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潜射鱼雷弹道特征的搜潜区域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时以来袭鱼雷方位线为基准确定潜艇分布区域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提出了以来袭鱼雷航向线为基准确定潜艇分布区域的方法.描述了水面舰艇基于潜射鱼雷弹道特征的防潜反击体系流程.以潜射直航鱼雷为例分析了搜潜区域判定原理,构建了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通用性的探讨,将其扩展到潜射声自导鱼雷情形.根据仿真检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运用鱼雷航向线判断潜艇位置信息的方法优于方位线法.  相似文献   

2.
潜艇防空一直都是各国海军的重点研究领域,使用小型运载器可以实现潜艇发射防空导弹的任务;为验证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装置发射某型潜空导弹的可行性,建立了内埋该型潜空导弹的小型运载器在水压平衡式鱼雷发射管中的运动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型防空导弹与鱼雷共架发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周佩芬 《兵器知识》2010,(12):42-43
二战至今,潜用鱼雷已经从直航鱼雷变为自导或线导鱼雷,而其中主被动声自导和尾流自导鱼雷以及线导鱼雷的装备,明显提高了鱼雷的命中概率,迫使各国海军开始更加急切地寻求防止价格昂贵的水面舰艇和潜艇遭受水下威胁打击的实用方法。当前在各国海军中装备的软杀伤反鱼雷系统,不管是拖曳式鱼雷诱饵,还是自航式鱼雷诱饵或干扰器,大多采用声学对抗原理。比如22个国家装备使用  相似文献   

4.
钱忠明 《鱼雷技术》2012,20(1):24-27
针对现行潜射反舰鱼雷制导方式受海洋环境的影响,潜艇攻击距离和鱼雷自导距离被制约的问题,借鉴反辐射导弹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目标探测信号的测量和其他组合联合制导的新型鱼雷制导方式。采用这种自导方式的反主动声纳鱼雷,以反潜舰艇和鱼雷发出的主动声纳脉冲信号为导引源,对目标实施硬杀伤。探讨了联合制导方式下,反主动声纳鱼雷的设计原理及技术特点,并假想了其作战流程。分析表明,反主动声纳鱼雷的作战特点符合实际攻击和作战需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鱼雷技术》2004,12(3):52-52
世界常规潜艇最新排序据英《简氏战舰年鉴》最新公布的世界优质常规潜艇排序。(1)德国 U214型潜艇(采用 AIP 技术,模块化,高智能化,可发射潜射导弹和鱼雷)。(2)俄罗斯“阿穆尔”1650型潜艇(采用AIP 技术,噪声低,可发射潜舰导弹和鱼雷)。(3)日本“亲潮”级潜艇(表面敷有消声瓦,采用 AIP 技术,可发射“鱼叉”导弹和鱼雷)。(4)以色列“海豚”级潜艇(与德国共同设计,有良好的流线型艇体,有强大的攻击力,可发射潜艇导弹和鱼雷)。(5)俄罗斯“基洛”级潜艇。(6)法国“阿戈斯塔”级潜艇。(7)  相似文献   

6.
曹震卿  贾跃 《鱼雷技术》2011,19(4):260-262
针对双速制反潜鱼雷在潜艇鱼雷报警声纳作用下的作战使用问题,由辐射噪声经验公式分析了鱼雷航速的变化对其辐射噪声强度的影响。根据被动声纳方程,在鱼雷航速变化情况下,研究了潜艇鱼雷报警声纳对双速制鱼雷报警距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鱼雷报警距离随鱼雷航速增加而增加,提出了双速制鱼雷作战使用中应注意航速设置,以低速航行来降低潜艇的鱼雷报警距离,从而增强鱼雷的隐蔽性以及攻击的成功率,为鱼雷攻潜战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潜艇反鱼雷武器装备现状,分析了潜艇实施反鱼雷的难点,介绍了当前潜艇反鱼雷手段和武器装备,指出了传统反鱼雷技术的不足,并对潜艇反鱼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8.
在直升机投雷时敌潜艇采取机动规避和噪声干扰等对抗措施前提下,对直升机双机协同鱼雷攻潜过程进行了描述,建立了潜艇参数计算模型、目标机动模型和噪声干扰器干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直升机鱼雷攻潜效果图,对如何实施直升机双机协同鱼雷攻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今反鱼雷对抗系统通常作为一套独立的系统由专业的机电制造厂家研制.本文介绍了法国海军潜艇设计机构长期研制反鱼雷对抗系统所积累的经验,该机构以"天蝎星"潜艇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将舰艇平台、作战系统、鱼雷威胁、对抗系统设计以及外场海上试验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的整体设计理念,即根据鱼雷的威胁特性和后续的作战响应优化鱼雷对抗系统、集成作战系统与平台,以及基于实战方案进行舰艇反应效率仿真,以此获得低成本高性能的对抗系统.该系统已装备法国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并推荐其最现代化的改型装备在法国舰艇建造局建造的"天蝎星"级常规潜艇上.装艇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只需消耗最少的对抗器材和机动规避所需的能量,即可实现对潜艇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马亮  高洪林 《飞航导弹》2011,(10):60-62
针对潜艇鱼雷发射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水平发射无人机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潜射无人机作战使用需求,提出了潜艇水平发射无人机所需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自航式声诱饵的优化弹道模型及对抗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鱼雷来袭时,为了提高防御效果潜艇可投放自航式声诱饵进行对抗.根据潜艇投放自航式声诱饵对抗鱼雷的过程,建立了自航式声诱饵的优化弹道模型、潜艇的机动规避模型、鱼雷的搜索和攻击弹道模型、对抗过程中的声探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自航式声诱饵直航转角式弹道参数设计对潜艇生存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诱饵直航段距离和转角进行合理设计可显著提高鱼雷来袭时潜艇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2.
杨真勇  郑援  吕海平 《鱼雷技术》2011,19(2):129-133
潜艇的鱼雷防御性能主要包括潜艇的水声对抗性能和其自身性能。潜艇规避鱼雷时,针对潜艇自身机动性能对潜艇生存概率的影响问题,建立了仿真所需要的鱼雷声学模型和实体机动模型,构建了干扰器作用下的鱼雷发现距离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不同最大航速、不同加速性能时潜艇的生存概率,分析了潜艇机动性能对潜艇生存概率的影响,结论是潜艇的机动性能对潜艇防御鱼雷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潜艇自身机动性能来提高潜艇防御鱼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直升机投雷一般采用单雷射击的现状,提出了采用直升机悬停双雷齐射的方法。通过对双雷齐射搜索面的组织、目标可能位置区域、齐射射击瞄准点的选取以及潜艇规避机动模型的分析,建立了潜艇纯机动规避情况下鱼雷命中概率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单雷射击相比,双雷齐射可有效提高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并能弥补单雷射击在大舷角时命中概率较低的不足,在相同发现概率条件下双雷齐射对目标的射击距离更远。  相似文献   

14.
穆连运  赵国华  马亮 《鱼雷技术》2006,14(3):55-57,61
潜艇鱼雷武器系统是现代潜艇作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武器系统之一,其作战效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潜艇的作战效果。通过对影响潜艇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作战效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借鉴WSEIAC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算例与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可较好的评估潜艇鱼雷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并为其方案论证、研发及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叶浩亮  刘明雍  高江 《鱼雷技术》2011,19(5):391-395
使用自航式声诱饵对抗自导鱼雷、优化其对抗作战方案是进行理论研究和潜艇防御作战的重要问题。针对潜艇发射自航式声诱饵对抗主动声自导鱼雷作战态势,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和时间序列仿真法,依据潜艇、鱼雷和自航式声诱饵之间的位置、状态,主动声纳方程以及鱼雷捕获命中目标的判据,对不同报警距离和报警舷角下潜艇的生存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了有利于潜艇生存的规避方式,对于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试验设计还是作战层面来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潜艇武器装备防御方式的基础上,对潜艇软防御能力进行了重点探讨,并对南反鱼雷武器组成的软防御层进行了分析建模。由于目标潜艇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集合表述反鱼雷武器的各个参数,利用精确度计算得到相应的精确值和损伤度计算模型。在只考虑软防御层的情况下,得到单雷、双雷、多雷情况的命中率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联合作战效能。仿真试验验证,随着鱼雷数量的增加,鱼雷经过软防御层的存活率会随之增加;利用同种鱼雷以相同的命中率进行计算,鱼雷的存活率也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7.
反鱼雷鱼雷作战模式及拦截弹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舰艇发射反鱼雷鱼雷直接拦截鱼雷弹道的问题,在典型理想工况条件下,建立了反鱼雷鱼雷武器的发射角与舰艇观测方位角的函数关系式,探讨了在某些限制条件下对于给定鱼雷的攻击能否被拦截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反鱼雷鱼雷所需的最小速度,为舰艇发射反鱼雷对抗鱼雷攻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郭聚 《兵工自动化》2022,41(6):58-62
针对空投鱼雷实际使用情况,分析空投鱼雷散布规律和鱼雷主动声自导原理。构建空投鱼雷的投雷误差 模型、潜艇定位误差模型、搜捕弹道模型和自导检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空投鱼雷投雷和搜捕过程进行仿真, 分析不同投雷高度、速度、投雷点方位、潜艇定位误差对鱼雷搜捕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为作战决 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鱼雷出管速度对鱼雷离艇与入水后初始段的运动安全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鱼雷离艇和鱼雷入水初始阶段运动方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不会出现鱼雷碰艇情况;在仿真初始条件给定的条件下,鱼雷可以较快的达到设定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鱼雷更好地识别潜艇结构,从而有效区分潜艇和声诱饵,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建模的潜艇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分布式目标建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潜艇分布式目标模型,并把分布式信号参数估计(DSPE)方法应用到潜艇分布式模型方位估计中,同时利用平面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了潜艇回波的3D方位谱。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的对潜艇结构进行识别,有助于鱼雷实施正确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