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震云教授新著《经学与诗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从中国诗学原典《诗经》、“楚辞”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切入历代诗歌的代表文体与作品,充分利用出土文献与现代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精神与本质特征,观点新颖,文笔俊逸,有新意。  相似文献   

2.
自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京都弘文堂书房,1925年)出版以来,中国诗歌及其理论著作,层出迭见。从诸作研究内容看,大致分六方面:诠释诗学资料,评述诗人诗作,勾勒诗歌发展,梳理诗学历史,专论诗学命题,抽绎诗学原理。这些论著,尽管学术水平互有参差,但显示了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实绩。  相似文献   

3.
黄怒波老师的诗歌理论著作《虚无与开花》尝试用尼采的“虚无主义”理论来阐释中国当代的诗歌。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的发展,认为该书突破了中国诗歌研究的局限,将“虚无主义”概念引入中国现代诗研究,在现代性的大框架里来处理虚无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史》)出版,标志着本土接受诗学体系建构取得了崭新的进展。邓新华自始至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坚信,在文学接受论域,中西理论都有许多共同的思考结晶和相通的话语命题。在我看来,邓新华教授的这种学术努力,并没有陷入有人担忧的“以西套中”或“以西代中”的陷阱,恰恰相反,它为解决当下文论界颇感焦虑的“失语症”打开了一个有效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山。诗歌作为政治、宗教、社会、诗人心理、情感的材料而被研究,成为今天诗学研究论著中最为深入的话题。而构成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质的因素──诗歌语言的研究,却经常被文学史研究者忽略,古代丰富而发达的诗歌语言研究理论也未得到及时的总结。诗学研究中的这种偏颇便常常在兴盛的文学研究中揭示着隐患难消的症结。诗语研究的繁琐、枯燥与逻辑思辨要求,可能正是其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谁来反拨呢?本书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多元性诗歌研究场景出现的可能。 在中国古代诗学丰富的材料中…  相似文献   

6.
吴嵩粱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吴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具体实例的比较分析,对国家图书馆和CALIS联机编目中心的有关诗学文献的分类标引提出质疑和商榷。诗学在文学界是个高频词,CALIS及国图联合编目中心对这类文献的分类标引大多归类为诗歌理论或诗歌评论与研究:即I052或I106.2及I3/7.072。但是,许多文献题名中虽有"诗学"字眼,内容却与诗歌理论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而属于文艺理论或比较文学范畴,《中图法》归类应为I0、I01或I0-03。  相似文献   

8.
通过具体实例的比较分析,对国家图书馆和CALIS联机编目中心的有关诗学文献的分类标引提出质疑和商榷。诗学在文学界是个高频词,CALIS及国图联合编目中心对这类文献的分类标引大多归类为诗歌理论或诗歌评论与研究:即1052或1106.2及13/7.072。但是,许多文献题名中虽有“诗学”字眼,内容却与诗歌理论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而属于文艺理论或比较文学范畴,《中图法》归类应为10、101或10-03。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歌从古典到现代经历多次颠覆性的转型,改革开放以降的当代诗歌更是对激烈变动的社会和文化现实的诗意回应。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现代性无疑是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有效视角。《虚无与开花》作为一部当代诗歌思想史研究的力作,饱含了作者作为当代诗歌参与者深切的体验和冷静的观察,生动地叙述了近半个世纪本土诗歌流变的故事,以及隐含其后复杂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老朋友中,吴文治教授已编著了好几种很有价值、嘉惠学林的大书,为大家敬佩。前几年,知道他又在苦心筹划《中国历代诗话全编》,准备尽可能包括历代学人论诗的各种见解,可能超过两千多万字,觉得实在太难得了。由于他联系广泛,充满对学术事业的热情,并得到目光远大的出版家的大力支持,现在,将达八百万字之多的《明诗话全编》即已先行出版,十分高兴。祝贺他和参加编写诸位同志们共同取得的一大成果。中国的诗歌,就现尚留存的作品来说,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从产生了诗歌,同时自然就会有对这些诗歌的感受、议论,以及对诗学…  相似文献   

11.
南迅 《新闻记者》2003,(7):25-25
南京大学新闻系丁柏拴教授的两部新闻学新著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分别由新华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丁柏栓主编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一书,是由他主持的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体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由他主  相似文献   

12.
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诗学批评史》,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诗学专家陈良运教授继《中国诗学体系论》之后又一力作。自本世纪初日本学者铃木虎雄著《支那诗论史》出版,一直没有中国学者写出本国的诗论史,现在终于弥补了这一空白。这部比《支那诗论史》更系统、更全面、更准确、更有理论深度的学术专著出版,意义甚为重大。  相似文献   

13.
潘浩 《新闻爱好者》2022,(10):122-123
<正>宋代诗歌追求平淡,陶渊明诗成为当时的审美主流,苏轼的“枯淡”与“随物赋形”、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等,都彰显了对自然平淡的追求。“自然”已成为宋代诗歌发展的主流,且成为一个含义深刻且包容深广的诗学概念,对宋代及后世诗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诗歌研究史(宋代卷)》(著者:王培友;主编:左东岭;2020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梳理了宋代诗歌(20世纪)的研究成果,以专题的方式对各领域的研究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了宋代诗歌的特征,对研究宋代诗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台阁文学受传统雅正诗学思想影响深远,在台阁体作家诗歌理论中可清晰地发现创作者本身诗学理论所具有的雅正观。另外,台阁体诗歌总集在编纂过程中突出表现了"关风雅"与"知其政"的选录思想,也正因为创作者和编纂者的双重影响,造成后期雅正诗学发展出现一股逆流。  相似文献   

15.
从1937年10月在抗日决死队政治部主编油印小报《广播台》算起,何微教授的新闻生涯已足足55年。他培养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奔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在中国新闻界有建树者颇众。他将新闻理论研究、新闻采编实践、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守新闻学客观规律,积极发扬中华新闻文化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崇尚朴质文风,在学术上形成他自己的风格。在当代中国新闻学园地里,像何微从业时间如此之长。实践经验如此之丰富,学术造诣如此之深厚而又健在的学者,已屈指可数。他的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新闻年鉴·新闻界名人》、  相似文献   

16.
尽管内心深处倾倒于古典文化与古典诗学的美的他,命中注定赶不上那场盛大的诗歌筵席,但是他改用理论思维去抽象地钩沉、捕捞,始终以严肃的工作来重建那已消逝的古老梦境。  相似文献   

17.
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之后,著名作家梁晓声又一本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和国民性的纪实录《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于日前由现代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至今仍保持手写习惯的梁晓声在书中一笔一画为当代中国社会纪实.曾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等作品为人熟知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一书中以一如既往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的尴尬人生,以及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进行观察与评述.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出版的《中国诗歌通史》打破古代诗歌研究的断代界限,从先秦直贯当代,堪称中国文学史研究尤其是中国诗歌史研究的皇皇巨著,是中国诗歌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的《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由李炳海教授撰写,全书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等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表现出鲜明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图书馆藏《徐青藤批李集》,以明鲍松刊《李翰林集》为底本。徐渭手批涉及文字校勘、训释典故,对李白妻室、思想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均有创获。手批表现了徐氏独特的诗学眼光,对深化李白研究及徐渭诗学研究颇有价值,堪称明代李白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汉史之诗:《史记》、《汉书》叙事中的诗歌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史记》、《汉书》里一种极具特色的现象,即叙事当中天衣无缝地包含着许多历史人物的即兴诗歌表演.作为中国早期历史编纂学的一种修辞方法,诗歌经常作为重要时刻的标志出现,而且与情感、道德的强烈诉求以及对事实、真实性的强烈认定相关,反映汉代诗学的基本思维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这一点适用于身体或情感绝灭刹那时主人公即兴吟唱的抒情诗歌,也适用于预言政治灾难或者哀叹民生多艰的匿名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