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合开腹补片修补术对腹部切口疝患者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11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133例,其中62例行开腹补片修补术为对照组,余71例行腹腔镜结合开腹补片修补术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手术状况、术后恢复状况,术后1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含胰岛素(InS)、β-内啡肽(β-EP)、生长激素(G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血清InS、GH及T-AOC含量高于对照组,β-E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对巨大切口疝及肠黏连紧密腹壁切口疝患者疗效显著,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效果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4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分为2组,各24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IPOM术,对照组行开放腹腔内补片植入术。比较2组疗效及对机体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壁切口疝患者应用腹腔镜IPOM术,可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壁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10—2017-10间在汝南县中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92例成人腹壁疝患者。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不良率、腹壁安放补片区疼痛率、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壁疝,不仅可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开放手术辅助腹腔镜与完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和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4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行开放手术辅助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21例,行完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随访并发症情况。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06.81±33.90)min,术中出血量(14.05±7.85)ml,并发症发生1例(5%);对照组分别为(126.75±23.36)min,(27.25±15)ml,3例(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5±0.51)d、住院天数(6.95±2.31)d,对照组分别为(1.71±0.64)d、(6.38±1.2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开放手术辅助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对26例术后切口疝患者应用腹腔镜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97 min,术后住院时间4~10 d。术后腹壁血清肿2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杂交手术、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杂交组、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两比较,杂交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腹腔镜组和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放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杂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杂交组和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杂交组住院时间与腹腔镜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短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三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三种术式在治疗腹壁切口疝各有优劣,施术者应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求达到最优的治疗途径和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修补及开放式Onlay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2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腹壁切口疝病人52例,其中Onlay组28例,采用Onlay修补法(肌鞘前的修补),腹腔镜组24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炎症指标等。结果 (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Onlay组,术中失血量少于Onlay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肠管损伤2例,Onlay组肠管损伤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术后12、24、48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Onl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共3例(12.50%)。Onlay组术后血清肿1例,切口感染4例,不全性肠梗阻各3例,共8例(28.57%)。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肠漏。腹腔镜修补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Onl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Onlay修补组,住院费用高于Onl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术后12、24、48小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RP、IL-6、PCT)比较,腹腔镜组均低于Onlay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随访6~48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复发率腹(4.17%)略低于Onlay组(7.14%)。(7)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切口疝均安全、有效。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具有术后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 ,应用于治疗腹壁切口疝。与开腹腹壁切口疝手术相比 ,具有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等优势 ,应用逐步广泛。本文就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的操作、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腹壁巨大疝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巨大腹壁疝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公孙穴位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天,两组腹胀、胃肠反应分级、腹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的腹胀、胃肠反应分级、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于腹壁巨大疝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作用,且能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30例,试验组为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疝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9/30)(P <0.05)。术后1年,试验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76%(2/42),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3/30),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相比于传统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腹壁切口疝微创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红光治疗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选择北京工业大学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9例,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1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联合采用红光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各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手术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手术切口美观度和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体内白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3.22%)、复发率(9.68%)、切口美观度(96.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34.48%、75.86%),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光治疗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康复质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总结采用人工材料无张力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和方法,探讨人工材料置于腹壁不同的层次对疗效的影响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 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引流的放置及随访结果。结果 90例患者疝补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 无术后死亡。1例发生切口红肿伴脂肪液化,1例因脂肪液化再次复发。结论 采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是合适的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方法,人工材料置于腹壁不同层次均可取得良好疗效,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所行手术的不同进行分组,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者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手术治疗,2组均于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记录术后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术后患儿康复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应用主动减容手术对腹腔内高压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广元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0例巨大腹壁疝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巨大腹壁疝修补术联合主动减容手术。记录围术期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及疝复发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膀胱内压力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肠管长度(243.34±33.40)cm,拆线后手术切口均达到一级愈合。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随访9~12个月,疝复发率为5.13%。与术前比较,术后膀胱内压力明显降低[(11.19±1.84)cm H2O vs(19.78±2.32)cm H2O,P<0.05]。 结论巨大腹壁疝修补术联合主动减容手术切除部分网膜/肠管等脏器,可明显降低患者腹腔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腹壁疝诊断的过程中使用CT腹部扫描(低剂量)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放射科收治65例腹壁疝患者的资料。在临床初次检查时行正常剂量(260 mAs组)进行腹部CT扫描,在其后进行的腹部增强时将平扫序列降低为原来的50%剂量(130 mAs组),观察并比较效果。 结果正常剂量组优良率(92.30%)稍高于低剂量组(83.1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P=0.684)。260 mAs组的CNR及SNR分别为12.17±1.86、3.66±1.15,稍高于130 mAs组10.26±2.16、2.87±1.06,260 mAs组的SD为9.6±1.61稍低于130 mAs组11.5±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5、0.375、0.411,P均<0.05)。 结论腹部CT扫描(低剂量)在腹壁疝的应用效果良好,相比较常规剂量而言,在图像质量和噪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因而值得在腹壁疝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进行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ublay无张力疝修补在老年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院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Sublay无张力修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22、4.50,χ2=15.989、2.421,P=0.031、0.026、0.011、0.001、0.001)。结论 Sublay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老年人腹壁切口疝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对大鼠腹壁缺损修复的作用。 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选取30只SD大鼠,体质量100~120 g,手术造成1 cm×1 cm的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实验组)和聚丙烯疝补片(对照组)修补。术后1、2、4周分批取材(每时间点5只)对动物一般情况观察、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情况检测、组织学观察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比较。 结果成功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术后2组大鼠均健康成活,未发生疝瘘等不良反应,缺损得到完整修复。2组大鼠在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计数在术后1、2周低于对照组(56.3±7.3 vs 75.2±9.6,P<0.01;37.1±6.9 vs 53.7±8.1,P<0.05),在术后4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表明实验组手术部位的腹壁组织的炎症反应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部位腹壁组织TNF-α及IL-6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67±5.10 vs 194.43± 25.39,P<0.01;84.24±8.22 vs 171.41±15.86,P<0.01)。 结论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降低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为25例患者施行腹腔镜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20例行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全腹腔镜组),5例行杂交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杂交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121.5±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3.2)ml;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2~3 d后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5.35±0.29)d。杂交组手术时间平均(170±14.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4±8.3)ml;术后第2天均下床活动,2~5 d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10.4±1.84)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21个月,无一例复发;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低热、腹壁疼痛等症状,证实为腹壁腺癌,余者均无浆液肿、血肿、感染、肠漏及术后腹壁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及腹腔镜-开腹杂交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及补片固定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术者临床经验、手术技巧等因素,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重庆市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95例,分期行PKRP、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105例,同期行PKRP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2组均于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2组IPSS、RUV及最大逼尿肌压水平均显著下降,Qmax、膀胱顺应性水平显著升高,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KRP联合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期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且有利于其前列腺、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Reconstruction of the abdominal wall for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 with mobilization of autologous tissue has evolved as a reliable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incisional hernias. METHODS: 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morbidity and recurrence rate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 for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harts of 188 patients treated between 1996 and 2003. RESULTS: Primary approximation of the fascial defect was achieved in 77% and was reinforced by either mesh placement or rectus muscle advancement. The remaining 23% were reconstructed either by mesh placement, components separation, or distant flap mobilization. Median follow-up was 15 months. Overall morbidity rate was 38%; recurrence rate was 13%. Dimensions of the hernia and intraoperative enterotom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ack of complete restoration of the myofascial abdominal wall continuity wa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incisional hernias, techniques involving autologous tissue mobilization are safe and associated with low recurrence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