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亚斐  杨艳艳 《中国校医》2020,34(7):549-551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及大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37±1.0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69±1.7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2,P=0.00);且观察组患者餐后2 h的血糖水平为(9.61±1.0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86±1.4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5,P=0.00);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1,P=0.046)。结论 预防性护理模式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大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尹伟花 《中国校医》2019,33(10):754-756
目的 探讨利用微信平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较对照组(7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信平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尹伟花 《中国校医》2019,33(10):754-756
目的 探讨利用微信平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实施延伸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较对照组(7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信平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全程教育和常规护理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选取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识评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32±0.77)mmol/L和(7.20±1.04)mmol/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28±0.87)mmol/L和(8.69±1.3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0.48±3.46)分和(27.54±5.88)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6.38±3.22)分和(22.68±5.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全程教育模式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亚男 《中国校医》2021,35(2):153-155
目的 探讨基于精准化理念的健康宣教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常规健康宣教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常规健康宣教+精准化理念健康宣教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6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为(7.29%±0.76%)、(7.02±0.81)mmol/L、(8.05±0.65)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89%±0.97%)、(9.56±0.97)mmol/L、(9.62±1.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02、13.632、8.008,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接受基于精准化理念的健康宣教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促进妊娠结局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丹芪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92例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丹芪汤治疗,连续治疗10 d。对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40,P<0.001);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5.69±1.02)mmol/L、餐后2 h血糖(8.21±1.27)mmol/L、24 h尿蛋白(1.67±0.80)g、血清肌酐(202.38±4.60)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25±1.13)mmol/L、(9.96±1.45)mmol/L、(2.08±0.93)g、(366.29±5.3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50、6.158、2.267、157.222,P=0.000、0.000、0.026、0.000)。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糖尿病肾病采用前列地尔和丹芪汤治疗能控制血糖,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高珊  郁海燕 《中国校医》2020,34(10):767-769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甘油三酯(1.48±0.28)mmol/L、胆固醇(4.21±0.64)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54±0.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66±0.31)mmol/L、(4.72±0.61)mmol/L、(2.87±0.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χ2=5.126,P<0.05)。结论 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杜鹏 《中国校医》2021,35(11):853-85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ND)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丹芪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92例N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丹芪汤治疗,连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χ2=5.060,P=0.025);治疗后FBG(5.69±1.02)mmol/L、2hPG(8.21±1.27)mmol/L、24 h尿蛋白(1.67±0.80)g、Scr(202.38±4.60)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25±1.13)mmol/L(t=6.950,P<0.001)、(9.96±1.45)mmol/L(t=6.158,P<0.001)、(2.08±0.93)g(t=2.267,P=0.026)、(366.29±5.37)μmol/L(t=157.222,P<0.001);随访3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24 h尿蛋白(g)(1.11±0.45vs0.78±0.24,t=4.389,P<0.001)、Scr[(87.05±8.45)vs(79.54±13.87),t=3.136,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糖尿病肾病采用前列地尔和丹芪汤治疗效果较佳,能控制血糖,改善肾功能,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周晓燕  张慕玲  赵爱  张丽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1):1370-1372
目的 研究孕妇学校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8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孕妇学校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记录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评分,记录两组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认同母亲角色”、“确保母子健康”及“外形和活动改变”等妊娠压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护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ours,2hPBG)分别为(5.52±0.66)mmol/L、(7.59±0.95)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3±0.54)mmol/L、(8.72±1.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期对GDM患者实行孕妇学校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糖尿病患者90例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75±1.34)mmol/L,餐后2h血糖为(15.22±2.31)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临床护理具很好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5A护理结合结构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本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5A护理结合结构化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中文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9.25%,(χ2=5.267,P=0.022)。观察组干预后SDSCA血糖监测为(11.40±2.02)分、运动为(10.14±1.59)分、总体饮食为(9.87±1.16)分、具体饮食为(10.93±1.02)分、足部护理为(10.90±1.52)分,高于对照组的(9.21±1.83)分、(8.59±1.33)分、(8.65±0.75)分、(7.80±1.08)分、(8.09±1.18)分,观察组吸烟(0.42±0.10)分,低于对照组的(0.53±0.12)分,(t=5.849、5.444、6.429、15.339、10.631、5.127,P值均<0.001)。结论 5A护理结合结构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教育管理的效果,以期建立更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33例为实验组,实施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在同病区住院的同病种患者33例作对照组,施行常规的教育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信念总分分别为(104.76±6.41)分、(104.21±7.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7,P=0.753);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吸烟状况等6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49±0.34)mmol/L、(12.42±0.70)mmol/L、(9.85±0.42)%,实验组分别为(9.58±0.47) mmol/L、(12.36±0.60)mmol/L、(9.75±0.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信念总分为(108.33±7.14)分,低于实验组的(144.27±8.96)分(t=16.009,P<0.001);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38±0.30) mmol/L、(12.09±0.53)mmol/L、(9.49±0.35)%,实验组分别为(8.68±0.40) mmol/L、(9.93±0.45)mmol/L、(8.56±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于糖尿病足患者能改善其健康信念和自我管理行为,可优化血糖相关指标、延缓糖尿病进展,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张立亚 《中国校医》2020,34(10):750
目的 观察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患者采取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对其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对比2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4.27±5.2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5.54±5.17)较对照组(52.35±5.56、53.45±5.86)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患者采取罗森塔尔效应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黎明  王莹 《中国校医》2021,35(10):747-749
目的 探究全科医生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全科医生模式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相关代谢指标,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50%(χ2=7.825,P=0.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TbiL、ALT、AST分别为(25.37±4.55)μmol/L、(41.42±34.38)U/L、(61.18±30.66)U/L;对照组分别为(35.36±7.72)μmol/L、(63.46±25.28)U/L、(75.37±24.27)U/L,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tTBiL=7.051,tALT=3.267,tAST=2.295,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等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27.5%(χ2=7.031,P=0.008)。结论 全科医生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相关代谢指标,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郭心阳 《中国校医》2021,35(2):117-119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延续护理对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自护能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2019年5月于某医院接受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术后带胸管出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是:(43.46±6.79)、(28.51±3.17)、(26.94±3.71)、(39.24±5.71),高于对照组的(34.42±5.78)、(25.02±4.58)、(23.93±3.68)、(32.28±5.46),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延续护理可提高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自护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马伊梅 《中国校医》2019,33(2):103-105
目的 高校离退休糖尿病职工护理干预分析。方法 选定高校离退休职工中患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选定的这60例患者参加每月1次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两周实施1次护理干预。本项研究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实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的控制及其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要比对照组的理想,满意度的各项调查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年来的护理干预,提高了高校离退休职工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血糖控制明显,得到患者认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患者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糖尿病护理门诊定期采取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控制血糖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生活方式改变、适当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等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8±1.68)mmol/L、(11.34±2.79)mmol/L;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分别为(5.38±1.27)mmol/L、(8.51±2.03)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糖尿病门诊护理干预,能使患者遵医行为得到提高,进而对血糖做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以选取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41±1.17)mmol/L、(8.63±1.71)mmol/L和(6.14±0.74)%,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32±1.28)mmol/L、(9.87±1.89)mmol/L和(6.75±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91.07%(51/56),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3%(40/5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3%(54/56),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6%(4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及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使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其自我管理能力,并根据SDSCA得分将其分为自我管理较好组及自我管理较差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130例T2DM患者SDSCA得分为(38.59±2.31)分,得分指标为62.36%,处于自我管理能力中等水平;其中SDSCA得分≥38.59分者63例,纳入自我管理较好组;SDSCA得分<38.59分者67例,纳入自我管理较差组。自我管理较好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自我管理较差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DSCA评分与FPG、2hPG、HbA1c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375、-0.398、-0.388,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其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初始注射基础胰岛素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BG)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FPG水平[(5.89±1.15)mmol/L<(6.83±1.18)mmol/L]和2hPBG水平[(7.22±1.37)mmol/L<(8.79±1.44)mmol/L]相对更低(P<0.05),而对于糖尿病知识和初始注射基础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91.57±4.22)分>(82.95±4.18)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89.97±6.18)分>(77.42±5.47)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初始注射基础胰岛素治疗期间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