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一闽  王忱 《中国医药》2009,4(12):1026-1027
近20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外科、妇科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y surgery,LS)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优势在于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与传统的开腹手术(open surgery,OS)相比能更好地保留全身免疫功能,但气腹的应用却可显著抑制腹腔局部免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就15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项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36例患者设立为腹腔镜组,选择同期行开腹胆囊手术38例患者设立为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T细胞亚群各指标术后第1天虽有轻度下降,术后第7天各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CD4+、CD8+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第7天仍未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CD8+比值较术前也下降,且开腹组CD4+/CD8+比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干扰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改善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中的价值。方法将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开腹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术中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与IgG、IgM、IgA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由于腹腔镜微创技术有着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特点,故其在外科、妇科等领域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而针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研究亦不断增多,特别是其对机体免疫及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腹腔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1腹腔镜手术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柳长明等[1]研究表明腹腔镜组术后IL-6和C反应蛋白低于开腹组。Leung等[2]发现腹腔镜手术后IL-1β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McHoney等[3]研究发现IL-1受体拮抗剂在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放手术组都明显增加,传统开放手术组有增加更明显的趋势。曹其彬等[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需行胆囊切除术的64例患者,按照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38例及开腹组26例,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3、5d两组间T-BiL、ALP、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dT-BiL、ALT、AST均较术前升高,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T-BiL、ALP、ALT、AST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内对肝脏功能有所影响,但是术后5d均可恢复正常。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机体免疫及肝功能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定义为腹腔镜组,60例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定义为开腹组。对比两组术前1 d、手术后1 d及3 d的免疫指标及肝功能。结果两组术前1 d的IgA、IgG、IgM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 d及3 d的IgA、IgG、IgM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肝功能均有轻微影响,但腹腔镜对机体不良刺激更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日渐完善,现已成为临床胆囊手术的主流方法。在LC全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有效参与和配合是影响手术质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LC患者35例,手术配合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等复杂胆囊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但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胆囊结石,可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骆晓鸿  李国祥  高永棣  张华  李桂芳 《贵州医药》2001,25(11):1011-1012
本文对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期间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病人 ,其术前、术后代谢炎症反应的某些指标进行观察 ,以了解两种手术对病人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OC与LC手术各 2 0例 ,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行择期手术的病人。OC组2 0例 ,男 6例 ,女 14例 ;LC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OC组 5 0岁 ,LC5 2岁 ;两组病例均无心、肺、肝、肾等脏器症病 ,也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症病 ;所有病人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均于上午 9时进行手术。LC采用腹壁…  相似文献   

10.
周勤  袁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49-3450
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成功实施胆囊切除术180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肝病患者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p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17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肝病的影响,以确定Lc在各种肝病中的合理选择。方法:有5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肝病经治疗后病情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缓解后行Lc,术后随访病情,ALT、TBil基本正常。117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肝病经治疗后无缓解,因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行Lc,术后随访各种肝病的病情变化。结果:Lc对治疗后基本正常的各种肝病无影响。Lc能明显改善、减轻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原因不明的肝损害及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但可加重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结论:Lc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的各种轻度肝损害有益或无影响,而对合并各种中度以上肝损害者有加重之虞,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手术配合。方法 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实施手术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器械设备、良好的操作技能、术中医护的协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不同手术时间、气腹压力对肝功能及颈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LC术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气腹压力设置为10mmHg,B组设置为12mmHg,C组设置为14mmHg;根据手术时间分为D、E、F3组,每组40例,A组手术时间为小于30min,B组30~60min,C组大于60min,分别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肝功能、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恶心呕吐、颈肩部疼痛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术前各参数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改变3组间有差异(P<0.05),手术时间越长术后AST、ALT、TBIL升高越明显,不同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出现颈肩痛、恶心呕吐率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时间越长术后颈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不同气腹压力术后肝功能改变3组间有差异(P<0.05),气腹压力越大术后AST、ALT、TBIL升高越明显,不同气腹压力术后患者出现颈肩痛、恶心呕吐率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气腹压力越大术后颈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结论手术时间的长短、气腹压力对术后肝功能、颈肩痛及恶心呕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塞通的应用。方法将参与研究的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30例术后不给予血塞通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和D-二聚体(DD)等血浆凝血指标,以及血塞通对术后凝血状态的影响。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PT显著缩短,FIB及DD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血塞通治疗可使PT、FIB及DD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术后应用血塞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病人睡眠质量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结局之间的关联,为改善该类病人术后结局提供相关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医的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收集病人基线信息,此外术前住院期间对该部分病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依据量表评估准则,将最终得分≥7纳入到低睡眠质量组(n=23),得分<7分纳入高睡眠质量组(n=41)。同时对两组病人术后结局进行评估,包括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并发症、术后高血压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综合评判确定睡眠质量与术后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均衡可比。结局指标结果显示高质量睡眠组术后未发生呕吐38人高于低质量睡眠组17人,高质量睡眠组术后首次活动时间(22.91±17.38)h低于低质量睡眠组术后首次活动时间(34.61±20.03)h(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术前血压分级等多项指标后,低睡眠质量组与高睡眠质量组相比,术后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6.
艾司洛尔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儿茶酚胺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  钟士銮  钟美  龙成峰 《江苏医药》2007,33(9):893-894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儿茶酚胺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1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A组,21例)和对照组(B组,20例).A组诱导前1 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继以50 μg·kg-1·min-1持续输注.检测两组患者气腹前(T1)、气腹20 min(T2)和拔管后(T3)的HR、MAP、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术后1、3 d的尿素氮和肌酐.结果 B组T2和T3 E和NE水平较T1时明显升高(P<0.01),T2时的β2MG也明显高于T1(2.23±0.55) vs. (1.37±0.22) mg/L(P<0.01);而A组以上指标相应时点与T1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艾司洛尔能减轻气腹引起的血儿茶酚胺升高反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急性胆囊炎患者109例,根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进行分组,分为早期组(n=64)、延期组(n=45).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组于发病后< 48h实施手术,延期组于发病后48~72 h实施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T1)、手术前1h(T2)、术后第1d(T3)、术后第3d (T4)时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CD3+、CD4+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水肿、化脓、坏疽、穿孔、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组T1、T2、T3、T4时的SOD、MDA水平分别为[(78.9±10.2) U/ml、(78.9±10.2) U/ml、(110.2±6.5)U/ml、(56.0±5.1) U/ml]、[(6.5±0.9) mmol/L、(6.5±0.9) mmol/L、(8.6±1.3) mmol/L、(5.2±0.8)mmol/L],延期组分别为[(78.5±9.9) U/ml、(92.7±11.5) U/ml、(140.7±9.8) U/ml、(70.9±8.7)U/ml]、[(6.4±1.0) mmol/L、(7.3±1.2) mmol/L、(10.5±1.6) mmol/L、(5.9±1.1) mmol/L];延期组SOD、MDA水平T2、T3时逐渐升高,T4时开始降低(P<0.05);早期组SOD、MDA水平T3较T1、T2时明显升高,T4时开始降低(P<0.05);早期组SOD、MDA水平T2、T3、T4时明显低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T1、T2、T3、T4时的CD3+、CD4+水平分别为[(56.1±9.4)%、(56.1±9.4)%、(46.5±7.2)%、(65.9±9.1)%]、[(32.6±8.4)%、(32.6±8.4)%、(29.7±7.2)%、(45.8±9.0)%],延期组分别为[(55.7±9.5)%、(50.7±8.8)%、(41.2±6.3)%、(52.2±8.5)%]、[(32.7±8.8)%、(29.1±8.0)%、(24.8±6.5)%、(36.2±5.1)%].延期组CD3+、CD4+水平T2、T3时开始降低(P<0.05),T4时较T1时明显升高;早期组CD3+、CD4+水平T3较T1、T2时明显降低,T4时较T1时明显升高(P<0.05).早期组CD3+、CD4+水平T2、T3、T4时明显高于延期组(P<0.05).早期组术后水肿、化脓发生率分别为20.3%、54.7%,明显高于延期组的0%、13.3%(P<0.05),而坏疽、穿孔、病死发生率分别为18.8%、4.7%、0%,明显低于延期组的57.8%、28.9%、6.7%(P<0.05).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尽早进行,其最佳手术时间应在48 h内,如此可减轻机体产生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损伤,从而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二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3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器械行2孔LC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应用3孔LC器械行2孔Lc的7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结果:68例成功,3例改3孔技术完成,1例经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时间(30.2±12.1)min,术中出血量(25.7±4.2)ml,术后住院时间(3.7±1.6)d,均未发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3孔LC器械行2孔LC是安全可行的,几乎无切口瘢痕的美容效果,尤其适合年轻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两种手术术式机临床疗效,探讨LC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需要施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LC组、OC组,LC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C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置引流例数等均较0C组患者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组切口大小明显长于LC组,P〈0.05。LC组术后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用止痛药及并发症例数等均较OC组患者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后并发症较OC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