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2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8例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成功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病程、套叠部位及全身症状出现与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18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4例(89.0%),其中病程≤24h、24~48h、48~72h的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5.1%(135/142)、86.3%(44/51)、60.0%(15/2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及脾曲以下者分别为94.4%(184/194)、41.7%(10/24),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无全身症状、单个全身症状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全身症状者分别为97.6%(80/82)、90.6%(87/96)、67.5%(27/4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短,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且无全身症状的肠套叠患儿更易整复。  相似文献   

2.
李宏林  郑剑峰 《吉林医学》2010,31(31):5517-5518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的78例患儿,均先行空气压力灌肠整复,整复未成功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78例患儿中,整复成功66例,成功率为84.6%,其中12例因套叠程度深、水肿严重,复位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结论:对病程在24h之内、无其他并发症的小儿肠套叠,在基层医院应首选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可达84%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83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77例,成功率92.7%,整复失败6例。结论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的选择及复位成功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套叠时间越短,肠坏死几率越低,整复成功率越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避免了一系列手术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的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 对153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套头部位及病理类型、空气灌肠中空气压力、手法按摩辅助及解痉药物合理使用的关系.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42例,占92.8%,其中1次整复成功有118例,手术治疗11例,其中肠坏死6例,复杂型套叠4例(结肠均迂曲冗长),麦克尔憩室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及早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术,适当手法按摩辅助、适当整复压力及合理应用解痉药物,能有效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588-1589
目的:观察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与水肿肠壁厚度变化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肠套叠患儿82例,入选患儿均采用透视下检查,测量套叠外层肠壁厚度并记录,然后在透视引导下行空气灌肠整复,观察患儿整复成功率。结果:82例患儿镜超声测定65例水肿肠壁厚度<8mm,12例水肿肠壁厚度在8~12mm,5例肠壁厚度>12mm。82例患儿中,水肿肠壁<8mm整复成功率为98.0%,水肿肠壁8~12mm整复成功率为66.0%,水肿肠壁>12mm整复成功率为40.0%。结果: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与水肿肠壁厚度呈反比;小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为90.24%,首次复位成功率为55.4%,48h内复套率为9.8%,穿孔率为5.4%。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与水肿肠壁厚度关系密切,患儿整复前应该加强超声检查判断整复难度,提高小儿肠套叠整复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陈明哲 《安徽医学》2013,34(9):1366-1367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方法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208例小儿肠套叠。结果在208例肠套叠病例中,197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成功率为94.7%。无穿孔病例,其中5例72 h内反复套叠,均再次空气灌肠成功。11例因就诊时间晚或全身情况差整复未成功患儿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术。结论空气灌肠整复法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整复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因素,藉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整复率。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2011年间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124例次,复位不成功12例次。观察其中套头位置、套入时间及套头形状等因素对整复率的影响。结果确诊小儿肠套叠124例次,空气整复成功112例次(90.3%),整复率随套叠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套叠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严格掌握适用指征,谨慎操作,力求提高整复率。  相似文献   

8.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间歇性空气灌肠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效果,探讨影响其整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139例应用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整复成功127例,不成功12例。一次整复成功113例,二次整复成功11例,三次整复成功7例,其中6例发生肠复套4例整复成功。病程24 h、24~48 h、48 h者整复率分别为96.55%、72.22%和2/5,套头位于肝曲近侧者、横结肠中段至脾曲者和降结肠至乙状结肠者的整复率分别97.56%、87.50%和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主要的诊治方法,疗效安全、可靠,整复成功率随病程的延长、套叠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电控灌肠整复仪与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对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效果,探讨后者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2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其中345例小儿肠套叠使用传统电控灌肠整复仪作恒压空气灌肠整复;277例小儿肠套叠采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的脉冲工作方式做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结果:345例使用传统灌肠整复仪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成功复位310例(成功率89.9%),277例采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治疗的小儿肠套叠成功复位264例(成功率95.3%),后者整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比传统电控灌肠整复仪更有效、安全;脉冲气压是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海燕 《海南医学》2003,14(7):29-30
目的 评价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疗效及提高对空气灌肠无法复位或有肠穿孔危险的小儿肠套叠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 应用JS-818型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对115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肠套叠整复术。结果 整复成功者有粥例,成功率约93.3%。整复失败者有17例(其中3例整复时穿孔),经手术后证实12例回盲部组织水肿,套叠肠管嵌入过紧,2例包块位于结肠肝区远端,较大且有分叶,3例有肠坏死。结论 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波 《黑龙江医学》2006,30(6):408-409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方法2002-01~2004-06,对26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52例(94%),其中24例经2次整复成功,2例在术前麻醉后第3次整复成功,失败16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整复成功率,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整复的经验,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近五年96例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并辅以手法按摩,解痉剂辅助,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96例中有回结型占72例(75%),18例为小肠型(18.7%),剩余6例为结肠型(6.2%)。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85%。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Guo WL  Zhou M  Wang J  Sheng 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7):3359-3361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在评价患儿病情和肠管血运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29日1119例儿童肠套叠不同年龄组之间空气灌肠成功率,分析190例(95例患儿空气灌肠未能复位,随机抽取同期空气灌肠成功复位患儿95例)患儿腹部X线资料,患儿腹部X线资料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进行评价,空气灌肠未能复位者X线资料与病理结果和手术记录对照;分析患儿肠管病理改变和X线表现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有1024例次成功复位,复位成功率为91.5%.1岁以内患儿627例,空气灌肠成功546例,空气灌肠成功率为87.1%,>1岁患儿有492例,空气灌肠成功率为97.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1,P<0.01),95例儿童急性肠套叠患儿,4例合并肠重复畸形、3例合并回肠Machel憩室.术后病理分型:回回型14例、回结型25例、回回结型44例、回盲型10例、回结结型2例;其中有肠管坏死切除者11例.X线观察肠管血运障碍与病理对照,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128,二者之间存在一致性.肠套叠病理类型不同,腹部X线表现有所不同.190患儿中,腹部X线表现为肠管血运障碍者30例,局限性积气扩张者51例,腹部无气者36例,局限性积气合并肠管内肿块者73例.通过X线表现和发病时间双向有序关联性检验(非零相关)Nonzero Correlation=20.67(P<0.01).结论 儿童肠套叠1岁以内患儿空气灌肠成功率较大于1岁组低,腹部X线平片对儿童急性肠套叠患儿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作用,X线对于肠管的血运障碍的判断与病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姚远  李伟  胡宗举  张正涛 《安徽医学》2011,(10):1718-1719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价值与疗效。方法应用TS-68型电脑遥控肠套叠整复仪对60例患儿进行肠套整复术。结果整复成功57例,整复失败3例,成功率95%。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肠套叠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85年1月~2003年6月间收治的8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多见(62.8%),好发年龄为3~6个月,以回结型最为多见(76.7%)。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8例,其余手术治疗治愈85例,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关键,发病超过48h者不宜行空气灌肠。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腹膜炎征象,发病时间长或病情较重者,必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可能引起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的相关致病因素,鉴别特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分析高频超声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复发性肠套叠的优缺点。结果 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共复发96次,全部病例均在高频超声介导下经空气加压灌肠整复成功,整复成功后复查时发现4例存在病理诱发点,诊断为继发性肠套叠。4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中,25例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结论高频彩超介导下空气加压灌肠整复婴幼儿复发性肠套叠既能发现一些引起复发性肠套叠的病理诱发点等重要相关致病因素,又能使婴幼儿避免在传统的X线电视监视下短时间内多次遭受大剂量X线照射所造成的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法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利用可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在电视监视下对75例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复位治疗。气压选择8-14.6kPa。结果:整复成功68例,成功率91%。整复失败7例,其中1例发生肠穿孔。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选择适当的空气压力,配合适当的手法按摩,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早期再套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20例原发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的患儿临床资料,收集记录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轮状病毒感染情况、禁食时间)、灌肠方式(空气灌肠、温盐水灌肠)及超声特征(,否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根据,否再套叠分为分为有再套组(27例)与无再套组(29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肠套叠灌肠治疗成功后再套叠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发生再套叠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再套叠组与无再套叠组在性别、禁食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发病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与否、灌肠方式(空气灌肠、温盐水灌肠)及,否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季节、灌肠方式、,否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轮状病毒感染均,再套叠发生的影响因素(OR=2.511、1.584、3.352、3.232、4.212).结论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复位后早期再套叠发生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发病季节、灌肠方式、,否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