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透明质酸钠(PRP+HA)混合物与单纯使用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Ⅱ期和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威海市立医院门诊收治的126例Ⅱ、Ⅲ期(Keligren Lawrence分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PRP+HA混合物组(63例,63膝)和PRP组(63例,63膝),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Keligren Lawrence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西部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患者接受每周1次的HA+PRP混合物(2 ml HA+3.5 ml PRP)关节腔内注射或只注射PRP(3.5 ml)治疗持续3周。在第1、3、6和12个月记录VAS评分和WOMAC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在使用PRP+HA混合物和单纯PRP治疗的患者中,相比治疗前患者的状态,VAS评分明显降低,膝关节的功能(WOMAC)明显改善。就VAS和WOMAC而言,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VAS:t=0.862,P>0.05;WOMAC:t=1.765,P>0.05);然而,PRP+HA混合物组有1种能获得更好的功能评分的趋势。两组中没有发现重大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结论PRP+HA混合物治疗Ⅱ、Ⅲ期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0例。所有入选者要求半月板损伤Stoller分级为Ⅲ级,且膝骨关节炎Keligren Lawrence分级为Ⅱ级或Ⅲ级;并排除发病前有明显外伤史、合并有交叉韧带损伤或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PRP组为关节镜联合应用PRP组;对照组为单纯关节镜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同组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而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PRP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VAS评分:t=4.125,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t=8.557,P<0.05;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t=7.428,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t=15.564,P<0.05;术后3个月WOMAC评分:t=6.932,P<0.05;术后6个月WOMAC评分:t=9.174,P<0.05)。 结论关节镜下行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修整手术联合应用PRP治疗近期疗效优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广州总医院一五七分院骨科收治25例Kellgren & Lawrence(K-L)2、3级,疼痛评分≥5分,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例,先行关节镜清理术,根据关节镜观察结果分别行滑膜清理、软骨成形、髁间棘骨赘清理和半月板成形等,然后关节腔内注射5 ml PRP,4周后进行第2次PRP注射;对照组13例,单纯行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数字疼痛强度评分(NRS疼痛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数值(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评价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评价指标的不同时间点的对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NRS疼痛评分、WOMAC评分、HSS膝关节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比对照组的评分结果更佳。治疗后半年,治疗组NRS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1.0)分下降至(1.3±0.6)分(t=13.415,P<0.01),WOMAC评分由治疗前的(74.4± 11.1)分下降至(19.2±4.1)分(t=17.994,P<0.01),HSS评分由治疗前的(33.2±6.0)分提高至(79.2±8.1)分(t=-14.175,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的(63.2±12.0)分提高到(109.8±10.5)分(t=-44.557,P<0.0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的全部4项评分及治疗后2年的NR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均与治疗后半年时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的WOMAC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1.7±2.7)分(t=15.517,P<0.01)及(98.6±8.7)分(t=-10.454,P<0.01),与治疗前比较仍效果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半年后NRS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8±0.9)分下降至(2.8±1.3)分(t=18.623,P<0.01),WOMAC评分由治疗前的(73.7±8.3)分下降至(32.5±4.5)分(t=25.059,P<0.01),HSS评分由治疗前的(34.0±9.1)分提高至(63.8±10.4)分(t=-18.553,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的(62.2±7.2)分提高到(85.6±4.3)分(t=-13.632,P<0.01);治疗后1年的HSS评分为(39.8±8.8)分,仍比治疗前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治疗后2年的HSS评分为(29.8±7.7)分,比治疗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t=1.732,P<0.01);治疗后1年及2年的其他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缓解K-L 2、3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关节镜清理术的治疗效果仅能维持半年,PRP治疗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的效果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且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 PRP)治疗膝关节炎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膝关节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30例关节内注射PRP,30例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GE2、SP、5-HT、TNF-α、IL-1β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PRP组的VAS和WOMAC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PRP组的VAS和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HA组(P0.05)。治疗3个月后,PRP组关节液PGE2、SP及5-HT、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HA组(P0.05)。MRI检查显示,PRP组治疗后骨髓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PRP关节内注射可改善膝关节炎临床症状,降低关节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相对于透明质酸(HA)钠治疗Ⅱ、Ⅲ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威海市立医院门诊收治的126例Keligren Lawrence分级(K-L分级)Ⅱ、Ⅲ期膝骨关节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A组63例63膝,男性18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1±10)岁;PRP组63例63膝,男性12例,女性51例,年龄(61±10)岁。分别采用2 ml HA(施沛特,共5次,分别在第0、1、2、3、4周注射)和3.5 ml PRP(威高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套装,共3次,分别在第0、2、4周注射)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和完成全部注射后的1、3、6、12个月进行复诊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L分级、VAS评分、IKDC评分、WOMAC评分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后的疗效以及PRP及HA治疗的效果。结果 PRP组58例、HA组55例患者获得随访12个月,平均随访(14±2)个月和(16±3)个月。通过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L分级、VAS、IKDC评分、WOMAC评分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RP组患者16例40次出现不良反应,HA组14例37次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IKDC评分及WOM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组治疗后6、12个月各评价指标治疗后较1、3个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后,VAS评分、IKDC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6、12个月时,PRP组各指标均优于HA组(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PRP治疗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安全有效,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短期效果与HA无明显差异,但长期效果要优于H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玻璃酸钠(SH)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KOA患者61例, 按治疗方式分PRP组30例和SH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评估PRP与SH对不同KOA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样本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PRP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6.8±12.1)分比(58.0±14.8)分, t=20.863, P<0.05], 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0±0.9)分比(4.2±1.1)分, t=48.694, P<0.05];SH组治疗4周后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77.4±9.2)分比(65.6±9.5)分, t=20.565, P<0.05], 治疗4周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6.4±0.7)分比(5.1±0.6)分, t=11.180, P<0.05]。PRP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修复软骨缺损,通过比较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关节内注射PRP及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分析PRP治疗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于2010年1月-6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患者中,选择符合标准的30例30膝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注射药物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PRP组(试验组)和透明质酸钠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ellgren-Lawrence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抽取自体静脉血制备PRP后,于关节腔内均匀注射3.5 mL PRP;对照组注射2 mL透明质酸钠。每3周注射1次,3次为一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评定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两组治疗后IKDC评分、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4、6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各评价指标较3、4个月差,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4个月,两组IKDC评分、WOMAC评分及Lequesne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12例31次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2例30次;两组不良反应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PRP治疗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安全,可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要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不同注射次数对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病程大于4个月、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K-L分级)Ⅱ~Ⅲ级;排除标准: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膝关节外伤或手术史、痛风、血液病、肿瘤等疾病者。按照注射次数不同,随机分为1次组、3次组、5次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1、3、5次PRP注射,每周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和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超声半定量分级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软骨状态。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超声半定量评分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治疗后6周,与1次组相比,3次组和5次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有显著降低(F=17.922、22.215,均为P<0.01)。治疗后12周,与1次组相比,3次组和5次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有显著降低(F=71.058、39.592,均为P<0.01)。治疗后24周,与1次组相比,3次组、5次组VAS评分、WOMAC评分、超声半定量评分均有显著降低(F=163.974、86.980、6.781,均为P<0.01)。 结论3次及5次PRP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较1次有更好的疗效,但3次与5次注射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钠(SH),观察并比较其疗效。方法于2012年2月至12月,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收治的81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为Ⅱ、Ⅲ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年龄48~60岁,平均(52.6±3.6)岁;男性27例,女性53例;左膝38例,右膝43例。K-L分级标准,Ⅱ级47例,Ⅲ级34例,按就诊顺序序贯随机平行分为SH组(40例)和PRP组(41例),分别采用SH和PRP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两组间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各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评价关节腔内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PRP组WOMAC评分[(48.42±4.95)分,(25.38±5.12)分]和SH组[(47.17±5.12)分,(25.17±5.09)分]比较,t值分别为-0.625和0.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9、12个月PRP组WOMAC评分[(21.44±4.73)分,(20.54±4.46)分,(16.53±7.35)分]和SH组[(25.87±5.16)分,(27.22±4.21)分,(29.63±8.21)分]比较,PRP组低于SH组,t值分别为-2.765、-3.447和-4.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复查磁共振,可见PRP组的关节积液吸收例数高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临床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中长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透明质酸(HA)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差异。 方法系统检索在线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收集探讨PRP与HA治疗KOA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主要评价指标为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和功能评分。次要评价指标为WOMAC总评分、WOMAC僵硬度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EuroQol(EQ)-VAS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KOOS)评分、Lequesne指数和不良事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本研究纳入1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1 818膝。研究结果表明,PRP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和VAS评分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较HA组患者降低。PRP组患者EQ-VAS评分12个月随访时低于接受HA组患者。此外,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PRP组患者WOMAC功能评分高于HA组患者。两组WOMAC总评分在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差异明显。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PRP组患者IKDC评分优于HA组患者。两组之间的Lequesne指数、KOO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而言,PRP在早期功能康复方面似乎比HA更有效,而在远期疼痛缓解和功能康复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此外,与HA注射相比,PRP注射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透明质酸(hyahronic acid,H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截至2020年12月所有关节腔内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行HTO或腓骨截骨术治疗KOA的患者。HTO组共37例,男11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3)岁;腓骨截骨组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3)岁。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HTO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5.7个月,腓骨截骨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4.9个月。HTO组手术耗时(t=21.094,P<0.05)、术中失血量(t=9.91,P<0.05)、住院总花费(t=65.471,P<0.05)均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HTO组有1例(2.7%)并发症,腓骨截骨组有2例并发症(7.7%),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HTO组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t=2.426,P<0.05)。WOMAC评分HTO组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t=3.997,P<0.01)。术后12个月HTO组Lysholm评分(t=2.979,P<0.01)、WOMAC评分(t=-2.472,P<0.05)均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 结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行腓骨截骨术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多、住院总花费多;术后12个月的随访提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比行腓骨截骨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胞介素- 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 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招募于2017年1月至5月单号选择漳州市解放军第909医院门诊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符合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Ⅱ~Ⅲ级)分级标准设置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40例,双号选择漳州市解放军第909医院门诊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符合K-L分级(Ⅱ~Ⅲ级)分级标准设置为透明质酸钠(SH)组40例,招募后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平均(53±3)岁,其中男33例,女47例;左膝35例,右膝45例,分别采用PRP和SH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6、12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及膝关节X线总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6、MMP- 9、MMP-13、TNF-α含量的变化,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80例患者中,77例完成随访,PRP组39例,SH组3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分级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PRP组治疗3、6个月后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 9、MMP-13、TNF-α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4、4.673、0.410、9.852、7.845、12.03、6.108、11.66、11.34、13.89、9.779、15.83、13.71、28.84、7.182、27.76,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SH组治疗后3、6、12个月治疗后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 9、MMP13、TNF-α含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X线总评分,血清IL-1β、IL-6、MMP-9、MMP-13、TNF-α含量对比,PRP组表现明显优于S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分别为:-5.316、-10.943、-9.804、-9.554、-11.829、-14.256、-11.664、-10.259、-13.732、-12.837、-15.708、-12.919、-28.607、-20.693、-27.623、-23.344,均为P<0.05)。 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PRP与SH,近期效果类似,治疗6、12个月后临床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病情的迁延,降低分解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体外人工膝关节支(EAKJ)具辅助下行血小板裂解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00例KOA患者(100膝),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小板裂解液(PL)组(n=50)、EAKJ支具联合血小板裂解液(EAKJ+PL)组(n=50)。平均年龄为(57±8)岁,男性43例(43%),女性57例(57%)。两组关节腔注射PL每周2次,每次5 ml,连续注射5次。EAKJ+PL组治疗开始后每天佩戴EAKJ支具时间不少于4 h,连续佩戴不少于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开始后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及膝关节HSS评分,在治疗前1 d和治疗开始后6个月分别拍摄患膝负重位X线正侧位平片,分别测量股胫角、内侧关节间隙宽度。 结果PL组47例、EAKJ+PL组46例成功完成治疗及6个月以上随访。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EAKJ+PL组VAS[(3.0±0.4,2.6±0.4,2.2±0.4)分]及WOMAC评分[(32±6,29±5,28±5)分]均低于PL组[(3.5±0.4,3.1±0.4,2.7±0.4;35.0±5.8,28.7±4.7,28.4±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24,F=6.015,F=6.163;F=2.214,F=3.428,F=5.314,P<0.05);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EAKJ+PL组和PL组患者的VAS、WOMAC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638,F=58.761,P<0.05)。治疗后6个月,EAKJ+PL组股胫角[(177.0±2.5)°]小于PL组[(179.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5);内侧关节间隙宽度[(3.24±0.27)mm]大于PL组[(2.56±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5,P<0.05)。EAKJ+PL组股胫角和内侧间室宽度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t=-14.201,t=8.571,P<0.05),PL组改善不明显(均P>0.05)。 结论EAKJ支具辅助血小板裂解液治疗KOA在缓解症状、改善下肢力线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及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2013年01月至2015年01月,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60例拟定行局部注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射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30例;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同等剂量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和利多卡因)30例。两组治疗后康复训练方案相同。术后1、3、12个月随访并临床评价,包括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的总体差异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治疗后第4天,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无28例,轻1例,中1例,糖皮质激素组为无27例,轻2例,中1例;富血小板血浆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9)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64±8)分、3个月时(42±9)分及12个月时的(21±9)分,DASH评分由治疗前的(138± 10)分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113±10)分、3个月时的(82± 10)分及12个月时的(52±10)分,MEPS评分由治疗前的(25±4)分提高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45±4)分、3个月时的(63±4)分及12个月时的(82± 4)分;糖皮质激素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4±9)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53±9)分、3个月时的(45±8)分及12个月时的(55±9)分,DASH评分由治疗前的(133±11)分将降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99±10)分、3个月时的(85±10)分及12个月时的(98±10)分,MEPS评分由治疗前的(27±4)分提高为治疗后1个月时的(54±4)分、3个月时的(62± 4)分及12个月时的(47±5)分。两组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VAS:F=15.98,P <0.01;DASH:F=15.00,P <0.01;MEPS:F=68.98,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12个月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VAS:t =5.0034,1个月DASH:t =5.4442,1个月MEPS:t =8.7142,P<0.05;12个月VAS:t =14,6313,12个月DASH:t =17.8157,12个月MEPS:t =29.9390,P<0.05),而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DASH评分及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t =1.3646,DASH:t =1.1619,MEPS:t =0.9682,P>0.05)。 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及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能缓解疼痛,恢复肘关节功能;但糖皮质激素早期起效快,后期治疗效果缓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效果逐渐提高,同时不增加治疗后的并发症,从长远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