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12例RAAA病人资料,对EVAR组和开放手术(OSR)组围手术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VAR组和OSR组30 d病死率分别为12.3%(8/65)和12.8%(6/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干预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和OSR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1.7)h和(7.2±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7.7±433.9)mL和(2721.3±211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红细胞量分别为(2.2±4.2)U和(7.2±3.1)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血浆量分别为(147.7±324.6)mL和(1121.3±75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ICU时间为(6.9±8.0) d,低于OSR组(8.6±8.4)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EVAR组住院时间为(13.3±10.4) d,低于OSR组(21.8±1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AR治疗RAAA有与OSR相似的30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而EVAR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更短的住院时间。EVAR治疗RAAA是合理、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是血管外科的急症之一,病死率可高达90%.RAAA易被误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影像技术既可确诊RAAA,又可对破裂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对治疗RAAA具有指导意义,是指南推荐的诊断方法.随着早期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公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在RAAA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OSR)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71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组(n=30)和OSR组(n=41).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破裂型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neurysm,r AAA)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与开放手术早期结果,评价EVAR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r AA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与否、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术前死亡组(n=20)、EVAR组(n=14)和开放手术组(n=14),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VAR组和开放手术组在瘤体直径、收缩压、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EVAR组入院至检查时间为(1.2±0.8)h,与开放手术组(7.5±7.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EVAR组检查至手术时间为(1.8±1.3)h,与开放手术组(16.8±17.7)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死亡组入院至死亡时间与EVA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EVAR组手术时间为(2.3±0.7)h,与开放手术组(5.6±2.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AR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42.9±279.3)ml,与开放手术组的(3 528.6±3 252.3)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AR组的输血量为(985.7±2 148.7)ml,与开放手术组的(3 100.0±2 285.1)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EVAR组的住院时间为(7.1±2.7)d,与开放手术组的(13.7±4.9)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VAR组的总费用为(20.9±5.8)万元,与开放手术组的(10.1±11.5)万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结论缩短院内抢救准备时间,是r AAA成功救治的要点。EVAR应作为r AAA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血管外科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择期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修复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术后30 d内死亡率仅为1.2%[1].然而,当AAA破裂出血时,患者死亡率可高达65%~85%[2].1994年,Marin等[3]首次报道了1 例破裂腹主动脉瘤( rupture...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80岁,因急性脑梗死伴腹痛9h入院。查体:下腹部左侧触及6~7cm搏动性包块,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上肢肌力0级,疼痛刺激无反应,右下肢外旋,可屈曲,无自主运动;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病理征未引出。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及腹主动脉瘤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早期数据,评价两种方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7例破裂腹主动脉瘤病人,根据处理方式分为腔内治疗组(rEVAR)和开放手术组(rOR)。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rEVAR组24例病人,rOR组13例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6.7%(rEVAR组)、30.8%(rOR组),P=0.413。次要观察目标中,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4 min(rEVAR组)、372 min(rOR组),P=0.000;平均失血量分别为213 mL(rEVAR组)、4008 mL(rOR组),P=0.000;平均输血量分别为1849 mL(rEVAR组)、4692 mL(rOR组),P=0.002;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时间分别平均为2.6 d(rEVAR组)、8.6 d(rOR组),P=0.012;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2.5 d(rEVAR组)、21.4 d(rOR组),P=0.025;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有经验和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腔内修复术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W  Gai LY  Liu XP  Zhang GH  Liang FQ  Li R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87-1190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VR)治疗破裂性主动脉瘤(RAA)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术前应用CT、磁共振成像对14例RAA患者进行诊断,评估病变近、远端血管锚定区条件。对存在休克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支架型人工血管在X线透视下经股动脉被释放在RAA的预定位置。结果瘤体破裂距实施EVR时间50min~21d;3例存在大量左侧胸腔积血,2例患者在出血性休克的状态下进行手术。5例应用分叉形支架型人工血管,9例应用直筒形支架型人工血管。随访1~38个月,1例破裂性胸主动脉瘤术后第4个小时死亡,1例创伤后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9个月因左侧脓胸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无并发症。结论EVR治疗RAA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可能成为治疗RAA的有效方法。但对近、远端锚定区条件差的病变和不能熟练完成常规主动脉瘤EVR的单位应慎重进行RAA的腔内治疗。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最早于1991年被报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可行的技术,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仍存在着相当高的风险。如果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欲在未来完全取代传统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提高长期疗效势在必行。以下将围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产生机制、发病率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开放手术与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至2012年经外科治疗的43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腔内治疗患者25例,行传统手术的1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6个月内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输血量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77,5.124,5.043,P均<0.001);术后30d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9,P<0.05);术后6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1,P>0.05).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术比传统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及输血量少,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中远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 ,SG)将瘤体与血流隔离开来,从而减少高速血流对瘤壁的不断冲击,降低瘤体不断增大和破裂的风险.自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以来,这种微创术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已勿庸置疑,但随着EVAR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内漏(endoleaks),发生率大约15%~50%[1].内漏会导致瘤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瘤体增大甚至破裂,而诊断与治疗又常较困难,阻碍了EVAR的发展.目前,内漏的机制、意义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将近年国外文献报道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腔内修复(EVAR)完全替代开放手术治疗急性腹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1例真性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病人资料。对比“选择性EVAR(EVAR/Open)”时期(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与“完全EVAR(EVAR Only)”时期(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的两种治疗策略的疗效。结果 121例真性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病人中,29例于术前放弃手术或死亡。其中,在“EVAR/Open”时期,40例(19例EVAR及21例开放手术)接受外科治疗,EVAR及开放手术后30 d病死率分别为26.3%及23.8%(P=0.94);而在“EVAR Only”时期共52例全部接受EVAR治疗,术后30 d病死率为23.1%。两个时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两个时期内均未观察到不同术式在不同术前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不同瘤体解剖学条件中对病死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基于所在中心平诊手术经验的“完全EVAR”策略可有效用于几乎所有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急诊救治,并获得与“选择性EVAR”策略一致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诊治的研究进展。方法在复习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研究的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内漏诊断和处理原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内漏是腔内修复术后最常见和独特的并发症,其持久性存留意味着腔内治疗的失败。准确的检测、分类和治疗是必要的,其治疗方法是根据其不同来源决定的。对于Ⅰ、Ⅲ型内漏应尽早处理,Ⅱ、Ⅴ型内漏可以观察。内漏可以通过置入袖套状移植物或裸支架、球囊扩张、直接瘤囊穿刺栓塞等技术相互结合来治疗。结论腔内修复术后内漏为主的并发症还是有待解决的临床难题,内漏特性仍然没有完全揭示,诊断与治疗也存在争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包括瘤体切开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重建术,但手术的范围较大,患又常伴有其它心血管病变,所以手术危险性较高。1991年,Parodi等^[1]提出腔内修复术治疗AAA后,因为手术创伤小,危险性低,在全球普遍开展。支持作腔内修复术的学们认为,50%-60%肾下AAA的解剖关系,均适于作腔内修复,支架放置的成功率为98%-99%,腔内修复术后恢复期一般为1—2周,明显短于手术切除术的2—3个月。近来,一些学们总结近10年的临床经验,对腔内修复术的实用价值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各项几何参数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远期疗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4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病例资料,对原始数据及随访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 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直径(23±3)mm,近端瘤颈长度(26±12) nun,与主动脉夹角(25±28)度.即刻技术成功率99.7%(343/344),随访率81.8% (279/341),随访时间3~84个月,平均(33 ±1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1% (3/279),再次手术率10.4% (29/279),总并发症发生率12.9%(36/279),包括内漏5.7%(16/279),支架移位1.1%(3/279),动脉瘤增大或破裂5.4%(15/279)等.统计结果显示近端瘤颈>60度更易出现Ⅰ型内漏(P=0.010).结论 术前评估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内漏是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类型,且为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术后终身随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腹主动脉瘤病人行择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出现提供预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86例行择期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病人资料,依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进行分组.比较有并发症的病人与无并发症病人在基线资料、动脉瘤解剖条件、术中情况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病例资料。结果 14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3±6.8)个月,1例患者死于脑卒中,无再发髂支闭塞、截肢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并不少见。如发生髂支闭塞,需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综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尽管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技术不断进步,择期处理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破裂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的死亡率仍极高。1994年,Marin等[1]首次报道成功应用腔内修复RAAA后,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血管解剖条件合适的RAAA病人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然而,开放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缺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5.2±12.9)mm],累及髂总动脉52例(29.9%)。EVAR治疗方法包括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169例(97.1%),单臂型5例(2.9%)。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患者臀肌和下肢发生缺血情况。结果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中,173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中有2例出现同侧臀肌轻度疼痛,行走疼痛加重,跛行距离100m,5例出现同侧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100~200m;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中有4例术后出现臀肌轻度疼痛,跛行距离200m,均采用扩血管、祛聚保守治疗后2~4周疼痛症状好转,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m,无臀肌坏死发生,无再行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随访期间跛行距离逐渐增加500~1000m,余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EVAR术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不同程度缺血,经保守扩血管和祛聚治疗可以缓解,但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均应宜慎重。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30多年里,随着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技术的出现及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逐步超越了开放手术治疗的病例数量,导致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EVAR成为目前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最新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开放手术可能带来更多的远期获益,尤其对于年轻、预期寿命长、围术期风险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客观地审视开放手术和EVAR的价值和地位。无论是EVAR还是开放手术,均需要结合动脉瘤的解剖结构、患者特点、医生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以实现动脉瘤的充分隔绝,提高远期生存率,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支出。因此,新生一代的血管外科医生不能过多地依赖EVAR,应同时具备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EVAR的技能,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互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