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种质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离散特征,对于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收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借助Arc GIS软件,对全国种质资源的分布进行了冷热点分析,定性分析了我国种质资源分布的聚集和离散区域;然后分析了不同种植业区域内种质资源的数量和重心分布特征,确定各类主导作物区的资源密度和均质性情况。最后分析了各种植业分区内资源分布的方位特征,确定资源分布的范围、角度和方向性。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平原和部分黄土高原地区属于种质资源分布的聚集区,甘肃中部、四川及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属于种质资源分布的离散区,除了部分空白区外,其余部分为种质资源的随机分布区;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和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4区,资源分布密度低且分布不均匀,说明这4个地区的部分种质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局部地区,而东南部6区的种质资源分布不仅密度大,而且分布相对均匀,说明我国东西部种质资源分布特点差异明显;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的资源分布范围最广,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甘蔗区的资源分布方向趋势性最明显。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和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的种质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区域的南部,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的种质资源的分布偏向北部,东南6区的资源分布则不存在明显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瘿绵蚜属的地理分布(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分布的25种瘿绵蚜属Pemphigus蚜虫为材料,研究了瘿绵蚜属在中国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属蚜虫在古北界和东洋界均有分布,但古北界占绝对优势。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7个区均有分布,但以华北区和青藏区最为丰富,华中区和华南区最少。除华中区和华南区外,各区均有特有成分分布,县以华北区和青藏区最盛。由于没有明显的地理阻隔,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之间有种类交流现象存在,而它们与青藏区和西南区之间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约有1200多种竹子,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在温带和寒带。世界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4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非洲竹区,和欧洲、北美引种区。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要以上地区的面积比达到了15%以上;极重要地区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2)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面积比为68.80%;土壤保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万州及其东北部地区.(3)水源涵养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极重要地区;极重要区沿江河呈带状分布,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沿江河呈环带状分布.(4)营养物质保持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极重要区;极重要区基本呈条带形分布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脉及江河两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近50%;极重要区基本沿主要江河两侧第一层分水岭和西部平行岭谷区的山脊呈条带形分布;高度重要区基本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层环带形分布,少部分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   

5.
中国侧棘斑蚜属(蚜科,角斑蚜亚科)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GIs技术研究斑蚜科侧棘斑蚜属Tuberculatus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种类以县级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蚜虫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出这个属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东部(中国南部和东部)。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统计分析,认为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北部和华中区南部一东南部是这个属在中国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和特有中心。同时,利用寄主植物的分布,探讨了中国侧棘斑蚜属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述云南石林县长湖湖泊湿地范围内湿地植物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特点,为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有湿地植物20科47属56种,种类多样性较突出;(2)植物区系统计,广布的科、属、种分别占95%、40.4%、19.6%,湿地植物的广布性突出;(3)科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5%,属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38.2%、温带分布占21.4%,种级区系中热带分布占32.2%、温带分布占42.8%,属级和种级区系显示亚热带区系的区域性;(4)种级区系中特有分布占5.4%,且为当地特有变种,显示出较高特有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科昆虫的起源,各亚科、族及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各属的世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种类型。文中还就中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已知的2亚科4族20个属中,东洋区分布的有10个属,其中有3个属仅分布于我国;古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区分布的有3个属;东洋-新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新北区分布的有4个属;东洋-古北-新北-非洲区分布的有1个属。此外,科昆虫在中国的一个主要分布特点就是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而华中区则很可能是科种类的分化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其他区扩散。  相似文献   

8.
宁夏革螨的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学礼 《四川动物》1990,9(3):14-16
本文对宁夏革螨的区系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发现革螨93种和亚种,约占我国革螨种类的四分之一,包括迄今分布在两亚区的特有种29、各亚区地理环境不同,动物、昆虫区系各具代表性,但部分种群分布在两亚区又相互重叠。  相似文献   

9.
1999年6月至2001年4月调查表明,重庆市分布(树)麻雀、山麻雀两种。前者分布于20个区(县),后者分布于17个区(县);有13个区(县)两种都有分布。分布特征为:①分布广,②垂直分布的最适海拔高度为500~1000m,③水平分布西部多于东部,④分布与人类最亲近,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麻雀分布。可见麻雀是各类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天山大峡谷地衣进行调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初步对该地区地衣进行分类和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地衣有81种,隶属5目,15科,26属,其中地卷属,石蕊属和蜈蚣衣属种类最多,分别占14.81%,12.35%和9.87%。我们将新疆天山大峡谷地理区系划分为世界广布区、环北极广布区、欧亚-北美分布区、环北极-高山分布区、环北方分布区、欧亚-北非分布区、地中海-西亚和中亚分布区、北温带分布区和中国特有等9种类型。研究还发现该地区岩树枝及树皮生地衣与朽木生地衣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品种群桃果实糖酸及其组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涵盖我国6个生态品种群的118份桃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糖酸组分进行全面分析,以明确不同桃区果实糖酸组分分布特性,为优异糖酸种质筛选提供依据。应用斐林试剂测定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应用Na OH测定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果实糖组分,离子色谱技术测定果实酸组分。结果表明:西北高旱桃区的品种,主要以可滴定酸、柠檬酸、苹果酸、总酸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蔗糖、总糖、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华北平原及长江流域桃区的品种,主要以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可滴定酸、柠檬酸、苹果酸、总酸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云贵高原桃区的品种,主要以可溶性糖、蔗糖、总糖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华南亚热带桃区的品种,主要以蔗糖、总糖、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可滴定酸、柠檬酸、苹果酸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东北高寒桃区的品种,主要以果糖表现出较高的分布水平,糖酸比、固酸比表现出较低的分布水平。6个生态品种群的品种,果糖所占比例以长江流域桃区最高,葡萄糖以西北高旱桃区最高,山梨醇以华南亚热带桃区最高,而东北高寒桃区最低,蔗糖所占比例在不同生态区无明显差别。柠檬酸所占比例以长江流域桃区最高,而华南亚热带桃区最低,奎宁酸所占比例以华南亚热带桃区最高,琥珀酸、苹果酸所占比例在不同生态品种群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蚂蚁区系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有德  贺达汉 《动物学报》2002,48(3):322-332
于1997-2000年对宁夏、甘肃、青海及内蒙古西北部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蚁类标本采集,获得标本1000余号,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鉴定,获得蚂蚁3亚科16属79种。本调查区蚁类区系组成呈现以下特征:古北界分布的有15属,代表属为蚁属、红蚁属、毛蚁属、原蚁属、箭蚁属、收获蚁属等;东洋界分布的有9属,代表属为火蚁属、细胸蚁属、酸臭蚁属、光胸臭蚁属和弓背蚁属等;在种级水平上,古北界分布的有79种,东洋界分布的仅17种。蒙新区分布的成分有15属,其中以铺道蚁属、原蚁属及箭蚁属为主体,蚁属和心结蚁属次之;区分布的成分有4属,以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东北区分布的成分有5属,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华北区分布的成分有15属,其中以蚁属、红蚁属和毛蚁属为主体,仅心结蚁属无分布;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分布的成分均不明显。在种级水平,华北区和蒙新区分布的成分为主体,分别占51和49种,其次为华中区、青藏区和东北区的成分,分别占17、15和15种,华南区和西南区的成分最少,分别为8和5种。在区系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优势种、特有种,并结合植被、地形、地貌将调查区划分为6个蚁类区:黄土高原蚁类区、荒漠蚁类区(其下设4个蚁类亚区;荒化草原蚁类亚区、草原化茺蚁类亚区、典型荒蚁类亚区和荒漠绿洲蚁类亚区)、荒漠沼泽蚁类区、高寒灌草丛蚁类区、贺兰山蚁为区和六盘山蚁类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草原类型的蚂蚁群落进行了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荒漠化草原群落、草原化荒漠群落、典型荒漠群落和荒漠绿洲群落明显靠近,构成荒类集团,荒漠森林草原(贺兰山)群落明显远离于荒漠类群,反而与典型草原(黄土高原区)群落靠近,这与蚁类区划结果是十分吻合的。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对79种蚂蚁划分为10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虫+责)科昆虫的起源,各亚科、族及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各属的世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种类型。文中还就中国(虫+责)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已知的2亚科4族20个属中,东洋区分布的有10个属,其中有3个属仅分布于我国;古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区分布的有3个属;东洋-新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新北区分布的有4个属;东洋-古北-新北-非洲区分布的有1个属。此外,(虫+责)科昆虫在中国的一个主要分布特点就是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而华中区则很可能是(虫+责)科种类的分化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其他区扩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眉科鸟类分布格局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现有画眉科鸟类122种,隶属于27属,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9.15%。通过运用GIS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画眉科鸟类的分布格局和多样性中心。中国画眉科鸟类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省际单元上云南最多(102种),占绝对优势;在动物地理亚区单元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80种),其次是西南山地亚区(60种)、喜马拉雅亚区(47种);在垂直分布上,则以700~2700m的海拔地带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中国画眉科鸟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位于滇南山地亚区与西南山地亚区的交汇地带—横断山区南端。我国画眉科鸟类主要涉及以下3个分布型:东洋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型和南中国型。  相似文献   

15.
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组成和特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组成和特点.横断山区共有蚜虫11科69属125种,以东洋区、特有种类占优势.蚜虫区系古北成分和东洋成分充分交融,特有种类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多样.对该区蚜虫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特有种分布不均衡,水平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丽江和玉龙雪山地区,垂直分布在海拔3 000~3 200 m,是特有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带.此外,对跨古北和东洋区分布种类的东亚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广泛搜集、系统整理资料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分析了中国画眉科鸟类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进行鸟类分布相似率比较及以画眉科鸟类为对象进一步探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画眉科鸟类130种,分属26属,水平分布上具不均性,在动物地理区上表现为西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114种),其次是滇南山地亚区(94种);有2个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即横断山中心和滇南山地中心。对于鸟类分布相似率,古北界各区、亚区之间的相似率波动较大;而东洋界各区、亚区之间相似率波动较小。中国各动物地理亚区相互关系聚类结果基本为古北界、东洋界各处一个大枝。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平茶渍属地衣生态分布与地理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资料,对新疆平茶渍属(Aspicilia)地衣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区、区系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新疆的平茶渍属地衣共有33种,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勒泰山、昆仑山和准噶尔盆地。根据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将新疆平茶渍属地衣的地理区系划分为广布种、环极北极高山种、环极低北极及北方种、北美东部种、中亚种、中国特有种、分布范围不清楚的种等7种类型。同时把新疆平茶渍属地衣的地理分布区域划分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青藏高原亚区等三种分布区域。研究还发现分布在阿勒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准噶尔盆地的平茶渍属主要生长在岩石上面,生长基物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夜蛾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效诚  孙浩  赵华东 《昆虫学报》2007,50(7):709-719
本文在收集整理中国夜蛾全部种类名录和分布资料的数据库基础上,对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夜蛾共有20个亚科845个有效属3 751个有效种,占世界种类的13.66%,其中1 734种模式产地在中国。这些种类主要归属4种区系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占优势,占总数的51.35%,东洋成分占25.51%,古北成分占18.45%,广布成分仅2.26%。夜蛾在全国七个动物地理区中的分布,是不同类群不同分布特点的复合体,84种广布种分布广泛而均匀,七区之间的多元相似性系数达显著水平。 957种东洋种类和692种古北种类随纬度呈阶梯状分布,各区间无显著相似性。 1 926种东亚种类中,南中国型1 363种,分别较为孤立地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三区,各区之间联系微弱; 北中国型290种,零星分散地分布在东北、蒙新、华北、青藏四区; 中中国型273种遍布全国,但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的华北、华中、西南、青藏四区,以跨界分布为特点,四区之间具有显著的多元相似性。特有种的简约性分析结果表明,特有分布区的分布和划分基本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相一致,但台湾和华中区关系密切。关键区系分析显示,台湾、云南、新疆、西藏等11个省区包含了中国夜蛾物种的90%,是物种保护的优先区域。  相似文献   

19.
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锡文 《植物研究》1989,9(2):103-122
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相当丰富,有46属240种,在国内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但明显多于其它省区。通过对其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其地理分布表现如下一些特征;1)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说,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主要是温带性质,温带分布区类型的属数占总属数(世界分布的不计算在内,下同)85.3%,其中东亚分布类型为数最多,占总属数34.1%,其次是旧世界分布类型和北温带分布类型,分别占总属数29.2%和12.2%,而东亚分布类型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2)从种的分布类型来说,我国特有分布的种占绝大多数,占总种数75%,而温带分布类型和热带分布类型分别占总种数20%和5%。在我国特有分布的种中横断山区特有的占72.8%。在横断山区特有分布的种中滇西北一地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32.1%,川西南一地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9.9%,滇西北和川西南两地共同特有的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25.2%,要是把滇西北川西南看成一整体无疑是横断山区特有种分布中心,占横断山区特有总种数67.2%。3)滇西北川西南特有种分布中心,从其特有种组成分析,其成因有历史的也有生态的,但生态成因多于历史成因,因此该中心的植物区系较为年青,这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垂直气候带变化明显,冰川多次进退,导致气候上下位移频繁以横断山脉的纵向深切,促进植物在发展过程中强烈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GIS技术研究扁叶甲属Gastrolina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以采集地的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叶甲的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此属主要分布在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西南区、东北区。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分析,认为华中区中部、华北区西北部是该属的丰富度中心和分布中心,华中区中部为中国扁叶甲多样性中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