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Hsa-miR-4282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a-miR-4282在人正常肝上皮细胞系HL-7702和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SMMC-7721,以及 20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瞬时转染法将Hsa-miR-4282 mimics(上调组)和Hsa-miR-4282 inhibitor(下调组)分别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上调组和下调组分别设置相应阴性对照组。转染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结果 Hsa-miR-4282在肝癌组织、肝癌细胞MHCC97-H及肝癌细胞SMMC-7721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细胞HL-7702(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后肝癌SMMC-7721细胞的OD值低于其阴性对照组,而下调后OD值高于其阴性对照组 (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下调组的细胞克隆数高于其阴性对照组[(240±7) 个 vs (191±10) 个,P=0.005)],而上调组细胞克隆数低于基阴性对照组[(146±10) 个 vs (193±12) 个,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sa-miR-4282上调组细胞凋亡率较其阴性对照组升高[(23.89±1.89)% vs(16.6±1.14)%,P=0.009)],下调组细胞凋亡率较期阴性对照组降低[(14.98±0.46)% vs (17.79±0.73)%,P=0.010]。结论 Hsa-miR-4282上调可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IL-18重组质粒及其空载对照质粒转染肺癌A549细胞,用抗生素加压筛选阳性细胞,构建稳定表达IL-18质粒及空载质粒的肺癌细胞,将构建好的稳定过表达IL-18细胞和空载对照细胞分别命名为IL18-A549细胞和NC-A549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IL-18过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IL-18肺癌细胞IL18-A549。与空载对照细胞NC-A549相比,过表达IL-18可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P<0.05),但对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IL18-A549细胞的划痕愈合率为(62.0±5.7)%,高于NC-A549细胞的(31.2±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A549细胞和NC-A549细胞发生迁移的细胞数目平均为48个和9个,发生侵袭的细胞数目平均为33个和11个,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过表达IL-18可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运动、迁移和侵袭,IL-18可能是肺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获得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的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细胞中GSTP1 mRNA表达水平;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kt、mTOR、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 结果 经腺病毒载体转染后,成功获得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的HepG2细胞;过表达GSTP1 基因后,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GSTP1基因后,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则显著增高(P<0.05);过表达GSTP1基因后,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GSTP1基因的结果则相反。 结论 过表达GSTP1基因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沉默GSTP1基因则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Hep3B、HepG2.2.15、HepG2、SMMC7721及Huh7五种肝癌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情况,选择TLR4表达高的HBV阳性肝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构建4个miR-TLR4质粒和一个阴性对照质粒,选择干扰效果明显的质粒转染TLR4表达高的HBV阳性肝癌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干扰质粒3组及干扰质粒4组。通过MTT法、克隆平板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干扰TLR4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TLR4基因在五种肝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Hep3B细胞中表达最高。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TLR4表达后,Hep3B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克隆形成率显著下降(P<0.05),周期阻滞于G2/M期,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 TLR4表达上调促进HBV相关肝癌细胞Hep3B生长增殖、周期再分布以及抑制凋亡,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 L-OHP)在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凋亡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NK4质粒表达载体,将NK4基因转染至HCT116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对该细胞侵袭的影响。采用金正均Q值法判断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是否有协同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药物作用下相关机制蛋白p-Akt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HCT116细胞中成功构建NK4质粒表达载体,NK4组 mRNA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NC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相比,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促细胞凋亡作用最显著(16.55% vs 46.86%,P<0.05);抑制细胞侵袭能力最强(0.9% vs 77.4%,P<0.05);金正均Q值法结果显示NK4基因联合奥沙利铂具有协同相加作用(0.85≤Q<1.15),且细胞凋亡和侵袭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在联合用药组中显著下调,亦显示协同作用(P<0.01)。结论 NK4基因协同奥沙利铂可能通过Akt相关信号通路诱导HCT116结肠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该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125b-5p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细胞能量代谢和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miR-125b-5p转染组(miR-125b-5p模拟物转染LSCC)和对照组(空质粒转染LSCC细胞)。采用RT-qPCR 检测miR-125b-5p在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和LSCC细胞中的表达,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LSCC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iR-125b-5p过表达后LSCC中HK2的表达,3H-2DG法和乳酸盐比色测定实验分别检测LSCC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产生的情况。结果 RT-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相比,LSCC细胞中miR-125b-5p的表达降低(0.68±0.03 vs 0.22±0.05,t=7.025,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72 h和96 h后,miR-125b-5p转染组LSCC细胞的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iR-125b-5p转染组LSCC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 [(37.52±2.34)% vs (12.46±3.52)%,t=7.025,P<0.001)],但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0.29±0.02 vs 1.02±0.03,t=5.689,P=0.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实验结果显示,miR-125b-5p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对照组(0.32±0.03 vs 1.01±0.02,t=7.543,P=0.001);Western blot法实验结果显示,miR-125b-5p转染组HK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0.12±0.02 vs 0.75±0.03,t=5.875,P=0.023);miR-125b-5p转染组葡萄糖消耗量[(3.85±0.86) dpm/mg vs (10.52±1.34) dpm/mg,t=6.118,P=0.005]以及乳酸产生量[(4.23±1.36) dpm/mg vs (10.96±2.45) dpm/mg,t=5.907,P=0.002]亦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miR-125b-5p可能通过下调HK2表达降低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增殖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DLK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5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实验组(35只)和空白对照组(20只),用AFB1诱发大鼠肝癌并建立大鼠实验动物肝癌模型。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DLC1、ASC、p16DLK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分析4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实验第52周可见大鼠肝脏发生典型的肝癌病理学改变,实验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制作成功。MS-PCR技术检测显示在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DLK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3.3%、93.3%、86.7%和10.0%,在大鼠正常肝脏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4.3%、35.7%、21.4%和85.7%,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显示4种基因甲基化均为阳性。结论 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基因启动子区高度甲基化,DLK1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水平,提示 DLC1、ASC、p16DLK1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与大鼠肝癌发生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稳定转染PGRMC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卵巢癌COC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重组载体组即由pcDNA3.1A- PGRMC1质粒转染COC1细胞;空载体组即仅转染空载体pcDNA3.1A质粒;空白组即未转染质粒组。3组均经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采用RT-PCR技术检测3组细胞中PGRMC1 mRNA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裸鼠接种3组细胞后观察其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1)重组载体组细胞中PGRMC1 mRNA转染前、后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9.6±2.3)%和(29.4±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载体组和空白组PGRMC1 mRNA转染前、后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组载体组COC1细胞增殖速度明显慢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3)接种转染后的COC1细胞后,重组载体组裸鼠的成瘤时间为(5.8±0.7)d,明显短于空载体组的(11.9±0.5)d和空白对照组的(12.6±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载体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5周后,重组载体组裸鼠的肿瘤重量和体积分别为(0.7±0.4)g和(197±26) mm3,明显低于空载体组[(2.3±0.4)g和(785±38)mm3 ]和空白对照组为[(2.5±0.8) g和(896±22) mm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RMC1 siRNA可显著降低卵巢癌细胞中的PGRMC1 表达,并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抗高级别胶质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培养肿瘤细胞,待细胞状态稳定后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TT实验显示,GM-CSF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3例细胞,GM-CSF+TMZ组的细胞存活率比TMZ组显著降低(P<0.05),另3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细胞,GM-CSF+TMZ组与TMZ组相比,其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细胞GM-CSF组的G1期细胞比例均比对照组降低,而S期细胞比例GMCSF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显示,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3例细胞,GM-CSF+TMZ组凋亡率与单药TMZ组凋亡率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而MGMT非甲基化细胞GM-CSF+TMZ组与单药TMZ组凋亡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M-CSF可通过诱导高级别胶质瘤细胞快速进入细胞周期,显著提高TMZ对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对MGMT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CF21启动子甲基化在肾癌诊断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焦磷酸测序仪对样本的TCF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癌组织及尿液中TCF21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0,P=0.000)。肾癌组织TCF2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P=0.003)、吸烟史(P=0.018)、Fuhrman分级(P=0.046)及临床分期(P=0.048)有关, TCF 2 1 甲基化水平与年龄( r=0 . 4 0 3 、P=0 . 0 0 2 ) 、吸烟史(r=0.321、P=0.017)和Fuhrman分级(r=0271、P=0.045)呈正相关。肾癌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0)、Fuhrman分级(P=0.013)及临床分期(P=0.020)有关,TCF21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大小(r=0.662、P=0.000)、Fuhrman分级(r=0.662、P=0.010)和临床分期(r=0.662、P=0.017)呈正相关。TCF21高甲基化组(>35.42%)与TCF21低甲基化组(≤35.42%)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肾癌组织中TCF21甲基化水平诊断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尿液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TCF21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联合检测肾细胞癌组织标本和尿液标本可作为诊断肾癌及判断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lp蛋白酶复合体的ATP依赖性亚基(ATP-dependent Clp protease ATP-binding subunit,ClpX)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166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lpX的表达,并分析ClpX蛋白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在HCC癌细胞株SNU739中分别干涉或过表达ClpX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ClpX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ClpX高表达的HCC患者总生存期优于低表达患者(P=0.009)。ClpX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相关(P=0.008),ClpX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6)。干涉ClpX表达后,SNU739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P<0.001);而过表达ClpX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01)。结论 ClpX在HCC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下调ClpX可促进细胞增殖,ClpX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 CoA carboxylase alpha,ACCα)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及其在HCC细胞生长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CCα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采用siRNA下调HCC SNU-368细胞中ACCα的表达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C组织中ACCα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26±0.81 vs 1.88±0.64,P=0.021;3.41±0.71 vs 1.74±0.54,P=0.019)。下调ACCα表达后,HCC SNU-368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1),细胞周期进程被抑制(P<0.05),细胞凋亡比例增多(P<0.01)。 结论 HCC细胞SNU-368中ACCα表达显著上调,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周期进程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HCC细胞增殖,ACCα可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AA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观察自噬抑制剂3-MA对40 μmol/L AA的干预作用;MDC染色检测自噬泡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mTOR、p-mTOR及p53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AA浓度均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F=46.790,P=0.006),IC50 =37.313 μmol/L。与单独使用40 μmol/L AA相比,自噬抑制剂3-MA可部分逆转40 μmol/L AA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6.400±9.099)% vs (22.000±3.391)%,P<0.001]。MDC染色实验表明40 μmol/L AA干预可增加自噬泡形成。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40 μmol/L AA可明显降低LC3-Ⅰ的蛋白表达,而提高LC3-Ⅱ表达(1.744±0.108 vs 1.529±0.065,t=2.928,P=0.043;0.113±0.031 vs 0.380±0.036,t=-9.754,P<0.001),降低p62蛋白表达(0.522±0.024 vs 0.123±0.019,t=22.565,P<0.001)和p-mTOR蛋白表达(1.252±0.039 vs 0.353±0.028,t=30.775,P<0.001),但对mTOR和p53的蛋白表达无影响(1.713±0.111 vs 1.556±0.076,t=1.555,P=0.190;0.671±0.040 vs 0.726±0.055,t=-1.555,P=0.210)。结论 AA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可能与其通过非p53依赖方式负调控mTOR通路诱发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escadillo核糖体生物发生因子1(pescadillo ribosomal biogenesis factor 1,PES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ES1的表达。肝癌BEL-7402细胞转染PES1小干扰片段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ES1、CDK4、CDC25A蛋白表达,MTS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95例HCC癌组织中,PES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0.5% vs 72.6%,χ2=10.122,P=0.001);癌组织中PES1染色评分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30±3.56) 分 vs (2.10±1.64) 分,t=10.423,P<0.001]。PES1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大小、门脉癌栓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PES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较PES1低表达患者短(P<0.05)。转染PES1小干扰RNA组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受抑制(P<0.01),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均P<0.01),CDK4、CDC25A蛋白表达下调,但细胞凋亡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HCC组织中PES1表达上调,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ES1可通过上调CDK4、CDC25A蛋白表达,加快细胞G1/S期的转换,促进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VEGF-shRNA的慢病毒载体(VEGF-LV1、VEGF-LV2、VEGF-LV3)和对照shRNA重组慢病毒(VEGF-NC),并转染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建立稳定沉默VEGF细胞(CNE-LV1、CNE-LV2和CNE-LV3)和阴性对照细胞(CNE-NC)。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转染效果,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VEGF沉默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VEGF-shRNA重组慢病毒并建立了稳定沉默VEGF细胞CNE-LV3。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CNE-NC组相比,CNE-LV3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50.17±1.76)% vs (37.97±1.56)%,P=0.001;(50.63±1.52)% vs (37.97±1.56)%,P=0.001],穿膜细胞数亦明显下降[(95.3±3.8) 个 vs (41.3±1.5) 个,P<0.001;(94.3±4.0) 个 vs (41.3±1.5) 个,P<0.00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亦显示,CNE-LV3组细胞穿膜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和CNE-NC组明显下降[(46.3±2.1) 个 vs(105.3±1.5) 个,P<1.001;(46.3±2.1) 个 vs (93.3±2.5) 个,P<0.001]。结论 沉默VEGF表达可抑制人鼻咽癌放射抗拒细胞株CNE-2R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ncRNA MAFG-AS1和miR-143-3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MAFG-AS1和miR-143-3p表达载体转染至宫颈癌细胞Hela后,采用q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宫颈癌细胞Hela和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E6E7中miR-143-3p和MAFG-AS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Bcl-2、Cyclin D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3、p21、p27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突变检测lncRNA MAFG-AS1与miR-143-3p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MAFG-AS1 mRNA表达升高(0.905±0.115 vs 2.835±0.164,t=43.091,P<0.001),miR-143-3p表达降低(0.944±0.075 vs 0.382±0.071,t=24.336,P<0.001);相较于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E6E7,宫颈癌细胞Hela中MAFG-AS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miR-143-3p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下调MAFG-AS1和过表达miR-143-3p均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抑制Bcl-2和Cyclin D1蛋白表达,促进Bax、Caspase-3、p21、p27蛋白表达。MAFG-AS1可靶向调控miR-143-3p表达,且抑制miR-143-3p表达可逆转下调MAFG-AS1表达对Hela细胞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作用。结论 lncRNA MAFG-AS1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43-3p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DMBG)对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直肠癌SW1463细胞,设对照组、DMBG组、照射组及DMBG+照射组,同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SW1463细胞的细胞活力,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DNA损伤蛋白γ-H2AX及DNA损伤修复蛋白DNA-PK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及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结果 不同浓度(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80 mmol/L)DMBG作用可抑制SW1463 细胞活力(F=43.283,P=0.021)。DMBG+照射组在不同照射剂量(2 Gy、4 Gy、6 Gy、8 Gy)照射下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DMBG组及照射组(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DMBG组及照射组[(63.32±6.15)% vs (16.19±4.38)%,P<0.05;(63.32±6.15)% vs (17.24±5.17)%,P<0.05 ];DMBG+照射组G2 /M期细胞比例增加到(61.50±5.25)%,G0 /G1期细胞比例减少为(17.36±3.17)%,上调了γ-H2AX蛋白表达,并下调了DNA-PK蛋白表达,与DMBG组及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变小,抑瘤率亦明显高于DMBG胍组和照射组[(68.51±2.58)% vs (20.74±2.61)%,P<0.05;(68.51±2.58)% vs (31.52±3.43)%,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直肠癌SW1463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可能与DMBG联合放疗后改变肿瘤细胞周期分布,抑制肿瘤细胞对DNA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