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排血量与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症患者88例,先予以PICCO监测,后予以超声心排血量监测。比较2种不同监测方法得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并分析2种监测方法得出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监测0~24 h时间段,2种不同监测方法测得的SV、SI、CO、CI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且与PICCO相比,超声心排血量监测24 h的上述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监测方法测得的SV、SI、CO、CI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813、0.856、0.792、0.901,均P<0.05);2种监测方法在2 h时CO值的一致性较差[1.96 SD=1.44,95%CIJP(0.15~1.27)],在6 h[1.96 SD=0.24,95%CI(-0.14~0.30)]、12 h[1.96 SD=0.28,95%CI(-0.21~0.33)]、24 h[1.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重症患者35例.对患者分别实施USCOM监测(对比组)与PiCCO监测(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情况,分析两种监测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同时进行USCOM及肺动脉漂浮导管(PAC)监测,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心排血量。结果22例患者获得40个测量结果,2例患者未得到满意的测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得CO比较平均差值为0.18 L/min(95% CI -0.09~0.44),一致性界限-1.43~1.78,心排血量越高两种方法差异越大。直线相关分析表明,COUSCO和COPAC呈明显直线正相关(COPAC=0.93&#215;COUSCOM+0.35, r=0.96)。性别、年龄、BMI均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SCOM与PAC检测心排血量有良好的相关性,USCOM 具有使用方便、结果可靠、快速、无创的优点,为监测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胸腔阻抗法测量心排血量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排血量(CO)值是不断波动的,其水平变化预示患者预后。能快速有效地获得准确CO值对整个抢救工作很有价值。目前最常用的热稀释法为有创方法,要求经过良好培训的专业医师操作,有一定风险。胸腔阻抗法为无创CO测量方法,可快速获得直观而连续的CO值,但它在心衰患者中的有效性有待评估。本试验以期能获得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因其特殊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导致其易患呼吸道疾病,并极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小儿呼吸道保护功能较差,因误吸发生ARDS机率较高.因此呼吸支持日显重要。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人工呼吸支持的重要技术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作者于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1例ARDS患儿,报告如下。旨在分析和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儿科ARDS应用的效果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无创通气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域  胡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8):1175-117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一个弥漫性的严重肺损伤综合征 ,近年来 ,一些学者认为它不仅是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肺部表现 ,更可能是其起动因子 ,因此对 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随着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使 ARDS的早期治疗成为可能 ,本文通过比较我院自1998- 0 8~ 2 0 0 0 - 0 8间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BIPAP)和经典有创通气治疗 ARDS,总结无创正压通气在早期 ARDS治疗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资料来自我院病案室 ,共计 8例 ,其中 5例应用 BIPAP,3例应用有创通气。ARDS的诊断符合 1999年全国…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3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主要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呼吸道的准备,体位及面罩的选择;治疗期间的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压力的调节,口腔护理,营养支持;胃肠胀气,面部皮肤压迫性损伤,口咽干燥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认为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无创通气护理技能并正确掌握操作程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O在指导创伤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液体容量管理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为创伤性ARDS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手段。方法: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已诊断创伤性ARD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监护及一般治疗。实验组应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经验性液体治疗管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APPACHⅡ评分在24h和72h时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72h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明显缩短(P〈0.01)。但对创伤性ARDS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P〉0.05)。PICCO组中,EVLWI在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应用PICCO监测指导创伤性ARDS早期液体治疗,能有效缩短创伤性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EICU时间,EVLWI可有效评估创伤性ARD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改善疗效的因素。方法:23例ARDS患者按诱发因素分为肺内因素组(A组)和肺外因素组(B组)。选择不同呼吸机和鼻(面)罩行NIPPV,采用双相压力支持通气(BiPAP);多功能呼吸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 呼气末正压(PEEP)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PSV PEEP。通气3—10h,不适合NIPPV的患者改建人工气道通气。结果:全程进行NIPPV治疗的患者A组5例,B组12例;NIPPV治愈A组为55.6%(5/9);B组为85.7%(12/14),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合理选择呼吸机、呼吸模式和治疗参数,并改善对NIPPV不利的影响因素,可以减少人工气道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指导下的血管外肺水指数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 将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肺水管理,研究组给予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指导下的血管外肺水指数监测.比较两组有创通气、无创通气及总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vs. 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vs. 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 ± 2.7)d vs.(9.1 ± 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 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vs. 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创伤性湿肺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创伤性湿肺患者为治疗组,24例未用NIPPV治疗的创伤性湿肺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2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监测,比较2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气参数、肺部病变吸收时间、气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 30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经NIPPV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NIPPV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部病变吸收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肺实变率显著减低(P〈0.05),但2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差异却无显著性。结论 NIPPV通过调节压力支持与呼吸末正压水平,早期应用可明显改善创伤性湿肺患者病情及缩短病程,但并不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SAP患者67例,按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肠蠕动抑制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死亡11例,病死率47.8%。ARDS组入院时呼吸频率、入院时及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入院24h 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入院24h内肠蠕动抑制发生率以及胰腺感染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或P〈0.01)。结论SAP患者如入ICU和/或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仍明显增高,或肠蠕动抑制仍不缓解,同时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时,要警惕ARDS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5例重度ARD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HVH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24、48、72 h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观察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住ICU天数、撤机成功率、28 d存活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随治疗时间延长PaO2/FiO2(mm Hg,1 mm Hg=0.133kPa)逐渐升高,EVLWI (ml/kg)、PaCO2(mm Hg)逐渐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6 h PaO2/FiO2:92.6±7.2比83.8±11.4,24 h EVLWI:10.8±3.7比12.6±4.5,24 h PaCO2:47.2±8.5比51.4±4.8,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d)、住ICU天数(d)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2±4比19±6,住ICU天数:21±4比33±8,均P<0.05),撤机成功率、28 d存活率明显升高(撤机成功率:81.1%比64.3%,28 d存活率:86.5%比71.4%,均P<0.05).结论 重度ARDS患者采用CHVHF治疗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肺部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肺部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柏林标准的重度ARDS患儿,排除ECMO治疗时间<3 d、缺乏合适声窗、严重气胸及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患儿。采用肺部超声评估ECMO挽救患儿的肺部病变资料,包括ECMO启动时、ECMO治疗后24 h、48 h、72 h、第7天及撤机时动态肺部超声评分(lung ultrasound score,LUS),分别记录为LUS-0 h、LUS-24 h、LUS-48 h、LUS-72 h,LUS-7 d,LUS-w。根据出院时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分析LU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6例患儿,其中18例存活,8例死亡。ECMO启动时,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Cdyn)、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分压等两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组LUS-72 h和LUS-w明显高于存活组[26(24,29) vs 16(13,19), P<0.01]和[30(26,35) vs 11(10,13), P<0.01]。存活组Cdyn-72 h、Cdyn-7 d和Cdyn-w明显高于死亡组[0.48(0.42,0.54)mL/cmH 2O·kg vs 0.36(0.29,0.40) mL/cmH 2O·kg, P<0.01]、[0.60(0.52,0.67)mL/cmH 2O·kg vs 0.27(0.13,0.30) mL/cmH 2O·kg, P<0.01;0.66(0.62,0.70)mL/cmH 2O·kg vs 0.30(0.13,0.35) mL/cmH 2O·kg,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US-72 h预测患儿生存状态的AUC为0.955(95% CI:0.864~1.000, P<0.01);截断值为24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100.0%。以LUS-72 h≥24和LUS-72 h<24分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LUS-72 h≥24组病死率显著高于LUS-72 h<24组( P<0.01)。 结论:肺部超声LUS测定对ECMO挽救ARDS患儿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2例严重创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并发ARDS,均发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31例发生多脏器衰竭(MOF)。并对46例ARDS发生率为71.8%,显著高于ISS16~25分者(28.2%)。发生MOF患者血浆ET-1、ADM、TMF-α显著增高,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结论:创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肺部影像学检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治疗策略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肺部超声可以通过各种超声征象对肺脏病理变化进行准确地评价;肺部超声联合心脏超声能准确地鉴别ARDS和心源性肺水肿,可在肺复张治疗中提供右心状态的准确评估。作为一种简易的、无创的、无放射累积的床旁诊断ARDS的工具,心肺超声在临床上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本文将对心肺超声在ARDS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所有ARDS病例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2012年柏林ARDS诊断标准的成人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过GC治疗将患者分为GC组与非GC组。GC组患者均在ARDS发生48 h内开始静脉使用低剂量GC(<5 mg·kg-1·d-1,均换算为氢化可的松的剂量)治疗,激素种类为甲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疗程为7~21 d;而非GC组为ARDS发生后未使用G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28 d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ARDS患者117例,其中GC组56例(占47.86%),非GC组61例(占52.14%)。与非GC组比较,GC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d:0(0,2.50)比2.00(0,2.50),Z=2.015,P=0.044〕,28 d生存率明显升高〔71.43%(40/56)比50.82%(31/61),χ2=5.198,P=0.023〕,ICU住院时间〔d:7.50(2.00,11.00)比4.00(1.00,9.00),Z=1.879, P=0.060〕和总住院时间〔d:16.00(10.00,27.75)比15.00(7.00,28.00),Z=0.592,P=0.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GC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GC组〔万元:3.15(1.51,5.78)比4.39(1.66,10.88),Z=2.204,P=0.028〕。结论早期使用GC治疗ADRS患者可改善预后,特别是28 d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肺联合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对急危重症患者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4至6月入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ICU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患者心输出量(CO)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同时使用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患者CO、左心室流出道(LVOT)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和肺部超声B线情况,分析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共入选41例患者,其中男∶女为26∶15,年龄(73.6±8.85)岁。超声和PICCO两种方法下监测的CO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1.04)L/min vs (5.11±1.05)L/min,t=1.01,P=0.316],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11,95%CI:0.82~0.96,P<0.001);肺部超声B线与ELWI存在显著相关性(r=0.770,95%CI:0.58~0.88,P<0.001)。 结论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急危重症患者与PICCO监测结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接受体外膜肺(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ECMO治疗重症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法国斯特拉斯堡医学院附属新民众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因常规治疗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动脉-静脉ECMO治疗患者和ECMO治疗前接受机械辅助通气超过10 d的患者排除在外,根据ECMO治疗后28 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转入ICU以及接受ECMO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ECMO治疗重症ARDS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 共有25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存活组15例,死亡组10例.研究结果表明,存活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死亡组(49.8±10.5)岁vs.(59.9±11.5)岁,P =0.044,并且存活组患者感染甲型H1N1比例明显高于死亡组(x2=3.896,P=0.048).另外,接受ECMO治疗前,存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57.8±8.7) hvs.(68.3±13.7)h,P=0.013.结论 年龄和接受ECMO治疗前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以及导致重症ARDS的病因是影响ECMO治疗重症ARDS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