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而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通过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将有利于改善预后。本文将对目前围手术期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归纳,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路径选择、时机选择、能量及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确定、营养教育和膳食处方的制定、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肠外营养路径与配方的选择等。同时,本文针对该研究领域内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特别是术前使用肠内营养治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50例,根据营养风险指数(NRI)对患者营养状态分组,A组患者(32例)存在轻度或中度营养风险,术前即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共5d;B组患者(18例)无营养不良,术前不给予口服肠内营养液。两组患者术中均顺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第1d起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并逐渐加量。评价患者入院时、术后第3d、第7d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大。通过术前5d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状况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营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在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是促进术后恢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为甚。胃肠道肿瘤除肿瘤自身消耗及特殊因子的释放,还经常因消化道的梗阻等症状,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进一步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程度。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可增加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生活质量以及增加非计划性二次手术率,最终增加病死率。利用有效的营养筛查工具筛查出营养不良患者,在围手术期提供精准而有效的营养治疗,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筛查及精准营养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状况的评估与筛查,精准营养治疗适应证,营养制剂的选择及使用途径等方面阐述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营养不良。术前营养不良因素包括胰腺功能不全与肿瘤引起的代谢改变,术后应激与炎症等因素增加了短期内营养不良风险,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是导致整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开展全程化营养管理。入院后患者常规进行营养筛查,应用量化的营养筛查工具可以判断营养风险,对于营养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进一步行营养评估,加速康复外科建议术前出现体重丢失>15%或体质指数<18.5 kg/m2的患者行营养治疗,营养治疗遵循阶梯递升式原则,术前营养状态将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单一指标无法完整描述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建议采用多种方式动态监测营养状况并综合分析。术后营养治疗需结合患者病情与营养状况制订个体化方案,合理选择营养治疗途径能避免为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早期经口进食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口服耐受不佳的患者应及时启动人工营养。肠内营养具有维持肠道功能等优势,但全肠外营养在严重肠瘘、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治疗中具有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免疫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免疫营养、肿瘤、胃肠道"等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0的相关文献,共检到文献64篇,纳入标准:1)免疫营养物质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免疫的机制;2)免疫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2篇进行分析。结果:谷氨酰胺、精氨酸、n-3脂肪酸等免疫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激活多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功能。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多有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受抑制,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结论: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前应用免疫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化疗期常伴有营养不良,肿瘤及化疗药物是引起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正确评价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状况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一些新的营养评价方法和营养制剂的出现更加有助于围化疗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保持良好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营养不良是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少外科患者,尤其是胃肠道手术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及营养 不良风险,积极开展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尤其是术后早期进食有利于外科患者加速康复,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为规范、合理 地开展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于 2021 年 7 月 1 日发表了 2021 版外科患者营养治疗实践指南 ESPEN Practical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Surgery。 该指南从临床实用性出发,对 2017 年 ESPEN 发布的外科患者营养治 疗指南进行缩减,包括外科患者营养治疗的总体原则和特殊类型外科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总计给出 37 条推荐,并添加了 流程图,更加便于临床医师、营养师及护士等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笔者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供国内同行学习、交流,为我国 外科患者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伴长期进食受限,肿瘤本身的消耗,加上手术创伤性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短期内需要禁食,患者全身营养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营养状况的恶化将导致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甚至死亡风险增加。因此,对这类患者围术期的营养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外科空肠造瘘是肠内营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使得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可以术后早期并长期接受肠内营养,补充患者因进食困难或者长期进食量少所引起的营养不足,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本文主要从外科空肠造瘘的进展、适应证及并发症等方面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第 5 位和第 4 位,并且呈逐年上 升趋势。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由于梗阻、吞咽困难、肿瘤消耗等因素易造成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液体摄入量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后续治疗。营养治疗的正确使用,是外科医生和医学肿瘤学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科医生应该意识 到食管癌患者是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而超重和肥胖明确的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体重降低不仅与手术的风险 有关,还与化疗、放疗和综合治疗依从性差有关。这最终转化为在较差的恢复率和较低的治愈率。口服营养补充是一个简 单的程序,但需与营养专家紧密配合。管饲喂养,随着商业配方的使用,为不适合口服营养补充的患者提供适量的宏观和 微量元素。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条件下,应有限应用经皮胃造瘘术,因为它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胃肠道肿 瘤的外科手术。充分利用 EN 或 PN 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创伤应激,加速患者康复。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减轻 分解代谢,改善临床结局,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筛查和评估,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进 行营养干预。但是在判断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或方法上存在一定争议,而且执行情况也不乐观。口服营养补充因其操作方 便、易于管理、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已经成为营养干预的首选途径,术前至少持续 7~10 天。术前口服营养补充不但 使术前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因此获益,对于术前体重下降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即使没有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也可以获益。 尽管免疫营养的作用已被证实,而且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已成为共识,但是在等氮、等热卡的情况下,术前免疫营养相 对于通用配方营养的优势受到质疑。目前没有免疫营养的最佳组合和配方,而且普通配方制剂也含有一定的免疫营养成分, 所以在术前营养制剂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 NRS 2002 和 PG-SGA 对住院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适用性。方法 对 2015 年 2 月至 4 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每名患者同时采用NRS 2002 量表及PG-SGA 量表 进行营养筛查及评估,比较两种方法间的相关性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共 423 例患者完成 调查,其中胃肠外科124例、放疗科169例、消化内科130例;胃肠肿瘤265例(62.6%),头颈肿瘤93例(21.9%), 其他部位肿瘤65 例(15.4%)。根据BMI 评价,消瘦患者占9.5%; 根据NRS 2002 评分,有营养风险患者占32.6%; 根据PG-SGA 评价,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50.6%。采用二分类交叉列表方式评价两种工具的一致性,具有一致性 (kappa=0.491,P < 0.001)。如果以NRS 2002 ≥ 3 分作为有营养风险的评估标准,PG-SGA ≥ 4 分作为阳性对照,则 NRS 2002 的灵敏度为57.0%,特异度为92.3%。结论 NRS 2002 用于筛查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PG-SGA 的评估结果存 在一致性。如果以 PG-SGA ≥ 4 分作为阳性对照,NRS 2002 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好,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 6 家三甲医院老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营养治疗应用情况。方 法 对2012 年3月~2012 年5月,6 家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 24 小时内应用营养风险 筛查工具 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营养治疗应用状况。结果 共纳入老 年肿瘤患者 1,472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 62.8%,营养不良发生率 25.3%。将肿瘤患者分为非手术患者及手术患者两个群体 分别研究。其中非手术患者906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1.9%;手术患者566 例,营养风险发生率64.1%。两组患者营养 不良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27.7%vs18.9%,P=0.004)。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风险≥5 分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随年 龄增长而升高。按病种分层,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其中胃癌手术组最高(77.7%);营养不良 的发生率均在25% 以上,其中胰腺癌非手术组最高(37.5%)。有营养风险给予营养治疗的患者458 例(52.4%),其 中肠外营养325 例(71.0%),肠内营养23 例(5.0%),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应用110 例(24.0%)。无营养风险给予 营养治疗患者186 例(36.1%),其中肠外营养131 例(70.5%),肠内营养9 例(4.84%),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46 例(24.7%),139例为手术患者(74.7%)。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肠外营养比例高, 营养治疗指征尚不规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及 邯郸市中心医院2016 年 10 月至2018 年 2 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整体 营养状况主观评估两种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2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其分为观察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结果 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 平均体质指数、平均血红蛋白、平均总蛋白、平均白蛋白、平均前白蛋白以及癌变部位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值均 > 0.05);经过两周的营养治疗,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但两组的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值均>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明显低于对照 组的发病率 19%(P < 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高营养风险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与肠外营养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更适于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期间对患者营养状态及不良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用左卡尼汀)及对照组,检测化疗前(T0)、化疗4周期(T1)及8周期(T2)后患者营养指标,血液指标,评估骨髓抑制程度、胃肠道毒性以及外周神经毒性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T0时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及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试验组患者的外周血Hb、PBL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AL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肠道毒性及外周神经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试验组患者的外周血Hb、PBL、ALB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W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毒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外周血PLT的含量以及神经毒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辅助化疗期间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缓解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且能减少患者的胃肠道毒性,有助于患者治疗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β- 羟基 -β 甲基丁酸钠(β-hydroxyl-β methylbutyrate, HMB)对下肢骨折手术后营养不良患者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2 月 ~2017 年 8 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后营养不良患者 84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 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参照 2013 版中国居民年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予以饮食指导,研究组则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 HMB(1 包 / 次,2 次 /d,每日总量为 20g)干预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 TP、Hb 以及 ALB 等营养指标水平,应用 Inbody 720 肌肉诊断仪检测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四肢肌肉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 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研究组 TP、Hb 以及 ALB 水平分别 为(65.12±4.90)g/L、( 114.30±8.29)g/L、( 31.59±3.17)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9±6.24)g/L、( 106.26±7.15) g/L、(26.15±3.47)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干预前四肢肌肉组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研究组为(24.39±2.76)kg,显著高于干预前的(20.87±2.50)kg,对照组干预后为(24.39±2.76)kg, 与干预前的(20.76±2.51)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骨折愈合不良、肌无力、肌肉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38%(1/42)、2.38%(1/42)、0.00%(0/42)、0.00% (0/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16.67%(7/42)、11.90%(5/42)、9.52%(4/42),组间对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MB 应用于下肢骨折伴营养不良术后患者中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加四肢肌肉组织水平, 同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风险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对临床营养治疗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通过一 项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 年 6 月至2016 年 6 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新入院结直肠癌患者150 例,入院 后 24 小时内,应用NRS 2002 评估其营养状况,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存在营养风险)和对照组(无营养 风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运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比较两组间生存质量差 异。结果 NRS 2002结果显示对照组86例(57%),研究组 64例(43%)。不同营养状况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整体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疲乏、失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疼痛、气促、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术前营养状态可以作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 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应加强对术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7.
2010 年欧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定义了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并给出了诊断方法,2016 年肌肉减少症作为 一种疾病纳入 ICD-10 疾病编码中,其关注度逐渐提高。营养治疗是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减少在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患者,特别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而提供营养治疗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β-羟基-β-甲基丁酸, 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 增加蛋白合成和减少蛋白分解,使其作为一种临床营养补充剂已经在需要增肌的患者群中安全使用了 数十年,并有大量的研究文献支持。需要增肌的患者群包括增龄性疾病的老人、艾滋病、肿瘤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对 于 ICU 的住院患者来说,肌肉减少症不但意味着衰弱和营养不良,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预防和减少住院患 者的肌肉减少是ICU 医生应该考虑的治疗因素之一。 而在重症医学领域,对HMB的研究很少。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 认为 HMB 是一种值得在 ICU 肌肉减少患者中应用的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与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同步放化疗的13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放疗前1周(治疗前),放疗第4 周(治疗中期)和放疗结束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以及患者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PG-SGA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S)、远处无转移生存期(DMFS)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治疗中期和治疗结束时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60% (41/134),75.37% (101/134)和85.82%(115/134),PG-SGA量表定性C级和B级的患者均逐渐增加,且放疗中期以及放疗结束时PG-SG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差(P<0.001)。T分期、N分期、肿瘤体积以及各侵犯部位与PG-SG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治疗前中后PG-SGA不同评分组患者的5年OS和DM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同步放化疗前鼻咽癌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并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持续恶化且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肠外营养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长期无法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患者的主要营养治疗途 径。 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包括肿瘤患者,尤其是短肠综合征患者来说,家庭肠外营养方案的推进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生存机 会。 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临床医师选择患者肠外营养途径时,除考虑减少并发症以及提高营养摄入率之外,还需考虑患者的 生存质量。 输液港(PORT)是一种完全置入人体并留置于皮下的闭合式静脉输液装置,具有感染风险低、生活便利性高、维护 简单、使用期限长等技术优点,因其能最大程度减轻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目前常被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并多次住院的 患者。 临床实践已证明,患者放置输液港只需要在手术室进行一个 15~ 20 min 的小操作,一个输液港平均可以反复使用达 10 余年,维护成本也低至 6000~ 8000 元。 本文根据输液港的适应人群、适应证及置入方式和途径等,对输液港在临床工作中的 使用提出指导性意见,探寻输液港在成年患者长期肠外营养使用过程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体重由脂肪和去脂体重组成。去脂体重与瘦体组织又有区别,后者描述机体的骨骼肌含量,与人体的代谢密 切相关。体重的稳定常用来评价能量摄入和丢失是否动态平衡。体重丢失在不同疾病的患者身上很常见,根据不同的原因 分为主动丢失和被动丢失,主动丢失大多出现在减重患者主动禁食或者控制食量等情况下,临床上常见的体重丢失大多为 应激、感染、创伤、肿瘤等引起的被动的混合型体重丢失。体重丢失的程度(速率和量)常被用来评估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和营养不良,但是体重丢失又区别于营养不良,后者是判断患者预后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重丢失特别是瘦体组织丢失 会影响患者的营养代谢、生存质量和临床治疗结局。体重丢失需要临床工作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营养不良的五阶 梯治疗可以被用来作为纠正患者体重丢失的治疗思路,通过营养教育、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升阶梯干预可以有效的恢 复患者体重。临床常用的营养组件如乳清蛋白、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亮氨酸、L- 肉碱等特殊营养物质经动物实验和临床 研究证实对于瘦体组织的丢失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