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腋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例腋动脉损伤患者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10例均存活,未出现患肢坏死;1例出现缺血性肌挛缩并发症.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腋动脉损伤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股动脉和小隐静脉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6.90 mm处向外上方发出旋髂深动脉。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23.10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下行11.20 mm向外上方发出一升支,主干继续下行28.70 mm向内下方发出一降支,主干继续下行15.20 mm分为一降支和一横支两终支。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37.20 mm处向内下方发出股深动  相似文献   

3.
小隐静脉终末变异有多种类型,但小隐静脉主干汇入大隐静脉根部的变异尚未见报道(中国人体质调查P 406)。笔者在一成人男性左下肢标本上遇见一例,报道如下。小隐静脉的起始及在小腿部的走行与正常者相似。其在外踝处外径为3.5mm,主干经腘窝中部稍外侧、股后中部上行,行至股上、中1/3平面逐渐斜向内上方,位大腿根部下方5.5cm处转到股内侧斜行走向卵圆窝汇入大隐静脉根部(见附图),注入处外径为4.2mm。小隐静脉全程有三个较粗大的交通支(见附图):在小腿中、上1/3平面与大隐静脉有-2.8mm交通支;在腘窝下缘平面有-1.3mm支注入腘静脉:于股中、下1/3附近有-1.5mm交通支穿深筋膜、半膜肌注入股深静脉。在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时应注意此种变异,该例注入大隐静脉根部的小隐静脉主干,  相似文献   

4.
在局部解剖学实地尸体解剖下肢浅静脉时,发现双侧下肢大隐静脉变异,且变异程度不一,为补充体质人类学资料,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女性,20岁左右,身长158cm,发育正常。体表观察无外伤。  相似文献   

5.
大隐静脉是下肢的重要浅静脉。正常的解剖结构,单侧只有一条大隐静脉,在足的内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于耻骨结节下外方3—4厘米处,穿筛筋膜注入股静脉。本文作者在制作教学标本时发现一例左侧下肢存在双大隐静脉,为提供解剖变异资料,特报告如下:在左下肢浅筋膜内有一粗一细两条大隐静脉。在股中份,粗支管径约4.0mm,细支管径约3.0mm;在小腿中份粗支管径约3.0mm,细支管径约1.5mm,细支行于浅筋膜浅层,故可称为大隐静脉浅支;粗支行于浅筋膜深层,故可称为大隐静脉深支。大隐静脉浅支由足背浅筋膜浅层浅静脉汇合而成,大隐静脉深支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4岁,主诉右下肢蚯蚓状隆起,渐重三年余,站立行走时明显、休息、平外时减轻.门诊以“右下肢静脉曲张”收入院.入院后查:右下肢浅静脉扩张、增长、迂曲、有的部位盘曲成团,曲张静脉起于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多发病 ,而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下肢静脉疾病主要疾病之一。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是下肢两条重要浅静脉 ,下肢静脉曲张一般先出现在大、小隐静脉主干。正常解剖结构中小隐静脉主干应在国窝处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 (月国静脉 )。但我们在医学系学生局部解剖学课尸体解剖中 ,发现一例小隐静脉在注入月国静脉后 ,主干继续在大腿内侧延伸至卵圆孔下方最后注入大隐静脉的走行变异。为积累解剖形态变异资料 ,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导如下 :中年男尸 ,左侧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 ,行外踝后方、小腿后面、经窝时在腓肠肌内、…  相似文献   

8.
刘英  宋一平  刘敏 《解剖与临床》2002,7(4):188-189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是普通外科的常规手术 ,将股动脉误作大隐静脉行高位结扎抽剥者实属罕见。我科于 2 0 0 1年 11月收治 1例 ,采用对侧大隐静脉重建股动脉获得成功 ,保全了肢体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5 7岁。入院前 12h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9.
大隐静脉行经下肢外侧的变异少见,笔者见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1岁,农民,于10年前,发现右小腿外侧下段有一杏核大小的血管隆起。无不适感,未介意。随年龄及体力劳动量的增加,逐渐发现右下肢外侧有一条隆起血管,在小腿外侧明显。时而感到患肢麻木沉重感,影响工作。于87年3月以右下肢静脉曲张入院。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大隐静脉及属支数目、注入位置均有变异,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修洁大隐静脉,近侧段发现6条属支。其中腹壁浅静脉有2条,位于外侧的1条腹壁浅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5 mm处与旋髂浅静脉汇合,向内下方斜行9mm后,与位于内侧的1条腹壁浅静脉汇合成,继续向内下方斜行6 mm后,与股外侧浅静脉汇合成1短粗干,直接注入股静脉。阴部外静脉在隐静脉裂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腸管闭锁或狭窄是一种此较少见的畸形。我们在200例胎儿及小儿的腸管有关淋巴管及血管研究中,发现一例小腸完全离断,此种畸形在国内还很少报告。标本为一婴儿屍体,估计系生后数日死亡的。切开腹前壁后,可见高度扩张的胃及十二指肠,二者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并将腹腔的大部分脏器复盖。在胃及十二指腸内充满咖啡样液体。胃的緃径为6.3厘米,横径为3.8厘米。十二指腸长17.2厘米,最大横径3.6厘米。十  相似文献   

12.
<正> 男性成人左侧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网,沿外踝后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内侧上行至小腿上、中1/4交点处跨腓肠内侧皮神经浅面到达其外侧至胭窝穿深筋膜斜向外侧入股二头肌长深面,距腓骨头11cm处穿股二头肌  相似文献   

13.
马永强  李琳 《解剖学杂志》2006,29(3):321-321
解剖一例老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左侧股动脉和股静脉重叠,股静脉在股动脉的深面稍偏内侧;大隐静脉越过股动脉的前方经股动脉和股深动脉起始部夹角处注入位于股动脉深面的股静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见到1例大隐静脉解剖变异,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4岁。因双侧大隐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术中见左侧大隐静脉自股中部分为直径相似的3支上行。主干穿筛筋膜入股浅静脉,另2支以不同高度各与主干成10~15°角  相似文献   

15.
解剖甲醛固定男性尸体1具,年龄30岁左右。发现其在右下肢浅筋膜内有一粗一细两条大隐静脉分别起自足背静脉弓。近内踝侧大隐静脉较细,直径约3.2mm;其外侧大隐静脉较粗,直径约4.3mm,并有隐神经与之相伴(图1)。2支大隐静脉经在内踝前方间距约22.0mm,在距内踝上12.3mm处相交叉,交叉后粗、细两支大隐静脉分开上行至小腿内侧、膝关节内侧(图2)。  相似文献   

16.
大隐静脉切开插管输液是一种很普通的小手术,经常用于临床作为抢救病人的一项措施,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报告1例,置入插管尖端刺破静脉壁,输入之大量输体,流入后腹膜间隙和腹腔内,促成病人死亡,此种并发症较为少见,尚未见报道,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隐静脉是下肢的重要浅静脉。正常的解剖结构 ,单侧只有一条大隐静脉 ,在足的内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 ,于耻骨结节下外方 3~ 4厘米处 ,穿筛筋膜注入股静脉。本文作者在制作教学标本时发现一例左侧下肢存在双大隐静脉 ,为提供解剖变异资料 ,特报告如下 :在左下肢浅筋膜内有一粗一细两条大隐静脉。在股中份 ,粗支管径约 4.0 mm,细支管径约 3.0 mm;在小腿中份粗支管径约 3.0 mm,细支管径约 1 .5 mm,细支行于浅筋膜浅层 ,故可称为大隐静脉浅支 ;粗支行于浅筋膜深层 ,故可称为大隐静脉深支。大隐静脉浅支由足背浅筋膜浅层浅静脉汇合而成 ,大隐静…  相似文献   

18.
19.
20.
背景:随着再狭窄机制研究的深入,各种治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有效预防静脉桥狭窄将成为现实。目的:介绍静脉桥病变的多种病因及预防迟发性静脉桥狭窄的新方法。方法:分别以心脏外科学;静脉移植;再狭窄;防治,Heart Surgery;vein transplantation;restenosis;preven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highwire全文数据库1995-01/2009-12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静脉移植再狭窄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0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作为桥血管材料——大隐静脉,移植后再狭窄率比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不便。文章从静脉桥病变的多种病因,预防迟发性静脉桥狭窄新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预防、血管外支架、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及激光和放射治疗等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