的多期充注期; 礁滩复合体强非均质性和输导体系的差异是导致流体分布复杂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外带富气、内带富油分布的油气分布规律, 丰富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中Ⅰ号坡折带碳酸盐岩礁滩型储集层沉积微相的特点,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体,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沉积微相及其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成像测井相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地质研究的测井相分类体系;通过岩心刻度总结归纳了各沉积微相的成像测井图像响应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式;对单井进行了连续的测井相划分,并进行了沉积微相解释;最后统计分析了测井相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礁滩型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发育大型台缘礁滩复合体,具有小礁大滩的结构特征,多旋回礁滩体纵向多期加积叠置、横向复合连片。静态和动态资料表明礁滩复合体基质孔隙度低,属低孔特低渗储层,以孔洞-裂缝型、洞穴型、孔洞型储层为主,次生的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是礁滩复合体最有效的储、渗空间。研究表明,有利沉积相带是礁滩型储层发育的基础,优质储层主要沿台缘礁滩相展布,岩溶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古老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改善的关键,所形成的大型缝洞系统是油气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68,自引:5,他引:68  
利用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及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复杂的构造特征及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是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逆冲断裂带,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侵蚀而形成复杂的断裂坡折带.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高陡断裂坡折带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坡折带.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其间通过构造变换带的调节作用分为结构与形成演化各具特征的5段,各段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塔中44井区礁滩复合体发育,是实现碳酸盐岩高产、稳产勘探的首选领域;塔中45井区构造作用与岩溶作用强烈,是寻找大规模缝洞系统的有利领域.这2个区带是在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寻找大油气田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干数据体分析方法,结合可视化研究手段,对塔中Ⅰ号坡折带断裂系统的走向、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对比解释,并对断裂系统进行了分类及组合,厘定了断裂的发生期次.结果表明:塔中Ⅰ号坡折带断裂系统根据规模大小及形成期次可划分三级.一级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为二级断裂,晚海西期形成的断裂为三级断裂.各级断裂对奥陶系的储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断裂活动的继承性,该区断裂系统对早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是不断叠加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西部凹陷沙三段坡折带进行了识别,并总结了重点层段坡折带平面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西部凹陷沙三段发育构造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两大类,其中构造坡折带可细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又可分为单阶型和多阶型。挠曲坡折带可分为断裂挠曲坡折带和古地形挠曲坡折带。沙三下亚段坡折带平面分布特征表明,西部凹陷坡折带以断裂坡折带为主,主要发育在凹陷西南部,在斜坡带、中央洼陷带和陡坡带均普遍发育,东北部仅在局部地区可见小规模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局限发育在牛心坨洼陷北坡地区且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钻井、地震资料探讨了塔中地区卡塔克隆起的构造和沉积演化,指出晚奥陶世卡塔克隆起南北发育类似的坡折带,从坡折带地质模型入手,开展了正演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坡折带地震资料识别模式;在坡折带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塔中地区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从岩石学、古生物、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礁、滩相带的特征,并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相带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指出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相带沿卡塔克隆起呈环带状分布,但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北坡西段坡折较缓,发育高能滩相,东段坡折较陡,发育高能礁相,南坡西段卡2区块以高能礁相为主,东段卡3、卡4区块以滩相为主。  相似文献   

10.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裂缝方解石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中已发现的90%以上油气藏空间分布位置与断裂有关。据裂缝穿插关系、含烃包裹体情况,将塔中奥陶系缝隙按形成时间先后及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成17种,按成因将17种缝隙分成成岩缝隙和构造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可进一步分成3期。据方解石脉中含烃包裹体情况将烃包裹体分成4期。对含不同期次烃包裹体的脉体进行碳氧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方解石脉为深埋成岩期充填,含第Ⅰ期烃包裹体和含第Ⅲ期烃包裹体的方解石有深部寒武系重溶锶的混入,含第Ⅱ期烃包裹体和含第Ⅳ期烃包裹体的方解石主要受奥陶系围岩重溶锶的控制。在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塔中Ⅰ号坡折带寒武系烃源岩排出的油气通过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灰岩是由下向上运移的,虽然有油通过但未储集。晚海西期,推断由北侧满加尔凹陷深部中奥陶统、下奥陶统烃源岩的油向南移动到塔中Ⅰ号坡折带浅部的奥陶系灰岩中储集,同时这一时期也有下部寒武系烃源岩排出的油和气进入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灰岩储层中。喜马拉雅期形成的第Ⅳ期烃包裹体在TZ26井、TZ24井和TZ62井最为常见,其北西边的井较少含有第Ⅳ期烃包裹体,油气可能由北西深部向南东浅部运移,经过了调整,而形成了现今油气藏。第Ⅲ期、第Ⅳ期烃包裹体对应的油气活动是形成大油气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酸盐岩孔隙演化受各种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方解石胶结作用是破坏孔隙和降低孔隙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成岩类型和成岩期次繁多,关系较为复杂.根据岩心、薄片、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通过对各种成岩产物和成岩组构特征的综舍研究,共识别出3期12种方解石胶结类型.第一期胶结作用发生于海底成岩环境,产物主要有微晶、纤状、放射纤维状、束状、放射轴状方解石和似球文石,充填孔隙为0~30%;第二期胶结作用发生于大气淡水环境中,主要胶结物类型有新月型或悬垂状、渗流粉砂、共轴增生等,充填孔隙为5%~100%;第三期胶结作用发生于埋藏环境中,晶体明亮粗大,以粗粒亮晶、嵌晶方解石为主,充填孔隙为5%~100%.文中系统总结了各期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并建立了孔隙演化史.  相似文献   

12.
塔中Ⅰ号坡折带高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 -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生物标志物指纹反映区内至少有两种油源.双金刚烷系列与链烷烃分布指示塔中Ⅰ号坡折带东端存在一强气侵注入点.观察到邻井原油、不同层系原油烃类化学成分显著的差异,指示油气成因与成藏条件的差异.塔中Ⅰ号坡折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叠合盆地海相成因油气的普遍特征,包括高过成熟性、多源与多期成藏、油气化学成分的非均一性及油气藏的相对分隔性.本研究为区内寻找多种成因类型油气与油源确认提供了依据,指示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塔中Ⅰ号坡折带高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生物标志物指纹反映区内至少有两种油源.双金刚烷系列与链烷烃分布指示塔中Ⅰ号坡折带东端存在一强气侵注入点.观察到邻井原油、不同层系原油烃类化学成分显著的差异,指示油气成因与成藏条件的差异.塔中Ⅰ号坡折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叠合盆地海相成因油气的普遍特征,包括高过成熟性、多源与多期成藏、油气化学成分的非均一性及油气藏的相对分隔性.本研究为区内寻找多种成因类型油气与油源确认提供了依据,指示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借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精细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古地貌恢复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长岭凹陷坳陷期盆地发育特征和沉积过程开展了整体性系统研究。研究认为,坳陷时期长岭凹陷呈现多环坡折带控制下的隆洼格局,坡折带的存在不仅分割了空间上的地理单元,而且控制了空间上的相带分异,从而造成主要目的层段古地貌形态与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以此为基础,在研究区划分出4个有利勘探区带:隆起带--平原岩相域,斜坡带--前缘近端岩相域,深坳带--前缘近端岩相域,深坳带--前缘远端岩相域,为深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坡折很发育。中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发育典型的陆架坡折,志留纪的坡折带是一种具有地形差异的古地貌,有别于陆架坡折。在晚寒武—早奥陶世、满加尔坡折是台地边缘相和深海盆地相的分界线;中晚奥陶世时期,满加尔-塔东坡折带是盆地相和混积陆棚相的分界,塔中坡折带之上发育了典型的孤立台地相、坡折带之下则以盆地相发育为主要特征;志留纪时期,塔中南部坡折明显控制了潮坪和滨岸沉积,北部坡折是滨岸体系中远滨和前滨-临滨很好的分界带。沿着斜坡带-坡脚一带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地区、如中上奥陶统的塔中坡折带上下和满加尔-塔东坡折的塔东段以及志留系的塔中缓坡-潮坪带柯坪塔格组上段构造及岩性圈闭发育区、阿瓦提-满加尔南坡折-滨岸带柯坪塔格组下段地层超覆及岩性圈闭发育区和阿瓦提-满加尔北坡折-滨岸带柯坪塔格组下段地层超覆及不整合面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16.
礁滩储集层的测井描述——以塔中1号坡折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礁滩体储集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 由于储集空间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给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以测井资料为基础, 结合岩心、实验、试油等资料, 划分出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和储集层类型。并分别建立不同类型储集层在各种测井的响应特征及响应模型, 计算出每种类型储集层的孔隙参数, 判断储集层的有效性, 识别含流体性质、并定量计算含烃饱和度, 从而实现对储集层的表征与定量评价。应用这些技术, 测井解释符合率由最初的65%提高到90%以上, 多口老井经过重新解释后获得高产油气流, 所计算的储集层参数为该区上交亿吨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塔北隆起区一间房组礁滩沉积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北隆起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礁滩沉积体是目前塔河油田油气勘探向南扩展的重要目标,但由于礁滩沉积体通常隐伏于台地相大套石灰岩地层中,长期以来难以通过地震资料及已有的认识进行预测。文章利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礁滩层地震标定,一间房组及其上下地层的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坡折带、礁滩沉积体发育带的地震识别标志,阐明了古隆起与坡折带及礁滩沉积体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关地质模式。结果表明,对应于中奥陶世塔北古隆起的构造转折带发育的一间房组台内坡折带控制了礁滩沉积体的发育分布,位于该坡折带以北环绕古隆起呈带状分布的8个礁滩沉积体发育区块,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  相似文献   

18.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体油气藏的成藏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田是我国第一个以礁滩体为储集体的大油气田。该油气田不同井的测试产量和气油比差异较大, 油气性质复杂, 既有正常油也有凝析油, 天然气中普遍含有H2S, 非烃气含量在不同井区变化大。油气藏研究表明, 北部为富气、南部为富油, 不同性质的油和气分段性分布, 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 喜马拉雅运动期的大规模气侵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形成奥陶系大油气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隐蔽圈闭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中后期重点勘探领域。构造坡折带是沉积盆地中隐蔽圈闭最发育的部位之一,多级构造坡折带组合对盆地隐蔽圈闭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多级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更受到沉积环境和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地区隐蔽圈闭油气成藏良好,高位域和三角洲前缘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连片砂体和不整合界面及生长断裂是良好的输导条件,生长断裂和高位域泥岩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奥陶系生物礁滩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中十分有利的油气储集体。目前已发现的礁滩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相带、台内凸起的缓坡带。巴楚地区生物礁滩沿北东-南西向成群成带分布,总体平行于巴楚断隆与柯坪断隆的构造分界线;塔中地区生物礁滩主要集中于塔中Ⅰ号断裂带的台地边缘带,具有随台缘迁移而变迁的特征;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滩主要围绕古隆起分布,以台地边缘相为主,随着构造升降,台地边缘相带逐渐向西迁移,礁滩相也随之向西迁移,说明古隆起的演化对礁滩储集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