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评价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对无痛胃肠镜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共232例(胃肠镜136例,肠镜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后者单用异丙酚麻醉,观察组在异丙酚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以及术后恶心感评分(VA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观察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异丙酚用量为(83.39±7.92)mg,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1.83±17.74)mg(t=-6.992,P=0.000);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1.782,P=0.036),但两组间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效果及血液动力学安全性优于单用异丙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原发性肺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老年原发性肺癌病人132例作为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6例)和观察组(n=6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病人诱导前、拔管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舒适度及镇静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DBP、SBP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8、24、48 h卧床、活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1、2 h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明显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进行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拔牙时间、拔牙后2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2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术应用于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继续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56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ESPB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ESP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同时相血流动力学,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R于麻醉30 min后达到高峰,麻醉2 h后下降(P>0.05),观察组麻醉30 min、2 h后HR高于对照组(P<0.05),Sp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3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 h和术后24 h 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24 h VAS评分与术后12 h相比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 h、12 h和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ESPB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有利于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较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异丙酚三种用药方式在肥胖症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探讨异丙酚最佳用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年龄18~50岁,体重质量指数(BMI)>35 kg/m2,ASA分级Ⅰ~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0),三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A组2 min后给予异丙酚2 mg/kg ;B组在给于舒芬太尼的同时给于异丙酚1 mg/kg,2 min后追加1 mg/kg;C组给予舒芬太尼同时使用靶控输注(TCI)泵维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Cpt)2.5 μg/mL;三组均待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鼻咽通气道,由麻醉医师托起患者下颌待呼吸平稳后开始手术;若手术开始时或后续操作中有明显体动则追加异丙酚0.5 mg/kg。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睁眼时(T2)的心率(HR)。呛咳的例数、明显呼吸抑制的例数、停止操作的例数、Ramsay镇静评分,开始时间(麻醉开始到胃镜操作开始的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认知力恢复时间和异丙酚用量(mg/kg)。 结果A组和C组T1时点相较于T0的HR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HR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较于A、C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A组相较于B、C两组术中呛咳和停止操作的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A组相较于B、C两组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明显较低(P<0.05);B组相较于A组和C组的开始时间(min)、睁眼时间(min)、定向力恢复时间(min)、认知恢复时间(min)明显较短(P<0.05);B组相较于A组和C组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肥胖症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中最佳的麻醉用药方式为分次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行全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及术中处理相同,其中观察组围麻醉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例数;记录不同时点心率、血压、SpO2及手术结束后首次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镇静一躁动(SAS)评分、Ramsa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10min、气管导管拔除时心率及收缩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阿托品纠正窦性心动过缓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拔管时SAS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EA发生,且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快通道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G)患者吗啡自控镇痛(PCA)与间断肌注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OPCABG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PCA组(Ⅰ组)和间断肌注镇痛组(Ⅱ组),每组各15例。于术后12、24、36和48 h分别对患者的安静痛和咳嗽痛进行VAS评分;于麻醉前、术中90 min、术后24和48 h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术后12、24、36和48 h Ⅰ组患者的安静痛、咳嗽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P<0.01);术后24和48 h两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90 min后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Ⅰ组术后48 h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Ⅱ组高水平持续至术后48 h(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术后血糖、皮质醇水平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 OPCABG手术患者术后吗啡PCA较本文采用的间断肌注镇痛能更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罗俏丽  史剑杰  徐仲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6):409-410,4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拔牙中麻醉剂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不同剂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8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2组,在使用麻醉刑后拔牙并利用VAS(visud analogue scale)标尺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口腔科医生评价麻醉效果,统计麻醉完全、良好、有效和无效的比例;同时观察2组接受拔牙病人在麻醉剂使用前和使用10min后的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组病人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病人使用麻醉疗效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病人使用麻醉剂后的MBP和HR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病人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阿替卡因在老年人拔牙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但须减少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入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在TEAS 30 min后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药量、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过程中不同时点的MAP、HR及BIS值;以及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用药量显著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在检查时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在TEAS 30 min后MAP、HR、BIS值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MAP、HR、BIS值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TEAS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超声胃镜检查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使得丙泊酚的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不同包扎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TRI)后创口安全性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新昌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TRI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板及压迫垫软胶的下方置入纱布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板下方置入纱布止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及舒适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肿胀、疼痛及皮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板可显著提升TRI术后患者的止血效果,舒适度高,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1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静脉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1例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检查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时间点:检查前(T0)、准备进镜前(T1)、胃镜经食道入口平面(T2)、胃镜取活检(T3)、检查后(T4)。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检查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均低于对照组检查过程中对应的时间点;但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幅度不大,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拔牙术时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心电监护拔牙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共1969例。使用心电监护仪测量患者在口腔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记录并统计分析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口腔麻醉后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术前患者血压、心率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5/95 mmHg(1 mmHg=0.133 kPa)、95次/min。在麻醉前血压≥165/95 mmHg的患者和<165/95 mmHg的患者中,分别9.9%(21/212)和0.4%(7/1757)的患者麻醉后血压≥180/110 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28例(1.42%)患者麻醉后血压≥180/110 mmHg,其中17例患者休息后复测血压仍未下降,终止拔牙治疗。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升高[73(四分位数间距=16)次/min vs 74(四分位数间距=17)次/min,P<0.01]。结论:对于心血管病得到有效治疗且病情稳定的中老年患者,口腔麻醉安全、有效。建议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血压<165/95 mmHg、心率<95次/min的情况下,接受全身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口腔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咽喉部表面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一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拟全身麻醉下行LAAC的老年阵发性/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观察组(全身麻醉复合咽喉部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每组28例。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置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即刻(T2)、封堵器放置即刻(T3)和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4) 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对照组 T1、T2 时 HR 均增快(F=7.108,P<0.05);T2 时 SBP 降低(F=19.600,P<0.05);T1时 DBP 升高,T2时DBP降低(F=10.450,P<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T2时SBP降低(F=5.857,P<0.05)。T1时观察组HR较对照组减慢(P<0.01),SBP和DBP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T2时HR较对照组减慢(P<0.05)、SBP和DBP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血压、低血压、快房颤伴低血压发生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老年房颤患者行LAAC是安全可行的,咽喉部表面麻醉可能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减少快房颤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对患者呼吸与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分两组:常规支气管镜组(Ⅰ组30例)和无痛支气管镜组(Ⅱ组30例),Ⅰ组为单用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组,Ⅱ组为用利多卡因局部表面麻醉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用SPSS13.0进行t检验。结果Ⅱ组麻醉后患者能在无知觉和无痛苦中接受检查,两组在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心率、呼吸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效果好,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甘麦大枣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老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龙华医院肛肠科治疗的老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和甘麦大枣汤口服。疗程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vs70%,P<0.05)。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甘麦大枣汤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平面和镇痛效果,同时记录术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比EA组麻醉起效快,阻滞时间较长,镇痛及肌松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CSEA应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起效快、镇痛确切、用药量少、对循环影响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分别联合腰骶丛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择期接受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切皮、假体植入中及手术结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及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记录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较平稳,总体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诱导前后血压变化的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诱导后及假体植入过程中血压变化较前一时点明显(P〈0.05);术毕停药后,两组患者均苏醒迅速,拔除喉罩早;两组患者POCD发生情况:术后1d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分别发生POCD5例(17%)和3例(10%),第3~7天患者认知功能均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用七氟醚吸人与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麻醉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全麻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髓鞘碱性蛋白(MBP)及术后转归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联合,全麻对照组采用全麻。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早期肺活量情况,术后镇痛效果,术前术后NGF-β、MBP水平变化,术后早期康复质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插管时、切皮时、拔管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早期肺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补救率、镇痛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12 h 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认知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清NGF-β、MBP水平,提高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