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先固后稀添加酵母、乳酸菌是提高酱油风味的捷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阐述了先固后稀醇造工艺中添加酵母,乳酸菌,采用淋浇后熟发酵原池浸出法可以提高酱油风味;同时采用双菌种制曲提高酱油谷氨酸含量。严格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规程,保证前期发酵的酱醪质量。该工艺适用于现有低盐固态发酵设备的企业,为国内多数酿造厂生产优质酱油提供了一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工艺入手如何提高酱油的质量风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占70%~80%,为了提高酱油的质量风味,从生产工艺入手提出了先固后稀多菌种淋浇发酵法,高盐稀醪淋浇温酿法,固稀发酵后熟精酿法,添加红曲改善酱油色泽风味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固稀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先固后稀发酵酱油比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周期短,风味比低盐固态酱油好,是当前中小企业提高酱油风味,投资小、见效快的途径之一。固稀发酵生产工艺可以利用低盐固态发酵设备,采取低温制曲,低温发酵,生产接近广式淡色味鲜的生抽类酱油,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对黑豆酱油同稀发酵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先固后稀发酵酱油比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周期短,风味比低盐固态酱油好,固稀发酵生产工艺可以利用低盐固态发酵设备,采取低温制曲,低温发酵,收效较好.利用黑豆,以固稀发酵工艺生产酱油,提高了酱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酵过程添加生香酵母改善酱油风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二油、三油中添加鲁氏酵母AS2.180和球拟酵母AS2.202进行再醇和采用先固后稀添加鲁氏和球拟酵母菌浇淋后酵增香用于改善酱油风味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还探讨了重新发酵后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指标提高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琴  杜风刚 《中国酿造》2003,(6):27-28,31
该文详细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二油、三油中添加鲁氏酵母AS2.180和球拟酵母AS2.202进行再酵和采用先固后稀添加鲁氏和球拟酵母菌浇淋后酵增香用于改善酱油风味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还探讨了重新发酵后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指标提高情况。  相似文献   

7.
使用固稀发酵工艺,可以提高成品酱油的风味.介绍机轮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分析其关键步骤.在固稀发酵工艺的初级阶段,现场管理成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环节;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并进行现场管理对提高酱油的感官质量和产量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进后熟工艺提高酱油风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醅的后熟管理是提高酱油风味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菌种发酵 ,延长发酵时间 ,发酵后期添加耐盐酵母菌、耐盐乳酸菌 ,利用生物反应器等方法来提高酱油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添加红曲复合制曲酿造酱油高盐稀态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稀醪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确定稀醪的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为:75 μm CAR/PDMS萃取头,添加2.5 g氯化钠、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对不同酱油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占比进行分析,发现红曲酱油相比于其他酱油具有更高的酯类物质占比和丰度,并对稀醪发酵10、30、50、70、80、120、160 d样品检测得到醇类(14种)、酸类(7种)、酮类(9种)、酯类(15种)、酚类(6种)、醛类(3种)、吡嗪类(3种)、吡咯类(1种)、烯类(1种)、呋喃类(2种)和其他(4种),共65种物质。对比发现,红曲酱油挥发性物质中酯类的含量与种类最为丰富,是构成红曲酱油风味的的主要物质。经热图分析发现,稀醪发酵0~120 d是醛酮类、吡嗪、吡咯类物质含量的生成时期;醇类物质是在整个发酵期间均有某种物质显著增加,稀醪发酵80~180 d是酚类、酸类、酯类的显著增加时期;其中酯类香气物质的增加说明了红曲酵母的添加显著加强了酱油的酯类风味,改善了酱油风味。  相似文献   

10.
对酱油进行人工赋香和强化滋味系指在酱油中添加调香调味剂。这要在符合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各种酱油的特性而定,要求不同,添加剂也不同。但我们不主张在酱油中滥用添加剂,尤其是传统固稀或稀醪发酵酱油,色、味、香俱佳,五味调和,以保持天然本色为宜。若滥用添加剂,搞得不好反而弄巧成拙,有损其风味特色。至于无盐发酵或低盐发酵等速酿酱油,以改进速酿工艺,采用多菌种混和发酵,适当延长发酵周期,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