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收集有关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疗效及胎儿安全性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用NOS评分评估偏移风险,其中10项研究的得分均在7~9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妊娠期癫痫发作控制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丙戊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或苯妥因单药治疗相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严重先天畸形发生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与奥卡西平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明显低于多药治疗组(P<0.05)。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妊娠期癫痫患者服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其癫痫控制率可能低于丙戊酸钠,但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及苯妥因单药治疗疗效大致相当。在胎儿安全性结局方面,左乙拉西坦致畸性可能优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及苯巴比妥,合并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增加其致畸风险;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本文纳入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易受偏移风险的影响,故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6个月单药治疗无效的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进行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180例TLE患者分别添加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结果: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后发作频率有明显降低,其中左乙拉西坦较丙戊酸钠疗效更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学指标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观察组)及癫痫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儿108例,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儿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85,P<0.001);观察组患儿外周血神经肽Y(NPY)(t=5.905,P<0.001)及甘丙肽(GAL)(t=6.399,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AL(r=-0.803,P<0.001)、NPY(r=-0.731,P<0.001)和TNF-α水平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GAL与NPY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2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7.2 ng·L-1为截点值,TNF-α诊断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性为90.38%,特异性为78.57%,曲线下面积为0.90。结论: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外周血NPY、GAL及TNF-α水平升高,TNF-α对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的区分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损伤患者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肌松与镇静药相同的基础上,F组(n=22)、RF组(n=22)和SF组(n=22)在全麻诱导期分别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于诱导前(t0)、诱导后30 s(t1)和1 min(t2)、插管后5 min(t3)和10 min(t4)观察3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Qmean、Vmean、PI和RI),同时监测HR和MAP。结果:在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3组患者在t1~t4期,Qmean和Vmean均较同组t0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F组和RF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SF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和RI均较同组t0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RF组t1~t4Qmean和Vmean较F组降低更明显、PI和RI升高也更明显(均为P<0.05);SF组t1~t2期各参数较F组变化幅度更小(P<0.05),t3~t4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R和MAP方面,F组和SF组患者在t1~t2期均较t0期明显降低(P<0.05);RF组t1~t3期均明显降低(P<0.05),且较F组在t1~t3期降低更明显(P<0.05),其他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患者应用等效浓度的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诱导麻醉时,以瑞芬太尼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最大,芬太尼次之,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联合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分别采取CRRT及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比较2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死亡14例(31.82%),观察组死亡9例(20.00%),2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hs-CRP含量降低,BUN、SCr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8+及观察组NK细胞比例及IgG、IgA、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脓毒症合并AKI可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独CRRT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静  李坚  温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2):1302-130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低分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1月-2017年11月出院的ACS且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资料,调查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素诱导的HI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0例患者(HIT组48例,对照组142例)。年龄≥ 70岁(t=4.274,P=0.042)、血小板基础值(t=6.442,P=0.000)、肾功能肌酐水平(t=-4.080,P=0.000)、血红蛋白水平(t=3.337,P=0.001)、肝功能谷丙转氨酶(t=-2.253,P=0.02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t=27.023,P=0.000)以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t=4.656,P=0.031)在HIT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对以上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高龄(OR=0.183,P=0.008)、血小板基础值低(OR=0.960,P=0.000)、肾功能肌酐水平高(OR=1.023,P=0.00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0.191,P=0.003)、联合使用替罗非班(OR=3.500,P=0.041)是HI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应警惕HIT的发生,尤其年龄≥ 70岁、血小板基础值低、肾功能肌酐值高、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8例依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分析2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AP患者CD4+、CD4+/CD8+水平均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而CD8+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PTT、TT、DD水平显著高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而FIB水平显著低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PTT、TT、FIB、DD水平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及病原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2,P=0.727)。结论: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是治疗SCAP患者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同时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对患者外周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120例,根据用药情况将120例患者分为如下几组,即丙戊酸钠组23例,德巴金组20例,卡马西平组20例,奥卡西平组19例,托吡酯组18例,未应用AEDs组2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维生素B12、叶酸与Hcy的水平。结果:丙戊酸钠组、德巴金组叶酸水平与未应用AEDs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巴西平组、奥卡西平组及托吡酯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未应用AEDs组、对照组(P<0.05)。卡马西平组、奥卡西平组与托吡酯组Hcy水平高于未应用AEDs组、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AEDs治疗癫痫应常规监测外周血叶酸、维生素B12与Hcy水平,以便积极预防血栓事件,保证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极化液和胰岛素个体化对严重创伤高血糖患者炎症和营养等指标影响。方法:将不同空腹高血糖和体质量的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IK组,n=80)和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组(INS组,n=80)以及常规治疗组(C组,n=80),制定极化液和胰岛素个体化治疗指导方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1,3,5,7 d后血浆TNF-α,IL-6等炎症因子以及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并统计治疗7 d内人日均胰岛素用量和葡萄糖用量,低血糖发生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结果:GIK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INS组,INS组又明显低于C组(P<0.01);GIK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INS组(P<0.01),但INS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GIK组患者治疗7 d内人日均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INS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INS组(P<0.01);GIK组治疗7 d内患者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与INS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营养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个体化治疗。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相对单纯胰岛素治疗,可降低严重创伤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两者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148例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卡马西平组,随访半年后观察两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同时行动态脑电图检查了解放电情况.结果: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卡马西平组(X2=4.177,P=0.043,P<0.05);左乙拉西坦组动态脑电图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5,P=0.041,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控制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治疗后异常放电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某院肿瘤内科收治入院的成人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诊疗,干预组50名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镇痛药物疗效评估、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及时报告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比较2组患者在1,2,3,7,14 d时的疼痛评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便秘改善情况,对干预过程中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进行汇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24 h(4.12 vs 4.84,P=0.048)、48 h(3.10 vs 4.60,P<0.001)、72 h(2.68 vs 3.92,P<0.001)、7 d(2.71 vs 3.74,P<0.001)、14 d(2.28 vs 3.42,P<0.001)。干预组患者在经药师宣教后,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人数增加了近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诊疗前后用药依从性无变化(P=0.499)。干预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便秘,23例便秘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有33例患者发生便秘,14例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42.42%。2组便秘改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38)。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药学监护共提出了122条建议,医生共采纳74条,采纳率为60.6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缓解率与用药依从性,作为多学科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线栓法构建66只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2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插线。治疗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2.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治疗7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脑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10 d内3组大鼠的生存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 mRNA 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加(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10 d内存活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肥胖患者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肥胖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记录2组术中生命体征、Ramsay 镇静评分、芬太尼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D组血压低于M组,心率慢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芬太尼总用量少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肥胖患者具有血流动力学较平稳,镇痛、镇静效果确切,芬太尼总用量减少,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调脂药物的种类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4例,基本用量20 mg·d-1,用药(7.6±1.9)个月;瑞舒伐他汀组83例,基本用量10 mg·d-1,用药(7.9±2.1)个月。分别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末次复查时血脂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1周时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时,两组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8,12周时,两组TG、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而LDL-C的降幅和血脂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复查,两组TG、TC及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LDL-C的降幅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两组共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9例,其中阿托伐他汀组4例(9.1%),瑞舒伐他汀组5例(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于用药2周时表现出较好的调脂疗效,10 mg·d-1瑞舒伐他汀的调脂疗效优于20 mg·d-1阿托伐他汀,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