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而农业机械化关键在于农机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农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农机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是人  相似文献   

2.
彭和  白雪飞 《农业工程》2021,11(11):105-108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智能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必须依赖于高等院校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探讨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课程设置方案、构建贯穿整个教学阶段的双导师制、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推动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为探索培养农业机械化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三平台”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充分调动一切资源为培养复合应用型的高素质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的适于农业机械行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农林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事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使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目前一些学校在培养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问题,部分学校没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不合理,无法优异地制定出培养人才的方案,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人才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技术学校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这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人才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5.
毋庸讳言,目前许多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状况,因此,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迫在眉睫。农业机械化专业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是农业机械化专业的主修科目,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把创新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方向,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学科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综合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模式。提高农业类院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加强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对农业机械的了解、二维和三维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二是基础能力的提高,包括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包括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农业机械化综合素质培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农机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自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办以来,各农业高校为农机行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科技、经济等3方面阐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结合西部地区的地方特色,探讨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正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形势下,农机推广及驾驶培训等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机驾驶培训成为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优秀的农机驾驶培训教师是社会发展和学校教学的基础和原动力,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普及效果。县级农机校是培养农机驾驶操作、使用和维修知识的重要阵地。农机教师肩负着培养农机人才的重要使命,只有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农机使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每  相似文献   

9.
周杰 《灌溉排水学报》2020,(2):I0006-I0007
随着现代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并赋予了新的要求。面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核心基地的专业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探索过程中有的高校将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互交叠,进行模式互补。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的专业性知识框架、专业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整体化教育体系。近年来,为有效推进高级农林教育技能和教学体系的综合性改革,我国许多农业类高校开启了“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灌溉与排水技术专业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一直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教育改革核心。  相似文献   

10.
蒋国生 《湖南农机》2013,(6):231-232,236
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逐年扎实推进,农业机械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人才需求矛盾日益彰显,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必须保证农机人才的供给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业类高职院校利用原有的专业优势、有针对的加强农业机械专业建设特别是农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把农业机械化专业的课程理论知识和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农机化技术指导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高志强 《农业工程》2014,4(5):90-92
培养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为指向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以服务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和以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为指向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湖南农业大学以农学专业为实施对象开展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实施对象开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资源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新疆农机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以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构建了新工科视域下农业机械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内容及实施方案,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农机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创新型新工科人才,为新疆的农业机械产业快速发展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3.
孙伟  冯江 《农业工程》2014,4(6):107-109
农机化人才培养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使命,如何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重要议题。对农机化科研工作在改善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高等农业院校农机化科研成果转化、科研与教学时间分配和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教学和科研工作者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参加农机化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4.
匡莉 《湖南农机》2016,(9):143-144
为准确把脉县级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现状,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期间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笔者对双峰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了一次深入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作为协同育人有力抓手,是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与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下,对于农业高校来说,如何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度,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服务乡村振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为例,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路径手段和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课程思政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6.
胡乔 《农业工程》2015,5(1):14-16
农机作用的发挥和农机化水平的发展,与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广东垦区农机设备不断升级与更新换代,对拥有高知识、高技能的新型农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分析了加强广东垦区农机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机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区农机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形势下山区农机化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理顺农机管理体制、借助各种培训手段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等措施,推动山区农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区农机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形势下山区农机化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理顺农机管理体制、借助各种培训手段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等措施,推动山区农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