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铭  尹建平 《海峡药学》2010,22(12):69-71
目的研究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体外溶出速率的方法。方法溶出度测定法,溶出介质为0.1mol.L-1盐酸溶液,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的溶出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氢溴酸右美沙芬浓度在0.1~0.3mg.mL-1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RSD 0.5%。该样品30min溶出量在90%以上。结论本方法用于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中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溶出度测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丹参片,并考察其溶出特征。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片制备方法制得丹参片DSP1作为对照品,用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制得丹参片DSP2。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种丹参片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在不同溶出介质测定各成分的溶出度,绘制溶出曲线,采用f2相似因子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SP1、DSP2的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11.20,18.90 mg·g-1原药材,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为0.45,0.71 mg·g-1原药材;丹酚酸B、丹参酮ⅡA在0.1 mol·L-1的盐酸溶液介质中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0,32,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3,35,f2<50,两种丹参片的溶出度有显著差异。结论:超微粉固体分散技术能显著高丹参片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溶出度,同时提高丹参药材的利用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维生素D3软胶囊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搅拌装置、不同溶出介质(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碱浓度)、不同挽拌速度对维生素D3软肢囊溶出行为的影响,采用H PLC法对溶出样品进行测定并计算累积溶出度。结果:采用桨法(沉降篮)、转速100 r·min-1、37℃、0.3 mol·L-1氢氧化钠-10%曲拉通X-100为溶出介质对维生素D3软胶囊(400、800 IU)进行溶出实验。结论:以上溶出方法可有效运用于维生素D3软胶囊的溶出度检测,能区分国产与进口制剂的溶出行为以及同厂家不同批次间溶出行为差异,该溶出方法可为油溶性软胶囊的溶出方法开发及维生素D3软胶囊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评价国内两家厂家仿制药与原研药体外溶出行为的一致性。方法:在水、pH 1.2盐酸溶液、pH 4.0醋酸盐缓冲溶液和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共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采用桨法(转速为75 r·min-1)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固定相为C18,检测波长为225 nm),分别测定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溶出度,采用相似因子(f2)法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所建HPLC法专属性良好,质量浓度在0.5~16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中间精密度RSD (n=9)小于2%,回收率为90%~108%(n=3)。桨转速及溶出介质温度的微小变动均对该药的溶出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仿制药A与原研药4条溶出曲线的f2分别为43,51,48和41;仿制药B与原研药4条溶出曲线的f2分别为42,44,44和39。结论:所建HPLC法适用于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溶出度的测定;溶出方法耐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国产仿制药A、B与原研药的体外溶出行为均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鲁强 《齐鲁药事》2006,25(12):754-755
目的采用制剂技术提高乙酰唑胺固体分散片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乙酰唑胺固体分散片,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乙酰唑胺固体分散片体外溶出速率为3min内90%以上溶出,明显比普通乙酰唑胺片体外溶出速率大;固体分散技术显著地改善了药物的溶出特性.结论制备乙酰唑胺固体分散片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空腹和餐后两种状态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型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22位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1人,分别空腹或餐后口服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型胶囊或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各20 mg,7 d清洗后交叉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雷贝拉唑的血药浓度。结果:空腹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型胶囊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2.75±1.14)h和(2.57±1.03)h;Tmax(2.57±1.04)h和(3.14±1.09)h;Cmax分别为(372.55±169.10)ng·ml-1和(386.35±174.14)ng·ml-1;AUC0→t分别为(955.98±586.10)ng·h·ml-1和(918.84±445.69)ng·h·ml-1;AUC0→∞(978.14±610.44)ng·h·ml-1和(946.6±473.30)ng·h·ml-1。MRT0→t分别为(3.85±1.11)h和(4.59±1.28)h; MRT0→∞分别为(4.12±1.26)h和(4.92±1.56)h;Vd分别为(100.38±51.26)L· kg-1和(60.81±61.20)L·kg-1。空腹状态下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3.2±59.6)%。餐后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型胶囊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2.47±0.69)h和(1.94±0.65)h;Tmax(3.27±0.80)h和(4.50±1.13)h;Cmax分别为(404.00±134.38)ng·ml-1和(410.14±126.98)ng·ml-1;AUC0→t分别为(969.66±372.63)ng·h·ml-1和(998.71±443.56)ng·h·ml-1;AUC0→∞分别为(984.97±385.42)ng·h·ml-1和(1 010.56±455.27)ng·h·ml-1;MRT0→t分别为(4.30±0.97)h和(5.50±1.14)h;MRT0→∞分别为(4.50±1.16)h和(5.62±1.19)h;Vd分别为(84.40±42.11)L· kg-1和(67.72±41.67)L· kg-1。餐后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8.1±94.1)%。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空腹及餐后给药两制剂间具有生物等效性。试验药组的Tmax在空腹状态下相比参比药组略快,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餐后状态下,试验药组Tmax更快,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及餐后两种状态下试验药组Vd较参比药V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空腹及餐后两种状态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型胶囊其弥散程度较高、释放药物较快、吸收迅速,用餐对药物的释放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非诺贝特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以及微粉化对非诺贝特溶出度的影响。方法分别以 40 % (φ)乙醇溶液、5 0 % (φ)乙醇溶液、5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1 0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溶出介质 ,对 4种市售非诺贝特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度进行考察。采用球磨机制备微粉化非诺贝特 ,对其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 1 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微粉化制剂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其余 3种非微粉化制剂 ,初步探讨了非诺贝特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标准。用相似因子法对自制微粉化胶囊和法国生产的微粉化胶囊的溶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两者溶出行为相似 ,相似因子f2 =72 4(5 0≤f2 ≤ 1 0 0 )。结论不同厂家非诺贝特固体制剂的溶出度差异较大 ,微粉化工艺能显著提高非诺贝特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实验制备了三七总皂苷分散片,以达到提高药物溶出,改善吸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我们制备的三七总皂苷分散片和血栓通制剂的溶出度。结果及结论:目前上市的血栓通胶囊30分钟的溶出度不超过50%,制成分散片后10分钟即可达到80%以上,30分钟全部溶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不同的溶出条件选择处方使自制样品与原研参比制剂有相同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非模型依赖法的(f2)相似因子对头孢妥仑匹酯片的溶解性能进行研究。用氯化钠-盐酸混合液作为溶出液,体积900 mL,用桨法,转速50 r·min-1,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波长为272 nm进行检测,并对自制头孢妥仑匹酯片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性能进行对比,确定其溶出度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 头孢妥仑匹酯在7.5~22.5μg·mL-1内,线性关系好,标准曲线为A=3.25×10-2C-1.80×10-2(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3%。在体外实验中,自制样品与参比制剂的溶出度相似因子f2值差异很小,且符合预期。结论 头孢妥仑匹酯片的溶出度检查方法适用于本制剂的研制,通过比较相似因子选择出来的处方制剂能大幅提高生物等效性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胡雪莲  余涛  邢茂  雷健  陈琳  张恩娟 《医药导报》2011,30(10):1285-1287
目的 建立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 ,考察其溶出效果. 方法 采用小杯法测定溶出度,以水为溶剂,转速50 r.min-1,检测波长为252 nm,测定3批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的溶出曲线,并与市售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比较. 结果 氢溴酸高乌甲素在9.76~73.2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3%. 3批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溶出度均一性好,10 min内累积溶出度>80.0%. 结论 该 方法 简便快捷,准确实用,适用于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的质量控制,自行研制的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较普通片溶出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期间肺内分流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右上叶肺癌根治术患者,ASA I~II级,随机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于气管插管前10 min泵注负荷量1 μg·kg-1,并按0.5 μg·kg-1·h-1持续泵注至关胸;空白组(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作对照。分别于麻醉双肺通气后15 min(T0)、单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1 h(T2)、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3)经颈内静脉、桡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以及酶联免疫法检测IL-6、IL-10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 T1T2时2组肺内分流及IL-6、IL-10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与C组比较,D组T1T2时肺内分流减少及IL-6、IL-10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肺内分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抑制手术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对围术期进行肺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肺部感染小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在其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Diamosail-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17∶83),磷酸二氢钾盐溶液以磷酸调整pH为3.0左右,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95 nm。结果:LVF在0.3~12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7.2%,稳定性良好。Kp肺部感染小鼠口服LVF15,30,60和90 mg·kg-1后,LVF的PK参数tmaxt1/2、CL/FVd/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高,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小鼠体内的左氧氟沙星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Beagle犬口服芍苓消银片或其缓释片后血清芍药苷、落新妇苷的药动学差异,评价缓释制剂效果。方法:采用单剂量、两周期交叉试验,给定时间采血,HPLC法测定血清中芍药苷、落新妇苷药物浓度,DAS 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口服普通片或缓释片,芍药苷AUC(0-t分别为(1 029.35±26.97)μg·h·L-1和(2 305.85±28.85)μg·h·L-1;MRT(0-t分别为(2.43±0.02)h和(5.99±0.04)h;t1/2分别为(0.98±0.01)h和(6.85±1.38)h;落新妇苷:AUC(0-t分别为(2 938.92±19.03)μg·h·L-1和(4 195.67±30.65)μg·h·L-1;MRT(0-t分别为(2.31±0.05)h和(6.04±0.24)h;t1/2分别为(0.73±0.14)h和(9.08±3.06)h。结论:芍苓消银缓释片可显著提高芍药苷、落新妇苷的生物利用度,有效降低血药波动,提高患者顺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肠溶片生物利用度。方法:HPLC法测定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参比药物和试验药物1 000 mg,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DAS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与参比药物相比,试验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F0t:(97.3±14.9)%,F0:(94.9±13.9)%;试验药物与参比药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2.20±0.49)h;(2.42±0.58)h,Cmax分别为:(1 733±379)ng·mL-1;(1 620±396)ng·mL-1,t1/2ke分别为:(2.48±0.40)h;(2.50±0.20)h,AUC0t分别为:(11 402±2 402)ng·h·mL-1;(10 701±2 011)ng·h·mL-1,AUC0分别为:(12 258±2 401)ng·h·mL-1;(11 299±2 321)ng·h·mL-1;对两制剂间AUC0t、AUC0Cmaxtmax药动学参数进行双向单侧t检验,P值分别为:0.050 86、0.059 02、0.063 85、0.058 34,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药物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青藤碱口服给药在兔生理状态下血液及关节液的药动学特征。方法:经口灌胃给予新西兰兔青藤碱100 mg·kg-1,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关节腔透析液,并同步耳缘静脉采集血液,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液及关节液中青藤碱浓度。利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青藤碱口服给药后在新西兰兔血液中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2 867.5±246.76 ng·mL-1,T1/2 Ka为0.31±0.10 h,Ka为3.72±2.4 h-1,T1/2为3.27±0.50 h,符合一室模型;关节腔中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 874.688±477.19 ng·mL-1,Ka为3.6±0.75 h-1,T1/2为3.91±1.48 h,符合一室模型;血浆中Cmax是关节液Cmax的1.53倍。结论:血液及关节液中均存在青藤碱,但在血液中的Cmax高于关节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将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采用双周期双交叉给药方法,单次灌胃60 mg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LC-MS/MS法测定比格犬体内右兰索拉唑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单次灌胃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比格犬血浆中右兰索拉唑的t1/2分别为(1.34±0.73)和(1.42±0.63) h,Tmax分别为(5.7±0.52)和(5.8±1.17) h,Cmax分别为(385.5±37.14)和(380.5±53.3) ng·mL-1,AUC0-t分别为(1 463.9±213.2)和(1 502.3±147.8) ng·h·mL-1,AUC0-∞分别为(1 476.4±215.7)和(1 514.3±149.5) ng·h·mL-1。结论: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苦参碱浓度的LC-MS/MS测定法,研究苦参碱注射液、注射用苦参碱和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的体内药动学一致性。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苦参碱注射液组、注射用苦参碱组,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组,每组10只,分别单剂量(15 mg·mL-1)腹腔给药3个厂家苦参碱注射剂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取血,LC-MS/MS法测定苦参碱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药动学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一致性比较分析。结果:腹腔注射15 mg·kg-1的苦参碱注射液、注射用苦参碱和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后AUC(0-t)分别为(10 166±2 426),(12 064±3 854)ng·mL-1和(9 963±3 159)ng·mL-1·h;AUC(0-∞)分别为(10 230±2 432),(12 158±3 910)ng·mL-1·h和(10 037±3 631)ng·mL-1·h;MRT(0-t)分别为(1.91±0.41),(2.16±0.56)h和(2.15±0.45)h;MRT(0-∞)分别为(2.01±0.41),(2.26±0.5870)h和(2.37±0.68)h;t1/2分别为(2.26±0.89),(2.05±0.75)h和(2.63±2.44)h;Vd分别为(4.90±2.10),(4.82±1.32)L和(6.52±1.10)L;CL分别为(1.53±0.32),(1.35±0.42)L·h-1·kg-1和(1.63±0.41)L·h-1·kg-1;Cmax分别为(5 246±1 187),(5 160±1 517)ng·mL-1和(4 680±1 088)ng·mL-1。结论:苦参碱注射液、注射用苦参碱和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3个厂家药品腹腔给药后药动学参数AUC、MRT、t1/2Vd、CL和Cmax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空腹及高脂高热量饮食情况下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药动学特征。方法:6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自身交叉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的浓度。用DAS3.2.3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17.0软件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腹与进食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 440±2 397)ng·L-1和(4 155±2 117)ng·L-1,AUC0-36分别为(2 268±3 887)ng·L-1·h和(8 691±3 628)ng·L-1·h,AUC0-∞分别为(2 324±3 899)ng·L-1·h和(8 816±3 668)ng·L-1·h,t1/2分别为(5.7±4.7)h和(8.8±3.8)h,tmax分别为(0.7±0.5)h和(1.7±0.7)h, Vd分别为(520 115±471 187)L和(118 826±59 077)L,CL分别为(82 365±70 072)L·h-1和(9 949±4 017)L·h-1,MRT0-36分别为(3.0±1.8)h和(3.6±0.9)h。结论:高脂高热量饮食对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氯吡格雷的达峰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