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62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治疗;研究组在实施临床常规救治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急救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致残率23.08%、致死率7.69%、并发症发生率28.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致残率34.78%、致死率26.09%、并发症发生率52.17%;研究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6.34±2.55)、特殊检查时间(13.25±2.81)、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29.36±7.49)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3.69±5.34)、(19.63±4.57)、(49.57±9.82)]明显缩短,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7.28±1.46)与对照组(8.61±2.20)患者急诊室至手术室间隔时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其致残率、致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爱华 《药物与人》2014,(4):136-136
目的 :分析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82例,利用奇偶数字法分为优化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分别给予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急救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优化组护理质量、急救护理意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急救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采取全程优化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月中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和自愿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0例。对于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治疗,而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成功率仅有8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促进治疗工作顺利进行,降低死亡率,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初期及时有效的综合处理对提高成功率和减少死亡率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2007年521例严要掣伤患者在院前转运和院内急救初期诊治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抢救成功511例(占98.08%),死亡10例(占1.92%)。结论不断提高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水平和质量非常重要,大力普及急救常识,加快城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提高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及院内急救的水平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方法进行急救,观察组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记录两组救治情况,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缩短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抢救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丁杰 《医疗装备》2020,(2):21-23
目的分析综合创伤急救(CTFA)在严重胸腹外伤(ST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来院治疗的48例STT患者(试验组)和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来院治疗的48例STT患者(对照组),试验组行CTFA模式,对照组行传统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就诊-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器官衰竭评分、病情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昏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T患者行CTFA治疗可提高急救成功率,且能够缩短救治时间,确保治疗安全性,患者预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梁东升 《健康必读》2008,7(12):14-15
创伤,尤其突发性群体创伤已成为现代急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改变传统的急救模式,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急救新模式,已成为国内综合性医院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针对本院2005年以来抢救突发性群体多发伤16起共14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该类损伤的院内急救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抢救的8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急救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2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急诊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能够缩短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创伤救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体系和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结构组成,并对创伤急救的救治程序与功能定位做了进一步完善,同时明确了分级救治、伤情评估和检伤分类等概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直升机救援在创伤救治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惠州市三级以上医院进行创伤救治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64例;年龄18~60周岁,平均年龄(32.94±5.31)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接受直升机救援;对照组83例,接受地面救援。接到急救电话后,观察组实施直升机救援,对照组实施地面救援,于救援地进行紧急处理后送往就近医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严重后遗症发生率、救援相关时间。 结果观察组病死率(6.12%)、严重后遗症(14.29%)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1.97%、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发时间[(13.26±2.83) min]长于对照组的[(6.34±1.0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抵达时间[(32.65±2.57)min]、转运时间[(26.75±5.46)min]及总院前救治时间[(81.43±9.36)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直升机救援能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及严重后遗症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对创伤救治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直升机救援出发时间较长,费用高,短距离救援中更适宜选择地面救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的急诊救治。方法:通过对本院急诊科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治体会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抢救室抢救成功349例(97%),死亡12例(3.3%)。结论:多发性创伤病情复杂,病程进展快,诊治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急诊科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出快速、正确、有效的急诊救治。对提高多发性创伤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60例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度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方案;2013年度2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出车反应时间、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知识(27.21±4.21)vs(22.01±4.41)分、态度(21.32±3.81)vs(17.11±3.91)分、行为(20.51±3.71)vs(16.22±3.52)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140.43±11.31)vs(300.42±10.51)s;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前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97.61%vs 90.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94.51±11.52)vs(86.42±12.31)。结论严重创伤院前救治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改善院前救治的效果,提高院前抢救的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婴儿中心监视软件在临床中的表现,验证其远程监视性能。方法:由医院设备科与厂家合作在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开展,与临床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对软件的操作性、可靠性、实用性及效率进行考察,实时沟通在认证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结果:对在婴儿中心监视软件认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监视软件总体临床表现良好。结论:监视软件经临床验证表明,该软件系统可实时反映各种报警信息,并具有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与应对方式及自动思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合肥市精神病医院57例抑郁症患者及来自于该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的54例正常者进行调查,完成童年创伤问卷(CT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动思维问卷(ATQ)。结果:童年创伤与应对方式及自动思维之间两两显著相关(P<0.05);抑郁症患者组的童年创伤经历消极应对方式,负性自动思维显著高于正常组;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童年创伤可以通过负性自动思维间接影响消极的应对方式。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在童年创伤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伤口早期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使伤口美观大方。方法:将需要缝合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吻合器组和传统缝合组,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皮肤吻合器缝合伤口简化了操作流程,缩短了操作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节约了护理人员人力。结论:皮肤吻合器缝合清创伤口较传统缝合组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The metabolic requirements of the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 dictate the appropriate nutritional support.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energy expenditure by the injured person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rotein catabolism. The injured patient also utilizes increased amounts of carbohydrate and lipid. The proportions of carbohydrate and lipid utilized appear to depend on the relative amount of calories provided to the injured subject. Measurement of energy expenditure in patients receiving glucose indicates that at most 60% of the expired CO2 is derived from glucose oxidation. Because protein oxidation contributes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expired CO2, lipid oxidation contributes the remaining 20% of the expired CO2. Therefore, the injured patient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sufficient calories in the proportion 60% glucose, 20% protein, and 20% lipid.  相似文献   

18.
仇尚  王琛  沈振宇  郑伟  姜姗  周冰 《中国校医》2020,34(3):163-165
目的 探讨临床见习阶段运动医学教学中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结合3D解剖软件的运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名来本院骨科实习的某医学院校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基于PBL教学模式结合3D解剖软件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分析2种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自学能力、临床诊治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6.61±5.35)分,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77.53±6.16)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结合3D解剖软件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运动医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林诚罡 《职业与健康》2012,28(3):339-340
目的探讨对慢性丝虫病患者关怀照料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纳入照料的256名慢性丝虫病患者,采取以中草药浸泡清洗患肢和抗菌消炎为主的综合照料方法进行照料,并进行照料效果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照料方法的实施,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淋巴管(结)炎急性大、小发作和下肢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好转(P0.01),慢性丝虫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Ⅰ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照料前(P0.05)。结论该镇开展的综合照料方法能改善慢性丝虫病患者的病情,阻止疾病的进展,照料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避孕药具发放模式改革,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可及性和使用满意率。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8个社区工作站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避孕药具发放模式的改革,避孕药具发放采用统一药具发放专柜、统一药具发放品种、统一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的标识、统一布点、统一工作流程(简称“五统一”)的模式进行,1年后进行终点调查。结果对避孕节育有关知识的了解,终点组的比率明显高于基线组,在避孕药具发放可及性及满意度方面,2组避孕失败率、目前措施满意率、绝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计划生育率、男性参与率、IUD使用率、药具使用方便率、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终点组明显高于基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孕药具发放“五统一”模式改革,可以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可及性,使用率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