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萄沟地区受后期构造活动掀斜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岩性油气藏的构造背景。葡萄沟地区中侏罗统主要目的层砂、泥岩纵向上薄互层分布及横向上相变急剧的展布格局,砂、泥岩波阻抗分异能力差等因素,使该区岩性圈闭预测十分困难。在油气勘探的过程中,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采用岩性测井曲线重构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子波吸收分析、平点等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并评价了岩性圈闭及油气藏的发育条件。经近几年的勘探技术攻关,发现了葡萄沟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富集带。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区域构造格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北凹陷是具有双层结构的压扭性复合凹陷,前三叠纪为拉张型凹陷,三叠纪-第四纪为挤压型凹陷。断裂和构造在凹陷东区呈北东向雁行排列,在凹陷西区呈北西向雁行排列。各背斜构造有三条主断裂,为三期构造运动所造成。台北凹陷的背斜构造可分为基底卷入断裂型、基底隆起型、盖层滑脱型和差异压实型。其中断裂型背斜又分半扇形断裂控制亚型、聚敛复合亚型、错开离散亚型和叠复亚型。含油气评价以凹陷中心地区侏罗系为最好,次为各生油凹陷的周围地区,再次为山前带的前缘地区及局部斜坡带。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普遍发育低饱和度油藏,平面上多集中在台北凹陷正向构造,纵向上主要赋存于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研究区低饱和度油藏基本特征为含油饱和度低、储集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储集层改造后高产、长期油水同出。为了解该类油藏成因,基于储集层、构造、成藏演化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和构造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一是压实减孔、细孔微喉造成油气充注不彻底,导致低含油饱和度;二是夹层或遮挡层的存在,油气藏被分割,阻碍了油气纵向调整;三是低幅度构造成藏动力不足,影响含油饱和度;四是后期构造活动对古油藏的调整破坏导致含油饱和度低。综合分析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低饱和度油藏剩余资源量大,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储集层甜点与继承性正向构造叠合区,是寻找相对高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勘探起步较晚,剩余资源丰富,具备进一步深入开展天然气勘探的资源基础。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的讨论,指出了台北凹陷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和目标。针对目前勘探形势,分析了天然气勘探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勘探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双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和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侏罗系到第三系存在着双层结构,即在侏罗纪属于坳陷盆地,发育大型三角洲和滨浅湖及深湖、半深湖沉积;而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则属于山前断陷型盆地,南北短轴方向上发育山麓洪积扇体系。这一结论为理清该区侏罗纪到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该区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岩性油气藏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西山窑组及其以下储集层的孔隙度通常小于10%,渗透率小于4x10-3μum2。三套区域性盖层与局部盖层相匹配,在空间上构成了严密的顶封和底封条件。台北凹陷深盆气的最有利勘探区位于小草湖洼陷,源-藏伴生、气层负压异常、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无统--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倒置等现象均表明该区发育深盆气藏。预测小草湖洼陷深盆气地质储量为5658×108m3,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已经进入了以非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及时开展非构造圈闭类型研究对于选择勘探目标、明确勘探主攻方向意义十分重大。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坡折带理论,对台北凹陷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三级层序是最基本的储盖单元,凹陷南部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地区。以层序地层研究成果为依据,认为台北凹陷中浅层主要发育岩性和地层两类四种非构造圈闭,火焰山北坡的葡萄沟构造带,胜北洼陷南缘的苏巴什、连木沁鼻状隆起,丘东洼陷中央及南斜坡,小草湖洼陷南缘疙瘩台和红台鼻状隆起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油源浅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是我国唯一发现的一个油气以煤成油为主的盆地,其中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的主体凹陷,也是发现油气最多的凹陷。以丘陵构造带为界,可将台北凹陷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原油的特征具有典型的煤成油特征,西部原油的特征则界于湖相油和煤成油之间。从表面上看,西部原油特征具有混源特征,但从原油碳同位素、饱芳比、姥植比等指标的分布区间进行分析,西部原油这些指标值的分布区间明显小于东部原油。因此,西部原油不可能由湖相油和煤成油混合而成,而是由性质界于典型湖相泥岩和煤系源岩之间的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所生成。根据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胜北次凹的前侏罗系烃源岩并非台北凹陷西部原油的油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基底特征、构造特点、盆地形态及沉积充填特点的分析,首次提出了"碟状"盆地的概念,并初步分析了该类型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油气聚集规律。认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沉积时期,"碟状"盆地的性质决定了当时盆地的沉积充填以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发育,而缺少深湖和半深湖沉积,平面上以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组成的水网体系;油气聚集特征上表现为,烃源岩为煤岩和煤系泥岩,储集砂体类型为河道砂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及滨浅湖砂坝砂体等,油气盖层分布广泛且厚度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台北与台南凹陷三叠系成藏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隆起构造带(如鄯善弧形带)紧邻烃源岩,但由于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化两方面的影响,存在储集物性较差、圈闭形成相对滞后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风险;而台南凹陷在侏罗纪早期埋藏较浅,成岩压实作用较弱,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同时从晚印支运动期开始,台南凹陷东南方向构造开始稳定持续抬升,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因此,台南凹陷相对于台北凹陷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吐哈盆地三叠系的勘探应该关注构造相对稳定,并有油气供给的盆地南带。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并探讨了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概念类型与分布。提出了在台北凹隐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技术,加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选区带、定层系、定目标;充分运用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地震属性、道积分、相干体等),初步确定砂体分布范围、形态;优选目标,果敢实施钻探,预探成功后,应用油藏描述技术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低电阻率油气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吐哈盆地不仅油气藏类型丰富,而且油气层电阻率显示特征也纷繁复杂,既有高电阻率水层,也有低电阻率油气层,同时也有正常的高电阻率油气层。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电性特征与水层及其围岩差别甚小,最难识别,往往容易忽视而被漏失掉。通过近几年对台北凹陷西部老井复查解释,不仅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气层,而且对此类油气层的识别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系统总结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测井评价方法,对今后这种类型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油气资源潜力大,剩余资源量多,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台北凹陷胜北洼陷和丘东洼陷周边的正向构造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洼陷腹部油气勘探研究程度低。基于对已知油气藏的解剖,对台北凹陷三大富烃洼陷的沉积体系、烃源岩、储集层和成藏条件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广泛发育,与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大面积接触,利于形成近源致密砂岩气藏。下侏罗统发育圈闭型和连续型2类致密砂岩气藏,其中洼陷腹部是连续型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勘探应由源边正向构造转向富烃洼陷,由源上常规油藏向近源(源内)致密砂岩气藏转变,胜北洼陷和丘东洼陷腹部具备形成大气藏的条件,是下侏罗统近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4.
历经40多年勘探的歧口凹陷,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发展需求越来越紧迫。面临新的形势,大港油田立足丰富的资源基础,解放思想,转变勘探理念,推进"三个整体、四个精细"的勘探做法,即整体采集、整体研究、整体评价和精细目标处理、精细目标研究、精细方案设计、精细组织实施,强化斜坡区岩性油气藏的深入研究与勘探,先后在歧北斜坡、埕海断坡、滨海断鼻及斜坡发现了3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通过斜坡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了两点主要认识、四点重要启示,对深化大港探区富油气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已发现地层型、岩性型和构造-岩性复合型3类隐蔽油气藏,但其数量和储量所占比重小,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较大。台北凹陷西部中浅层可识别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SQ9(J2q)、SQ8(J2S2)基准面上升旋回是隐蔽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序,发育七泉湖辫状河三角洲和苏巴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砂体受区域斜坡和坡折带构造背景的控制。岩性圈闭生成模式主要有4种:①斜坡带三角洲前缘上超型,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顶超型,③前缘砂体后期掀斜型,④坡折带湖底扇-斜坡扇型。其中,前3种为隐蔽圈闭的主要生成类型。胜北次凹周缘的火焰山北坡葡萄沟段、葡北东斜坡、火北鼻隆、苏巴什鼻隆和连木沁鼻隆区是近期勘探隐蔽油气藏的主攻区带。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台北西部原油族群及成藏期划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是吐哈油田公司“九五”以来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块,相继发现八个含油气构造带。通过对台北凹陷东西部侏罗系烃源岩的差异性分析,对台北凹陷西部原油进行了族群划分,认为台北西部原油可分成三个群组,分别对应以七克台组湖相泥岩为母源的“A”类原油,以水西沟群煤岩为母源的“C”类原油和以水西沟群煤系源岩复合成烃的“B”类原油。各类原油由于其母源成熟度和大量生排烃期的差异,导致其成藏期不同,以水西沟群煤系源岩为母源的油藏成藏期大都在晚燕山运动期,而以七克台组为母源的油藏其成藏期多在喜马拉雅运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