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全球变暖背景下,学界对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关注较多,而对气温日较差研究相对较少。采用1961—2018年我国54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从均值、距平、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等方面诊断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我国气温日较差日数随气温日较差数值的增大而减少。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呈西北多、东南少的空间分异格局。(2)不同气温日较差日数距平随年代逐渐由以正距平为主演变为以负距平为主,并具有年代分异和次区域分异特征。(3)1961—2018年我国5 ℃、10 ℃、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整体趋于减少。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在西藏地区和黄淮东部地区趋于增加。(4)1961—2018年我国5 ℃、10 ℃和15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呈东南大、西北小的空间分异格局。15 ℃和20 ℃气温日较差日数年际波动最大,10 ℃次之,5 ℃最小。(5)我国青藏高原和东南部需高度关注因气温日较差引发的崩滑流风险,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气温日较差变化给水利工程、油气管线和高铁建设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闪电事件时空变化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 481个站点的闪电日数数据诊断1961—2016年我国闪电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单站闪电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呈分段变化特征。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和东南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大致呈2~4 a的周期变化。西北西部、西藏和西南地区分别呈2,4和6 a,3和8 a与2~6 a的显著周期变化。年均单站闪电日数突变集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但均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闪电日数呈明显的“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1961—1980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闪电日数主要以正距平为主,1980年以后,正距平范围逐渐减少。在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上,我国闪电日数年际变化趋势整体上以减少为主,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减少明显;在波动特征的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华北平原、沿长江两岸附近地区均为闪电日数年际波动较大的地区,而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新疆中部及北部地区年际波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入境旅游危机不断,影响路径众说纷纭且缺乏系统的解释框架。以2000年—2018年28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我国大陆地区客流量为依据,从国内、周边国家(洲内)和洲际三圈市场以及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通道三断面的博弈关系出发,分析各客源市场入境我国大陆地区客流量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了突发危机事件影响下入境旅游衰退的归因模型。结果发现:2009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后出现的欧洲债务危机,是影响三圈市场入境客流量减少的客源地断面经济因素;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2年—2015年大范围雾霾污染,是影响洲内、洲际市场入境客流量下降的目的地断面安全因素;2012年—2015年钓鱼岛问题和2017年萨德事件,分别导致洲内市场日本、韩国入境客流量减少,属于旅游通道断面政治因素。2008年—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入境旅游的“两降两升”危机周期,是受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通道三断面多起危机事件影响所致,并非单纯由景区门票上涨、旅游签证不便及服务质量不佳造成。本研究为突发危机事件的国际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对加强危机事件的预警和入境旅游市场拓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利用史料记录建立了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数据库,构建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序列、10 a尺度上生命损失型地震的频次序列和县次序列,再现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及导致人口死亡的时空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从明初到明末,生命损失型地震等级强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明代前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少的稳定时期;明代中后期处于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较多的波动时期。明代生命损失型地震发生频次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3)生命损失型地震在明代大部分区域皆有分布。灾害重心随时间变化发生移动,由西南到中部再到华北、华东。(4)明代地震频繁的原因除地球本身因素外,太阳活动通过影响气候变化,进而间接影响地壳活动。气候寒冷与干旱和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明代后期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死亡人数大量增加,与明代经济发展,人口密度逐渐增长有关;不同地区生命损失型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不同,且死亡人数与地震频发地区是否处于板块之间的活动构造带和人口分布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安庆、霍山、合肥、蚌埠和亳州五站1954~2007年共5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四季变化呈“高-低-高-低”趋势、各月变化呈“双峰型”,并且各站气温日较差都是春秋季大于冬夏季;江淮地区各站历年平均气温日较差随时间推移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古籍文献,整理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江流域人口大量死亡事件(mass death events,MDE)10 a尺度的频次与县次序列,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空间分析法等分析了MDE的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276 a间,长江流域有158 a发生MDE,明代后期发生频次和影响规模最大;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多发(44.3%),春、秋季次之;空间上,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且呈从各省交界处向各省中心扩散的趋势。“未记录原因的饥荒”和“旱灾+其他灾害-饥荒”是造成明代长江流域MDE的主要原因。气候冷干期发生频次多,影响范围广,暖湿期相反,与温度和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口规模和社会脆弱程度是主要的社会影响因素。在人口规模大和社会脆弱的明代后期,MDE发生频次高,波及范围广,是气候变化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是衡量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当前其发展存在空间分布失衡的问题. 借助空间计量模型, 分析2014~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采用Logit面板回归模型对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由沿海向内陆独角兽企业数量逐渐递减; (2)中国独角兽企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向外扩张, 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总体上呈向“南”发展的趋势; (3)城市经济变量和城市社会化变量对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最大,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影响全国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要素; (4)不同城市群独角兽企业的驱动要素存在差异, 人才资源和教育水平是各城市群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共同驱动要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Zn、Pb、Cd、As、Hg)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质量浓度、空间波动程度在春、夏季,表、底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Cu、Hg的污染最严重,且夏季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u与Pb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Zn与盐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重金属与盐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各重金属的平面分布可以分为沿岸条带状高值区、沿岸-离岸联片高值区、点源发散状高值区;研究海域重金属的分布受自身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沿岸高值区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和海水稀释的制约,离岸高值区的形成与悬浮体解吸和海底沉积物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医院作为应对“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类似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阵地,其空间分布格局直接影响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控速度。为分析医院的空间地理分布特征,借助GIS、SPSS等分析工具,从宏观格局、省域布局等视角对2001—2016年我国医院(不含港、澳、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医院建设形成了以中西部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为首的带状增长结构,并呈东高中低西高的整体增长趋势,远西地带和东北地区增速缓慢;呈明显的向行政中心省会城市集聚的特征。(2)中西部地带的医院具有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特点;医院点密度重心随医院等级的提高逐渐向东部地区移动,东西部地区城市的优质医院数量差距较大;三甲医院的空间结构呈单核心状,扎堆现象明显。(3)具有单中心集聚、高区位熵轴线集聚、中区位熵带状集聚、低区位熵成片集聚4种集聚特征。(4)城市户籍人口、建成区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医疗资源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两广地区44个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资料,运用相关性分析、IDW插值等方法,研究了1960-2015年两广地区夏季高温热浪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6 a,两广地区高温日、高温热浪频次、强高温热浪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广东省增长率远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在空间上,高温日数南部少北部多,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危害高温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强高温热浪频次自2省交界处向四周递减,且沿海地区较低,内陆较高.(3)在空间变化上,高温日变化率以增加趋势为主,且自桂平-罗定-广宁-罗宁-广州-增城-连平一带向四周递减;危害高温日变化率自罗定-高要-广宁-八步-连州一带向四周递减;广东省高温热浪变化率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强高温热浪变化率由罗定-广宁-连州一线向四周递增.(4)两广高温热浪事件与西藏高原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相关性较强,高温热浪事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耦合发展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西北5省1995~2014年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分析法,对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进行了历时态与共时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呈现由低向高演进的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251和0.294,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凸显;(2)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的耦合协调度演变曲线呈现历时性波动上升且趋同发展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为0.173,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扩大;(3)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耦合协调度类型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低层次趋同向高层次趋异演变,并最终演变成"哑铃型"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