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层裂缝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裂缝型储层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已经不断显示出其重要性。储层中裂缝既是储油空间,又可以沟通储层中各种孔隙空间,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对储层裂缝的识别和预测是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单一研究方法不能满足精细预测需要,需要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指导勘探开发的目的。从地质、测井、地震和特殊手段方面论述了裂缝识别与预测的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点,为裂缝识别与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地下油气储层的裂缝预测是中外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技术难题。尽管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对地下裂缝的分布状况进行预测,但都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构造裂缝的发育状况进行预测。该方法首先是在地质规律指导下建立客观的油藏构造精细地质模型;然后将岩石力学实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并将由声发射实验测算的古构造应力值,作为应力场模拟的绝对反演标准;最后模拟裂缝主要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依据对应力场的分析预测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不仅能够恢复构造裂缝形成期储层构造应力场的分布,而且可以依据地质力学理论对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及发育程度进行预测,为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花岗岩裂缝型储层的表征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方法,受风化、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花岗岩储层内部孔、缝、洞发育,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更增加了对其表征的难度。为此,以乍得花岗岩潜山B油田为例,提出一种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该方法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方法相结合,运用叠前全方位AVAZ反演裂缝预测结果和叠后蚂蚁追踪裂缝预测成果,在裂缝地震相的控制下,分别建立小尺度裂缝和大尺度裂缝模型,前者可得到各向异性参数及裂缝密度、方向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对裂缝型储层进行识别及评价,后者在地震数据上进行裂缝片的识别与追踪,识别出的每根裂缝具有可度量的长度和方向;然后利用等效裂缝模型实现对裂缝渗透率的定量表征;紧密结合地震叠后、叠前全方位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成果与开发地质,并充分融合测井、地质、钻井、生产等资料,形成综合反映不同尺度裂缝信息的系统裂缝模型。该裂缝模型为开发井优化部署提供了技术依据,多尺度裂缝模型等效渗透率计算结果更符合流体渗流特征,为开发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然裂缝对富有机质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及工程意义,由于页岩独特的非均质性及复杂性使得天然裂缝研究更加困难。围绕富有机质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分类、发育特征参数及分布规律预测等方面,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系统分析全球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天然裂缝的类型、发育特征参数及预测方法等问题,结果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具有一致性和独特性,基于地质成因的天然裂缝分类方案优于其他分类方案,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裂缝类型与常规储层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分形理论、地震检测及古构造应力场模拟的天然裂缝预测方法是当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裂缝预测技术,可正确识别、评价不同尺度的天然裂缝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该研究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庆外围油田以低、特低渗透储层为主,天然裂缝比较发育.针对储层裂缝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外围油田裂缝监测数据资料,深入开展了储层裂缝表征、预测及综合描述方法研究,研究了双重介质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定量描述方法,建立了裂缝网络模型及双重介质模型,实现了裂缝几何模型与等效介质模型转换,初步解决了储层裂缝地质建模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在油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对非均质裂缝型油田精细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坝构造飞仙关组裂缝储层综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储层天然气蕴藏量丰富,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裂缝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给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增加了难度。为此,采用了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振幅和频率随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AVO和FVO分析,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裂缝预测思路,对毛坝构造飞仙关组三段进行了裂缝储层及其含气性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相吻合。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气藏的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多属性相干分析在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层裂缝的准确预测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遵循相干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相干系数、倾角和方位角等属性,综合地质和测井资料,预测了目标储层裂缝发育带的空间展布。利用模糊识别技术,在沿层相干切片上计算出裂缝密度和裂缝连通性,从而圈定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利用获得的裂缝属性图件,对储层的宏观和微观裂缝发育带做出较好的预测,从而识别和评价潜在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8.
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裂缝性储层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表征技术方法,但在储层裂缝识别和预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包括先进的测井系列应用、地震资料的应用、裂缝数学方法的介入及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等.储层裂缝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露头、岩心、地球物理、数值模拟、裂缝储层地质建模和钻井(油藏)动态分析方法等.裂缝性储层研究的关键就是在井筒附近储层裂缝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方法确定储层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并预测未知区裂缝的分布及其定量化描述.其研究方法可归纳为3个方面:裂缝描述,裂缝探测,裂缝预测.裂缝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主要是通过裂缝形成的控制和影响因素分析和认识裂缝的分布规律来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定量预测是在确定裂缝的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的破裂理论,用量化的参数来预测裂缝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9.
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在青西油田裂缝性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西油田储层岩性复杂,岩相多变,裂缝发育,不同岩性、不同储集空间具有不同的储层属性特征,采用常规建模技术所建立的地质模型与油藏实际特征差别较大.采用多条件相互约束建模方法,将确定性模拟和随机模拟相结合,可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的约束条件包括: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动态数据以及油田勘探开发综合研究成果;裂缝性油藏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包括断层封挡技术、多边界技术、复杂岩性岩相建模技术、DFN离散裂缝网格建模技术、在裂缝和岩相约束下的双重介质储层属性建模技术;构造建模主要利用GOCAD建模软件,裂缝建模利用FRACA建模软件,岩相和储层属性利用PETREL建模软件完成.根据建模结果,将青西油田划分出一类裂缝发育区、二类裂缝发育区和裂缝欠发育区,查明了剩余油富集区域和油气富集规律,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裂缝性储集层压力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自2001年贝10井首次在布达特裂缝性储层压裂改造后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以来,大庆油田公司加大了对海拉尔盆地该类储层的勘探力度。如何在勘探的早期对裂缝性储集层进行评价,确定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大小,对指导裂缝性储集层的勘探和确定开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拉尔盆地布达特裂缝性储集层压力、产量变化的不同特征,对该区的裂缝性储集层进行了分类,对裂缝性储集层的增产改造和后续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砂岩油气藏裂缝综合预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既是储油空间,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对储层裂缝的描述和预测是其开发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单一研究方法不能满足精细预测的需要,迫切需要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指导勘探开发的目的.以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描述、镜下观察、测井综合指数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应力应变分析、裂缝开启性分析等方法,对沙四段低渗透致密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开启性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气藏裂缝孔隙型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复杂,仅依靠井资料和随机模拟的三维地质建模无法准确描述储层以及裂缝特征,数值模拟历史拟合误差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流体动态分布预测。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S气田群为例,提出基于地震的复杂碳酸盐岩双重介质建模技术,利用多级相控反演礁滩体内幕储层技术对基质模型进行约束,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技术对裂缝模型进行约束,精细表征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裂缝分布特征,提高了复杂碳酸盐岩建模精度,提升了数值模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双重介质模型和数值模拟对储层连通性开展了有效评价,准确判断了水源方向,为后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潜山油藏测井裂缝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宪游 《断块油气田》2009,16(1):118-120
在贝尔凹陷贝中地区潜山储层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观察和认识的基础上,得出此地区为一裂缝性潜山油藏。应用海拉尔盆地现有勘探开发资料,主要选用了深浅侧向电阻率差比测井方法对此地医潜山储层裂缝进行了初步预测,预测结果与理论实际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此地区裂缝识别规范表,可对今后海拉尔盆地裂缝性储层油气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火山岩油气藏在勘探和开发2方面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目前火山岩储层研究中的问题。目前火山岩储层地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火山岩储层地层划分;建立在火山岩体追踪识别基础上的岩性岩相研究;火山岩储层裂缝表征;火山岩储层预测技术和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等。文中结合研究实例,对上述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预测了未来火山岩储层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英买2 区块裂缝型油藏具有孔隙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为储层描述和地质建模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为增加稳定性,在裂缝预测方面,采用全局优化扫描算法计算高精度曲率属性,完成裂缝定性预测,并以此为约束,综合静态解释成果和生产动态信息,首次实现裂缝叠后定量预测;引入离散裂缝网格模技术,利用Petrel 地质建模软件最终建立反映裂缝型油藏特征的双孔介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和开发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地震综合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裂缝发育带的准确预测对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裂缝发育带的多尺度性和岩性变化造成的多解性,增加了储层裂缝发育带的预测难度。文章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预测了储层的空间展布;然后在储层分布区,利用反射强度、边缘检测、相干技术等叠后裂缝检测方法对宏观尺度裂缝发育带进行预测;基于GSM地区的宽方位三维P波地震数据,采用了适用于裂缝检测的分方位处理方法,获得了6个方位的高品质数据,然后利用P波频率属性的方位差异等叠前裂缝检测方法对相对小尺度定向裂缝发育带进行预测。叠前、叠后裂缝检测方法相结合,可以对储层的宏观和微观裂缝发育带作出较好预测,从而降低岩性变化造成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17.
受测井、地震、地质等资料种类及品质的限制,辽河坳陷N区块潜山裂缝油藏自开发以来缺乏有效、准确的地质模型。本课题以测井资料为基础,使用三维有限元反演法较准确地计算裂缝性储层参数,借助地质建模软件分层段建立岩性相控三维地质模型。裂缝性储层参数计算结果及三维地质模型与勘探及开发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建立潜山裂缝性油藏地质模型有效可行,为该类油气藏岩性、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开发方案设计及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及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埕北凹陷老292潜山裂缝储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292潜山含油层系为下古生界和太古界,是潜山裂缝性油藏。由于该潜山裂缝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条件复杂,勘探开发的难度非常大。为提高该类储层预测的精度,在对潜山界面进行准确的地震地质标定、对潜山构造进行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应用构造正、反演裂缝预测方法,预测了潜山的裂缝分布和方位:老292潜山下古生界主要发育近东西向裂缝,其次为北东、北西向裂缝,南北向裂缝不太发育;不同方向裂缝中,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裂缝的开启性最好,其次是北西向裂缝,而近南北向裂缝的开启性相对较差。在有利目标区进行井位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证实了该区裂缝储层预测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库车坳陷克深2气藏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针对低渗透或致密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的地质建模多局限于定性或半定量研究,通常的做法是将裂缝当做基质渗透率的增加因素来考虑,因而无法体现裂缝发育的方向性、不均一性,也无法描述连续合理的变化趋势。为此,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2气藏储集层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裂缝-孔隙型砂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将地质、地震、测井等手段综合一体化的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野外露头数据,以区内夹层分布为切入点建立岩性模型,并进行相控参数建模;再通过构造曲率法对该区裂缝的发育区带进行预测,并用其约束裂缝参数建模,从而建立了克深2气藏裂缝性砂岩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实际运用效果证明,该方法所建模型符合地质认识规律,可量化储层参数,适用于裂缝-孔隙型油气藏评价阶段稀井网条件下的地质建模研究。  相似文献   

20.
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气藏属近源气藏,具有超深、超压、超致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其有利储层分布、储层裂缝发育带预测和含气性识别是制约气藏勘探开发的难点。为此,针对须家河组气藏的特点,基于储层特征分析及储层分类,建立了波阻抗反演与拟声波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相划分、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分频预测等多技术相结合的有利储层横向展布预测方法;采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联合研究的方法,系统地建立了多尺度裂缝发育带预测和裂缝综合评价技术系列;以叠前反演和叠前地震属性提取方法为主,建立了AVO岩石物性参数反演、AVD叠前反演油气预测、Proni吸收滤波、吸收梯度预测、双相介质理论含气性识别、多尺度频率和吸收分析等含气性预测和识别的技术系列。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对须家河组致密非均质裂缝性储层进行了有利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和含气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