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美华  胡继强 《安徽医药》2004,8(2):101-10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降脂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56例AMI患者在给予溶栓、抗凝和抗缺血治疗同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辛伐他汀组28例和阿托伐他汀钙组28例,分别于入院48 h内开始口服西之达20 mg qd和阿乐10 mg qd,持续治疗至少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12个月时血脂变化,并对临床事件作随访登记,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钙均能有效降低血脂TC及LDL-C水平,升高HDL-C,后者稍优于前者.随访期间两组再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MI患者早期口服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均降低血清TC及LDL-C水平,用药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血糖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高低对AM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9例AMI患者按发病后3d内空腹血糖水平高低分为3组,对3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研究。结果269例患者中血糖高于正常水平126例(占46.8%)。在心肌酶升高程度、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C组最高,心肌酶恢复时间及ST段恢复时间C组最长,C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C组与A组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AMI发病后3d空腹血糖升高的水平与心肌酶升高程度及恢复时间、ST段恢复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这对于预测AMI临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出诊急救的55例AMI患者为院前急救组,家属或同事自行送院的50例AMI患者为自行送院组,分析院前急救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比自行送院组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显著降低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及AMI患者死亡率,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邢泽民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103-103,105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分为A、B两组。结果 A组心肌梗塞范围,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休克及病发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可减小梗死面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54例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结构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心脏结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V、LVEF均比对照组高,LVEDV、CO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均较高,且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均较低(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疗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共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实验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疗法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级复合终点情况方面比较.观察组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疗法治疗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给予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两年期间,我院急诊科接诊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及与介入导管室行介入手术术前护理与配合的经验。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监测、高效率配合医师治疗、介入术前准备、院内转运及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促进患者恢复,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PCI治疗效果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0-03~2022-03收治的90例急性心梗P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年龄阶段的不同将其划分为≥70岁组35例和<70岁组55例。两组均进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中心血管危险因素、急诊脉冠造影特征、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70岁组吸烟情况较<70岁组存明显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病史、脑血管病史、肾功能不全情况明显升高;≥70岁组治疗时间、术中需要植入2个以上支架、多支病变占比较<70岁组高,单只病变占比较<70岁组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70岁组Ⅲ级以上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及出血情况均较<70岁组高(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因年龄阶段的不同PCI治疗效果也不同,年龄可作为影响PCI术后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70岁的老年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白细胞计数与AMI急性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AMI患者入院后当日进行外周血WBC计数,观察急性期主要心脏事件及临床预后。结果WBC≥12×109/L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WBC<12×109/L的患者高。结论白细胞升高与AMI临床预后有关,是判断AMI急性期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李春霞 《北方药学》2013,(6):183-18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记录两组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直接行PCI术将85例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术前无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强化组术前予阿托伐他汀,观察术后血流灌注情况和术后30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强化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86.05%高于对照组的66.67%,CTFC低于对照组,TMPG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强化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与对照组9.52%比较,P〉0.05。结论直接行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通过稳定血管内斑块、减少远端血栓和微血管痉挛等机制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镁剂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溶栓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唯治疗组另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滴治疗。两组均在梗死后3周进行超声声学定量检测左心功能。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5%,低于对照组的82.5%(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 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 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首发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并成功,其中60例行直接PCI治疗(PCI组),60例行静脉溶拴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PCI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溶栓组(0%VS32.4%,P〈0.05),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溶栓组[(56.48±5.79)%VS(49.76±5.41)%,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溶栓组(7.84dVS10.40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直接P CI能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artery,IRA),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观察2组住院时间、心绞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40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家属送至医院急救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75.2±5.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56.2±2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2.50%、心力衰竭发生率20.00%、死亡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能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近期预后.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不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梗死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7.6%,对照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2.0%,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36.4%,对照组的病死率为11.0%,观察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对该亚组患者应更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康复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取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分为常规护理组80例,康复护理组85例,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内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护理可使冠心病患者的体力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缺血心肌的血供得到改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